大包
位置:側胸部,腋窩頂點(極泉)與第11肋游離端下方(章門)連線的中點目錄
穴名介紹
大,穴內氣血涉及的範圍為大、為廣也。包,裹也、受也。本穴物質為大包穴上部區域流落下來的地部經水,因本穴位處肉之陷的低地勢點,地部的泥水混合物在本穴匯聚並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內傳脾臟,氣血物質在此有如收裹之狀,故名大包。
解剖位置
在第6肋間隙,前鋸肌中;有胸背動、靜脈及第6肋間動、靜脈;布有第6肋間神經,當胸長神經直系的末端。
穴道圖片
針刺方法
沿肋間隙橫刺0.3~0.5寸。不可深刺
注意事項
嚴禁深刺,以防刺傷肺臟
穴道介紹
大包穴為「脾之大絡」,是強心要穴,刺激大包穴能迅速增加心肌收縮力,增加心肌血液供應,古代經常用來作為急救穴位。
此穴可以調節氣喘、胸悶、心內膜炎、胸膜炎、肋間神經痛等症狀,尤其是「全身疼痛」、四肢無力,最適合按摩大包穴。每天堅持按摩大包穴位,具有豐胸美容的效果。
Youtube影片
穴道主治疾病
感染症與寄生蟲疾病
肺結核
精神(心智)與行為疾病
神經衰弱症
循環系統疾病
心絞痛
心臟病
心肌梗塞
心包炎
呼吸系統疾病
氣喘
肺炎
消化系統疾病
慢性肝炎
妊娠、生產期疾病
產後乳汁不足
症狀、徵候與實驗室異常發現疾病
氣喘
咳嗽
肋間神經疼痛
胸悶胸痛
腹瀉
身體消瘦
胸悶脹
傳統中醫症狀與疾病
心胸煩熱
肋間神經疼痛
胸悶胸痛
身體消瘦
多痰
容易生氣
膏肓痛
肩胛下痛
胸骨疼痛
中背部疼痛
側腰痛
全身酸痛
四肢痿軟無力
心臟痛
胸悶脹
四肢感到疼痛
吞咽障礙
穴道配伍
艾灸刮痧
艾條灸5-10分鐘,艾炷灸3-5壯
按摩推拿
每天堅持按摩大包穴位,具有豐胸美容的效果。雙手按住大包穴後,從胸外側向內推壓、旋轉搓揉大包穴。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