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治功效(症狀或疾病)
方劑組成解釋
參苓白朮散中包含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增強藥效: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肺經,具有補脾益氣、緩和藥性、調和諸藥的作用。參苓白朮散以健脾益氣為主,甘草能調和諸藥,避免藥性偏燥,並增強其他藥材的補脾益氣作用,使藥效更佳。
2. 降低藥材毒性,保護脾胃:部分藥材如白朮,雖然具有健脾利濕的功效,但性偏燥,長期服用可能損傷脾胃。甘草能緩解白朮的燥性,保護脾胃免受損傷,使藥物更安全有效。
參苓白朮散中加入生薑,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一、 溫脾止嘔: 生薑性溫,味辛,能溫中散寒,和胃止嘔。參苓白朮散主要用於脾胃虛弱、氣虛乏力、食少便溏、脘腹脹滿、嘔吐泄瀉等症。生薑可溫脾胃,有助於提升脾胃功能,減少嘔吐。
二、 調和藥性: 參苓白朮散中藥材偏於甘淡,生薑的辛溫之性可以調和藥性,避免藥物過於寒涼,更適合脾胃虛寒的患者服用。
參苓白朮散中加入大棗,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益脾胃: 大棗性溫味甘,入脾胃經,具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之效。與人參、白朮等藥物配合,能增強補脾健胃之效,使藥力更加溫和,不易傷胃。
- 調和藥性: 參苓白朮散中多為甘淡性藥物,加入大棗可使其藥性更加平和,避免單味藥物過於寒涼或燥烈,有利於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更好的療效。
參苓白朮散中加入白扁豆,主要是因為其具有健脾和胃、消暑止瀉的功效。白扁豆性味甘平,入脾胃經,能補脾益氣,和中化濕,對於脾胃虛弱、濕熱內蘊所致的食慾不振、腹瀉、嘔吐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療效。
白扁豆與參苓白朮散中其他藥材如人參、茯苓、白朮等,共同作用,能更有效地健脾益氣、和胃消食,改善脾胃功能,從而達到治療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等病症的效果。
參苓白朮散中包含白朮,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益氣,燥濕止瀉:白朮性溫味甘,歸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止瀉的功效。參苓白朮散中加入白朮,可以改善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腹瀉等症狀,起到健脾養胃,固澀止瀉的作用。
- 配伍增效:白朮與其他藥材,如人參、茯苓、山藥等,互相配伍,發揮協同作用。白朮可以增強人參的補氣作用,與茯苓、山藥等藥材共同起到健脾和胃、利水滲濕的作用,達到治療脾胃虛弱、水濕內停的功效。
參苓白朮散中包含茯苓,其原因主要有二:
一、健脾益氣: 茯苓性平味甘,入脾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寧心之效。與方中人參、白朮、山藥等藥材共同作用,能補脾益氣、利水滲濕,改善脾胃功能,增進食慾,促進營養吸收。
二、寧心安神: 茯苓同時具有寧心安神之效,能緩解因脾虛所致的心神不安、失眠多夢等症狀。與方中蓮子、芡實等藥材共同作用,可增強安神效果,使脾胃功能恢復,心神安定。
參苓白朮散中加入桔梗,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宣肺利氣,引藥下行:桔梗具有宣肺利氣、開宣肺竅、利咽止咳的作用。參苓白朮散以健脾益氣、滲濕止瀉為主,加入桔梗可使藥力順利下達脾胃,更好地發揮藥效。
- 配合白朮,增強健脾之力:桔梗與白朮同用,可相輔相成,增強健脾益氣的作用。白朮燥濕健脾,桔梗宣肺利氣,二者協同,可使脾胃運化功能得到改善,達到健脾止瀉的目的。
參苓白朮散中加入蓮子,主要原因有二:
- 健脾益腎,固澀止瀉: 蓮子味甘性平,入脾腎二經,具有健脾補腎、固澀止瀉的功效。與方中參、苓、白朮等藥材協同作用,加強健脾益氣,固腎止瀉之功,更有效地改善脾虛所致的食慾不振、腹瀉等症狀。
- 清心安神,寧心安睡: 蓮子具有清心安神的功效,能緩解因脾虛所致的失眠、心悸等症狀,使脾胃功能恢復正常,進而改善睡眠質量。
參苓白朮散中包含人參,主要源於其補氣健脾之效。
人參味甘性溫,歸脾、肺、心經,具有大補元氣、益氣復脈、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等功效。參苓白朮散主要用於脾虛氣弱、食少便溏、倦怠乏力、面色萎黃等症,而人參補氣健脾,能改善脾胃運化功能,促進飲食吸收,改善虛弱症狀,故列入方劑之中。此外,人參與白朮、茯苓等藥物相配伍,能增強其健脾益氣之效,使藥力更加協調。
參苓白朮散中加入砂仁,是為了增強其健脾化濕之功效。
砂仁味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消脹、溫脾止嘔的作用。參苓白朮散以健脾益氣、燥濕止瀉為主,而砂仁的加入,可助脾胃運化,消食導滯,防止脾胃虛弱導致的食積、腹脹等症狀,更能有效改善藥物對脾胃的滋補效果,使藥效更加顯著。因此,砂仁的加入,是參苓白朮散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有助於藥物整體功效的提升。
參苓白朮散中加入山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益氣:山藥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具有健脾益氣、補虛固本的作用。與方中其他藥物如人參、白朮等共同作用,可增強脾胃運化功能,改善氣虛乏力、食慾不振等症狀。
- 固腎止瀉:山藥亦有固腎止瀉的功效,可緩解脾腎虛弱引起的腹瀉。參苓白朮散主要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所致的食慾不振、腹瀉、消化不良等症狀,山藥的加入可增強方劑的整體療效。
參苓白朮散中加入薏苡仁,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利濕:薏苡仁性味甘淡微寒,具有健脾利濕、清熱排膿之效。參苓白朮散主要針對脾虛濕困,導致食慾不振、脘腹脹滿、大便溏薄等症狀。薏苡仁能健脾利濕,配合其他藥材,共同提升脾胃運化功能,改善濕困之症。
- 除濕止瀉:薏苡仁具有利水滲濕作用,可有效清除體內濕氣,並改善腸道功能,抑制腸道菌羣失衡,從而達到止瀉的效果。參苓白朮散中加入薏苡仁,有助於緩解脾虛濕困所致的腹瀉問題。
方劑介紹
參苓白朮散是一個通用於食療與醫療的中藥方劑,多數人對此中藥不熟悉,依照Google Trend的紀錄,香港地區的人們比較熟悉此中藥方劑。
參苓白朮散的主要功效是「益氣健脾,和胃滲濕止瀉,益肺氣」,脾胃氣虛,運化失司,濕濁內生為本證的基本病機。本方是為「脾虛夾濕」之證而設立,治當補益脾胃,兼以滲濕為法。
本方主治脾胃虛弱之「脾胃氣虛夾濕證」造成食慾不佳、胸脘痞悶,或吐或瀉,四肢無力,形體消瘦,面色萎黃,舌淡苔白膩,脈虛緩。
亦可改善「肺脾氣虛夾痰濕證」,症狀是咳嗽痰多色白,胸脘痞悶,神疲乏力,面色白、食慾不佳、大便溏,舌淡苔白膩,脈細弱而滑。
脾主運化,胃主受納。若脾胃虛弱,納運失司,一則津液不化而凝聚成濕,故有「諸濕腫滿,皆屬於脾」之論。
飲食不化影響氣血之源,故有「脾為後天之本」,濕阻中焦,升降失調,消濁不分,則胃氣上逆而為嘔吐,濕濁下趨而為腹瀉。
濕聚成痰,上貯於肺,則咳嗽痰多色白。濕性重濁粘滯,阻遏氣機,故胸悶不舒。氣血不足,肢體失於沈養,故四肢無力,形體消瘦,面色萎黃。舌淡,苔白膩、脈虛緩等皆為脾虛夾濕之象。
本方配伍特點有三:
- 以益氣補脾之品配伍滲濕止瀉藥物,虛實並治;
- 用桔梗上行入肺,宣通肺氣,與諸藥配伍而發揮多方面的治療作用;
- 用藥甘淡平和,補而不滯,利而不峻,久服無不良反應。
本方藥性平和,溫而不燥,臨床運用除脾胃氣虛症狀外,應以腹瀉,或咳嗽咳痰色白,舌苔白膩,脈虛緩為使用要點。
本方與四君子湯均為益氣健脾之劑,二者相比,本方是在四君子湯的基礎上加山藥、連子、薏苡仁、扁豆、砂仁、枯梗等滲濕止瀉,調理氣機之品而成,兩方均有補氣健脾的作用。
然而,四君子湯以補氣為主,為治療脾胃氣虛證的基本方,此方兼有和胃滲濕及保肺作用,適宜於脾胃氣虛夾濕的泄瀉證,井可用於肺脾氣虛兼夾痰濕的咳嗽證,為「培土生金」的常用方劑之一,被後世奉為治療脾胃氣虛泄瀉證和「培士生金」法的代表方劑。
加減法兼里寒而腹痛者,加乾薑、肉桂以溫中祛寒止痛。納差食少者,加炒麥芽、焦山楂、炒神曲等以消食和胃。白痰多者,加半夏,陳皮等以燥濕化痰。
本方現代常用於增強消化吸收能力,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止瀉。治療慢性胃腸炎,貧血、肺結核、慢性支氣管炎、慢性腎炎、消化不良、帶下、貧血、食慾不振、病後腸胃調理及婦女帶下等屬脾虛夾濕證者。
此方劑也可以說是一種食療方劑,可參考這篇基於大數據所產生的食療方文章(點選開啟)。
傳統服藥法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6g) ,棗湯調下,小兒依照歲數比例加減(現代用法:作湯劑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估增減)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服用本方,禁食生冷、油膩、不易消化之物
現代藥理研究
- 對於胃腸收縮功能的影響:研究發現本方劑小量可興奮腸管收縮,大劑量反而位抑制,結果與本方補氣健脾的功能頗為吻合。本方對胃腸收縮活動的興奮和抑制製作用,與劑量大小有關。
- 對腸管吸收功能的影響:實驗表明,本方能增加腸管對水及氯化物的吸收,而且在大劑量時能抑制腸管的收縮,此類作用可能與促進水濕運化和治療脾虛洩瀉有關
- 對免疫功能的影響:對脾虛腹瀉患者給予此方治療後,發現本方有改善腎上腺皮質功能及增強細胞免疫功能的作用。
參苓白朮散的經絡型態
天氣炎熱之後,多數人的脾經都開始虛證,天氣愈熱愈機率愈高。本方劑適合在整個夏季期間,以及進入春季之後的腹瀉及相關「土虛金弱」症狀。
多數人在夏季期間脾經嚴重虛證,尤其是在8月到達最嚴重,之後脾經能量逐漸恢復(參見下圖),可運用此方「培土生金」加以改善。
相關證候
相同名稱方劑
參苓白朮散, 出處:《馮氏錦囊·痘疹》卷十四。 組成:人參、白朮、茯苓、炙草、乾葛、木香、藿香、麥冬。 主治:痘已靨未靨,身熱不退,煩渴不止。
參苓白朮散, 出處:《己任編》卷三。 組成:人參、茯苓、白朮、米仁、山藥、扁豆、芡實、砂仁、桔梗、川連、甘草(一方有葛根)。 主治:小兒疳症,頭大肚大,筋青,四肢獨細。
參苓白朮散, 出處:《回春》卷三。 組成:人參、白朮(去蘆)、茯苓(去皮)、山藥(炒)、砂仁(研)、藿香、陳皮、乾薑(炒)、蓮肉(去心皮)、訶子(煨)、肉蔻(煨、去油)、甘草(炙)各等分。 主治:氣虛泄瀉。
參苓白朮散, 出處:《誠書》卷八。 組成:人參、白朮(炒)、茯苓、甘草、陳皮、厚朴、肉桂、澤瀉、訶子肉、扁豆(炒)、肉豆蔻(面裹煨)。 主治:小兒驚風。久吐、久瀉、久痢、久熱之後,目陷無神,唇燥煩渴,厥,掌中熱。
參苓白朮散, 出處:《鎬京直指》。 組成:東洋參2錢(米炒),白茯苓3錢,煨肉果1錢5分,炒薏苡5錢,炒車前3錢,仙居朮2錢(炒),淮山藥3錢,冬瓜子3錢,桔梗1錢,炒谷芽5錢。 主治:久瀉傷脾胃,氣虛脈弱,飲食不化。
參苓白朮散, 出處:《局方》卷三(紹興續添方)。 組成:蓮子肉(去皮)1斤,薏苡仁1斤,縮砂仁1斤,桔梗(炒令深黃色)1斤,白扁豆(薑汁浸,去皮,微炒)1斤半,白茯苓2斤,人參(去蘆)2斤,甘草(炒)2斤,白朮2斤,山藥2斤。 主治:健脾益氣,和胃滲濕。主治:脾胃虛弱,食少便溏,或吐或瀉,胸脘悶脹,四肢乏力,形體消瘦,面色萎黃,舌苔白、質淡紅,脈細緩或虛緩。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