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補中州散

DIAO BU ZHONG ZHOU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會約》卷十三

熱性指數

20

寒性指數

4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8%
胃經 22%
肺經 17%
腎經 15%
心經 10%
肝經 4%
膀胱經 2%
脾經
胃經
肺經
腎經
心經
肝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調補中州散」方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氣益脾: 人參味甘性溫,入脾肺經,有補氣益脾、生津止渴之效。中州即指脾胃,為後天之本,人參能補脾胃之氣,有助於改善脾胃虛弱、氣血不足等症狀。
  • 扶正祛邪: 方中可能含有其他寒涼藥物,人參能起到扶正祛邪的作用,平衡寒涼藥性,避免寒涼藥物對脾胃的損害。

因此,人參在「調補中州散」中,既能補氣益脾,又能扶正祛邪,起到調補中州、改善脾胃虛弱的作用。

調補中州散中包含白朮,主要原因有二:

一、 健脾益氣: 白朮性溫味甘,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效。中州為脾胃所在,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白朮可補脾氣,助運化,改善脾胃虛弱,增強氣血生化能力。

二、 固護中焦: 中焦脾胃,主運化水谷,白朮能燥濕健脾,固護脾胃,防止脾胃虛寒、濕氣困阻,維持中焦運化功能正常。

調補中州散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益氣: 茯苓性平味甘,入脾經,具有健脾益氣、利水滲濕的功效。中州即指脾胃,脾胃乃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茯苓能健脾益氣,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增強氣血生化,從根本上調補中州。
  2. 燥濕化痰: 茯苓還具有利水滲濕、燥濕化痰的功效。中州脾胃若受濕邪困阻,則易出現脘腹脹滿、食慾不振、痰濕困阻等症。茯苓能利水滲濕,化解痰濕,使中州通暢,恢復正常運化功能。

調補中州散中包含薏苡仁,主要原因有二:

一、健脾利濕:薏苡仁性涼味甘,入脾胃經,具有健脾利濕、清熱排膿的功效。中州為脾胃之所在,脾主運化水濕,濕邪過盛則會導致脾胃功能失調,影響消化吸收,而薏苡仁可利濕健脾,有助於調理中州,改善脾胃功能。

二、除濕止痛:調補中州散通常用於治療濕熱內蘊導致的腹痛、泄瀉等症狀,而薏苡仁可除濕止痛,並能清熱解毒,配合其他藥材,可有效緩解濕熱引起的腹痛、腹瀉等症狀。

調補中州散中包含山藥,主要原因如下:

  1. 健脾益氣: 山藥味甘性平,入脾、肺、腎經,能健脾益氣,補腎固精,增強脾胃運化功能,有助於中州的運化和氣血生化。
  2. 滋陰潤燥: 山藥性平,能滋陰潤燥,有助於緩解因脾胃虛弱導致的氣陰兩虛、口乾舌燥等症狀,為中州的氣血提供充足的滋潤。

山藥的補脾益氣、滋陰潤燥功效,使其成為調補中州散中不可或缺的藥材,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促進氣血生化,增強人體正氣,達到調補中州的效果。

「調補中州散」中加入白扁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和胃: 白扁豆性平味甘,入脾、胃經,具有健脾和胃、消暑止瀉的功效。中州為脾胃之所在,脾胃虛弱容易導致消化不良、腹瀉等症狀,白扁豆可以補益脾胃,增強消化功能,從而改善中州虛弱之症。
  2. 清熱解毒: 白扁豆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可用於治療濕熱內蘊引起的各種疾病,例如濕疹、瘡瘍等。中州虛弱時,更容易受到外邪侵襲,白扁豆的清熱解毒作用可以輔助中州抵禦外邪,維持其正常功能。

調補中州散中加入芡實,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 健脾益腎,固澀止瀉:芡實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健脾益腎、固澀止瀉的功效。中州為脾胃之府,脾腎兩虛,易致中氣不足,腹瀉不止。芡實能補脾益腎,固澀腸胃,有助於改善中氣不足、腹瀉等症狀。

二、 滋陰補虛,生津止渴:芡實具有滋陰補虛、生津止渴的作用。中州虛弱,常伴有陰虛津傷,口乾舌燥等症狀。芡實能滋陰生津,緩解中州虛弱導致的陰虛津傷。

調補中州散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健脾: 陳皮味辛性溫,入脾、肺經,具有行氣消脹、健脾和胃之效。中州為脾胃之府,脾胃虛弱容易造成氣機阻滯,消化不良。陳皮能理氣化痰,健脾開胃,有助於調理中焦脾胃,促進食物消化吸收。
  2. 降逆止嘔: 陳皮能降逆止嘔,對於脾胃虛弱導致的胃氣上逆、嘔吐等症狀有緩解作用。中州失調常伴隨胃氣上逆,陳皮的降逆止嘔作用,能改善患者的症狀,恢復脾胃功能。

調補中州散中加入桔梗,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宣肺利氣,開通氣道: 桔梗味辛性平,入肺經,具有宣肺利氣、祛痰止咳的功效。中州即脾胃,脾胃氣機暢通,則運化正常。桔梗可宣通肺氣,使脾胃氣機得以宣暢,避免氣滯痰阻。
  2. 升提中氣,健脾和胃: 桔梗具有升提中氣的作用,可將脾胃之氣向上升發,有助於脾胃運化功能的恢復。同時,桔梗又能疏散脾胃之濕熱,避免濕熱阻礙脾胃運化。

調補中州散方中加入砂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 溫脾健胃,理氣止痛:砂仁性溫,味辛,歸脾、胃經,具有溫脾胃、理氣止痛的功效。中州為脾胃之所在,若脾胃虛寒,則易出現消化不良、脘腹冷痛等症狀。砂仁溫脾散寒,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促進消化吸收。

二、 行氣化濕,健脾開胃:砂仁辛散溫通,能行氣化濕,有助於去除脾胃濕氣,促進脾胃運化,改善食慾不振、食積不消等問題。

總之,砂仁在調補中州散方中,起到溫脾健胃、理氣止痛、行氣化濕的作用,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提升消化吸收能力。

「調補中州散」方中加入乾薑,主要有以下原因:

  1. 溫中散寒,健脾益氣:乾薑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健脾益氣的功效。中州乃脾胃之所在,若脾胃虛寒,則易出現腹痛、腹瀉、食慾不振等症狀。乾薑溫中散寒,可改善脾胃功能,增進食慾,促進消化吸收。
  2. 配合其他藥材,發揮協同作用:乾薑與其他藥材配合使用,可發揮協同作用,更有效地治療疾病。例如,若方中含有桂枝,則乾薑可助桂枝溫經散寒,促進血液循環;若方中含有白朮,則乾薑可助白朮健脾益氣,改善消化吸收。

調補中州散方劑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緩解藥物副作用: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保護脾胃等功效。調補中州散方劑中可能含有較多藥性偏寒或偏熱的藥材,添加甘草可以調節藥性,防止藥物過於寒熱而損傷脾胃。
  2. 增強藥效,促進藥物吸收: 甘草能補脾益氣,促進脾胃運化,有助於藥物在體內的吸收和利用,提高藥效。同時,甘草也具有一定的解毒作用,可以減輕藥物對人體的副作用,提高藥物安全性。

調補中州散中包含神麴,主要原因在於其健脾和胃的功效。神麴為麥芽的炮製品,性溫味甘,能消食健胃,化積除滯,並有助於脾胃運化,改善脾胃虛弱所致的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等症狀。

調補中州散以補中益氣、健脾和胃為主要功效,針對脾胃虛弱、氣血不足等症狀。神麴的加入,不僅能增強方劑的健脾和胃之效,也能促進藥物吸收,提升整體療效。

調補中州散中添加蓮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健脾益腎:蓮子味甘性平,入脾、腎經,具有健脾養心、益腎固精、清心安神的功效。中州為脾胃之所在,脾胃虛弱者常伴隨心神不寧、腎氣不足等症狀,蓮子能補益脾腎,改善心神不安、失眠多夢等問題。

二、清熱生津:蓮子性涼,具有一定的清熱生津作用,可緩解燥熱症狀。中州為氣血流通之要道,若脾胃失調,易出現燥熱內傷,蓮子能清熱解暑,滋陰降火,促進脾胃運化,使氣血流通。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調補中州散 」,主要成分是:人參,白朮,茯苓,薏苡仁,山藥,白扁豆,芡實,陳皮,桔梗,砂仁,乾薑,甘草,神麴,蓮子, 主治功效是:

  1. 一切脾胃虛寒:脾胃功能虛弱,容易感到寒冷。
  2. 飲食少思:食慾不振,不想吃東西。
  3. 腹脹倦怠:肚子脹,感覺疲倦。
  4. 泄瀉暖氣:腹瀉,排出的糞便帶有暖氣。
  5. 及蟲積下後:以及蟲積腹瀉後。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白扁豆:**性平味甘,入脾、胃經,具有補氣、止瀉、健脾胃、消暑、解毒、固崩止帶等功效。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陳皮:**性溫,味苦、辛,歸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乾薑:**性溫、味辛,具有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等功效。

**桔梗:**性微寒,味甘辛,歸肺、胃經,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之功效。

**蓮子:**性味甘澀,入脾腎二經,具有補氣固脫、澀精止泄、清熱生津之功。

**芡實:**具有固澀收斂、止瀉、固崩止帶、補中益氣、補腎、補血等功效。

**人參:**具有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還能安神益智,緩解神經衰弱、失眠等症狀。

**砂仁:**性溫味辛,入脾、胃、腎經,具有燥濕、芳香化濕、理氣行氣、止瀉、安胎、健脾胃等傳統代功效。

**山藥:**具有補氣、澀精止遺、補腎、止咳化痰、強筋骨、健脾胃、滋陰、止瀉等功效。

**薏苡仁:**性味甘、淡、微寒,入脾、肺、腎經,功能利水消腫、健脾滲濕、清熱排膿、補肺益陰。

**神麴:**性甘溫,入脾、胃二經,具有消食化積、健脾胃、除煩等功效。

總結:

中藥方劑「 調補中州散 」,通過多種中藥材的協同作用,具有補氣、健脾、利濕、止瀉、安神等功效,可有效改善脾胃虛弱、腹脹倦怠、泄瀉暖氣、食慾不振等症狀,適用於脾胃虛寒證。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溫燥之性,因此,陰虛火旺、口乾咽燥、大便乾結等患者不宜服用。此外,本方中含有砂仁、乾薑等辛溫之品,因此,孕婦、小孩、體質虛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調補中州散, 出處:《會約》卷十三。 組成:人參(無者,以時下生北條參2-3兩代之),腿白朮(制)3兩,茯苓2兩,苡仁(炒)2兩半,山藥(炒)2兩半,白扁豆(炒)2兩半,芡實(炒)2兩半,陳皮8錢,桔梗1兩,元砂仁(去殼炒)7錢,乾薑(炮)6錢,甘草(炙)8錢,神曲(炒)7錢,白蓮肉(炒)1兩,陳米(炒黃,少淬水再炒)1兩半。 主治:一切脾胃虛寒,飲食少思,腹脹倦怠,泄瀉暖氣,及蟲積下後。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