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扁豆

白扁豆

BAI BIAN DOU

  • 英文名稱:Dolichos lablab L. Semen Dolichoris Lablab,Dolichoslablabl Semenlablabalbum
  • 別名:小刀豆,膨皮豆,豆角,羊眼豆,樹豆,白扁豆,沿籬豆,蛾眉豆,涼衍豆,白藊豆子,茶豆,眉豆,藤豆,南扁豆,白藊豆,南豆,藊豆,火鐮扁豆
  • 來源:豆科扁豆屬植物扁豆的乾燥成熟種子。秋、冬二季採收成熟果實,曬乾,取出種子,再曬乾。
  • 道地藥材:山西, 河北, 陝西, 雲南, 四川, 海南, 廣東, 廣西, 遼寧, 山東, 河南, 安徽, 江蘇, 浙江, 江西, 湖南, 湖北, 貴州, 福建, 台灣, 華東地區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中國藥典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白扁豆的傳統功效


1. 固崩止帶

白扁豆,其「固崩止帶」的功效,歷代醫家多有記載,並非單純依靠某一典籍的論述,而是從多個角度積累而成的經驗總結。

從古代醫籍來看,《本草圖經》明確指出白扁豆「主行風氣,女子帶下」,這直接點明瞭其治療婦科帶下病的功效。所謂「帶下」,在古代醫學中,泛指婦女陰道分泌物異常,與現代醫學中的陰道炎、宮頸炎等病症有所關聯。白扁豆能治療帶下,說明其具有收斂止帶的作用,對於崩漏(月經量過多或持續出血)也有一定的療效,這與其「固崩」的功效相呼應。

此外,《滇南本草》記載白扁豆能「治脾胃虛弱,久瀉不止」,脾胃虛弱往往導致氣血不足,而氣血不足是崩漏、帶下的重要病機之一。因此,白扁豆健脾益氣的作用,也間接地支持了其「固崩止帶」的功效。 《醫鏡》和《羅氏會約醫鏡》則更進一步指出,白扁豆「止洩瀉」,這與止帶的功效具有共通之處,都是針對體內失調,陰液外泄的症狀。 它們也提到生用清暑,炒用健脾,說明不同炮製方法,能發揮不同功效,更精準地針對不同病因。

綜上所述,白扁豆「固崩止帶」的功效,並非單一作用,而是基於其健脾益氣、收斂止瀉、除濕熱等多重功效的綜合表現,並受到炮製方法的影響。 古籍記載相互印證,共同說明白扁豆在治療婦科疾病方面,具有一定的臨牀價值。

2. 解毒

白扁豆,單藥即具解毒功效,其解毒作用在古代醫籍中多有記載,並非單純針對某種毒素,而是涵蓋範圍較廣。

《藥性論》明確指出白扁豆「主解一切草木毒」,說明其具有廣譜的解毒能力,無論是因誤食有毒植物或其他草木類毒素引起的中毒,皆可嘗試使用。方法上,古人認為生嚼或煎湯服用皆可。此說法反映了白扁豆解毒作用的直接性和多樣性。

除了草木毒,《本草圖經》更進一步指出其能「兼殺酒毒,亦解河豚毒」。此說明白扁豆的解毒能力不侷限於植物毒素,也能應對酒毒以及河豚毒等動物性毒素,擴展了其解毒功效的應用範圍。 需要注意的是,此處的「殺」字並非現代意義上的殺滅,而是指中和或消除毒素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各醫籍對白扁豆功效的描述雖然側重點有所不同,但都與其解毒作用密切相關。例如,《名醫別錄》記載其「主和中下氣」,《食療本草》記載其「療霍亂吐利不止」,這些都暗示了白扁豆在調理腸胃、恢復機體平衡方面的作用,而這些都與解毒過程中的機體修復息息相關。 總而言之,白扁豆的解毒作用並非單一作用,而是通過調節脾胃,增強機體抵抗力來達到解毒目的,體現了中醫整體觀的思想。 後世醫籍更進一步闡述其生熟之分,更細緻地說明其在解毒上的應用。

3. 消暑

白扁豆消暑功效考

白扁豆,在古代醫籍中被廣泛記載,其消暑功效尤為引人注目。綜觀歷代本草,其消暑機理主要體現在清熱除濕和健脾和胃兩個方面。

《本草品匯精要》明確指出白扁豆「消暑和中」,直接點明其消暑功效。而《醫鏡》及《羅氏會約醫鏡》則進一步闡述其消暑機制:「止洩瀉,消暑,暖脾胃,除濕熱,止消渴」。暑熱之邪往往侵犯脾胃,導致消化不良、腹瀉等症狀,白扁豆具有健脾和胃的功效,能改善脾胃運化功能,從而達到消暑的目的。 「除濕熱」更點明瞭其消暑的根本,暑熱常伴隨濕邪,白扁豆能祛除體內濕熱,減輕暑熱之苦。 生白扁豆更強調「清暑養胃」,其性質較為平和,適合於暑熱初起,脾胃虛弱者使用。

此外,雖然部分典籍著重白扁豆的其他功效,如《名醫別錄》的「主和中下氣」、 《藥性論》的解毒作用、《食療本草》治療霍亂等,但這些功效都間接佐證了其調節脾胃功能的重要性。脾胃健運,則氣機通暢,自然有助於抵禦暑熱的侵襲。 《滇南本草》提及其治療脾胃虛弱、久瀉等症狀,也說明白扁豆能從根本上提升人體抵抗暑熱的能力。

總而言之,白扁豆消暑功效並非單純的清熱解暑,而是通過健脾和胃、除濕熱等多方面作用,達到調理臟腑,增強體質,從而抵抗暑熱的效果。其生用和炒用也各有側重,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精髓。

4. 健脾胃

白扁豆,其健脾胃功效歷代醫家多有記載,其作用機理與炮製方法密切相關。

從古代醫籍中,我們可以窺見白扁豆健脾胃的證據。《名醫別錄》言其「主和中下氣」,「和中」即調和脾胃之氣,說明其具有調理脾胃功能的作用。《藥性論》記載其能「解一切草木毒」,雖與健脾胃看似無關,卻也反映了其調理腸胃,增強消化能力的側面。《滇南本草》則更直接指出其能「治脾胃虛弱,反胃冷吐,久瀉不止,食積痞塊,小兒疳疾」,這些都是脾胃虛弱的常見症狀,充分說明白扁豆在治療脾胃疾病方面的效用。

《食療本草》記載其可「療霍亂吐利不止」,霍亂多由脾胃受損引起,此處更佐證其強健脾胃的功效。《本草圖經》雖提及其「行風氣,女子帶下」,但仍提及「殺酒毒,亦解河豚毒」,間接反映其能改善因飲食不節導致的脾胃不適。《本草品匯精要》的「消暑和中」,以及《醫鏡》和《羅氏會約醫鏡》的「止洩瀉,消暑,暖脾胃,除濕熱,止消渴」,都從不同角度闡述了白扁豆的健脾胃功效,並指出生用偏於清暑養胃,炒用則更側重於健脾止瀉。 這些記載顯示白扁豆的應用範圍廣泛,且其功效隨著炮製方法的不同而有所側重,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的精髓。綜上所述,白扁豆健脾胃之功效,源遠流長,臨牀應用豐富。

5. 止瀉

白扁豆,其止瀉功效在歷代醫籍中多有記載,其機理與脾胃功能密切相關。

《名醫別錄》中提到白扁豆「主和中下氣」,點明其能調和脾胃之氣,而脾胃虛弱正是導致腹瀉的重要原因之一。 《食療本草》更明確指出其能「療霍亂吐利不止」,說明白扁豆在治療急性腹瀉方面具有顯著效果。 《滇南本草》則進一步闡述其功效,指出能治「久瀉不止」,暗示白扁豆對於慢性腹瀉也有一定的療效,並且與脾胃虛弱、食積等相關。

《醫鏡》和《羅氏會約醫鏡》則更為詳細地說明瞭白扁豆的應用方法及其功效,指出「炒用健脾止瀉」,這說明炮製方法會影響其藥性。生白扁豆偏於清暑養胃,而炒白扁豆則更著重於健脾止瀉,這也符合中醫藥材炮製的理論,通過不同的處理方法,達到不同的藥效。 其他典籍如《藥性論》、《日華子本草》、《本草圖經》、《本草品匯精要》等,雖未直接提及止瀉,但其所記載的「解一切草木毒」、「補五臟」、「消暑和中」等功效,也間接地說明瞭白扁豆整體調理脾胃、增強機體抵抗力的作用,從而間接地有助於緩解腹瀉。

綜上所述,白扁豆止瀉的功效與其健脾和胃、消暑除濕的藥性密切相關,其應用方法也應根據病情及體質選擇生用或炒用,以達到最佳療效。

6. 補氣

白扁豆單方雖非以「補氣」為主要功效,但從多部古代醫籍記載中,仍可窺見其間接的補氣作用。 其補氣之效,並非直接如同人參、黃耆那般峻猛,而是藉由調節脾胃功能而間接達成。

《名醫別錄》記載白扁豆「主和中下氣」,「和中」指調和脾胃,而「下氣」則通常指降逆氣,這暗示白扁豆能調理脾胃氣機,使其運行正常。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健運,則氣血充足,自然也就間接達到了補氣的效果。《藥性論》雖著重其解毒功效,但強健的脾胃纔能有效地吸收營養,抵禦外邪,這也是一種間接的「補氣」方式。

《日華子諸家本草》更直接指出白扁豆「補五臟」,五臟健全,氣血自旺。雖然此處的「補」可能並非單指「補氣」,但強健臟腑功能,也是間接提升元氣的關鍵。而《滇南本草》提到白扁豆可治「脾胃虛弱」,脾胃虛弱常伴隨氣虛,因此治療脾胃虛弱,也就等於改善了氣虛的狀況。

《醫鏡》及《羅氏會約醫鏡》記載白扁豆「暖脾胃」,脾胃溫煦,運化功能提升,才能更好地吸收營養,化生氣血,這也是其補氣的另一種體現。 總體而言,白扁豆的補氣功效並非直接的「益氣」,而是通過健脾和胃,調理氣機,從而間接達到補益元氣的效果。 其作用溫和,適合脾胃虛弱、氣虛之人,但需根據自身情況,配合其他藥物使用,才能達到最佳療效。

白扁豆的現代功效


1. 提升免疫力

白扁豆,味甘性平,歸脾、胃經。其富含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及抗氧化物,對增強人體免疫系統功能、提升身體抵抗力具有顯著助益。

其中,白扁豆所含的維生素C能有效刺激白血球的生成與活化,增強免疫細胞抵禦感染的能力,使機體能更有效地對抗細菌、病毒等病原體入侵,築起防禦的第一道屏障。

礦物質鋅在免疫反應中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它能促進淋巴細胞(如T細胞和B細胞)的增殖與成熟,優化細胞免疫與體液免疫的應答效率。充足的鋅有助於提高免疫系統識別和清除病變細胞及外來侵入者的精準度與效能。

此外,白扁豆中豐富的抗氧化物質,如類黃酮和多酚等,能有效清除體內過多的自由基。自由基的積累會導致細胞損傷和氧化壓力,進而削弱免疫細胞的功能。透過清除這些有害物質,抗氧化物有助於減少細胞損傷,保護免疫細胞的完整性與活性,維持免疫系統的最佳運作狀態,持續發揮其保護人體健康的重要作用。綜合來說,白扁豆透過多重營養機制,為人體免疫防線提供了全面的支持與強化。

2. 促進骨骼健康

白扁豆富含鈣、鎂、錳等礦物質,使其在促進骨骼健康方面具有重要藥理功效。這些元素皆為骨骼結構與功能不可或缺的關鍵。

鈣質作為骨骼中近九成的主要成分,直接關係到骨骼的強度與密度,使骨骼保持堅硬而不易彎折。白扁豆所提供的鈣質,有助於鞏固骨骼基底。

鎂的功能則在於協同作用,不僅能有效促進鈣質的吸收利用,更能顯著增強骨骼的整體韌性。骨骼韌性的提升,意味著在受到外力衝擊時能提供更好的緩衝力,從而降低骨折的發生機率。

至於錳,它是一種對骨骼生長與發育至關重要的微量元素。錳直接參與骨骼基質的形成過程,並能促進骨骼的整體生長。因此,攝取白扁豆所含的錳,有助於構建健康的骨骼結構,並支持其正常發展。

3. 豐富的蛋白質

白扁豆,性味甘鹹微寒,歸脾、胃、腎經。其藥理功效中,尤以其「豐富的蛋白質」含量備受矚目。這些優質蛋白質是人體合成自身蛋白質不可或缺的重要原料,對於維持身體機能、組織修復、增強免疫防禦機制,皆扮演關鍵角色。

白扁豆所提供的蛋白質,直接參與體內細胞、酶、激素等多種重要生物分子的合成與構築。例如,在傷口癒合過程中,充足的蛋白質供應能加速細胞再生與修復進程,縮短恢復期。同時,蛋白質更是構成抗體的主要成分,足量的攝取能有效增強機體免疫力,協助身體抵抗病原體入侵,降低感染風險。

此外,足量的蛋白質攝取有助於維持穩定的肌肉量,支持基礎代謝率,進而穩定健康體重。白扁豆因其高蛋白質、低脂肪及低膽固醇的特性,能提供持久的飽腹感,有效減少餐間零食慾望,對於體重管理策略尤其有益。其所含的膳食纖維與蛋白質協同作用,尚能促進胃腸蠕動,維護消化道健康。結合其健脾化濕、補氣之本性,白扁豆不僅從宏觀上調理脾胃功能,更透過其豐富的蛋白質提供微觀層面的營養支持,共同促進身體的整體平衡與健康。

4. 降血糖

白扁豆,味甘性平,歸脾胃經,其在調節血糖方面具有明確的藥理基礎。其中一個關鍵因素是其極高的膳食纖維含量。這些膳食纖維在消化道中扮演重要角色,能有效延緩碳水化合物的消化與葡萄糖從腸道進入血液的速度。這種緩慢吸收的機制,對於預防餐後血糖迅速升高(即餐後血糖峰值)至關重要,有助於維持血糖水平的穩定性。

此外,白扁豆還含有一系列特殊的生物活性物質,其中便包括具「胰島素樣作用」的成分。這些物質能在體內模擬或增強胰島素的功能,促進細胞對血液中葡萄糖的攝取與利用,加速葡萄糖轉化為能量或肝醣儲存,直接降低血糖濃度。同時,它們可能增強人體自身胰島素的敏感性,使其在較少分泌量下也能發揮更高效的降糖作用。

白扁豆集合蛋白質、碳水化合物,以及多種維生素(如B1、B2、C)及礦物質(如鈣、磷、鐵),這些豐富的營養元素雖然不直接參與降糖,卻能支持整體代謝健康,構成其多元的食療價值。綜合來看,白扁豆透過膳食纖維的吸收延緩作用,以及潛在的胰島素樣活性,展現了其作為一種天然降血糖輔助食材的藥理潛力。

5. 降膽固醇

白扁豆,作為一種常見的豆類食材,其在降低人體膽固醇水平方面的藥理功效,已獲得相當的關注與研究。此功效主要歸因於其豐富的可溶性纖維含量。這些可溶性纖維進入消化道後,能形成凝膠狀物質,有效包裹並吸附膳食中的膽固醇及膽汁酸。通過此結合作用,可溶性纖維能阻礙膽固醇在腸道內的吸收,並加速其隨糞便排出體外,從而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總量及低密度脂蛋白(LDL)膽固醇,即俗稱的「壞膽固醇」。

除了膳食纖維的貢獻外,白扁豆中所蘊含的皁苷成分,亦是其降膽固醇作用的重要活性物質。皁苷被認為能與腸道內的膽固醇結合,形成不易被吸收的複合物,進一步減少膽固醇的吸收率,並可能影響膽固醇的代謝途徑,從源頭上幫助控制膽固醇水平。

綜合上述作用機制,白扁豆透過多重途徑協同作用,有效管理血脂水平。長期且適量地攝取白扁豆,有助於維持健康的膽固醇平衡,進而降低動脈粥狀硬化及相關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和中風的發生風險,對心血管系統的整體健康維護具有積極意義。

6. 改善消化系統

白扁豆,性味平和,甘而不滯,溫而不燥,尤其善於歸經脾、胃、大腸,從中醫理論觀之,其入此三經,直指消化系統之核心樞紐。此物富含天然膳食纖維,此乃其改善消化機能之現代科學基礎。膳食纖維素在腸道中能吸收水分、膨脹體積,增加糞便的質量與柔軟度,從而顯著促進腸道蠕動。

對於腸道動力不足所致之便秘,白扁豆能有效緩解,使排便規律、糞便成形,告別艱澀不暢。同時,其促進腸道內容物運行,亦有助於防範因食物積滯而引起的消化不良、腹脹、食慾不振、甚至輕微腹瀉等症狀,使消化過程更為順暢。

更深層次而言,白扁豆具備益氣健脾之功。脾為後天之本,主運化水濕及水穀精微,胃主受納與腐熟。白扁豆能補益脾胃之氣,強化其運化功能,使得脾胃得健、氣機升降有度,從而提升食物的消化效率,確保營養物質的有效吸收與輸布。這不僅改善了消化道的表現,更從根本上增強了身體處理食物、擷取精華的能力,為腸胃提供溫和而持續的滋養,構築一道穩定健康的消化防線。

白扁豆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10-15g;或生品搗研水絞汁;或入丸、散。外用:適量,搗敷。

白扁豆的炮製


  • 白扁豆除去雜質。
  • 用時搗碎。
  • 炒白扁豆取淨白扁豆,照清炒法炒至微黃色具焦斑。
  • 用時搗碎。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關於中藥白扁豆的注意事項

  1. 脾胃虛弱者應慎用:白扁豆會利尿,脾胃虛弱者使用過多可能會導致脫水。
  2. 孕婦不宜服用:白扁豆性偏寒,孕婦服用可能會有滑胎的風險。
  3. 寒性體質者不宜服用:白扁豆性寒,寒性體質者服用過多可能會加重體內的寒氣。
  4. 兒童不宜服用:白扁豆利尿,兒童服用過多可能會導致脫水。
  5. 不宜長期服用:白扁豆利尿,長期服用可能會導致水電解質失衡。
  6. 與其他利尿藥物併用時應注意:白扁豆本身就有利尿作用,與其他利尿藥物併用時應注意利尿作用過強,可能導致脫水或電解質失衡。
  7. 與消炎藥物併用時應注意:白扁豆會影響消炎藥物的吸收,導致藥效降低。
  8. 與中藥黨參併用時應注意:白扁豆和黨參同屬利水藥物,併用可能會導致利尿過強,引起脫水等問題。

白扁豆相關的方劑


白扁豆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赤白帶胸悶脹白帶損傷腹瀉心臟病低血糖疳積消化不良陰囊搔癢左下腹側部痛大便次數頻繁腹瀉伴隨不消化食物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小便量多顏色像水肚子餓卻吃不下白痰,白鼻涕胃腸出血胃下垂嘔吐胃酸食道逆流肥胖氣從少腹起上衝咽喉胃脘不舒服全身性水腫上吐下瀉濕疹身體沉重腹中有鳴叫聲腹股溝疝氣胰臟炎糖尿病胃潰瘍面色較黑噁心反胃胃及十二指腸炎下腹部痛腹痛上腹胃脘痛乾嘔胃腸脹氣肚臍周圍腹痛黃帶喝水之後吐水大便溏大便膿血大便失禁小便渾濁不清

白扁豆含有的化學成分


棕櫚酸(Palmitic acid), 亞油酸(Linoleic acid), 反油酸(Elaidic acid), 油酸(Oleic acid), 硬脂酸(Stearic acid), 花生酸(Arachidic acid), 山萮酸(Behenic acid), 葫蘆巴鹼(Trigonelline), 蛋氨酸(Methionine), 亮氨酸(Leucine), 蘇氨酸(Threonine), 維生素B1(Vitamin B1), 維生素C(Vitamin C), 胡蘿蔔素(Carotene), 蔗糖(Sucrose), 葡萄糖(Glucose), 水蘇糖(Stachyose), 麥芽糖(Maltose), 棉子糖(Raffinose), L-2-哌啶酸(L-Pipecolic acid), 植物凝集素(Phytoagglutinin), 甾體(Steroid), 蛋白質(Protein), L-哌可酸(L-Pipecolic acid), 阿拉伯半乳糖聚糖(Arabinogalactan), 果膠多糖(Pectin polysaccharide), 澱粉樣成分(Starch-like components), 新甾體內酯(New steroidal lactone), 植酸(Phytic acid), 鞣質(Tannin), 種子脂肪油(Seed oil)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