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金櫻蓮子散的組成中包含金櫻子,主要是因為金櫻子具有獨特的藥理效能,能夠有效改善多種健康問題。金櫻子,學名延胡索,是一種具有補氣和調暢血液循環作用的中藥,常用於治療氣滯所引起的胸悶、脅痛等症狀。此外,金櫻子還具備抗氧化、抗炎和增強免疫功能的特性,可以增強人體抵抗力,促進健康。
該方劑中金櫻子的搭配,能夠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療效,特別是在針對脾胃虛弱、氣血不足的情況下,金櫻子能補充氣血,提升身體能量,從而增強方劑的整體效果。而且,金櫻子的甜味亦可中和其他藥材的苦澀,使整個方劑在臨牀應用中更易接受。因此,金櫻子在金櫻蓮子散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其綜合效用使其成為該方劑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金櫻蓮子散中加入蓮子,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點作用:
- 清心安神: 蓮子性平味甘,入心、脾經,具有清心安神之效。金櫻蓮子散用於治療心煩失眠、心悸怔忡等症狀,蓮子的清心安神作用可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達到更好的療效。
- 健脾益腎: 蓮子富含營養,可以健脾益腎。金櫻蓮子散中加入蓮子,可以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促進腎氣生髮,從而更好地改善失眠、心悸等症狀。
金櫻蓮子散方劑中加入白扁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益氣,燥濕化痰: 白扁豆性平味甘,入脾胃經,具有健脾化濕、止瀉、消暑解毒之效。方中加入白扁豆,可增強脾胃運化功能,改善因濕邪困脾導致的腹瀉、痰多等症狀。
- 與金櫻子、蓮子相配,協同作用: 金櫻子收斂固澀,蓮子健脾益腎,白扁豆則健脾化濕,三者相互配合,可達到固澀止瀉、健脾益氣、清熱化痰的功效,共同改善濕熱下注、脾虛泄瀉等病症。
金櫻蓮子散中加入糯米,主要是為了增強其 補益脾胃 的功效。糯米性溫,味甘,入脾經,具有 補中益氣、健脾止瀉 的作用,可與金櫻子、蓮子等藥材相輔相成,共同起到 溫補脾腎、固澀止瀉 的功效。糯米的加入,不僅可以增強藥效,還可以 改善口感,使藥物更易於服用。
主治功效
金櫻蓮子散主治功效分析
治療原理
金櫻蓮子散出自《古今醫統大全》,主治「脾胃虛弱,赤白帶下」。方中以金櫻子為君藥,取其收斂止瀉之功,兼能滋養肝腎;蓮子為臣藥,滋陰補腎,養心安神,與金櫻子相配,一收一補,標本兼顧。佐以白扁豆健脾化濕,消暑解毒;糯米溫胃暖腸,益氣生津。諸藥合用,共奏健脾益腎,固澀止帶之效。
古文分析
《古今醫統大全》載:「金櫻蓮子散,治脾胃虛弱,赤白帶下俱效。」此方由金櫻子、蓮子、頭面、白扁豆、牡荊實、糯米組成。其中「頭面」應為「炒麵」之誤。原文指出,金櫻子需冬採乾擦去毛,淨炒,切破,去子淨用。此為炮製方法,旨在增強其收斂固澀之效。蓮子去心,以免苦寒傷脾胃。白扁豆、糯米均需炒製,以增強其健脾益氣的作用。牡荊實,即黃荊子,具有燥濕止帶之功,在此方中起到輔助作用。
原文還提到:「每用四錢,入熟蜜三匙,滾湯調服,無不效。」說明此方為散劑,每次服用四錢,並加入熟蜜三匙,用滾湯調服。熟蜜有補中益氣、潤燥之功,與方中諸藥相伍,既可增強藥效,又能改善口感。
由此可見,金櫻蓮子散的組方精當,炮製考究,服用方便,對於脾胃虛弱所致的赤白帶下,確有良效。其治療原理在於通過健脾益腎、固澀止帶,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
傳統服藥法
金櫻子(冬採,乾擦去毛)3兩(淨,炒,切破,去子淨用),蓮子(去心)2兩,頭面2兩(炒),白扁豆2兩(炒),牡荊實(即黃荊子)、糯米1合(炒)。
上為細末。
每用4錢,入熟蜜3匙,滾湯調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脾胃虛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金櫻蓮子散, 出處:《醫統》卷八十四。 組成:金櫻子(冬採,乾擦去毛)3兩(淨,炒,切破,去子淨用),蓮子(去心)2兩,頭面2兩(炒),白扁豆2兩(炒),牡荊實(即黃荊子)、糯米1合(炒)。 主治:脾胃虛弱,赤白帶下。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