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櫻子

金櫻子

JIN YING ZI

  • 英文名稱:Rosa laevigata Michx. Fructus Rosae Laevigata Cherokee Rosehip, Golden Cherry Fruit, Fructusrosaelaevigatae
  • 別名:山石榴,棠球,糖罐子,金壺瓶,三葉勒,刺藤棘,藤勾子,小石榴,螳螂果,刺頭,檳榔果,刺郎子樹,黃茶瓶,白玉帶,糖刺果,糖果,燈籠果,糖罐,野石榴,山雞頭子,金罌子,糖橘子,黃刺果,螳螂子樹,刺梨子,刺榆子,糖鶯子,倒掛金鉤,蜂糖罐,下山虎
  • 藥品來源:薔薇科植物金櫻子的幹燥成熟果實。10~11月果實成熟變紅時采收,幹燥,除去毛刺。
  • 道地藥材:陝西, 雲南, 四川, 海南, 廣東, 廣西, 河南, 安徽, 江蘇, 浙江, 江西, 湖南, 湖北, 貴州, 福建, 台灣, 華東地區, 華中地區, 華南地區
  • 生長環境:, 田邊, 灌木叢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中國藥典全國中草藥彙編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最後更新日:2024-11-18

金櫻子的傳統功效


1. 強筋骨

金櫻子,在古代醫籍中被廣泛記載,其「壯筋骨」之效,雖非其主要功效,卻也屢見不鮮。從多部醫書的記載中,我們可以窺見其作用機理。

《本草正》明確指出金櫻子能「壯筋骨」,並列舉其多樣功效,包括益精髓、補五藏、養血氣等,說明其作用並非單一,而是整體性的滋補。 此書的記載,直接且明確地肯定了金櫻子的強筋骨功效。

其他典籍雖未直接提及「壯筋骨」,但其記載的功效間接地支持了這個觀點。《神農本草經疏》闡述金櫻子「澀可去脫」,能固攝脾虛滑洩、腎虛精滑等症狀。筋骨的強健,離不開脾腎的良好功能。脾主運化,腎主骨生髓,金櫻子通過收斂、固攝,提升脾腎功能,間接地達到強筋骨的效果。 《本草衍義補遺》批評單純追求澀性而忽略經絡通暢的錯誤用法,也側面說明,金櫻子需在整體調理的框架下才能發揮最佳效果,包括強筋骨的作用。

《本草新編》更指出金櫻子治療遺精夢遺等症狀,需要配合其他藥物,才能取得最佳療效。這說明金櫻子強筋骨的功效,也可能需要配合其他藥材,才能更有效地發揮作用。 此書強調了整體調理的重要性,也暗示了金櫻子在治療過程中可能扮演輔助的角色,以達到強筋骨的效果。

總而言之,雖然古代醫籍對金櫻子「壯筋骨」的描述並非重點,但從其收斂、固澀、益精髓、補脾腎等功效推斷,金櫻子在改善筋骨功能方面,應具有一定的輔助作用。其作用機理可能與其對脾腎的滋補,以及由此帶來的整體身體狀況提升有關。 需注意的是,單憑金櫻子是否能達到顯著的強筋骨效果,仍需結合其他因素及臨牀實踐考量。

2. 止瀉

古代醫籍中,金櫻子被廣泛記載具有止瀉功效,其機理主要在於其收斂固澀之性。 《名醫別錄》、《蜀本草》、《滇南本草》、《本草正》等多部典籍皆記載其能治療下痢、脾洩、遺洩等症狀,說明古人已普遍認識到金櫻子在治療腹瀉方面的價值。

然而,不同醫籍對於金櫻子的使用和功效亦有不同見解。《夢溪筆談》強調採摘時機的重要性,認為應在半黃時採摘,曬乾研末使用,而非成熟時熬膏,因熬膏會損失其澀味,減弱藥效。 《本草衍義補遺》則批判盲目追求澀性而熬製煎劑的做法,認為治病應通暢經絡,而非單純依靠澀味止瀉。這反映出古人對藥物使用方法和機理的深入思考。

《本草綱目》則指出金櫻子使用需辨證論治,並非所有人都適用。 《本草新編》更進一步闡述,單用金櫻子澀精止遺洩,效果未必理想,甚至可能適得其反,因為遺精與尿道功能相關,單純收斂未必有效,需配合利水藥物,才能取得最佳療效。 該書建議搭配芡實、山藥、蓮子、薏仁等藥物,才能更好地發揮金櫻子的作用。

《神農本草經疏》則從脾腎虛弱的角度解釋金櫻子的止瀉機理,認為脾虛則滑洩,腎虛則精滑,金櫻子溫性酸澀,能收斂虛脫之氣,固護脾腎,從而達到止瀉的目的。

總而言之,古人對金櫻子止瀉功效的認識是多層次的,既肯定其收斂止瀉的功效,也強調辨證論治的重要性,以及合理用藥方法的重要性,避免單純追求澀性而忽略了整體的病理機制。 金櫻子止瀉的功效,應結合患者的具體情況,並參考其他藥物進行綜合治療,才能發揮最佳療效。

3. 固澀收斂

金櫻子,其「固澀收斂」的功效在歷代醫籍中多有記載,並被廣泛應用於治療因臟腑虛弱導致的遺精、滑泄等症狀。

《名醫別錄》、《蜀本草》、《滇南本草》等古籍均明確指出金櫻子具有「止遺洩」、「澀精氣」的功效,說明其在治療男性精關不固方面有著悠久的應用歷史。 《本草綱目》則指出金櫻子用於精氣不固者,並非無條件服用以追求性慾滿足,而是針對因精氣不足而引起的相關問題。

然而,古代醫家對金櫻子的應用方法和藥性理解也存在一些分歧。《夢溪筆談》強調採摘時機的重要性,認為應採摘半熟的金櫻子,乾燥研磨使用,而非使用紅熟果實熬膏,因為熬膏會損失其澀味,影響藥效。 《本草衍義補遺》則批判盲目追求澀性,認為單純使用金櫻子煎服,治標不治本,可能反而加重病情。

《本草新編》則更進一步指出,遺精夢遺等問題,並非單純使用澀精藥物就能解決。 其認為,應同時配合利水藥物,疏通尿路,並佐以其他補益藥物,如芡實、山藥、蓮子、薏仁等,才能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這說明金櫻子的使用應結合患者的整體狀況,並非單獨使用就能達到最佳療效。 《本草經疏》則從臟腑經絡角度闡述金櫻子的作用機理,認為其溫熱酸澀的藥性,能收斂因脾腎虛弱導致的滑泄、小便不禁等症狀。

綜上所述,金櫻子的「固澀收斂」功效得到歷代醫家的認可,但其應用需謹慎,應根據患者具體情況,並結合其他藥物,才能發揮最佳療效。 古代醫家對其藥性、服用方法以及配伍的探討,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經驗,也提醒我們應重視中醫辨證論治的原則。

4. 澀精止遺

金櫻子,歷代本草均記載其具有澀精止遺之效。然而,其應用並非單純地「澀」,而是需結合其性味與藥理作用深入理解。

《名醫別錄》、《蜀本草》、《滇南本草》等多部古籍均直接記載金櫻子能「止遺洩」。《夢溪筆談》更指出使用金櫻子需注意採摘時機,應在半黃時採收,乾燥研磨使用,切勿紅熟時採汁熬膏,以免損失其澀味,影響療效。這點也暗含了金櫻子澀精功效的關鍵在於其特定的有效成分及炮製方法。

然而,《本草衍義補遺》則警惕僅憑澀性止遺的單一思路,認為單用金櫻子煎服,反而可能無效甚至加重病情,這點說明單方使用金櫻子的侷限性。 《本草綱目》也指出,金櫻子並非適用於所有遺精患者,只有精氣不固者才適宜服用。 這提醒我們,需辨證施治,不可盲目使用。

《本草新編》一針見血地指出,遺精夢遺常與尿道閉塞、精竅開放有關,單純依靠金櫻子收澀,反而會加劇病情。 其建議應配合芡實、山藥、蓮子、薏仁等藥材,以達到利水通竅、固澀精氣的協同作用。 這說明金櫻子澀精止遺的功效,應置於整體的治療方案中考量,並非單打獨鬥就能奏效。 《神農本草經疏》則從藥理角度解釋,金櫻子味酸澀,性溫,能收斂虛脫之氣,故能止遺。 其強調金櫻子對於脾虛、腎虛導致的滑洩不禁有效,是因為其具有溫補收斂的作用。

總而言之,金櫻子澀精止遺的功效,並非單純的「澀」,而是其溫和收斂、補益腎脾的綜合作用。 其臨牀應用需結合患者的具體病情,並考慮與其他藥材配伍,才能發揮最佳療效。

金櫻子的古代典籍


金櫻子的現代功效


1. 保肝利膽

金櫻子能抑制興奮胺導致的ALT和AST上升,減輕肝臟損傷,保護和治療肝功能。適用於各種原因引起的肝損傷。

2. 防癌抗腫瘤

金櫻子具抑制多種腫瘤細胞增殖之效,能誘導腫瘤細胞凋亡,並抑制血管新生,故可用於治療乳腺癌、胃癌、肺癌等,更可輔助抗腫瘤藥物療效。

3. 抗氧化

金櫻子性甘、微酸,具有清熱涼血、滋陰潤肺、澀腸止瀉之功。現代藥理研究表明,金櫻子具有清除氧自由基、抑制LDL氧化的作用。可增加SOD和GSH-Px活性,減輕脂質過氧化損傷。具有抗衰老作用,可延緩衰老過程。

4. 預防骨質疏鬆

金櫻子,本草綱目載:「益腎填精,溫暖子宮,烏須黑髮,輕身益氣」。現代醫學研究表明,金櫻子可增加骨密度和骨強度,改善骨轉鈣素血癥,抑制骨質流失。用於治療閉經後骨質疏鬆症和老年性骨質疏鬆症。

金櫻子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9-15g;或入丸、散,或熬膏。

金櫻子的炮製


揀去雜質,切兩瓣,用水稍洗泡,撈出,悶潤後除去殘留毛刺,挖淨毛、核,乾燥。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金櫻子注意事項重點

  1. 實火、邪熱者忌服。
  2. 中寒有痞者禁服。
  3. 洩瀉由於火熱暴注者不宜用。
  4. 小便不禁及精氣滑脫因於陰虛火熾而得者,不宜用。
  5. 阿片類藥物配伍禁用。
  6. 心衰患者慎用。
  7. 胃酸過多者慎用。
  8. 孕婦慎用。
  9. 產後婦女慎用。

金櫻子相關的方劑


金櫻子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尿失禁頻尿夜間頻尿多尿夜間遺尿牙齦出血咳嗽吐血白帶頭痛遺精損傷虛弱肝臟損傷肺癌骨質疏鬆症胃癌

金櫻子含有的化學成分


枸椽酸(Citric acid), 蘋果酸(Malic acid), 金櫻子鞣質A(Laevigatin A), 金櫻子鞣質B(Laevigatin B), 金櫻子鞣質C(Laevigatin C), 金櫻子鞣質D(Laevigatin D), 金櫻子鞣質E(Laevigatin E), 金櫻子鞣質F(Laevigatin F), 金櫻子鞣質G(Laevigatin G), 仙鶴草素(Agrimoniin), 前矢車菊素B-3(Procyanidin B-3), 他榆素H-4(Sanguiin H-4), 長梗馬兜鈴素(Pedunculagin), 蛇含鞣質(Potentillin), 仙鶴草酸A(Agrimonic acid A), 仙鶴草酸B(Agrimonic acid B), 常春藤皁甙元(Hederagenin), 熊果酸(ursolic acid), 齊墩果酸(Oleanolic acid), 2α-羥基熊果酸甲酯(Methyl 2α-hydroxyursolate), 2α-甲氧基熊果酸甲酯(Methyl 2α-methoxyursolate), 委陵菜酸甲酯(Methyl tormentate), 11α-羥基委陵菜酸甲酯(Methyl 11α-hydroxytormentate), 野鴉椿酸甲酯(Methyl euscaphate), 委陵菜酸-β-D-吡喃葡萄糖酯甙(Tormentic acid β-D-glucopyranosyl ester), 委陵菜酸-6-甲氧基-β-D-吡喃葡萄糖酯甙(Tormentic acid-6-methoxy-β-D-glucopyranosyl ester), 野鴉椿酸-β-D-葡萄糖酯甙(Euscaphic acid-β-D-glucopyranosyl ester), 甲基-β-D-吡喃葡萄糖甙(Methyl-β-D-glucopyranoside), 谷甾醇-β-D-吡喃葡萄糖甙(Sitosteryl-β-D-glucopyranoside), 7-氧谷甾醇-β-D-吡喃葡萄糖甙(7-oxysitosteryl-β-D-glucopyranoside), 7-羥基谷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甙(7-hydroxysitosteryl-3-O-β-D-glucopyranoside)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