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陰壯水膏

ZI YIN ZHUANG SHUI GAO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理瀹》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6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8%
肺經 15%
腎經 12%
脾經 11%
胃經 11%
心經 10%
大腸經 6%
膀胱經 3%
膽經 3%
心包經 2%
三焦經 1%
小腸經 1%
肝經
肺經
腎經
脾經
胃經
心經
大腸經
膀胱經
膽經
心包經
三焦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玄參

性微寒,味苦,歸肺、胃經。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的功效。

生地黃

性微寒,味甘,歸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血、清熱涼血的功效。

天門冬

性微寒,味甘,歸肺、腎經。具有養陰生津、清肺潤腸的功效。

丹參

性涼,味苦、微甘,歸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清心涼血的功效。

熟地黃

性微溫,味甘,歸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血、養精益髓的功效。

山茱萸

性微溫,味酸澀,歸肝、腎經。具有補腎壯陽、固精澀精的功效。

黃柏

性微寒,味苦,歸腎、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

知母

性微寒,味苦、甘,歸肺、腎經。具有清肺熱、養陰生津的功效。

麥門冬

性微寒,味甘,歸肺、胃經。具有養陰生津、清肺潤燥的功效。

當歸

性溫,味甘、辛,歸肝、心、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

白芍

性微寒,味酸、微苦,歸肝、脾經。具有養血調經、緩中止痛的功效。

牡丹皮

性涼,味苦,歸心、肝經。具有清熱涼血、養血調經的功效。

地骨皮

性微寒,味苦,歸肺、腎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止血的功效。

黨參

性微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中益氣、健脾益肺的功效。

白朮

性溫,味苦、辛,歸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的功效。

黃耆

性微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升陽、益衛固表的功效。

川芎

性溫,味辛,歸肝、膽經。具有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的功效。

柴胡

性微寒,味苦,歸肝、膽經。具有疏肝解鬱、清熱退熱的功效。

連翹

性微寒,味苦,歸心、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

桑白皮

性微寒,味甘,歸肺、肝經。具有清肺熱、止咳平喘的功效。

杜仲

性微溫,味甘,歸肝、腎經。具有補肝腎、強筋骨的功效。

川牛膝

性微寒,味苦,歸肝、腎經。具有活血化瘀、利尿通淋的功效。

薄荷

性微涼,味辛,歸肺、肝經。具有疏肝解鬱、清熱止痛的功效。

鬱金

性微溫,味苦,歸肝、脾經。具有活血行氣、散瘀止痛的功效。

羌活

性微溫,味辛,歸膀胱、腎經。具有祛風散寒、除濕止痛的功效。

防風

性微溫,味辛,歸膀胱、腎經。具有祛風解表、勝濕止痛的功效。

香附

性微溫,味辛,歸肝、脾經。具有疏肝理氣、止痛調經的功效。

蒲黃

性微溫,味甘,歸肝、腎經。具有活血化瘀、利水通淋的功效。

秦艽

性微溫,味苦,歸肝、腎經。具有祛風除濕、活血止痛的功效。

枳殼

性微寒,味苦,歸肺、大腸經。具有行氣導滯、消積化痰的功效。

杏仁

性微溫,味苦、微辛,歸肺、大腸經。具有潤肺止咳、平喘化痰的功效。

川貝母

性微寒,味苦,歸肺經。具有清肺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

青皮

性微溫,味苦、辛,歸肝、脾經。具有疏肝理氣、醒脾化濕的功效。

橘皮

性溫,味苦、辛,歸肺、脾經。具有理氣化痰、健脾消食的功效。

半夏

性微寒,味辛,歸肺、胃經。具有燥濕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

天南星

性溫,味辛、苦,歸肺、腎經。具有燥濕化痰、散結消痞的功效。

桔梗

性微溫,味苦、辛,歸肺、胃經。具有宣肺祛痰、利咽排膿的功效。

天花粉

性微寒,味甘,歸肺、胃經。具有清熱生津、止咳平喘的功效。

遠志

性微溫,味甘,歸心、腎經。具有補益心腎、寧心安神的作用。

女貞子

性微寒,味甘、酸,歸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腎、清熱明目的功效。

柏子仁

性微溫,味甘,歸肺、腎經。具有補腎固精、潤腸通便的功效。

酸棗仁

性微溫,味酸、甘,歸心、肝經。具有養心安神、斂汗止渴的功效。

紫菀

性微溫,味辛、苦,歸肺、脾經。具有祛痰止咳、平喘消炎的功效。

菟蕬子

性微溫,味甘、鹹,歸肝、腎經。具有補腎固精、澀精止遺的功效。

石斛

性微寒,味甘,歸胃、腎經。具有益胃生津、滋陰清熱的功效。

山藥

性微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脾益氣、養陰生津的功效。

續斷

性微溫,味甘、苦,歸肝、腎經。具有補肝腎、強筋骨的功效。

巴戟天

性微溫,味甘,歸腎、脾經。具有補腎壯陽、益精填髓的功效。

梔子

性微寒,味苦,歸心、肝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止血的功效。

茜草

性涼,味甘、苦,歸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

紅花

性溫,味辛,歸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功效。

黃芩

性微寒,味苦,歸肝、膽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止血的功效。

黃連

性微寒,味苦,歸心、肝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

澤瀉

性微寒,味甘、鹹,歸腎、膀胱經。具有利尿通淋、清熱平肝的功效。

車前子

性微寒,味甘,歸肺、腎經。具有清熱利尿、祛痰止咳的功效。

木通

性微寒,味甘、辛,歸肝、膽經。具有利尿通淋、清熱明目的功效。

甘遂

性大寒,味苦,歸大腸經。具有瀉下積滯、逐水消腫的功效。

大戟

性大熱,味苦,歸大腸經。具有瀉下積滯、逐水消腫的功效。

大黃

性寒,味苦、辛,歸大腸、胃經。具有瀉熱通便、清肝降火的功效。

五味子

性微溫,味甘、酸,歸肺、腎經。具有斂肺生津、補腎固澀的功效。

五倍子

性微溫,味酸、澀,歸肺、大腸經。具有澀腸止瀉、固精止遺的功效。

金櫻子

性微溫,味甘、澀,歸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腎、澀精止遺的功效。

甘草

性微溫,味甘,歸

傳統服藥法



生龜版1個(腹黑者佳,黃色及湯版不可用),用小磨麻油3斤,浸熬去滓聽用;將飛滑石前七十五味與後二十味共用油24斤,分熬去滓;合龜版油並熬丹收,再加鉛粉(炒)1斤,生石膏4兩,青黛,輕粉各1兩,靈磁石(醋煅)2兩,官桂,砂仁,木香各1兩,牛膠4兩(酒蒸化,如清陽膏下法),朱砂5錢,收膏備用。
上貼心背,中貼臍眼,下貼丹田。陰無驟補之法,膏以久貼見效。

方劑組成解釋


滋陰壯水膏由多種中藥組成,其中玄參、生地黃、天門冬、丹參、熟地黃、山茱萸、黃柏、知母、麥門冬、當歸、白芍、牡丹皮、地骨皮、黨參、白朮、黃耆、川芎、柴胡、連翹、桑白皮、杜仲、川牛膝、薄荷、鬱金、羌活、防風、香附、蒲黃、秦艽、枳殼、杏仁、川貝母、青皮、橘皮、半夏、天南星、桔梗、天花粉、遠志、女貞子、柏子仁、酸棗仁、紫菀、菟蕬子、石斛、山藥、續斷、巴戟天、梔子、茜草、紅花、黃芩、黃連、澤瀉、車前子、木通、甘遂、大戟、大黃、五味子、五倍子、金櫻子、甘草、木鱉子、蓖麻、穿山甲、羚羊角、犀角、龍骨、牡蠣、吳茱萸、滑石、生薑、乾薑、蔥白、韭菜、大蒜、槐枝、柳枝、桑枝、旱蓮草、益母草、菊花、側柏葉、水菖蒲、茴香、花椒、血餘炭等。這些中藥均具有滋陰壯水、清熱涼血的功效,因此,滋陰壯水膏可以用於治療陰虛火旺所引起的各種症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滋陰壯水膏是一味中藥方劑,具有滋陰壯水、清熱涼血的功效,可以用於治療陰虛火旺所引起的各種症狀。但是,由於滋陰壯水膏中含有大量的中藥成分,因此,在使用前一定要諮詢醫生,以免出現不良反應。

相關疾病


咳血耳鳴腰骶痛氣喘肺結核前列腺炎遺精容易焦慮恐懼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慢性腎衰竭鼻咽惡性腫瘤(鼻咽癌)妄想狀態胃腸出血腎絲球腎炎咳嗽潮熱夜間盜汗

相同名稱方劑


滋陰壯水膏, 出處:《理瀹》。 組成:元參4兩,生地3兩,天冬3兩,丹參2兩,熟地2兩,萸肉2兩,黃柏2兩,知母2兩,麥冬2兩,當歸2兩,白芍2兩,丹皮2兩,地骨皮2兩,黨參1兩,白朮1兩,生黃耆1兩,川芎1兩,柴胡1兩,連翹1兩,桑白皮1兩,杜仲(炒斷絲)1兩,熟牛膝1兩,南薄荷1兩,川鬱金1兩,羌活1兩,防風1兩,香附1兩,蒲黃1兩,秦艽1兩,枳殼1兩,杏仁1兩,貝母1兩,青皮1兩,橘皮1兩,半夏1兩,膽星1兩,黑荊穗1兩,桔梗1兩,天花粉1兩,遠志肉(炒)1兩,女貞子1兩,柏子仁1兩,熟棗仁1兩,紫菀1兩,菟絲餅1兩,钗石斛1兩,淮山藥1兩,續斷1兩,巴戟天1兩,黑山梔1兩,茜草1兩,紅花1兩,黃芩1兩,黃連1兩,澤瀉1兩,車前子1兩,木通1兩,生甘遂1兩,紅芽大戟1兩,生大黃1兩,五味子(炒)1兩,五倍子1兩,金櫻子1兩,炒延胡1兩,炒靈脂1兩,生甘草1兩,木鱉仁1兩,蓖麻仁1兩,炮山甲1兩,羚羊角1兩,鎊犀角1兩,生龍骨1兩,生牡蠣1兩,吳萸1兩,飛滑石4兩,生薑1兩,乾薑(炒)1兩,蔥白2兩,韭白2兩,大蒜頭2兩,槐枝8兩,柳枝8兩,桑枝8兩,枸杞根8兩,冬青枝8兩,風仙草1株,旱蓮草1株,益母草1株,冬霜葉4兩,白菊花4兩,側柏葉4兩,菖蒲1兩,小茴香1兩,川椒1兩,發團2兩。 主治:男子陰虛火旺,午後發熱,咳嗽痰血,或鬱熱衄血,吐血,或涎唾帶血,或心煩口乾,驚悸喘息,眼花耳鳴,兩顴發赤,喉舌生瘡,盜汗夢遺,腰痛脊酸足痿;婦人骨蒸潮熱,或經水不調,或少腹熱痛,及一切陰虛有火之症。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