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母草

益母草

YI MU CAO

  • 英文名稱:Leonurus heterophyllus Sweet Herba Leonuri Heterophylli Chinese Motherwort, Benefit Mother Herb
  • 別名:益母,鬱臭苗,月母草,郁臭草,貞蔚,臭穢,枯草苦草,豬麻,夏枯草,苦低草,坤草,地落艾,地母草草,陀螺艾,苦草,三角胡麻,萑,油耙菜,扒骨風,鬱臭草,小暑草,範,四楞子棵,紅花益母草,郁臭苗,益母艾,土質汗,鐵麻幹,大劄,蓷,紅花艾,陀螺艾,茺蔚,益母蒿,負擔,益明,紅梗玉米膏,田芝麻棵,旋風草,野天麻,火枚,辣母藤,枯草,大札,火炊,四棱草,野油麻
  • 藥品來源:唇形科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益母草的新鮮或乾燥地上部分
  • 道地藥材:山西, 河北, 甘肅, 陝西, 西北地區, 內蒙古, 蒙古
  • 生長環境:草地, 山坡, , 路旁, 山坡草地, 溪邊, 荒地, 田埂, 林中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中國藥典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最後更新日:2024-11-18

益母草的傳統功效


1. 活血化瘀

益母草,古籍中屢屢提及其活血化瘀之效,且應用廣泛,從古代醫籍中,我們可見其功效之精髓。

《本草綱目》指出益母草全株皆可入藥,單用或配伍皆有效。其能“調婦人經脈”,說明其活血化瘀之效能針對婦科疾病,尤其在經血運行不暢時,能促進血液循環,使經血順利排出。 文中更提到其能治“腫毒惡瘍,消水行血”,暗示其活血化瘀作用並非僅限於婦科,更能針對全身性瘀血阻滯。

《本草正》則強調益母草的“滑利之性”,能有效治療婦女產後諸證,但同時也提醒不可盲目使用,需根據其滑利特性來判斷是否適用。 此處點明益母草活血之效,並非憑空臆斷,而是基於其藥性特徵。

《本經逢原》記載益母草用於產後諸證,但特別強調其“功專行血”,因此脾胃虛弱者不宜使用。此處說明益母草活血之力強大,使用需謹慎,需考慮患者體質。

《本草匯言》更將益母草譽為“血家之聖藥”,認為其能“行血而不傷新血,養血而不滯瘀血”。此說明益母草活血化瘀並非單純的“破血”,而是能兼顧養血,達到平衡。其在治療產後諸疾、瘡腫、眼疾等方面都有顯著效果,皆與其行血活血之功密切相關。

《本草正義》則提醒益母草性味偏溫燥,使用時需考慮季節及患者體質,避免燥熱之弊。 此處從藥性角度,補充了益母草活血化瘀的應用注意事項。

《本草求真》則總結益母草能“消水行血,去瘀生新”,並列舉了其在各種血瘀相關疾病中的應用,涵蓋胎前胎後,充分說明其活血化瘀的廣泛療效。

綜上所述,古籍對益母草活血化瘀功效的描述,既肯定了其療效,也強調了用藥的謹慎性,需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辨證施治。 益母草活血化瘀的機制,雖未在古籍中詳細闡述,但從其臨牀應用效果來看,其在調節血液循環、促進瘀血消散方面,確有獨到之處。

2. 調經

益母草,古籍中記載其具有顯著的調經功效,歷代醫家多有論述。

《本草綱目》認為益母草根、莖、花、葉、實皆可入藥,單用尤善於調婦人經脈。其認為根莖花葉專於行血,而種子則行中有補。這說明益母草的調經作用,並非單純的「行血」,也包含了某些補益成分。

《本草正》則強調益母草的「滑利」之性,善於調治婦女產後諸症,但並不認為其有顯著的補益作用。其認為益母草的功效主要在於其滑利特性,能通利血脈,而非純粹的滋補。

《本經逢原》提到益母草在治療產後病證時的應用,常以嫩葉製成丸藥,但同時也指出其性下行,故崩漏下血、脾胃不實者慎用。此處強調了益母草的藥性及適用症狀,並非所有婦科問題都適用。

《本草匯言》稱益母草為「血家之聖藥」,能行血養血而不傷新血,並詳細列舉了其在治療各種產後危急症狀中的應用,例如產後出血、惡露不淨等。這說明益母草在處理血瘀、氣滯導致的經期紊亂方面有獨特功效。

《本草正義》則提醒益母草性味偏溫燥,即使非大熱之藥,但產後服用後容易出現口乾舌燥等症狀,故暑熱體質者慎用。這強調了辨證論治的重要性,益母草的應用需考慮患者的體質和季節因素。

《本草求真》總結益母草具有消水行血、去瘀生新、調經解毒等功效,適用於多種婦科疾病,包括月經不調、產後出血等。這從多個面向總結了益母草的調經功效,並突顯其在處理血瘀方面之效用。

綜上所述,古籍中對益母草調經功效的論述,雖有側重點的差異,但都肯定了其在治療婦女經期相關問題中的作用,特別是針對血瘀、氣滯所導致的月經不調。 然而,其使用需根據個人體質及病症,謹慎運用,不可盲目濫用。

3. 清熱涼血

益母草,其清熱涼血功效在古代醫籍中多有記載,但需細究其應用範圍。

《本草綱目》中提到益母草全草皆可入藥,單用可治「手足厥陰血分風熱」,並可調婦人經脈,說明其具有清熱涼血,疏通經絡的作用。其清熱作用並非單純的寒涼,而是通過行血來達到清熱的目的,如同《本草匯言》所述「行血而不傷新血,養血而不滯瘀血」,這體現了益母草清熱涼血的獨特之處,並非簡單的瀉火。

然而,《本草正》則指出益母草「性滑而利」,其功效主要源於其滑利之性,而非補益。這強調了益母草清熱涼血之效,並非溫補之藥,應謹慎使用。 《本經逢原》也提到其「功專行血」,故崩漏下血、脾胃不實者不宜使用,說明其清熱涼血的機制是通過行血,而非抑制炎症反應。

《本草正義》更進一步指出,益母草「雖非大溫大熱之藥,而氣烈味苦,究是溫燥隊中之物」,故暑熱體質者不宜使用。這提示益母草的清熱作用並非絕對,其藥性也具有一定的溫燥之性,需根據患者體質和病情謹慎運用。 《本草求真》則總結益母草的功效為「消水行血,去瘀生新,調經解毒」,涵蓋了其清熱、涼血、活血化瘀多方面的作用。

綜上所述,益母草的清熱涼血功效並非單純的寒涼瀉火,而是通過活血化瘀、疏通經絡來達到清熱涼血的效果,其使用需根據患者體質、病情,以及季節等因素綜合考量,不可一概而論。

4. 利水消腫

益母草,古籍中多有記載其利水消腫之效。然而,其作用機理並非單純的排水,而是與其行血活血、祛瘀通絡的功效密切相關。

《本草綱目》指出益母草「治腫毒店瘍,消水行血」,說明其消腫作用與行血息息相關。腫脹往往伴隨體內水液滯留和血液瘀阻,益母草通過促進血液循環,打通經絡,利水消腫的效用才能得以體現。

《本草正》則更直接地指出益母草「性滑而利,善調女人胎產諸證」,並說明其利水消腫之功在於「滑利之性」。這暗示了益母草能促進體內水液代謝,從而達到消腫的目的。其「退浮腫,下水氣」的記載也佐證了這一點。

《本草匯言》中提到益母草能治療「血脹血暈」,這類情況常伴有水腫。而其消腫作用是通過「行血而不傷新血,養血而不滯瘀血」來實現的,說明益母草並非單純利水,而是兼顧了養血活血的功效,從根本上改善了導致水腫的病理狀態。

綜上所述,古籍中關於益母草利水消腫的記載,並非單純指其具有利尿排水的作用,而是與其行血活血、祛瘀通絡的整體功效密切相關。水腫的產生往往與氣血運行不暢、瘀滯阻絡有關,益母草通過改善血液循環,疏通經絡,從而達到利水消腫的目的。 因此,益母草的利水消腫功效,應從其整體的藥理作用來理解,而非孤立地看待其單一功能。

5. 安胎

益母草在古代醫籍中,對於安胎功效的論述並非一致肯定,多數著重於其在產後調理及處理產後出血方面的作用,而非孕期安胎。 分析數部經典醫籍,可見其觀點差異:

《本草綱目》提及益母草根莖花葉實皆可入藥,並能「治婦人胎產諸病」,但並未明確說明其安胎效果,而是將其應用範圍廣泛地涵蓋了孕期及產後疾病。 其強調根莖花葉行血,而種子則兼具行血和補益作用,暗示其作用的複雜性,並非單純的安胎藥。

《本草正》則指出益母草「性滑而利」,善於調治婦女產後諸症,但強調不能因為其名稱「益母」就認為婦女一定需要它。其主要作用是滑利,而非補益,否定其久服益精的說法,更側重其利水消腫等功效,與安胎關聯性較弱。

《本經逢原》記載益母草用於產後諸症的方劑,但明確指出其「功專行血」,因此對於崩漏下血、脾胃虛弱或大腸不固者不宜使用。此處更聚焦於產後調理,而非孕期安胎。

《本草匯言》雖讚譽益母草為「血家之聖藥」,能治療許多產後危急症狀,例如產後出血、惡露不止等。但同時也強調,若孕期就使用,需謹慎考慮孕婦體質,避免濫用。其重點仍在產後,並非孕期安胎的主藥。

《本草正義》指出益母草氣烈味苦,性屬溫燥,孕婦服用需考慮體質及季節,特別是暑熱季節,體虛孕婦更應避免。此處著重於用藥的時機和體質考量,並未肯定其安胎功效。

《本草求真》認為益母草能「消水行血,去瘀生新」,可用於孕前、孕期及產後的出血問題,但其功效仍著重於活血化瘀,處理各種出血症狀,而非直接針對安胎。

綜上所述,古代醫籍對益母草的記載,多著重於其活血化瘀、治療產後諸病的功效,在安胎方面的描述較少且不一致。 因此,單憑益母草來安胎,在古代醫籍中並無明確且一致的論述支持。

6. 破血消癥

益母草,古籍中譽為「血家聖藥」,其破血消癥功效,歷代醫家多有論述。

《本草綱目》認為益母草全草皆可入藥,單用或合用功效各有側重。單用更擅長於治療手足厥陰血分風熱等症;配伍則適用於腫毒、消水行血及婦女產後諸疾。其根莖葉花專於行血,而種子則兼具行血與補益之效。

《本草正》則強調益母草性滑而利,善於調治婦女胎產諸證,但其功效主要在於滑利,而非補益。因此,不可盲目認為所有婦人都需服用。

《本經逢原》記載,益母草嫩葉經特殊炮製後,可入四物湯治療產後諸症。但其性下行,故崩漏下血、脾胃不實、大腸不固者慎用。此外,文中也提及其可治療番痧腹痛等症,說明其具有散瘀血的功效。

《本草匯言》高度讚揚益母草「行血養血,行血而不傷新血,養血而不滯瘀血」,認為其是治療各種產後危急症候的良藥,例如產後出血、血暈、惡露不止等。 同時,它也指出益母草能治療瘡腫、眼疾等,皆因其行血解毒、活血去風的功效。但其也提醒,益母草性善行走,需謹慎運用,不可濫用於血虛、血崩等情況。

《本草正義》指出益母草雖非大熱之藥,但性味苦溫,服用後易口乾,故寒體者適用,暑熱體質者則應慎用。

《本草求真》總結益母草具有消水行血、去瘀生新、調經解毒等功效,是治療孕期及產後諸疾的重要藥物,適用於各種出血、產後血暈、癰腫等症。

綜上所述,益母草的破血消癥功效主要體現在其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作用上,但其性味偏於溫燥,使用時需根據個人體質和病情謹慎判斷。 古代醫家對其功效及應用都有深入的研究和精闢的見解,在臨牀應用中,需結合自身情況,參考古籍並結合現代醫學知識,方能安全有效地應用。

7. 清熱利尿

益母草的清熱利尿功效,在古代醫籍中多有記載,但其作用機制並非單純的「清熱利尿」,而是透過行血活血,間接達到相關療效。

《本草綱目》記載益母草「根、莖、花、葉、實,並皆入藥」,並指出其能治「腫毒店瘍,消水行血」。消水行血,即指利尿消腫,這說明益母草能促進體內水分代謝,排除多餘水分,從而達到利尿的效果。然而,《本草綱目》更強調其行血作用,利尿僅是其行血功效的副產物。

《本草正》則直接指出益母草「性滑而利」,能「退浮腫,下水氣」,其利尿作用主要源於其滑利之性。然而,該書也提醒,益母草的功效主要在於滑利,而非補益。這點與《本草正義》的觀點有所呼應,《本草正義》指出益母草「氣烈味苦,究是溫燥隊中之物」,因此其利尿作用在暑熱之時可能並不適宜,甚至可能加重病情。

《本經逢原》雖然沒有直接提及清熱利尿,但其記載益母草可用於治療「番痧腹痛嘔逆」,這類症狀有時伴隨水液代謝紊亂。其使用方式是濃煎後加蜜,暗示其利尿作用可能與溫熱性質有關,需謹慎使用。

綜觀以上諸書,益母草的清熱利尿功效並非其主要功能,而是其行血活血功效的間接結果。其利尿作用可能與其促進體內水分代謝,以及排出瘀滯有關。 不同醫籍對其性味歸經及應用時機各有論述,需根據個人體質和病症謹慎使用,切勿自行服用。

8. 清熱瀉火

益母草在古代醫籍中,雖以活血、調經著稱,但其「清熱瀉火」功效亦有所提及,並非單純的婦科良藥。綜觀數部本草典籍,其清熱瀉火作用主要體現在行血消瘀,疏通經絡,間接達到清熱瀉火之效。

《本草綱目》提到益母草可治「手足厥陰血分風熱」,此處的風熱,應理解為因血瘀、經絡不通而導致的熱症。益母草能行血,疏通經絡,從而達到清熱的效果。 《本草正》雖強調其滑利之性,但也提及其能「退浮腫,下水氣」,浮腫與水氣常與濕熱有關,故此作用亦可視為一種間接的清熱瀉火。

《本經逢原》記載益母草用於治療「番痧腹痛嘔逆」,番痧多因暑熱蘊結而發,用益母草濃煎加蜜,取其散瘀消熱之效。 《本草匯言》則更進一步闡述,益母草能治療產後因血瘀氣滯導致的諸多熱症,如血脹血暈、煩亂眩暈等,皆因其行血解毒,疏通經絡,間接達到清熱瀉火之效。

然而,《本草正義》指出益母草「氣烈味苦,究是溫燥類中之物」, 暑熱體質者不宜服用。此處並非否定其清熱功效,而是強調其性味偏溫燥,需謹慎使用,尤其在暑熱季節,更需注意其用量與體質的匹配。《本草求真》則從其藥性出發,說明益母草「味苦則於熱可療」,說明其清熱作用,是通過苦味洩熱,並配合其行血活血的功效來實現的。

總而言之,益母草的清熱瀉火功效並非其主要功效,而是其行血、消瘀、解毒等功效的延伸和副作用。 古代醫家對其使用,多有強調體質、時令、病症的辨證論治,並非一概而論。

9. 解毒

益母草的解毒功效,歷代醫家多有記載,其作用機理與其行血活血的特性密切相關。

《本草綱目》指出益母草根、莖、花、葉、實皆可入藥,且能治療“腫毒店瘍”,此即解毒之功。書中認為其根莖花葉善於行血,而種子則兼具行血和補益之效。 《本草匯言》更進一步闡述其解毒作用,謂其“瘡腫科以之消諸毒,解療癰疽”,並說明此功效源於其“行血而解毒”的特性。 文中還記載益母草能治療各種產後病症,這也與其解毒、活血化瘀的功能相關,因為許多產後病症都與瘀血阻滯有關。

《本經逢原》記載益母草用於治療“番痧腹痛嘔逆”,並以濃煎加蜜服用,這也屬於解毒的範疇。 番痧,指瘟疫,此處的解毒,應理解為祛除病邪,而非單純的解毒藥物之解毒。

然而,需注意的是,《本草正》強調益母草“性滑而利”,其療效主要來自其滑利之性,而非補益之功。 《本草正義》則指出益母草“氣烈味苦,究是溫燥隊中之物”,服用後可能出現口乾舌燥等現象,因此需根據體質和季節調整用量。 這說明益母草的解毒作用並非萬能,需謹慎使用,並非所有毒邪都能以此清除。綜上所述,益母草的解毒功效,主要體現在其活血化瘀,祛除體內病邪的作用,而非針對所有毒素的廣譜解毒。 古代醫家對其功效的描述,也需結合患者體質和病症,審慎運用。

益母草的古代典籍


益母草的現代功效


1. 預防心血管疾病

益母草性微寒、味苦、辛。歸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利尿消腫、清熱解毒的功效。益母草水提物能改善大鼠心肌重構模型心臟收縮與舒張功能,下調膠原表達,改善心肌膠原構成比,減輕心肌重構程度。益母草注射液對缺血再灌注損傷的心肌有保護作用,可提高缺血心肌SOD、GSH-Px酶活性,減輕自由基對心肌的損害。

2. 提升免疫力

益母草能增強免疫功能,益母草多糖可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細胞的廓清能力及吞噬速度,增加血清中溶血素的含量,增加胸腺和脾臟指數,提高小鼠免疫能力。

益母草具有提升免疫力的功效,其機制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 抗菌消炎:益母草含有益母草鹼、益母草苷等成分,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能抑制細菌的生長繁殖,緩解炎症反應,從而增強機體的免疫力。
  2. 增強細胞免疫功能:益母草中的有效成分可以促進T細胞的增殖分化,增強細胞免疫功能,提高機體對病毒和細菌的抵抗力。
  3. 提高抗體水平:益母草可以增強抗體的產生,提高機體液體免疫的功能,從而增強機體的免疫力。
  4. 抗氧化作用:益母草含有豐富的抗氧化劑,如維生素C、維生素E、類胡蘿蔔素等,這些抗氧化劑可以清除自由基,減少組織損傷,增強免疫系統的功能。

3. 抗凝血

益母草古稱「益母草」,有活血化瘀、調經止痛之效。現代研究表明,益母草具有抗血栓功效,益母草總生物鹼能夠顯著降低家兔的血液黏度。益母草注射液能降低大鼠心肌缺血過程中升高的全血黏度等,並可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及抑制體外血栓的形成。

4. 其他功效

益母草具抗前列腺增生之效。益母草總鹼可降低雌雄激素誘導的老齡大鼠前列腺增生模型的前列腺濕重及指數,並減輕病理變化。益母草能顯著升高睪酮及雙氫睪酮水平,並顯著降低雌二醇水平,有助於維持前列腺健康。

益母草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10-15g,熬膏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煎水洗或鮮草搗敷。

益母草的炮製


揀去雜質,洗淨,潤透,切段,曬乾。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益母草注意事項

  1. 陰虛血少慎用:益母草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陰虛血少者服用後可能會加重血虛症狀。
  2. 忌用鐵器:《經效產寶》記載,益母草不宜與鐵器接觸。
  3. 血虛血熱者忌服:血虛血熱者服用益母草後可能會加重血熱症狀。
  4. 孕婦忌服:益母草有促進子宮收縮的作用,孕婦服用可能會導致流產。
  5. 月經過多者慎用:月經過多者服用益母草可能會加重月經過多的情況。
  6. 體質虛弱、脾虛泄瀉者慎用:益母草有利水作用,體質虛弱、脾虛泄瀉者服用後可能會加重症狀。
  7. 與某些藥物合用時慎用:益母草有促進藥物吸收的作用,與某些藥物同時使用可能會增加藥物副作用或影響療效。

益母草相關的方劑


益母草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排尿困難月經腹痛尿道炎前列腺增生膀胱惡性腫瘤(膀胱癌)腎絲球腎炎血尿月經稀少腹痛胞衣不下月經不調腎炎損傷口臭早產胎漏痤瘡

益母草含有的化學成分


益母草鹼(Leonurine), 水蘇鹼(stachydrine), 前西班牙夏羅草酮(Prehispanolone), 西班牙夏羅草酮(Hispanolone), 鼬瓣花二萜(Galeopsin), 前益母草二萜(Preleohrin), 益母草二萜(Leoheterin), 4-胍基-1-丁醇(4-Guanidino-1-butanol), 4-胍基-丁酸(4-Guanidino-butyric acid), 精氨酸(Arginine), 益母草鹼亞硝酸鹽(Leonurine nitrite), 細葉益母草萜(Leosibirin), 異細葉益母草萜(Isoleosibirin), 細葉益母草萜內酯(Leosibiricin)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