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真湯

YANG ZHEN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回春》卷六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2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0%
心經 18%
脾經 13%
腎經 13%
肺經 11%
胃經 6%
三焦經 4%
膀胱經 4%
心包經 4%
膽經 2%
肝經
心經
脾經
腎經
肺經
胃經
三焦經
膀胱經
心包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養真湯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血活血:當歸性溫味甘,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之效。養真湯多用於氣血不足、面色蒼白、月經不調等症狀,而當歸能補益氣血,改善血液循環,達到改善症狀的效果。
  2. 潤燥生津:當歸亦有潤燥生津之效,能滋養陰液,改善口乾舌燥、皮膚乾燥等症狀。養真湯中常搭配其他滋陰潤燥藥物,以達到更佳的治療效果。

養真湯中加入川芎,主要原因如下:

  1. 行氣止痛: 川芎味辛性溫,入肝經,能行氣活血、止痛。養真湯多用於治療氣血不足、經絡不通引起的各種疼痛,如頭疼、腰疼、腹痛等,川芎可有效緩解這些疼痛症狀。
  2. 疏散風寒: 川芎亦具有一定的散風寒作用,可用於治療因風寒侵襲引起的頭痛、鼻塞等症。養真湯中加入川芎,可增強其散風寒、止痛的效果,更全面地治療病症。

養真湯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養血柔肝: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緩解肝鬱之功效。對於女性而言,白芍有助於改善經期不順、痛經等問題,同時也能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胸悶、脅痛等症狀。
  2. 斂陰止痛:白芍還具有斂陰止痛的作用,能收斂體內津液,緩解疼痛。對於一些由肝氣不舒、血虛所致的疼痛,白芍都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總體而言,白芍在養真湯中起到養血柔肝、斂陰止痛的作用,有助於改善女性常見的氣血失調、肝鬱等問題。

中藥方劑[養真湯]的組成中,包含[益母草],主要是因為益母草具有活血調經、清熱解毒的作用。益母草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經期不調,對女性的月經問題有良好的調理效果。在[養真湯]中,益母草的添加可以增強方劑的活血化瘀效果,有助於改善由血滯引起的症狀,如月經不順、腹部脹痛等。此外,益母草的清熱作用還有助於排除體內的熱毒,促進整體的健康狀況。

養真湯中加入香附,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疏肝解鬱,理氣止痛:香附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具有行氣解鬱、疏肝理氣的功效。對於肝氣鬱結導致的胸悶、脅痛、胃脘脹痛等症狀,香附能有效舒緩。
  2. 調和脾胃,健脾消食:香附亦能健脾和胃,促進消化,對於脾胃不和、食積不消、腹脹等症狀,香附也有較好的改善作用。

因此,養真湯中加入香附,能有效緩解肝氣鬱結、脾胃不和等病症,起到疏肝解鬱、調和脾胃的作用,達到養生保健的效果。

養真湯方劑中使用人尿,源自古人對人體精氣的理解。人尿被認為是人體精氣的排泄物,含有豐富的尿素、肌酸等物質,具有清熱解毒、利濕通淋的功效。

古人認為,人體精氣為維持生命活動的根本,若精氣虧損,則容易導致身體虛弱,出現各種病症。而人尿中含有的精氣,可以滋養補益人體,達到強身健體的效果。因此,古人將人尿納入養真湯方劑,希望能以人體自身的精氣,來補益自身,達到"以精補精"的功效。

養真湯中包含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腎填精:熟地黃性溫,味甘,歸腎經,具有滋陰補血、益精填髓之效。養真湯旨在滋補腎陰,填精益髓,而熟地黃正是補腎填精的首選藥材,能有效改善腎虛所致的腰膝酸軟、頭暈耳鳴、面色蒼白等症狀。
  2. 調和藥性:熟地黃能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調和藥性,發揮更好的療效。例如,熟地黃可與當歸、川芎等藥材共同作用,補血活血,改善氣血不足所致的諸多病症。

養真湯中包含山茱萸,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腎固精:山茱萸性溫,味酸甘,入肝、腎經,具有補益肝腎、固精縮尿的功效。對於腎虛精虧、腰膝痠軟、遺精早洩、小便頻數等症狀,山茱萸能有效改善。
  2. 滋陰斂汗:山茱萸能滋陰斂汗,對於陰虛盜汗、虛汗不止等症狀有顯著療效。養真湯中的山茱萸配合其他藥材,能更好地滋陰補腎,達到固本止汗的效果。

養真湯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健脾利濕: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腎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功效。養真湯常用於治療脾虛濕盛,導致的四肢睏倦、食慾不振、精神不振等症狀,茯苓可健脾利濕,助脾胃運化,改善消化功能,從而提升整體氣血生化。

二、寧心安神:茯苓還能寧心安神,對於心脾兩虛所致的心悸、失眠等症狀也有較好的改善作用。養真湯中加入茯苓,可增強其寧心安神之效,使治療效果更為全面。

養真湯中加入梔子,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瀉火:梔子性寒,味苦,入肝、胃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之效。可治療因熱毒內盛引起的各種熱證,如高熱、口渴、煩躁、咽喉腫痛、尿赤等。
  2. 降逆止嘔:梔子能降胃火,止胃氣上逆,對於胃熱引起的嘔吐、反胃、呃逆等症狀有較好療效。

因此,在養真湯中加入梔子,一方面可清熱瀉火,另一方面可降逆止嘔,有助於治療熱證引起的各種症狀。

養真湯中加入茴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溫中散寒,理氣止痛:茴香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理氣止痛的功效。對於脾胃虛寒、寒邪凝滯導致的腹痛、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茴香可起到溫中散寒、理氣止痛的作用,促進脾胃功能恢復。
  2. 增進食慾,助消化:茴香氣味芳香,具有開胃消食的作用。對於食慾不振、消化不良、脘腹脹滿等症狀,茴香可以促進消化液分泌,增進食慾,幫助消化吸收。

總之,養真湯中加入茴香,旨在溫中散寒、理氣止痛,並增進食慾,助消化,達到調理脾胃,改善消化功能的目的。

養真湯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理氣健脾:陳皮味辛、苦,性溫,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對於脾胃虛弱,氣滯不暢、濕阻脾胃引起的食慾不振、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陳皮可以起到疏肝理氣、健脾消食的作用。
  2. 行氣化痰:陳皮入肺經,能行氣化痰,對於痰濕阻滯、咳嗽痰多等症狀,陳皮可以起到宣肺止咳、化痰止咳的作用。

因此,在養真湯中加入陳皮,可以起到理氣健脾、行氣化痰的功效,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促進消化吸收,並緩解咳嗽痰多等症狀。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養真湯」

成分: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
  • 川芎: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
  • 白芍: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
  • 益母草:調經止痛、解毒、清熱瀉火、清熱涼血、清熱利尿、破血消癥、活血化瘀、安胎。
  • 香附:理氣解鬱,疏肝理氣,調經止痛,散結消痞。
  • 人尿:補腎壯陽、消腫止痛、殺蟲解毒。
  • 熟地黃:補血、滋陰、益精、補腎、滋補養生。
  • 山茱萸:固澀收斂、澀精止遺、補益肝腎、補血養肝、益精。
  • 茯苓: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
  • 梔子:止血、清熱解毒、清熱瀉火、清熱利濕、清熱涼血、清熱利尿。
  • 茴香:溫裡溫中、理氣行氣、驅蟲殺蟲、補腎壯陽、疏肝解鬱、活絡止痛、健脾益氣。
  • 陳皮: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

主治功效:

  • 婦女經期不通暢。
  • 臍下有塊長了三年,但是面容與常人無異,用盡各種藥物也無效。

方劑組成介紹:

  • 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功效。
  • 陳皮: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功效。
  •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
  •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 茯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 山茱萸:具有固澀收斂、澀精止遺、補益肝腎、補血養肝、益精等功效。
  • 熟地黃:具有補血、滋陰、益精、補腎、滋補養生等功效。
  • 香附:具有理氣解鬱,疏肝理氣,調經止痛,散結消痞等功效。
  • 茴香:具有溫裡溫中、理氣行氣、驅蟲殺蟲、補腎壯陽、疏肝解鬱、活絡止痛、健脾益氣等功效。
  • 益母草:具有調經止痛、解毒、清熱瀉火、清熱涼血、清熱利尿、破血消癥、活血化瘀、安胎等功效。
  • 梔子:具有止血、清熱解毒、清熱瀉火、清熱利濕、清熱涼血、清熱利尿等功效。
  • 人尿:具有補腎壯陽、消腫止痛、殺蟲解毒等功效。

總結:

中藥方劑「養真湯」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固澀收斂、澀精止遺、補益肝腎、補血養肝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婦女經期不通暢、臍下有塊長了三年,但是面容與常人無異,用盡各種藥物也無效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蒼朮(淨)4兩(用薑4兩,制,微炒黃色,同炒),厚朴4兩(去皮,同上制炒),人參1兩,1兩,白朮1兩,木香1兩,藿香1兩,茯苓(去皮)1兩,青皮(去白)1兩,陳皮1兩,檳榔1兩,縮砂1兩,廣朮(煨)1兩,澤瀉1兩,甘草(銼,炒)1兩,乾薑1兩,小棗710個(焙乾)。
上為極細末。
每服2錢,熬生薑、棗湯,空心調服。
老幼氣弱皆可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月經期間不宜服用本方。
  • 本方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服用後可能會出現月經量增多、腹痛等症狀,若出現不適症狀,應立即停藥並諮詢醫生。

相關疾病


氣喘肺結核瘧疾胃潰瘍胃及十二指腸炎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慢性腎衰竭細菌性食物中毒嘔吐胃下垂月經稀少閉經咳嗽噯氣腹瀉多痰身體沉重四肢痿軟無力

相同名稱方劑


養真湯, 出處:《血證論》卷七。 組成: 養真湯(《血證論》卷七。)出處:《血證論》卷七。組成:人參3錢,白朮3錢,雲苓3錢,甘草1錢半,山藥3錢,蓮米3錢,麥冬3錢,五味8分,黃耆3錢,白芍3錢。主治:養脾。 。 主治:養脾。

養真湯, 出處:《回春》卷六。 組成:當歸(酒洗)、川芎、白芍(酒炒)、益母草、香附(酒、醋、米泔、童便同浸,炒)、熟地黃(薑汁炒)、山茱萸(去核)、白茯苓(去皮)、梔子(炒)、小茴(酒炒)、陳皮各等分。 主治:婦人經閉不通,臍下有塊,已經三載,顔色如故,百藥無功者。

養真湯, 出處:《醫方類聚》卷一五三引《經驗秘方》。 組成:蒼朮(淨)4兩(用薑4兩制,微炒黃色,同炒),厚朴4兩(去皮,同上制炒),人參1兩,1兩,白朮1兩,木香1兩,藿香1兩,茯苓(去皮)1兩,青皮(去白)1兩,陳皮1兩,檳榔1兩,縮砂1兩,廣朮(煨)1兩,澤瀉1兩,甘草(銼,炒)1兩,乾薑1兩,小棗70個(焙乾)。 主治:脾胃不和,中脘氣悶,心腹脹滿,不思飲食,嘔吐痰噫,逆氣吞酸,面色痿黃,肌肉消疲,腹脅刺痛,便利不調,或瀉痢不止,少力嗜卧,體重節重,五勞七傷,山嵐瘴氣,八般瘧疾,及治咳嗽,脾胃虛弱,食飲不化,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