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鉤藤飲

TIAN MA GO TEN YI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中醫內科雜病證治新義

其他名稱:天麻鈎藤飲

熱性指數

8

寒性指數

17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35%
心經 20%
腎經 14%
肺經 6%
心包經 5%
脾經 4%
膽經 3%
胃經 3%
膀胱經 1%
三焦經 1%
大腸經 1%
肝經
心經
腎經
肺經
心包經
脾經
膽經
胃經
膀胱經
三焦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主治功效(症狀或疾病)


脈象弦脈

舌象舌頭發麻,舌苔淡薄黃,舌紅沒有津液

疼痛偏頭痛,眼睛紅痛,頭痛,頭頂痛,三叉神經痛,月經偏頭痛

症狀暈眩,睡眠障礙,容易生氣,眼睛乾澀,嘴裡發苦,癡呆智能低下,眼睛模糊,多痰,乾眼症,顏面抽搐,耳鳴,顏面神經麻痺,昏迷,身體搖動容易跌倒,耳聾

現代疾病原發性高血壓,妥瑞氏症,心臟衰竭,高血壓性腎臟病,高血壓性心臟病,二尖瓣狹窄,風濕性心臟病,梅尼爾氏病,心肌炎,心包炎,心內膜炎,癲癇,結膜炎,乾眼症,四肢麻痺癱瘓

方劑組成解釋

天麻鉤藤飲中加入梔子,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1. 清熱瀉火,涼血止血:梔子味苦寒,入肝、胃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止血之效。對於因肝火上炎、心火亢盛導致的頭暈目眩、頭痛、煩躁、失眠等症狀,梔子可以起到清熱降火的作用,同時也能抑制出血,改善頭暈目眩的症狀。
  2. 緩解藥物毒性:天麻鉤藤飲中的天麻、鉤藤等藥物,部分存在一定的毒副作用,梔子可以起到緩解藥物毒性的作用,使藥物更安全有效。

總之,梔子在天麻鉤藤飲中,不僅可以清熱降火,緩解肝火上炎引起的頭暈目眩,同時也能起到緩解藥物毒性的作用,提高藥物的安全性。

天麻鉤藤飲中加入川牛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引血下行,平肝熄風: 川牛膝性寒,入肝腎經,具有引血下行,平肝熄風的功效。可配合天麻、鉤藤等藥材,增強其平肝熄風、止痙止痛之效,尤其適用於肝陽上亢、頭痛眩暈、肢體麻木等症。
  2. 活血化瘀,通絡止痛: 川牛膝還具有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的作用。對於因血瘀阻滯而導致的頭痛、頭暈、肢體麻木等症,可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綜上所述,川牛膝的加入,不僅增強了天麻鉤藤飲的平肝熄風之效,還兼具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的功效,使之成爲治療肝陽上亢、頭痛眩暈等症的有效方劑。

天麻鉤藤飲中加入杜仲,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肝腎,強筋骨: 杜仲性溫,味甘,入肝腎經,具有補肝腎、強筋骨、安胎的作用。天麻鉤藤飲主治肝陽上亢、風熱內盛引起的頭痛眩暈、肢體麻木、高血壓等症狀,而杜仲可補益肝腎,加強藥效,有助於改善肝腎功能,從而緩解眩暈、肢體麻木等症狀。
  2. 降血壓,安神: 杜仲具有降血壓、安神的作用。對於高血壓患者,杜仲可輔助降低血壓,穩定血壓波動,減少頭暈、頭痛等症狀。同時,杜仲安神作用有助於緩解患者失眠、心悸等症狀,配合天麻、鉤藤等藥物,增強整體治療效果。

天麻鉤藤飲中加入茯神,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安神定志,寧心安神:茯神性味甘平,入心脾經,具有寧心安神、益智健脾的功效。天麻鉤藤飲主要用於治療肝陽上亢、風火內動所致的頭痛眩暈、心悸失眠等症狀。茯神可與天麻、鉤藤等藥物相輔相成,共同起到安神定志、平肝熄風的作用,使患者的頭暈、失眠等症狀得到緩解。
  2. 健脾益氣,輔助治療:茯神還能健脾益氣,增強機體免疫力。一些肝陽上亢患者同時伴有脾胃虛弱,導致氣血不足,影響藥效的發揮。加入茯神可以健脾益氣,改善患者的整體體質,有利於更好地吸收藥物,提高療效。

天麻鉤藤飲中包含鉤藤,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平肝熄風: 鉤藤性味苦寒,入肝經,具有平肝熄風、清熱解毒的功效。可有效緩解肝陽上亢、風火上炎引起的頭暈目眩、頭痛、失眠等症狀,與天麻的息風止痙作用相輔相成,共同達到平肝熄風的目的。
  2. 活血通絡: 鉤藤還具有一定的活血通絡作用,有助於改善血液循環,緩解頭部供血不足導致的頭暈頭疼。同時,配合天麻的舒筋活絡功效,可更有效地改善因風邪阻絡引起的肢體麻木、痙攣等症狀。

天麻鉤藤飲中加入黃芩,主要是因為其清熱瀉火、涼血止血的功效。

  1. 清熱瀉火: 天麻鉤藤飲主要針對肝陽上亢、風火內動所致的頭痛眩暈,而黃芩能清熱瀉火,平息肝陽,有助於緩解頭痛、眩暈等症狀。
  2. 涼血止血: 黃芩亦有涼血止血的作用,可抑制因肝火上炎導致的出血症狀,例如鼻衄、牙齦出血等。

總而言之,黃芩加入天麻鉤藤飲,可協同其他藥物,達到清熱瀉火、涼血止血的功效,進一步改善頭痛眩暈等症狀。

天麻鉤藤飲中加入桑寄生,是基於其舒筋活絡、止痛安神的功效,與方劑整體作用相輔相成。

桑寄生性味甘平,入肝、腎經,具有祛風濕、通經絡、補肝腎的功效。其舒筋活絡之效能,可協同天麻、鉤藤等藥物,共同改善頭暈目眩、肢體麻木等症狀。而桑寄生止痛安神的特性,可進一步緩解患者頭部疼痛、失眠多夢等不適。

因此,桑寄生作為天麻鉤藤飲的組成藥物,有助於提升整體療效,更全面地改善患者症狀。

天麻鉤藤飲中加入石決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平肝潛陽,熄風止痙:石決明性寒,味甘鹹,入肝經,具有平肝潛陽、熄風止痙的作用。與天麻、鉤藤等藥材協同作用,能有效緩解肝陽上亢、風火上炎引起的頭暈目眩、頭痛、痙攣等症狀。
  2. 清熱明目,鎮靜安神:石決明亦有清熱明目、鎮靜安神之效。其能清肝火,改善視力模糊,並配合天麻、鉤藤等藥材,起到鎮靜安神的作用,有助於緩解失眠、多夢等症狀。

天麻鉤藤飲方劑中包含天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平肝熄風,止痙止痛: 天麻性平味甘,入肝經,具有平肝熄風、止痙止痛的功效。對於肝陽上亢、風火內動所致的頭痛、眩暈、肢體麻木、痙攣抽搐等症狀,天麻能有效緩解。
  2. 相輔相成,增強療效: 鉤藤善於清熱平肝,而天麻則以平肝熄風見長。二者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清熱平肝、熄風止痙的作用,對於治療高血壓、腦血管疾病、中風後遺症等疾病,起到協同增效的作用。

天麻鉤藤飲中加入夜交藤,主要原因有二:

  1. 相輔相成,增強降壓功效:天麻鉤藤飲以天麻、鉤藤等藥材為主,具有平肝熄風、清熱降壓的作用。夜交藤則擅長補益肝腎,寧心安神,與天麻鉤藤配合,可增強降壓功效,並緩解因高血壓引起的頭暈、失眠等症狀。
  2. 緩解藥物副作用:部分藥材如鉤藤,長期服用可能存在一定的肝腎毒性。夜交藤可補益肝腎,起到保護肝腎的作用,降低藥物副作用,提高藥物安全性。

天麻鉤藤飲中加入益母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益母草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改善因肝風內動引發的頭風頭痛及肢體麻木等症狀。配合天麻、鉤藤等藥物,能更有效地平息肝風,疏通經絡,緩解頭痛、眩暈等症狀。
  2. 涼血止血:益母草亦有涼血止血的功效,可輔助天麻、鉤藤等藥物,降低因肝風內動引起的頭部血管破裂出血的風險,進一步保護患者安全。

方劑介紹


天麻鉤藤飲

天麻鉤藤飲主要功效是「平肝熄風」,佐以「清熱安神、補益肝腎」之法。主治因為肝陽上亢,肝風上擾證。症狀是:頭痛、眩暈、失眠、眼睛紅痛乾澀、急躁易怒、口苦、舌紅苔黃、脈弦。

此方所治之證,主要是因為肝陽上亢,肝風上擾所引起。基於五行原理,肝臟屬木,與「風」相應,內與相火相應,體陰而用陽,其性剛勁,主動主升。

如果一個人經常憂鬱、惱怒或思慮過多,煩勞動陽,惱怒傷肝,肝臟就會失去疏通的能力,氣鬱化火就會產生風。有些人因為久病體虛,或房勞過度,造成肝腎虧損,陰虛火旺肝陽偏亢,這也會化風。

這個體內的風循著肝經往上,最終通往頭部,所以會出現頭痛、眩暈。由於「肝藏魂」、「心藏神」,肝陽有餘,化熱擾心則神魂不安,就會夜間多夢,嚴重者失眠。

舌紅、苔黃、脈弦這是肝陽上亢的典型症狀,這很容易因為情緒因素(生氣、煩勞)而誘發或加重。

基於此,改善的方法就是「平肝熄風,潛陽降逆」。此方運用天麻,此要專入足厥陰肝經,擅於平肝熄風「為治風之神藥」。《本草綱目》認為天麻善治「風虛眩暈頭痛」。

鉤藤甘涼,既能平肝風,又能清肝熱,《本草正義》提出「此物輕消血涼,能泄火,能定風」天麻與鉤藤二藥合用,可以增加平肝熄風之力。

石決明鹹平入肝,重鎮潛陽,涼肝除熱。《醫學衷中參西錄》提出:「石決明.....·為涼肝鎮肝之要藥。為其能涼肝兼能鎮肝,故善治腦中充血作疼作眩暈,因此證多系肝氣、肝火挾血上沖也。」

肝熱則陽升於上,陽亢又可化火生風,故配梔子、黃芩之苦寒降泄,清熱瀉火,協助肝經火熱得以清降而不致上擾。

益母草行血而利水,川牛膝活血並引血下行,有利於肝陽平降,亦合「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之原理。

杜仲、桑寄生補益肝腎,扶正顧本,夜交藤、茯神安神定志,以治失眠。諸藥相合,共奏平肝熄風,消熱活血益腎寧心之效。

與天麻鉤藤飲類似的方劑,還有「羚角鉤藤湯」、「鎮肝熄風湯」這些都可以平肝熄風,治療肝風內動之證。

其中羚角鉤藤湯長於清熱熄風,主要用於肝經熱盛,熱極動風之高熱、痙厥。鎮肝熄風湯鎮肝降逆潛陽之力較強,多用於肝腎陰虧,肝陽上亢,氣血逆亂,肝風內動之證,臨床可見眩暈、昏迷、肢体不利、半身不遂等表現。

天麻鉤藤飲平肝熄風之力較緩,但兼清熱活血安神之效,適用於肝陽偏亢,肝風上擾所致的頭痛、暈眩、失眠等症。

原書提到加減法:重症可易更改石決明為羚羊角,則藥力益著。若進入後期血管硬化之症,可酌入槐花、海藻。陽亢化風,暈眩嚴重,唇舌或肢体發麻者,除羚羊角外,還可酌加代赭石、牡蠣、龍骨、磁石等以鎮肝潛陽熄風。肝火偏盛,頭痛較劇,面紅目赤,舌苔黃燥,脈弦數者,可酌加龍膽草、夏枯草、牡丹皮,或加服龍膽瀉肝丸以清肝瀉火。便秘,可加大黃、芒硝,或加服當歸龍薈丸以瀉肝通腑。肝腎陰虛明顯,酌加女貞子、袧杞子、白芍、生地、何首烏等以滋養肝腎。

現代運用於高血壓病之眩暈、急性腦血管病、內耳性眩暈、頭痛,此外亦可用於其他原因所致眩暈、中風後遺症以及更年期綜合症等,屬於肝陽上亢,肝風上擾者。

本方為鈎藤散與天麻丸的基礎方加減衍化而成的,屬於近代方劑,始載於胡光慈《中醫內科雜病證治新義》(1956年1月出版),原治「高血壓頭痛、眩暈、失眠」。

胡氏主張:「在不違背中醫學術辨證論治的基礎上,逐步地和現代的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知識聯繫起來,來豐富中醫學的內容,提高它的理論和技術水平,更好地發揮中區學的特點」。

他認為高血壓頭痛屬於中醫「肝厥頭痛」範疇,其「病原在於肝火之厥逆」,「治療當以平肝降逆為主法」,而本方即屬平肝降逆之劑,故為治療高血壓頭痛的主方。

胡氏在方後的按語「若以現代高血壓頭痛而論,本方所用黃芩、杜仲、益母草、桑寄生等,均經研究有降低血壓之作用,故有鎮靜精神,降逆緩痛之功」。

此方可謂中西醫結合的色彩明顯,現代臨床已將本方作為治療高血壓病肝陽上亢型的常用方。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陰虛風動證,本方慎用

天麻鉤藤飲 的經絡型態


天麻鉤藤飲的經絡型態,主要是要探討肝陽上亢,肝風內動相關的經絡型態,可以參考相關證候的內容(開啟連結)。

相關證候


相同名稱方劑


天麻鉤藤飲, 出處:《雜病證治新義》。 組成:天麻、鉤藤、生決明、山梔、黃芩、川牛膝、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朱茯神。 主治:平肝降逆,鎮靜精神,降壓緩痛。清熱化痰,平肝潛陽。主治:肝陽偏亢,肝風上擾,頭痛眩暈,失眠抽搐,半身不遂。現用於高血壓病,高血壓腦病,腦溢血,高熱驚厥,癲癇,美尼爾氏病,神經官能症等。頭痛,暈眩,失眠。耳鳴眼花,震顫或半身不遂,舌紅,脈弦數。腦震蕩引起的眩暈、抽搐。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