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cendant hyperactivity of liver yang

肝陽上亢的原因,症狀與經絡,運用穴道及中藥加以改善!

- 最後更新:2023-04-01

肝陽上亢的傳統中醫證型介紹


肝陽上亢證,是指中醫的肝臟陰陽不平衡,因為肝陰不足,或是肝腎陰虛而不能制陽,導致肝陽太旺盛浮動於上,肝氣升發太過的本虛標實證。

此證常常是因為房室勞倦、七情內傷或飲食失調…等等原因所造成。現代中醫普遍認為此證可能是高血壓、中風的主要證候。

主要的症狀有:頭暈目眩、頭微脹、頭痛、眼睛怕光模糊、腎氣虛弱、噁心嘔吐、喜歡安靜獨處,面色發紅、耳鳴、口舌乾燥、舌邊紅、苔薄黃或薄白,脈弦細或弦細數…等等

肝陽上亢證常見於古代中醫的「頭痛」、「眩暈」、「耳聾耳鳴」…等疾病中。這種頭痛主要是肝熱所造成,伴隨情緒暴怒而加重,同時會有睡眠障礙、煩躁易怒、肋痛、眼睛發紅、口苦、脈弦或弦數…等症狀。

肝陽上亢所造成的暈眩,主要是血虛內熱引動肝陽所造成,症狀是:頭暈、微痛、目眩、怕光、喜歡安靜獨處、噁心嘔吐、脈細…等等。

肝陽上亢所造成的耳聾或耳鳴,從五行的立場看來,是腎水不足所導致的肝病,所謂「水虧不能涵木」。

中年以上的人很容易出現高血壓
中年以上的人很容易出現高血壓

除了肝陽上亢症狀外,還會有「腎陰虛」證候的症狀,例如:腰酸、睡眠障礙、健忘、容易煩躁、疲勞、因為情緒激動而流汗,經常出現於房室頻繁或是經常手淫或遺精的病患身上。

同樣的,肝陽上亢證也與「肝陰虛」、「肝腎陰虛」證候類似,例如:面色無華、眩暈、多夢、眼睛酸澀、肢體拘急、麻木、婦女經少或閉經、白帶、盜汗、耳鳴、健忘、腰膝疲軟、遺精早洩、五心煩熱…等症狀。肝陰虛偏為靜態,肝陽上亢則為動態。

有時候,肝陽上亢的耳鳴是因為肝膽濕熱所造成,症狀是:眼睛紅痛、口苦、便秘、小便色黃、陰囊濕癢、脈弦數等。

婦女在更年期、男性在中老年之後,由於腎氣漸衰,衝任脈虛,血海漸枯,也容易出現肝陽上亢。症狀是:頭暈、耳鳴、煩躁不寧、面紅火氣大、口乾舌燥,伴隨還有月經紊亂或經量澀少以至經閉等衝任症狀,且發病年齡都在中年以後。

肝陽上亢也會見於青壯年,主因起於「腎精虧虛」而導致肝陽上亢,症狀是:耳鳴、腰疼、腿軟、足跟痛,在看到情色圖片或影片就會自動流精。

喜愛抽煙喝酒、老饕貪食之人,常常因為體內鬱熱,夾帶肝膽濕熱的症狀,例如:肋痛、口苦、噁心嘔吐、小便黃、陰囊濕癢、苔黃膩、脈弦滑數等。

肝陽上亢證常與「肝風內動證」、「肝火上炎證」、「肝血虛證」一起討論。

肝風內動證包含「肝陽化風」、「肝火生風」和「血虛動風」幾種可能性,其中「肝陽上亢」證與「肝陽化風」非常類似。

肝陽上亢一旦化風,會出現:頭昏、目眩、四肢發麻、心悸失眠、嘔吐且食慾不佳,脈象常由弦細或弦數轉為弦長有力或弦勁,而出現口眼歪斜、失語、半身不遂…等等中風症狀。若經過治療將肝風平熄,又可能出現肝陽上亢證,因此兩證關係非常密切。

「肝火上炎證」是因為氣鬱化火,或因為憤怒、積熱化火,火熱向上衝的實熱證。

「肝血虛證」由於生血不足或失血過多,也經常出現與肝陽上亢證相同的症狀,例如:眩暈、耳鳴、目乾澀、視物模糊、爪甲不榮、夜寐多夢、婦女經少或無月經等,因此肝陽上亢證中有一部分是從肝血虛的基礎上發展而來。

如果你覺得以上的內容看起來實在是很抽象的話,可以從經絡數據的角度來理解肝陽上亢。

從經絡理解肝陽上亢


https://static.cloudtcm.com/syndrome/IG%E8%82%9D%E9%99%BD%E4%B8%8A%E4%BA%A2.jpg

造成肝陽上亢的8種主要原因


載入中...

肝陽上亢的舌相與脈相


舌相

舌苔淡薄白舌苔淡薄黃

脈相

弦脈細脈數脈

肝陽上亢的臨床症狀或疾病


面色發紅口乾口渴耳鳴眼睛癢四肢肌膚麻木眼睛模糊噁心反胃嘔吐容易焦慮恐懼心情煩燥嘴裡發苦睡眠障礙大便秘結小便顏色偏黃暈眩容易生氣頭部不由自主地搖動不能自制頭部發熱突然暈倒不省人事耳聾心胸煩熱頭痛腦中風頭目脹痛偏頭痛眼睛紅痛肋間神經疼痛頭頂痛月經偏頭痛月經前緊張症候群三叉神經痛四肢麻痺癱瘓原發性高血壓更年期綜合症

肝陽上亢的相關證型


改善肝陽上亢的常用方劑


改善肝陽上亢的常用穴道


肝陽上亢的可能經絡型態或現象


既然現代中醫普遍認為肝陽上亢證很可能是高血壓、中風的主要證候,那只要觀察高血壓或中風患者的經絡型態,就可以找出肝陽上亢證的經絡型態。

現代醫學發現,高血壓患者通常發病年齡大約在40歲左右。腦中風平均發生年齡大約在50歲以上。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年齡就是一個關鍵。

通常40歲以上的經絡型態,很容易出現所謂的「綜合經絡型態」,也就是「鐵三角」經絡型態,加上「陽虛」的經絡型態。

這種經絡型態,很容易呈現「上實下虛」的狀態,下半身所有經絡能量都是不足的,因此可以解釋「肝血虛」、「肝腎陰虛」、「腎陰虛」的現象,連帶產生上半身能量過旺,上半身陽亢的狀態。

中年以上最容易出現的上半身陽亢經絡型態
中年以上最容易出現的上半身陽亢經絡型態

其他常見的經絡型態,可參考下面列出的類:

載入中...

肝陽上亢的相關典籍


  • 本文主要參考《中醫證候鑑別診斷學》所撰寫而成。
  • 《黃帝內經》歧伯曰:「諸風掉眩,皆屬於肝。」
  • 《臨證指南醫案.中風門》:「木火體質,復加鬱勃,肝陰愈耗,厥揚升騰,頭暈,目眩,心悸。養肝熄風,一定至理。近日知飢少納,漾漾欲嘔,胃逆不降故也。先當泄木安胃為主:桑葉 鉤藤 遠志 石菖蒲 半夏麴 廣皮白 金斛 茯苓」
  • 《臨證指南醫案.中風門》:「高年水虧,肝揚升逆無制,兩脇漐漐如熱,則火升面赤,遇煩勞為甚。宜養陰和陽為法。」
  • 《柳寶詒醫案.肝火門》:「寐則陽氣內藏。陽厥於外,則四肢若木;陽聚於內,則驚惕遺泄。病屬陰陽兩乖,而肝病為多。宜養陰潛陽,鎮肝安胃。……二診:肝陰不足,則肝陽浮擾,夜寐不安。其實陽失陰涵,而不能靜,非陽氣之有餘也。瀉肝之藥,亦非所宜。脈象弦細而數,不能鼓指,即肝陽亦有疲損之象,盜汗痙掣,多夢遺泄,陰弱而陽不內藏。當用養陰調攝法,緩緩調理。……」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