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名介紹
外,指體表;關,指關檻、要衝。本穴為手少陽三焦之別絡,與陽維脈相通,目別走心主厥陰心包經,穴位在外,與內關相對,為主治頭肢、軀乾疾患之要穴,故名。
解剖位置
在橈骨於尺骨之間,指總深肌與拇長伸肌之間;深層有前臂骨間背側動脈和掌側動、靜脈;布有前臂背側皮神經,深層有前臂骨間背側神經及掌側神經。
針刺方法
直刺0.5~1 寸
穴道介紹
三焦經絡穴。絡,聯絡也。本穴輸出的物質為天部的陽熱之氣,它不光輸向本經各穴所在的天部層次,它還外傳於手厥陰心包經所過的天部層次,本穴有聯絡各部經脈氣血的作用,故為三焦經絡穴。
外關穴功效「解表清熱,聰耳明目」。 主治頭痛、頰部腫痛、目赤腫痛、耳鳴、耳聾、淋巴異常、熱病、脅肋痛、上肢痹痛、高血壓、偏頭痛、偏癱。
現代研究針刺外關穴治療手術後呃逆效果顯著,外關穴透剌三陽絡可治療急性腰扭傷。
常用配伍
- 配中渚、陽池、三間,治手指疼痛,腕關節疼痛。
- 配太陽、合谷、風池,治偏頭痛。
- 配足臨泣,治手足少陽經所過部位及其所展絡臟腑病位,如耳、目、頸項、肩 部等病證。
- 配內關(外關透內關),治脅肋痛。
- 配大椎、曲池、合谷、尺澤,治感冒。
- 外關穴配陽池穴、中渚穴緩解治療手指疼痛、腕關節痛
- 外關穴配太陽穴、率谷穴緩解治療偏頭痛。
- 外關穴配足臨泣穴,為八脈交會穴,治耳目,頸項強痛,肩背痛
- 外關穴配大椎穴,曲池穴治外感熱病
- 外關穴配陽陵泉穴治脅痛
- 外關穴配大椎穴,曲池穴,風池穴治感冒發熱
- 外關穴配聽會穴,中渚穴治耳聾耳鳴
- 外關穴配曲池穴,太沖穴治高血壓
- 外關穴配肩髃穴,曲池穴,手三里穴,合谷穴治上肢癱瘓
- 外關穴配陽池穴,中渚穴,有通經活絡的作用,治手指疼痛,腕關節疼痛
- 外關穴配太陽穴,率谷穴,有祛風通絡止痛的作用,偏頭痛
- 外關穴配後溪穴,有舒筋活絡的作用,治落枕
Youtube影片
載入中...
穴道主治疾病
本穴道可以改善120種症狀或疾病,在此隨機顯示72種。
感染症與寄生蟲疾病
- 淋巴結腫大
- 腮腺炎
- 帶狀疱疹
內分泌、營養與新陳代謝疾病
- 高血脂症(膽固醇過高)
精神(心智)與行為疾病
- 睡眠障礙
神經系統疾病
- 睡眠障礙
- 三叉神經痛
- 上肢手部麻木
- 小兒麻痺後症候群
- 半身不遂
眼與附器疾病
- 眼睛紅痛
耳與乳突疾病
- 耳聾
- 耳鳴
循環系統疾病
- 原發性高血壓
- 心絞痛
呼吸系統疾病
- 慢性鼻炎
- 肺炎
- 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
消化系統疾病
- 消化不良
- 胃酸食道逆流
- 慢性肝炎
皮膚與皮下組織疾病
- 皮膚搔癢
肌肉骨骼系統與結締組織疾病
- 腱鞘囊腫
- 扳機指
- 背痛
- 皮疹紅疹
- 腰痛
- 五十肩
- 無名指扳機指
症狀、徵候與實驗室異常發現疾病
- 咳嗽
- 咽喉痛
- 上腹胃脘痛
- 氣喘
- 肋間神經疼痛
- 頭痛
- 肚臍周圍腹痛
- 腹痛
- 淋巴結腫大
- 暈眩
- 腹瀉
傳統中醫症狀與疾病
- 脖子(頸項)酸痛
- 肩痛(肩後部)
- 麥粒腫
- 耳鳴
- 皮膚搔癢
- 肩痛(肩背交接處)
- 四肢感到疼痛
- 發熱(發燒)
- 上腹胃脘痛
- 鼻塞
- 肋間神經疼痛
- 手掌痛
- 腳踝內側後側痛
- 夜間遺尿
- 咽喉痛
- 耳聾
- 中背部疼痛
- 胃腸脹氣
- 中指痛
- 肚臍周圍腹痛
- 手肘窩痛
- 牙齒痛
- 手背痛
- 胸悶胸痛
- 帶狀疱疹
- 嘴中感到鹹鹹的
- 四肢痿軟無力
- 胸悶脹
- 心臟痛
- 肩痛(肩中部)
- 顏面神經麻痺
穴道配伍
艾灸刮痧
艾條灸10-20分鐘,艾炷灸5-10壯
按摩推拿
用大拇指指尖掐按外關穴100-200次,可治療頭痛、耳鳴、便秘
古代中醫典籍摘錄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