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關

SJ05

英文名稱Waiguan

位置前臂伸側面腕背橫紋後二寸,尺骨與橈骨之間,當陽池與肘尖的連線上

所屬經絡手少陽三焦經

五俞穴絡穴,八脈交會穴(陽維脈)

可灸

最後更新日:2022-12-06

穴名介紹


外,指體表;關,指關檻、要衝。本穴為手少陽三焦之別絡,與陽維脈相通,目別走心主厥陰心包經,穴位在外,與內關相對,為主治頭肢、軀乾疾患之要穴,故名。

解剖位置


  • 位於手腕背部,處於橈骨與尺骨之間的空間。
  • 在這個區域,你可以找到指總深肌和拇長伸肌之間。
  • 深層結構包含前臂骨間背側動脈,以及掌側的動脈和靜脈。
  • 穴位周圍分布有前臂背側皮神經,更深入則有前臂骨間背側神經和掌側神經。

針刺方法


直刺0.5~1 寸

穴道介紹


三焦經絡穴。絡,聯絡也。本穴輸出的物質為天部的陽熱之氣,它不光輸向本經各穴所在的天部層次,它還外傳於手厥陰心包經所過的天部層次,本穴有聯絡各部經脈氣血的作用,故為三焦經絡穴。

外關穴功效「解表清熱,聰耳明目」。 主治頭痛、頰部腫痛、目赤腫痛、耳鳴、耳聾、淋巴異常、熱病、脅肋痛、上肢痹痛、高血壓、偏頭痛、偏癱。

現代研究針刺外關穴治療手術後呃逆效果顯著,外關穴透剌三陽絡可治療急性腰扭傷。

穴道配伍


外關穴(GB4)位於腕背橫紋上2寸,尺骨與橈骨之間。屬手少陽三焦經,具有疏通經絡、清熱解表、止痛等功效。其配伍多樣,針對不同病症有不同的配穴策略,其原理主要基於經絡循行及臟腑相關性。

1. 手部疼痛 (腕關節、手指):

  • 配伍: 中渚(HT4)、陽池(SJ4)、三間(LI3)。
  • 原理: 此組配伍皆位於上肢,共同作用於手少陽三焦經、手太陽小腸經及手陽明大腸經,協同疏通經絡氣血,緩解局部經筋緊張,從而達到止痛效果。外關為三焦經原穴,具有主治三焦經病症的特性;中渚、陽池則分別針對小腸經與三焦經局部經絡的痹阻。三間穴則可通利大腸經,以輔助止痛。

2. 偏頭痛:

  • 配伍: 太陽(EX-HN5)、合谷(LI4)、風池(GB20)。
  • 原理: 太陽穴為經外奇穴,治療頭痛要穴;合谷穴為手陽明大腸經原穴,具有疏通經絡、通經活絡的功效;風池穴為足少陽膽經,能祛風解表,清利頭目。外關穴配合此三穴,可達到祛風通絡、止痛的效果,標本兼治偏頭痛。

3. 耳目、頸項、肩部疼痛:

  • 配伍: 足臨泣(GB34)。
  • 原理: 足臨泣為八脈交會穴,與陽維脈相通。此配伍運用經絡的相互聯絡,通過疏通陽維脈,治療手少陽三焦經所循行部位及相關臟腑的病症。

4. 脅肋痛:

  • 配伍: 內關(PC6) (外關透內關)。
  • 原理: 外關透內關,手法為針刺外關穴後,針尖透向內關穴。此法利用經絡的循行關係,疏通心包經和三焦經,以達到治療脅肋痛的效果。

5. 感冒、發熱:

  • 配伍: 大椎(DU14)、曲池(LI11)、合谷(LI4)、尺澤(LU5)。
  • 原理: 此配伍選取督脈、手陽明大腸經、手太陰肺經等相關經穴,具有清熱解表,疏風散寒的功效,綜合治療感冒發熱等症狀。

Youtube影片


載入中...

穴道主治疾病


感染症與寄生蟲疾病

  • 帶狀疱疹
  • 霍亂
  • 腮腺炎
  • 淋巴結腫大
  • 結膜炎

內分泌、營養與新陳代謝疾病

  • 高血脂
  • 肥胖

精神(心智)與行為疾病

  • 睡眠障礙

神經系統疾病

  • 三叉神經痛
  • 半身不遂
  • 四肢麻痺癱瘓
  • 睡眠障礙
  • 小兒麻痺後症候群
  • 偏頭痛
  • 上肢手部麻木
  • 頭痛

眼與附器疾病

  • 麥粒腫
  • 結膜炎
  • 眼睛紅痛

耳與乳突疾病

  • 耳鳴
  • 耳聾
  • 中耳炎
  • 暈眩

循環系統疾病

  • 心絞痛
  • 心臟病
  • 原發性高血壓

呼吸系統疾病

  • 氣喘
  • 肺炎
  • 慢性鼻炎
  • 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
  • 感冒
  • 急性咽喉炎

消化系統疾病

  • 大便秘結
  • 消化不良
  • 慢性肝炎
  • 胃酸食道逆流
  • 大腸激擾綜合症

皮膚與皮下組織疾病

  • 皮膚搔癢

肌肉骨骼系統與結締組織疾病

  • 五十肩
  • 肩關節痛
  • 腕部關節痛
  • 背痛
  • 脖子頸項酸痛
  • 腰痛
  • 扳機指
  • 無名指扳機指
  • 腱鞘囊腫
  • 皮疹紅疹

艾灸刮痧


外關穴艾灸/遠紅外線加熱方法

艾灸:

  1. 準備: 選擇適合的艾條,最好是純艾條。
  2. 點燃: 將艾條一端點燃,待艾火燃燒穩定後,將艾條對準外關穴。
  3. 施灸: 保持艾條與穴位距離約1-2釐米,以溫熱感為宜,不可過熱。
  4. 時間: 每次施灸10-15分鐘,每天1-2次。
  5. 觀察: 施灸過程中,注意觀察皮膚反應,如有過熱或不適,立即停止。

遠紅外線加熱:

  1. 準備: 準備好遠紅外線燈(神燈),並調節到適當的溫度。
  2. 定位: 準確定位外關穴。
  3. 加熱: 將遠紅外線燈對準外關穴,以溫熱感為宜,不可過熱。
  4. 時間: 每次加熱10-15分鐘,每天1-2次。
  5. 觀察: 加熱過程中,注意觀察皮膚反應,如有過熱或不適,立即停止。

注意事項:

  • 孕婦、月經期女性、皮膚破損者、嚴重心血管疾病患者、糖尿病患者等特殊人羣慎用艾灸或遠紅外線加熱。
  • 艾灸時,注意通風,避免煙霧過濃。
  • 使用遠紅外線燈時,注意距離,避免燙傷。
  • 如有任何不適,請立即停止使用,並諮詢專業醫生。

按摩推拿


外關穴按摩方法:

重點程序:

  1. 定位:找到前臂伸側面腕背橫紋後二寸,尺骨與橈骨之間,當陽池與肘尖的連線上。
  2. 手法:用大拇指指尖掐按外關穴。
  3. 力度:力度以酸脹舒適為宜。
  4. 時間:每次按摩100-200次。
  5. 頻率:每天可按摩2-3次。

注意事項:

  • 按摩時避免過度用力,以免造成局部組織損傷。
  • 若出現疼痛或其他不適,請立即停止按摩。
  • 懷孕婦女、患有嚴重疾病者或正在服用藥物者,請諮詢醫生後再進行按摩。

古代中醫典籍摘錄


  1. 針方六集》:「公孫合內關 臨泣合外關...原文
  2. 針灸大成》:「臨泣二穴,男,通帶脈;外關二穴,女,通陽維脈。...原文
  3. 針方六集》:「外關二穴,主耳聾渾渾焞焞,目翳,頰痛,嗌腫,耳後痛,脅肋時臂腫痛,無名指不用,五指盡痛,不能握物,傷寒無汗,寒熱往來。...原文
  4. 針灸大成》:「肘臂、手指不能屈:曲池三里外關中渚。...原文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