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大成》~ 卷九 (7)
卷九 (7)
1. 治症總要(楊氏)
〔第六十七〕大便秘結,不通:章門太白照海。
問曰:『此症從何而得?』
答曰:『此症非一,有熱結,有冷結,宜先補後瀉。』
〔第六十八〕大便泄瀉不止:中脘天樞中極。
〔第六十九〕赤白痢疾。如赤:內庭天樞隱白氣海照海內關。如白,裡急後重,大痛者:外關中脘隱白天樞申脈。
〔第七十〕臟毒下血:承山脾俞精宮長強。
〔第七十一〕脫肛久痔:二白百會精宮長強。
〔第七十二〕脾寒發瘧:後谿間使大椎身柱三里絕骨合谷膏肓。
〔第七十三〕瘧,先寒後熱:絕骨百會膏肓合谷。
〔第七十四〕瘧,先熱後寒:曲池(先補後瀉)絕骨(先瀉後補)膏肓百勞。
〔第七十五〕熱多寒少:後谿間使百勞曲池。
〔第七十六〕寒多熱少:後谿百勞曲池。
問曰:『此症從何感來?』
答曰:『皆因脾胃虛弱,夏傷於暑,秋必成瘧,有熱多寒少,單寒單熱,氣盛則熱多,痰盛則寒多,是皆痰飲停滯,氣血耗散,脾胃虛敗,房事不節所致。有一日一發,間日一發,或三日一發者,久而不治,變成大患。瘧後有浮腫,有虛勞,有大便利,有腹腫蠱脹者,或飲水多,腹內有瘧母者,須用調脾進食化痰飲。穴法依前治之。』
〔第七十七〕翻胃吐食:中脘脾俞中魁三里。
〔第七十八〕飲水不能進,為之五噎:勞宮中魁中脘三里大陵支溝上脘。
問曰:『翻胃之症,從何而得?針法所能療否?』
答曰:『此症有可治,有不可治者。病初來時,皆因酒色過度,房事不節,胃家受寒,嘔吐酸水。或食物即時吐出,或飲食後一日方吐者,二、三日方吐者。隨時吐者可療,三兩日吐者,乃脾絕胃枯,不能克化水穀。故有五噎者:氣噎、水噎、食噎、勞噎、思噎,宜推詳治之。復刺後穴:脾俞胃俞(以上補多瀉少)膻中太白下脘食關。』
〔第七十九〕哮吼嗽喘:俞府天突膻中肺俞三里中脘。
問曰:『此症從何而得?』
答曰:『皆因好飲熱酸魚腥之物,及有風邪痰飲之類,竄入肺中,怒氣傷肝,乘此怒氣,食物不化,醉酒行房,不能節約。此亦非一也,有水哮,飲水則發;有氣哮,怒氣所感,寒邪相搏,痰飲壅滿則發;鹹哮,則食鹹物發;或食炙爆之物則發,醫當用意推詳。小兒此症尤多。復刺後穴:膏肓氣海關元乳根。』
〔第八十〕咳嗽紅痰:百勞肺俞中脘三里。
問曰:『此症緣何感得?』
答曰:『皆因色欲過多,脾腎俱敗,怒氣傷肝,血不歸元,作成痰飲,竄入肺經,久而不治,變成癆瘵。復刺後穴:膏肓腎俞肺俞乳根。』
〔第八十一〕吐血等症:膻中中脘氣海三里乳根支溝。
白話文:
第七十七至八十一條:
第七十七、便秘不通: 可用章門、太白、照海穴位治療。便秘的原因很多,有熱證便秘,也有寒證便秘,治療應先補益後瀉下。
第七十八、腹瀉不止: 可用中脘、天樞、中極穴位治療。
第七十九、赤白痢疾: 赤痢:可用內庭、天樞、隱白、氣海、照海、內關穴位治療;白痢,並伴有裡急後重、劇痛:可用外關、中脘、隱白、天樞、申脈穴位治療。
第八十、臟器病變出血: 可用承山、脾俞、精宮、長強穴位治療。
第八十一、脫肛或久治不癒的痔瘡: 可用二白、百會、精宮、長強穴位治療。
第八十二、脾寒導致瘧疾: 可用後谿、間使、大椎、身柱、三里、絕骨、合谷、膏肓穴位治療。
第八十三、瘧疾,先寒後熱: 可用絕骨、百會、膏肓、合谷穴位治療。
第八十四、瘧疾,先熱後寒: 可用曲池(先補後瀉)、絕骨(先瀉後補)、膏肓、百勞穴位治療。
第八十五、熱證多於寒證: 可用後谿、間使、百勞、曲池穴位治療。
第八十六、寒證多於熱證: 可用後谿、百勞、曲池穴位治療。瘧疾的成因:皆因脾胃虛弱,夏季感受暑熱,秋季就會發作瘧疾。有熱多寒少,單純寒證或單純熱證等情況。氣盛則熱證多,痰盛則寒證多,這些都是因痰飲停滯、氣血耗損、脾胃虛弱、房事不節制造成的。瘧疾發作頻率可能為一日一次、隔日一次或三日一次,久治不愈會變成大病。瘧疾後可能出現浮腫、虛勞、大便溏瀉、腹脹或腹痛等併發症,甚至飲水過多,腹中有瘧疾病灶。此時需要調理脾胃、促進消化、化解痰飲。穴位療法仍可參考前述方法。
第八十七、噁心嘔吐: 可用中脘、脾俞、中魁、三里穴位治療。
第八十八、吞咽困難(五噎): 可用勞宮、中魁、中脘、三里、大陵、支溝、上脘穴位治療。 吞咽困難的原因很多,有可以治癒的,也有無法治癒的。初期多因飲酒過度、房事不節、胃寒等造成嘔吐酸水,食物立即吐出或飲食後一日、二三日後才吐。隨時嘔吐者可治,持續二三日嘔吐則表示脾胃功能衰竭,無法消化食物。五噎是指氣噎、水噎、食噎、勞噎、思噎,需仔細診斷治療。 可加刺脾俞、胃俞(補多瀉少)、膻中、太白、下脘、食關穴位。
第八十九、哮喘咳嗽: 可用俞府、天突、膻中、肺俞、三里、中脘穴位治療。哮喘咳嗽的成因很多,多因食用熱性、酸性、魚腥的食物,或風邪、痰飲侵入肺部,怒氣傷肝,以及食物消化不良、醉酒、房事不節等造成。 有水哮(飲水即發)、氣哮(怒氣或寒邪導致)、鹹哮(食用鹹味食物即發)、或食用炙烤食物即發等。兒童此症更常見。可加刺膏肓、氣海、關元、乳根穴位。
第九十、咳嗽帶血痰: 可用百勞、肺俞、中脘、三里穴位治療。咳嗽帶血痰的成因:多因房事過度,脾腎俱虛,怒氣傷肝,導致血不歸經,形成痰飲,侵入肺經,久治不愈會形成肺癆。可加刺膏肓、腎俞、肺俞、乳根穴位。
第九十一、吐血等症: 可用膻中、中脘、氣海、三里、乳根、支溝穴位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