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繼洲
《針灸大成》~ 卷十 (21)
卷十 (21)
1. 益
一、醫官逸林劉氏云:『凡針痰氣,先轉針頭向上,令痰散動,然後轉針頭向下,令氣泄。』
一、針痞塊,先將痞根按之,如指大堅硬者,用針頻頻刺爛,庶塊易消。
一、太醫院醫官繼洲楊氏云:『凡針腹上穴,令患人仰臥,使五臟垂背,以免刺患。』又云:『前面深似井,後面薄似餅。用針前面宜深,後面宜淺。』
白話文:
一、一位名叫劉逸林的醫官說:「針灸治療痰氣時,先將針頭向上轉動,使痰散開活動,然後再將針頭向下轉動,使氣洩出。」
二、針灸治療腹部腫塊時,先按壓腫塊的根部,如果摸起來像手指般大且堅硬,就用針頻繁刺入,將其刺爛,這樣腫塊就容易消散。
三、一位名叫楊繼洲的太醫院醫官說:「針灸腹部上面的穴位時,要讓病人仰臥,使五臟向後下垂,以免扎傷內臟。」他又說:「腹部前面深得像井,背部後面薄得像餅。因此針灸前面要深刺,後面要淺刺。」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