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名介紹
膽經氣血在此吸熱後化為陽熱風氣。「風池穴」。「風」,指穴內物質為天部的風氣。「池」,屯居水液之器也,指穴內物質富含水濕。風池名意指有經氣血在此化為陽熱風氣。本穴物質為腦空穴傳來的水濕之氣,至本穴後,因受外部之熱,水濕之氣脹散並化為陽熱風氣輸散於頭頸各部,故名「風池穴」。本穴為足少陽陽維之會。
解剖位置
在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附著部之間的凹陷中,深部為頭夾肌;有枕動、靜脈分支;布有枕小神經分支。
針刺方法
向鼻尖方向針0.5~0.8寸
穴道介紹
風池穴功效平肝熄風,清熱解表,清頭明目。主治頭痛、眩暈、目赤腫痛、鼻淵、鼻血、耳鳴、耳聾、頸項強痛、感冒、癲癇、中風、熱病、瘧疾、癔病、口眼歪斜、高血壓、腦動脈硬化、青光眼、肩關節周圍炎、頸肌痙攣。
現代研究發現,穴位注射風池穴可治療血管性頭痛:將5%當歸注射液在風池穴緩慢推入。毫針針刺阿是六,得氣後留針30分鐘。隔日1次,10次爲1療程,2個療程後判定療效。本組治療47例,總有效率89.4%
配太陽治療急性結膜炎:取雙側風池、太陽穴,風池穴毫針行重按快進瀉法不留針;太陽穴用1寸毫針點刺出血。每日1次,3次爲1療程。500例患者均在1~3次治癒。
針刺治療腰痛:取雙側風池穴,毫針刺入0.8~1寸,得氣後行捻轉提插瀉法行鍼2分鐘,每5分鐘行鍼1次,留針30分鐘出針,每日1次,10次爲1個療程。治療46例,痊癒率93%。
- 風池穴配合谷穴、絲竹空穴緩解治療偏正頭痛
- 風池穴配百會穴、太沖穴、水溝穴、足三里穴、十宣穴緩解治療中風
- 風池穴配腦戶穴、玉枕穴、風府穴、上星穴緩解治療目痛不能視。
- 風池穴配合谷穴,絲竹空穴治偏正頭痛,風池穴配腦戶穴,玉枕穴,風府穴,上星穴治目痛不能視
- 風池穴配百會穴,太沖穴,水溝穴,足三里穴,十宣治中風。
Youtube影片
載入中...
穴道主治疾病
本穴道可以改善52種症狀或疾病,在此隨機顯示41種。
感染症與寄生蟲疾病
- 肺結核
內分泌、營養與新陳代謝疾病
- 甲狀腺機能減退
- 甲狀腺腫
精神(心智)與行為疾病
- 四肢抽搐
- 睡眠障礙
- 神經衰弱症
- 言語障礙
神經系統疾病
- 癲癇
- 小兒驚巒
- 偏頭痛
- 頭痛
- 睡眠障礙
- 言語障礙
眼與附器疾病
- 乾眼症
- 夜盲
- 散光
- 結膜炎
- 失明
- 容易流眼淚
- 眼睛紅痛
耳與乳突疾病
- 耳鳴
- 耳聾
循環系統疾病
- 原發性高血壓
- 心臟病
- 心絞痛
- 腦中風
呼吸系統疾病
- 鼻竇炎
- 氣喘
- 上呼吸道感染(感冒流感)
消化系統疾病
- 慢性肝炎
皮膚與皮下組織疾病
- 牛皮癬
- 皮膚搔癢
- 蕁麻疹
- 濕疹
- 禿頭
肌肉骨骼系統與結締組織疾病
- 類風濕性關節炎
- 肩關節痛
- 顳顎關節痛
- 脖子(頸項)酸痛
- 背痛
- 膝蓋痛
穴道配伍
- 咳嗽:風池+合谷+身柱+中府+至陽+大椎+列缺
- 眼睛脹:風池+攢竹+瞳子髎+睛明+絲竹空+地五會
- 眼睛癢:風池+合谷+太衝+太陽+委中
- 嘔吐:風池+內關+正營+中脘+印堂+外關
- 暈眩:風池+陰陵泉+申脈+豐隆+太衝+頷厭+頭臨泣+後頂+玉枕+陽谷+百會+足臨泣+養老+外關+腕骨
- 顏面神經麻痺:風池+頰車+聽會+合谷+下關+太陽+地倉+尺澤
- 偏頭痛:風池+率谷+外關+後頂+太陽
- 精神分裂症:風池+百會+水溝+風府+四神聰+通里+太衝+內關+中脘+三陰交
- 氣喘:風池+風門+雲門+曲池+膻中+大椎+陰陵泉
- 原發性高血壓:風池+足竅陰+百會+內關+太衝+太溪+太陽
- 上呼吸道感染(感冒流感):風池+風門+列缺+合谷+復溜
- 言語障礙:風池+啞門+通里+風府+勞宮+尺澤
- 鼻竇炎:風池+上星+迎香+合谷+齦交
艾灸刮痧
艾條灸5-10分鐘,艾炷灸3-5壯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