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仲

杜仲

DU ZHONG

  • 英文名稱:Eucommia ulmoides Oliv. Cortex Eucommiae Ulmoidis Eucommia Bark
  • 別名:扯絲皮,石思仙,絲棉皮,絲連皮,絲楝樹皮,木綿,思仲,思仙,檰
  • 藥品來源:杜仲科植物杜仲的乾燥樹皮。4~6月剝取,刮去粗皮,堆置"發汗"至內皮呈紫褐色,曬乾。
  • 道地藥材:甘肅, 陝西, 雲南, 四川, 廣西, 河南, 浙江, 江西, 湖南, 湖北, 貴州
  • 生長環境:疏林, 谷地, 低山, 林中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中國藥典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最後更新日:2024-11-18

杜仲的傳統功效


1. 強筋骨

杜仲,歷代醫家皆肯定其強筋骨之效。從古代經典醫籍中,我們可以窺見其功效的深層機理。

《神農本草經》已記載杜仲「主腰脊痛,補中益精氣,堅筋骨,強志」。《名醫別錄》則指出其能治「腳中痠痛,不欲踐地」。這些記載直接點明杜仲的強筋骨作用,並將其功效與腰脊、腳部的疼痛不適聯繫起來。

後世醫家更進一步闡述了其作用機制。《神農本草經疏》認為,腰為腎之府,腎主骨,肝主筋,腎肝虛弱則會導致腰脊痛、筋骨軟弱等症狀。杜仲辛甘俱備,能補肝腎之不足,從而達到強筋骨的效果。「強志」則因腎藏志,補腎自然能強志。 《藥性論》則強調其治療「腎冷腰痛,腰病人虛而身強直」的功效,說明杜仲對於因腎虛引起的腰痛及筋骨僵硬有效。

《玉楸藥解》則更進一步指出杜仲「益肝腎,養筋骨,去關節濕淫,治腰膝痠痛,腿足拘攣」,說明其不僅能治療因虛引起的筋骨問題,也能治療因濕邪引起的關節疼痛。 《本草綱目》中,李時珍引用龐元英的病例,說明杜仲單味藥就能有效治療腳軟疼痛,指出其功效源於補腎。而王好古的觀點,更將杜仲的功效提升到「潤肝燥,補肝虛」的高度,說明杜仲的強筋骨功效,與肝腎同源,相輔相成。

總而言之,古籍記載充分表明,杜仲具有強筋骨之效,其作用機制與肝腎同補,以及祛除濕邪息息相關,並能有效緩解因肝腎虧虛或濕邪侵襲引起的腰脊痠痛、腿足拘攣等症狀。

古代典籍

2. 補益肝腎

杜仲,其補益肝腎之效,歷代醫家皆有論述。《神農本草經》已記載其「主腰脊痛,補中益精氣,堅筋骨,強志」,奠定了其補肝腎、強筋骨的基礎。後世醫家更進一步闡明其作用機理與臨牀應用。

《名醫別錄》著重其治療「腳中痠痛,不欲踐地」的功效,此與腎虛筋骨無力密切相關。《藥性論》則指出其能治「腎冷腰痛」,說明杜仲擅長溫補腎陽。《日華子本草》及《玉楸藥解》更明確指出其治療腎虛腰脊攣痛、關節濕淫及腰膝痠痛的功效,並強調炙用效果更佳。

王好古在《湯液本草》中獨具慧眼,提出「潤肝燥,補肝經風虛」,此觀點突破了以往單純注重腎的侷限,指出杜仲同時能滋潤肝陰,補益肝氣,這與《本草綱目》李時珍的觀點相呼應:「入肝而補腎,子能令母實也」。肝主筋,腎主骨,肝腎協同作用,才能使筋骨強健,這也解釋了杜仲治療腰膝痠痛、腿足拘攣等症的機理。

《神農本草經疏》深入分析杜仲功效的本質,認為其能「解肝腎之所苦,而補其不足」,從肝腎兩臟的陰陽平衡角度詮釋其作用機制。《本草匯言》更精闢地概括杜仲的臨牀應用:「凡下焦之虛,非杜仲不補;下焦之濕,非杜仲不利」,凸顯其在治療下焦虛寒、濕盛等症方面的獨特價值。《藥品化義》則將杜仲與牛膝區分,說明杜仲補益下焦氣分,與牛膝補益下焦血分有所不同,可互相配合使用。

總而言之,歷代醫家對杜仲補益肝腎的功效及其作用機理的認識,從單純的經驗總結,逐步發展到對臟腑經絡、陰陽氣血的深入理解,充分體現了中醫理論的發展和完善。 杜仲溫補肝腎,強筋壯骨,是治療腰膝痠痛、筋骨無力等症的常用佳品。

古代典籍

3. 安胎

歷代本草對杜仲的記載,多著重其補益肝腎、強筋健骨之效,而其安胎功效則散見於各典籍之中,並非其主要功效,但仍值得探討。

《神農本草經》記載杜仲「主腰脊痛,補中益精氣,堅筋骨」,《本草正》則更直接點明其「暖子宮,安胎氣」的功效。 這些記載顯示古代醫家已認識到杜仲能強化身體根本,而穩固胎元。 從《神農本草經疏》的觀點來看,杜仲能「益腎補肝,則精血自足」,精血充足,自然能更好地滋養胎兒,減少流產的風險。 這與現代醫學中,強調孕期營養充足的重要性不謀而合。

《本草綱目》提及杜仲「入肝而補腎」,並引述龐元英的案例,說明杜仲能治療腳軟疼痛,而此症狀可能與腎虛相關,間接佐證其強腎固胎的功效。《本草求真》則提出更精細的論述,指出杜仲「胎滑夢遺切要」,但同時也提醒,安胎用藥需審慎考慮氣虛血虛的不同情況,杜仲性溫,若氣陷不升,反而可能加重血脫,因此單用杜仲安胎,需謹慎評估體質。

綜上所述,古代醫家認為杜仲安胎的機制,主要在於其補益肝腎,充實精血,從根本上加強母體健康,進而穩固胎元。 然而,不同典籍對其功效和使用時機的描述存在差異,現代臨牀應用中,應參考更多醫籍及臨牀經驗,並結合患者實際情況,才能安全有效地運用杜仲於安胎治療。

古代典籍

4. 補腎

杜仲,其補腎功效歷來受到重視,多部古代醫籍均有記載。

《神農本草經》已將其列為上品,指出其「主腰脊痛,補中益精氣,堅筋骨,強志,除陰下癢濕,小便餘瀝」。這說明古人已認識到杜仲能治療腰痛、補益腎精,並能強健筋骨,提升精神狀態,還能改善因腎虛引起的相關症狀。 《名醫別錄》則進一步記載其能治「腳中痠痛,不欲踐地」,說明其對於腎虛導致的下肢無力也有效。

後世醫家對杜仲補腎功效的認識更加深入。《藥性論》強調其治療「腎冷腰痛」,《日華子本草》則指出其可治「腎勞,腰脊攣」。《玉楸藥解》則將其功效概括為「益肝腎,養筋骨,去關節濕淫,治腰膝痠痛,腿足拘攣」,指出其不僅補腎,更能滋養肝腎,並能治療關節濕痺。值得注意的是,《湯液本草》的王好古提出杜仲「潤肝燥,補肝經風虛」,點明瞭杜仲補腎的同時,也兼顧肝腎同補的機理。 《本草綱目》更精闢地指出:「肝主筋,腎主骨,腎充則骨強,肝充則筋健」,說明杜仲補肝腎,最終能強健筋骨,改善腰膝痠痛等症狀。

許多醫家論述杜仲補腎的機理,例如《神農本草經疏》認為,杜仲能「解肝腎之所苦,而補其不足」,《本草匯言》則總結其為「凡下焦之虛,非杜仲不補」,強調其在治療下焦虛損方面的獨特作用。《藥品化義》更指出杜仲「沈下入腎」,直接作用於腎臟,達到強腎壯骨的效果。總而言之,歷代醫家對杜仲補腎功效的認識,從單純的治療腰痛等症狀,發展到深入探討其補益肝腎、強健筋骨的機理,充分體現了中醫理論的發展和積累。

5. 補氣

杜仲,其補氣功效並非直接作用於肺氣,而是通過間接途徑提升整體氣機,主要體現在補益肝腎,從而影響全身氣血運行。

古代醫籍對杜仲補氣功效的記載,多與其補益肝腎、強筋健骨的功效聯繫在一起。例如,《神農本草經》記載其“補中益精氣”,《神農本草經疏》則進一步闡述,“益腎補肝,則精血自足,其主補中者,肝腎在下,臟中之陰也,陰足則中亦補矣。” 這裡的“補中”,並非指補益脾胃之氣,而是指補益下焦之陰氣,肝腎為陰,陰氣充盈則全身氣血運行得以改善,從而達到“補中”的效果。 《藥品化義》也指出杜仲“堅腎氣,強壯筋骨”,這與腎主骨髓,精氣充盈的觀點相符。腎氣足則骨骼強健,整體氣血運行也更順暢。

《本草綱目》中,王好古的觀點尤其值得重視,他認為杜仲“潤肝燥,補肝虛”,此觀點突破了以往只注重其滋腎功能的侷限。肝主筋,腎主骨,肝腎協調才能使筋骨強健,氣血通暢。杜仲補肝腎,則筋骨得養,氣血充盈,從而間接地提升了人體的整體氣機。 《本草綱目》還記載了杜仲治療腳軟的案例,說明其補益肝腎,改善氣血運行,對於因肝腎虛弱導致的氣虛症狀,有很好的療效。

總而言之,杜仲的補氣作用並非直接作用於肺,而是通過補益肝腎,從而間接提升整體氣血,達到強筋健骨,改善氣機運行之效。其補氣的機制,與古代醫家強調的肝腎同源,陰陽互補的理論密切相關。

杜仲的現代功效


1. 促進血液循環

杜仲活血化瘀,增強血流。養心益腦,降壓利尿。治腰膝酸軟,筋骨無力。

  • 杜仲含有許多活性成分,如多酚、皁苷、黃酮類化合物等,這些成分具有抗氧化和抗炎的作用,可以幫助改善血液循環。
  • 杜仲可以幫助降低膽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減少動脈粥樣硬化的風險,從而改善血液循環。
  • 杜仲可以幫助擴張血管,降低血壓,改善血液循環。
  • 杜仲可以幫助增強心肌收縮力,改善心臟功能,從而改善血液循環。
  • 杜仲可以幫助改善微循環,促進新陳代謝,從而改善血液循環。

2. 促進骨骼健康

杜仲,素有「補腎壯骨」之稱,為滋補健身要藥,其中所含之鈣、鋅等微量元素,乃骨骼生長髮育必需之元素,能增強骨骼韌性與彈性,預防骨質疏鬆症。

3. 抗衰老

杜仲,本草載「其性溫,味甘,澀,補中益精氣,堅筋骨,強志,久服輕身延年」。其含豐富之活性成分,具抗氧化作用,減輕自由基對細胞之傷害,延緩衰老,增強免疫力,為養生延年之佳品。

4. 預防心血管疾病

古籍記載:「杜仲,益氣補精,強筋壯骨,久服輕身延年。」現代藥理研究表明:杜仲具有調節血壓、降低膽固醇、抗動脈硬化、降血糖、促進血液循環等作用,可有效預防心血管疾病。

5. 提升免疫力

杜仲具有補肝腎、強筋骨、安胎、活血祛瘀的功效。現代藥理研究表明,杜仲含有杜仲膠、杜仲皁苷、杜仲鞣質等活性成分,具有免疫調節、抗氧化、抗炎、抗菌等作用,可以增強免疫力,預防感染和疾病的發生。

6. 降血糖

杜仲,味甘微苦,性溫。歸肝、腎二經。

杜仲能補肝腎、強筋骨、安胎,為補益藥品。

杜仲含多醣類、皁苷類、酚類等成分,具有降血糖作用。

杜仲中的有效成分可促進胰島素的分泌,增加細胞對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從而降低血糖水平。

研究表明,杜仲對糖尿病小鼠有明顯的降血糖作用,且能改善糖尿病小鼠的血脂代謝。

杜仲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6-15g;或浸酒;或入丸、散。

杜仲的炮製


  • 杜仲:除去粗皮,洗淨,潤透,切成方塊或絲條,曬乾。
  • 鹽杜仲:先用食鹽加適量開水溶化,取杜仲塊或絲條,使與鹽水充分拌透吸收,然後置鍋內,用文火炒至微有焦斑為度,取出晾乾。(每杜仲100斤,用食鹽3斤)杜仲經炒制後,則杜仲膠被破壞,有效成分易於煎出。
  • 取杜仲塊,置鍋內用武火炒至黑色並斷絲,但須存性,用鹽水噴灑,取出,防止復燃,晾乾即得,每杜仲塊100kg,用食鹽3kg,或取杜仲塊,先用鹽水拌勻吸盡後置鍋中,用武火炒至黑色並斷絲存性,用水噴滅火星,取出晾乾。每杜仲塊100kg,用食鹽3kg。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杜仲注意事項

  1. 忌與蛇皮、元參同用。
  2. 腎虛火熾者不宜使用。若須使用,應搭配黃柏、知母。
  3. 內熱、精血燥者禁用。
  4. 陰虛火旺者慎服。
  5. 服用其他藥物時,尤其是降血糖藥物或抗凝血藥物,請先諮詢醫師建議。

杜仲相關的方劑


杜仲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陰囊搔癢排尿後有殘尿感胎動不安習慣性流產腰痛諮詢損傷動脈動脈粥樣硬化疼痛胎漏虛弱低血糖糖尿低血壓糖尿病類風濕性關節炎骨質疏鬆症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