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固本丸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氣益血,固本培元: 人參性溫味甘,入脾、肺、心經,具有補氣益血、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等功效。固本丸主治元氣虧虛,氣血不足所致的虛弱症狀,而人參的補氣益血作用,正好能扶正固本,增強機體抵抗力,從根本上改善患者的體質。
- 調和藥性,增強療效: 固本丸中往往包含其他藥材,如黃芪、當歸等,這些藥材各有偏性,而人參性溫和,能調和藥性,使藥物更易於被人體吸收利用,進一步增強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固本丸中包含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滋陰養血: 生地黃味甘性寒,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涼血、養血生津的作用。固本丸常用於治療虛勞、陰虛火旺、心煩失眠等症,生地黃可以滋養心肝腎陰,達到清熱降火、安神定志的效果。
- 補益腎陰: 腎陰虛是許多疾病的根本原因,而生地黃是補腎陰的常用藥材。固本丸中使用生地黃,可以補益腎陰,從根本上治療疾病。
固本丸中加入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滋陰補腎: 熟地黃性溫,味甘苦,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血、益精填髓之效。固本丸常用於腎虛、精血不足所致的腰膝酸軟、頭暈耳鳴、失眠多夢等症狀,熟地黃能補腎陰,填精髓,從根本上改善這些症狀。
- 溫陽補血: 熟地黃經過炮製,去除了部分寒性,更能溫陽補血,促進氣血運行,有助於改善因腎虛導致的陽虛、寒涼體質。同時,熟地黃還能與方中其他藥材協同作用,發揮更好的補益效果。
固本丸中加入天門冬,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滋陰潤肺:天門冬性寒味甘,入肺、腎經,具有滋陰潤肺、養陰生津的功效。固本丸多用於治療肺陰不足、津液虧損所致的咳嗽、咯血、口乾咽燥等症狀,天門冬可滋養肺陰,生津止渴,緩解這些症狀。
2.養陰補腎:天門冬還具有補腎益精的作用,可治療腎陰虛所致的腰膝酸軟、頭暈耳鳴等症狀。固本丸中常與其他滋陰補腎藥物配伍,協同作用,達到更佳的療效。
固本丸中加入麥門冬,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滋陰潤肺,養胃生津: 麥門冬性寒,味甘,入心、肺、胃經,具有滋陰潤肺、養胃生津的功效。固本丸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氣陰不足、津液虧損等症,麥門冬可緩解肺燥津傷、口乾咽燥、胃陰不足等症狀,配合其他藥材共同起到固本培元的作用。
- 清熱解毒,緩解燥熱: 固本丸中常含有其他性溫燥的藥材,如黃芪、黨參等,麥門冬的寒性可以起到平衡藥性、清熱解毒、緩解燥熱的作用,防止藥物過於燥烈而損傷津液。
固本丸中加入黃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燥濕: 黃柏味苦寒,性燥,入腎、膀胱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固本丸多用於治療溼熱下注、脾腎虛寒等病症,黃柏可清泄下焦濕熱,同時也能夠抑制細菌感染,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 固腎止遺: 黃柏入腎經,可補腎固精,收斂止遺。對於固本丸所治療的遺精滑精、尿頻尿急等病症,黃柏可起到固腎止遺的作用,幫助患者恢復正常生理功能。
總而言之,黃柏在固本丸方劑中發揮着清熱燥濕、固腎止遺的功效,有助於治療相關病症,起到重要的輔助作用。
固本丸中加入知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瀉火: 知母性寒,味苦,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滋陰降火的功效。固本丸多用於治療陰虛火旺、虛勞發熱、盜汗等症,而知母的清熱瀉火之性,可有效抑制體內虛火,改善陰虛症狀。
- 滋陰潤燥: 知母不僅清熱瀉火,更能滋陰潤燥。固本丸中常配伍滋陰補腎藥物,知母的滋陰潤燥之性,可協同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滋陰補腎、緩解陰虛燥熱的效果。
固本丸中加入川牛膝,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通絡,引藥下行: 川牛膝性溫,味苦,入肝、腎經,具有活血通絡、引藥下行之效。固本丸多用於治療腎虛腰痛、下肢無力等症,川牛膝可促進氣血運行,將藥力引導至腰腎部位,增強藥效。
- 補腎強腰,固本培元: 川牛膝藥性偏於補腎強腰,與固本丸中其他補腎藥物如熟地黃、山茱萸等相輔相成,共同起到補益腎氣、固本培元的作用,從根本上改善腎虛腰痛等症。
固本丸中加入杜仲,主要基於其兩大功效:
- 補腎固本:杜仲性溫,味甘苦,入肝腎經,具有補肝腎、強筋骨、安胎的作用。固本丸常用於治療腎虛腰痛、肢體乏力、腰膝酸軟等症,杜仲正是補腎固本之要藥。
- 強筋壯骨:杜仲能改善骨骼細胞的營養供應,促進骨骼再生,有效緩解骨質疏鬆、腰膝無力等症狀。而固本丸常用於治療骨質疏鬆、腰腿疼痛等,杜仲的強筋壯骨功效也能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固本丸中加入龜板,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項功效:
- 滋陰補腎: 龜板性寒,味甘鹹,入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腎、強筋健骨之效。對於腎虛所致的腰膝痠軟、頭暈目眩、耳鳴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 活血止痛: 龜板亦具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跌打損傷、骨折、風濕痹痛等症狀,可起到促進血液循環、消腫止痛的作用。
故固本丸中加入龜板,旨在通過滋陰補腎、活血止痛,達到固本培元、強筋健骨的效果。
固本丸中加入五味子,是因其具有以下功效:
- 固腎斂精:五味子性酸收斂,能補腎固精,減少腎氣虧虛導致的遺精、滑精等問題,有助於提升男性的腎功能。
- 益氣生津:五味子能益氣生津,改善因氣虛津虧導致的口乾舌燥、疲乏無力等症狀,與固本丸中其他補氣補腎藥材相輔相成,達到整體調補的效果。
五味子在固本丸中,既能固腎斂精,又能益氣生津,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達到補腎固本、益氣生津之目的,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固本丸中加入茯神,主要原因有二:
一、安神益智:茯神性平味甘,入心、脾經,具有安神益智、健脾寧心之效。固本丸多用於治療心脾兩虛,神志不安、失眠多夢、健忘乏力等症狀,茯神能安神寧心,改善睡眠,提高記憶力,與方中其他藥物相輔相成,增強療效。
二、助益脾胃:茯神亦有健脾和胃的作用,可改善脾胃功能,增進食慾,有助於整體氣血生化,從而更好地固本培元,增強體質,達到治本目的。
固本丸中加入遠志,主要基於其安神益智之效。遠志味甘辛,性溫,歸心、肺經,具有安心定志、益智開竅之功。
方中加入遠志,旨在緩解心神不寧、失眠健忘、心悸怔忡等症狀。遠志能振奮心氣,使心神安寧,增強記憶力,配合其他藥物共同發揮固本培元、滋養心腎的功效,達到治療目的。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固本丸」主治功效分析
組成與各藥物功效
固本丸由以下藥物組成:
- 人參:大補元氣,補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
- 生地黃:清熱涼血,養陰生津。
- 熟地黃:補血滋陰,益精填髓。
- 天門冬:養陰潤燥,清肺生津。
- 麥門冬:養陰潤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煩。
- 黃柏: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 知母:清熱瀉火,滋陰潤燥。
- 川牛膝:逐瘀通經,補肝腎,強筋骨,利尿通淋。
- 杜仲:補肝腎,強筋骨,安胎。
- 龜板:滋陰潛陽,益腎健骨,養血補心。
古文記載與主治分析
根據古文記載,固本丸最早見於《類證治裁》,其主要功效和主治方向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滋陰補虛:
- 「三才湯,天冬,地黃,人參,名三才湯。再加麥冬、生地黃,蜜丸。名人參固本丸。」(《類證治裁》) 說明固本丸是以三才湯為基礎,加強滋陰之力而成。
- 「治老人精血枯槁。」(《本經逢原》) 指出固本丸適用於老年人精血虧虛的狀態。
- 「族某,乾咳無痰,臥覺氣自丹田沖逆而上,則連咳不已,必起坐稍定,是氣海失納矣。診脈右尺偏大,腎陽易旺,寐後肺氣不敢下交於腎,延久即喘之萌,速固其根蒂為要。三才固本丸服效。按肺主氣而氣根于丹田(腎部),故肺腎為子母之臟,必水能制火,而後火不刑金也。二冬清肺熱,二地益腎水,人參補元氣,氣者水之母也。」(《類證治裁》) 此醫案說明固本丸通過滋補肺腎,治療因腎虛不能納氣所致的咳喘。
- 「其肺勞成痿,虛熱咳血者,人參固本丸,不時噙化。」(《類證治裁》) 說明固本丸可用於治療肺勞虛熱咳血。
- 「何,六旬外,脈數,消穀善飢,動則氣喘。是脂液內涸,火亢爍金之候。經所謂壯火食氣。固本丸加生白芍、炒知母,效。」(《類證治裁》) 指出固本丸可治火亢爍金之消渴、氣喘。
- 「王二,給役書館,夜私出。初便濁,秘不言。後乃不便自遺,瘦怯不任起立,常如欲溺狀,或前欲溺而後亦不禁。此濁久氣虛下陷也。或以瀉熱之劑與服,病益劇。予用升舉法,佐以利濕。升麻、茯苓、豬苓、白朮、半夏、炙草、蓮鬚、蓮子。仿治濁固本丸意,滑泄自止。」(《類證治裁》) 說明固本丸的思路可應用於治療氣虛下陷之遺精、滑泄。
- 「即固本丸加鹿角霜(半斤)黃柏(一斤),黃柏分四制酒炒四兩,人乳浸曬半斤,鹽水炒四兩。」(《祖劑》) 說明固本丸可以加入鹿角霜、黃柏來增強補腎、清熱的效果。
- 「即固本丸加枸杞子、地骨皮能明目」(《祖劑》) 說明固本丸可以加入枸杞子、地骨皮來治療目疾。
- 「附固本丸方:用生地黃、熟地黃、天門冬、麥門冬各等分,為末煉蜜為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溫酒或用淡鹽湯下。」(《祖劑》)
- 「即固本丸加人參,本草云:人參通心氣,故宜加治肺熱燥作渴,或小便短赤如淋。此治虛而有火之聖藥也。肺主氣,而氣根于丹田;肺畏火,而制火必本於腎水也。」(《祖劑》) 說明固本丸加入人參可以增強補氣的效果,治療肺熱燥渴、小便短赤等症狀。
- 「愈後以六味地黃湯、人參固本丸酌量加減,常久服之,並戒酒色、新雞、子鴨、魚、蝦一切助火之物,能清心寡慾,藥始有效,否則不免反復難治。」(《驗方新編》) 說明固本丸可用於疾病恢復期,有助於防止復發。
清熱降火:
- 「二冬清肺熱,二地益腎水」 (《類證治裁》) 說明固本丸中天冬、麥冬清肺熱,生地、熟地滋腎水,有清熱降火之效。
- 「或稟賦不足,神志虛擾,定志丸、孔聖枕中丹。或年老神衰,加減固本丸。」(《類證治裁》) 指出固本丸可根據情況加減,用於治療神志虛擾。
用於多種虛證:
- 「其雜症虛煩,因津涸燥結而煩者,人參固本丸加棗仁、竹葉。」(《類證治裁》) 說明固本丸可加減治療津液虧虛所致的虛煩。
- 「煎厥者,諸動屬陽,煩勞則陽氣暴張,勞火亢炎而精絕,遷延至夏,內外皆熱,孤陽厥逆,如煎如熬。宜清心益腎,或鹹寒降逆。人參固本丸加淡菜、阿膠、方諸水。」(《類證治裁》) 說明固本丸可加減治療勞火亢炎所致的煎厥。
- 「癇厥肝風發痙,肢掣液涸。固本丸加阿膠、雞子黃、龍骨。」(《類證治裁》) 說明固本丸可加減治療肝風發痙的癇厥。
- 「即六味地黃丸合固本丸補陰丸補心腎諸臟精血瀉心腎諸臟火濕」(《祖劑》) 說明固本丸可以與六味地黃丸合用,增強補益心腎精血、瀉心腎火濕的效果。
治療原理
固本丸的治療原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滋陰降火,平衡陰陽:方中重用生地、熟地、天冬、麥冬滋陰潤燥,配合黃柏、知母清熱瀉火,龜板滋陰潛陽,達到滋陰降火、平衡陰陽的目的。適用於陰虛火旺所致的各種虛熱症狀。
- 補益肺腎,培元固本:人參大補元氣,補脾益肺;杜仲、川牛膝補肝腎,強筋骨。諸藥合用,可補益肺腎,培元固本,增強人體正氣,提高抗病能力。適用於肺腎虧虛所致的咳喘、腰膝酸軟、乏力等症狀。
- 交通心腎,寧心安神:人參、生地、熟地、天冬、麥冬均可入心經,有養心安神之效。龜板滋陰潛陽,亦可鎮驚定悸。諸藥合用,可交通心腎,寧心安神。適用於心腎不交所致的心悸、失眠、健忘等症狀。
總結
綜合以上分析,固本丸是一個滋陰補虛、清熱降火、培元固本的經典方劑。主要用於治療陰虛火旺、肺腎虧虛、心腎不交所致的各種虛證,如虛勞、咳喘、消渴、遺精、眩暈、耳鳴、腰膝酸軟、心悸、失眠、健忘等。其配伍精妙,標本兼顧,寒溫並用,補瀉結合,是臨床常用的滋補良方。
傳統服藥法
黃耆18克,白朮6克,防風6克,茯苓6克,陳皮6克,半夏6克,黨參9克,補骨脂9克,紫河車1.5克。
益氣固表,補益脾腎,燥濕化痰。
上為細末,水泛為丸。
每服9克,1日2次,連服4周,停藥10日,再繼續服藥。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滋膩之性,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固本丸, 出處:《丹溪治法心要》卷四。 組成:人參2兩,生地2兩,熟地2兩,天冬2兩,麥冬2兩,黃柏1兩,知母1兩,牛膝1兩,杜仲1兩,龜版1兩,五味1兩,茯神1兩,遠志1兩。 主治:諸虛。
固本丸, 出處:《嵩崖尊生》卷十三。 組成:山藥1兩,枸杞1兩,五味1兩,山萸1兩,瑣陽1兩,酒柏1兩,酒知母1兩,人參1兩2錢,黃耆1兩2錢,石蓮1兩2錢,蛤粉1兩2錢,白朮2兩。 主治:虛損遺精。
固本丸, 出處:《嵩崖尊生》卷十三。 組成:山藥2兩,枸杞2兩,黃耆2兩,石蓮肉2兩,知母2兩,黃柏(各鹽酒炒)2兩,北五味2兩,沙苑蒺藜2兩,酒菟絲2兩,茯苓2兩,蛤粉2兩半,人參1兩5錢,瑣陽(浸洗,酥炙)1兩。 主治:陰虛盜汗,遺精。
固本丸, 出處:《古今名方》引中醫研究院西苑醫院方。 組成:黃耆18g,白朮6g,防風6g,茯苓6g,陳皮6g,半夏6g,黨參9g,補骨脂9g,紫河車1.5g。 主治:益氣固表,補益脾腎,燥濕化痰。主治:老年慢性支氣管炎,咳嗽咯痰,氣喘等。
固本丸, 出處:《審視瑤函》卷四。 組成:熟地黃1兩,生地1兩,菟絲子1兩,當歸8錢,五味子8錢,甘杞8錢,麥門冬(去心)7錢,牛膝7錢,天門冬7錢,茯神5錢,地骨皮5錢,遠志4錢。 主治:補精益目,久服延夀。主治:稟受天真虛弱,肝腎二經不足,以致痘後兩目清白,瞳神或開大,外無翳障,隻艱於視者。
固本丸, 出處:《靈驗良方匯編》卷上。 組成:菟絲子1兩半,蛇床子(炒,去殼)1兩半,續斷1兩半,鹿茸1對(蜜制),山藥1兩,白茯苓1兩,牛膝(酒洗)1兩,杜仲(薑汁炒)1兩,當歸1兩,五味子1兩,蓯蓉(酒蒸)1兩,遠志(甘草湯浸,去心)1兩,益智仁1兩,熟地3兩,萸肉(酒蒸)3兩,枸杞3兩,巴戟2兩(酒浸,去骨),人參2錢。 主治:男子不育,因稟賦薄弱,或由房勞過度,以致腎水不足,氣血清冷而致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