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祕傳大補元丸中加入黃柏,看似矛盾,實則巧妙。黃柏性寒,味苦,擅長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此丸方主治脾腎陽虛,氣血不足所致的諸症,但往往伴隨有濕熱內蘊,或因虛火上炎而致的症狀。黃柏在此扮演着清熱瀉火的角色,既能抑制虛火,又能化解濕熱,避免補益過度引發熱象,使補益效果更顯著,更持久。因此,黃柏的加入,不僅僅是為了清熱瀉火,更能起到協調陰陽、平衡補瀉的作用,使祕傳大補元丸更臻完善。
祕傳大補元丸中加入知母,是為了平衡補益之性,防止燥熱之弊。
知母性寒,味苦,入肺、腎經,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作用。大補元丸以補益氣血為主,若僅用溫熱之品,易導致燥熱上火,出現口乾舌燥、便祕等症狀。而知母的加入,可以起到清熱降火,滋陰潤燥的作用,使補益之效更趨平和,避免燥熱之弊,達到補而不燥,溫而不烈的功效。
祕傳大補元丸中加入龜板,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滋陰潛陽: 龜板性寒,味甘鹹,歸腎經,具有滋陰潛陽、補腎壯骨之效。對於因腎陰虛所致的腰膝酸軟、頭暈耳鳴、失眠多夢等症狀,龜板能起到滋補腎陰、緩解症狀的作用。
- 固本培元: 龜板富含膠原蛋白,有助於修復受損的組織,促進骨骼生長,進而達到固本培元的功效。這對於年老體弱、體虛乏力、氣血不足者,能起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作用。
祕傳大補元丸中使用熟地黃,主要原因如下:
- 補血滋陰:熟地黃為滋陰補血要藥,能補益腎陰,養血生精,對於氣血不足、陰虛虧損的症狀,有明顯改善作用。
- 調和藥性:熟地黃性溫,能調和方中其他藥材的寒涼之性,避免藥性過於寒涼,減緩藥效,使方劑更平和穩妥。
熟地黃的加入,使祕傳大補元丸的補益效果更全面,更適合於氣血不足、陰虛虧損的患者。
祕傳大補元丸中加入川牛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通絡,祛風濕: 川牛膝性溫,味苦辛,入肝腎經,具有活血通絡、祛風濕的功效。對於因氣血瘀滯、風濕阻絡所致的腰膝痠痛、肢體麻木等症狀,川牛膝能起到疏通經絡、緩解疼痛的作用,有助於補益元氣。
- 引藥下行,滋補腎陰: 大補元丸屬於補腎陽的方劑,而川牛膝能引藥下行,將藥力引導至腎經,並輔助補腎陽藥物,滋養腎陰,避免過於燥烈,達到陰陽調和的效果,使補腎效果更顯著。
祕傳大補元丸中加入麥門冬,主要基於其滋陰潤肺、養胃生津的功效,有助於整體方劑的補益作用。
麥門冬性寒,入肺、胃經,能滋養肺陰,潤燥止咳,同時也能生津止渴,緩解胃陰不足所致的口渴、乾嘔等症。
此方可能用麥門冬來調節陰陽平衡,避免過於燥熱,使補益作用更為溫和,並能更好地滋養臟腑,促進整體健康。
祕傳大補元丸中包含虎骨,其原因主要有兩個:
- 傳統觀念: 古代醫學認為虎骨具有強筋壯骨、祛風濕、止痛等功效,用於治療風濕痹痛、跌打損傷、腰膝酸軟等症狀。由於虎骨的藥性強悍,因此在一些補益類方劑中被視為重要藥材,以達到「補虛扶正」的效果。
- 稀缺性: 虎骨稀缺珍貴,古人認為稀有藥材才能達到更強的療效,因此更注重其藥用價值,將其融入方劑之中。
祕傳大補元丸中加入山藥,主要是因為山藥具有以下兩大功效:
- 補脾益腎:山藥味甘性平,入脾、腎二經,具有健脾益氣、補腎固精的功效,能改善脾腎虛弱導致的氣虛乏力、食慾不振、腰膝酸軟等症狀,與大補元丸補益氣血、滋陰壯陽的功效相輔相成。
- 滋陰潤燥:山藥富含黏液蛋白,具有滋陰潤燥的作用,能緩解因陰虛火旺導致的口乾舌燥、燥咳、便祕等症狀,使補益之效更顯溫和,避免燥熱之弊。
祕傳大補元丸方劑中加入茯神,主要原因如下:
- 安神寧心,健脾益腎:茯神性味甘平,入心、脾、腎經,具有安神寧心、健脾益腎之功效。大補元丸以補益氣血為主,加入茯神可協調補益藥力,避免藥性過於燥烈,防止因補氣過度而出現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症狀。
- 提高藥效,緩和藥性:茯神能增強補益藥的功效,使藥效更為平和持久。同時,茯神能緩解某些補益藥的燥烈之性,避免藥物對胃腸的刺激,使補益藥更易於吸收和利用,達到更好的療效。
祕傳大補元丸中包含黃耆,主要原因有二:
- 補氣固表:黃耆味甘性溫,入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託毒生肌、利水消腫之功效。藥性平和,能溫補脾氣,改善脾胃運化功能,並增強機體抵抗力,達到補氣固表的效果。
- 扶正祛邪:大補元丸常用於氣虛體弱、久病體虛、氣血不足等症狀,而黃耆補氣之力強,能扶正祛邪,提高機體抵抗力,增強人體正氣,進而促進疾病的康復。
祕傳大補元丸是一種重要的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杜仲,這是由於杜仲具有補肝腎、強筋骨的功效。杜仲的主要成分有杜仲酚、黃酮類等,這些成分能夠提高機體的免疫力,促進血液循環,並且對於強化腎功能有顯著的效果。在中醫理論中,腎被視為「先天之本」,與人體的生命力、活力緊密相關,因此杜仲的補腎作用對於整體健康至關重要。
此外,杜仲也被認為能夠緩解疲勞,增強體力,對於經常感到虛弱或精力不足的人來說,尤為重要。它的最佳效果體現在與其他中藥材料的配伍中,能夠全面提升方劑的療效,增強整體的補益作用。而且杜仲的使用歷史悠久,傳統上被廣泛應用於各種補藥中,充分顯示了其在中醫藥領域的價值與重要性。因此,在祕傳大補元丸中加入杜仲是符合中醫藥理的科學選擇。
祕傳大補元丸中加入枸杞子,主要基於其滋補肝腎、益精明目的功效。
枸杞子味甘性平,入肝腎經,具有滋補肝腎、益精明目、補氣血之效。其性溫和,不燥不寒,適合各種體質,能有效緩解肝腎虛損導致的腰膝痠軟、頭暈目眩、視力模糊等症狀。
此外,枸杞子還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睡眠品質,對於體虛乏力、面色蒼白、頭髮早白等症狀也有良好的輔助治療作用。因此,祕傳大補元丸中加入枸杞子,可有效提升整體補益功效,達到強身健體、延年益壽之目的。
祕傳大補元丸中包含何首烏,主要原因有二:
- 補益精血: 何首烏性微溫,味苦甘,入肝腎經,具有補益精血、烏髮黑鬚、強筋健骨之效。此丸旨在補益元氣,何首烏的補精血作用能從根本上增強體質,提高元氣。
- 滋養肝腎: 肝腎精血互生,何首烏可滋養肝腎,使肝腎功能旺盛,從而達到強身健體、延緩衰老的功效。祕傳大補元丸多用於虛弱體質,何首烏的滋補作用正好與其方劑功效相契合。
祕傳大補元丸中包含人參,主要是因為人參具有以下兩點功效,能有效提升整體補益效果:
- 補氣固本: 人參為補氣藥中之翹楚,能益氣補脾,扶正固本,對於體虛乏力、氣血不足者,能起到很好的調理作用。
- 增強免疫: 人參能增強人體免疫功能,提高抵抗力,對於因氣虛導致的免疫力低下,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
因此,人參在祕傳大補元丸中起到關鍵的補氣固本、增強免疫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整體的補益效果。
祕傳大補元丸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補血活血,調和氣血
當歸味甘辛,性溫,歸肝經、心經、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方劑中加入當歸,能有效補益氣血,改善氣血不足導致的虛弱乏力、面色蒼白、月經不調等症狀,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
二、配合其他藥材,增強補益效果
當歸與其他藥材配伍,能發揮協同作用,增強補益效果。例如,當歸與黃芪、黨參等補氣藥材搭配,可以更好地補益氣血,增強身體抵抗力。與川芎、白芍等活血化瘀藥材搭配,可以改善氣血運行,促進血液循環。
祕傳大補元丸中加入天門冬,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功效:
- 滋陰潤肺:天門冬性寒味甘,入肺、腎經,具有滋陰潤肺、生津止渴的功效,可緩解燥熱傷陰所致的咳嗽、口乾、咽痛等症狀,對於因陰虛火旺所致的虛損,起到滋陰補虛的作用。
- 養心安神:天門冬能養心安神,緩解心悸、失眠、健忘等症狀。對於因心脾兩虛所致的心神不安,起到安神定志的作用。
因此,天門冬的加入,不僅可以補充元氣,更能滋陰養心,使藥效更加全面。
祕傳大補元丸中加入五味子,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固腎止汗: 五味子味酸甘,性溫,入肺、腎經,具有收斂固澀、生津止渴之效。對於腎氣不足、虛汗不止的情況,五味子能有效固腎止汗,提升機體免疫力。
- 滋補元氣: 五味子能益氣生津,補益心脾,對於體虛乏力、元氣不足者,能起到補益元氣的作用,增強人體的抵抗力,促進身體的恢復。
祕傳大補元丸中使用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滋陰補血,涼血止血:生地黃性寒,味甘,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涼血、養血生津、清熱解毒的功效。補元丸多用於氣血不足、陰虛內熱等症狀,生地黃可滋養陰液,緩解虛熱,並補益氣血,改善氣虛血弱的症狀。
- 配合其他藥材,增強效力:生地黃的寒性可中和方劑中其他藥材的燥熱,避免藥性過於偏燥,同時也可輔助其他藥材發揮功效,例如與黃芪、當歸等藥材配合,可更有效地補氣養血,改善體虛乏力。
祕傳大補元丸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緩解補氣過於燥熱: 方劑中多用溫熱藥材補氣,白芍性微寒,可緩解補氣過於燥熱,避免出現上火、口乾舌燥等副作用。
- 滋陰養血,調和氣血: 白芍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汗的功效,可滋陰養血,調和氣血,與其他補氣藥材共同作用,使補氣效果更顯著,且不易出現氣盛陰虛的情況。
總而言之,白芍在祕傳大補元丸中起到平衡補氣藥性、滋陰養血、調和氣血的作用,使補氣效果更全面、更安全。
祕傳大補元丸中包含紫河車,其原因主要在於紫河車具有以下兩點功效:
- 補腎填精: 紫河車性溫,味甘鹹,入腎經,具有補腎填精、益氣養血之功效,對於腎虛精虧、體虛乏力、面色蒼白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 改善免疫: 研究表明,紫河車中含有多種活性物質,能增強免疫功能,提高機體抗病能力,有助於增強體質,延緩衰老。
因此,祕傳大補元丸中加入紫河車,旨在通過補腎填精、改善免疫等功效,達到補益元氣、強壯身體的目的。
主治功效
祕傳大補元丸 主治功效分析
《仁齋直指方論》記載,祕傳大補元丸主治「男婦諸虛百損,五勞七傷,形體羸乏,腰背痛疼,遺精帶濁。」此方劑組方精妙,旨在補益先天之本與後天之氣,調和陰陽,達到全面恢復身體機能之效。
病機分析:
所謂「諸虛百損」,乃指機體因各種原因導致的虛損狀態,涉及氣、血、陰、陽等多方面的不足。 「五勞」指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而「七傷」則指大飽傷脾、大怒氣逆傷肝、強力舉重傷腎、形寒飲冷傷肺、憂愁思慮傷心、風雨寒暑傷形、房事過度傷精。 此方針對上述種種勞傷,導致機體氣血陰陽虧虛,臟腑功能失調之證。
方劑組成分析:
本方組方可謂大補之劑,兼顧氣血陰陽,以達到扶正祛邪、調和臟腑的目的。
- 補氣養血: 方中以人參大補元氣,為補氣之要藥,恢復機體生化之源;當歸補血活血,使氣血運行充沛,濡養全身。黃耆補氣固表,增強機體防禦能力,防止外邪入侵。熟地黃、生地黃、白芍補血滋陰,增加血容量,改善血虛之證。
- 滋陰補腎: 熟地黃、生地黃、龜板、何首烏、枸杞子、山藥均能滋陰補腎,填精益髓,加強腎臟的封藏與排泄功能,可改善腰背痠痛、遺精帶濁等症狀。虎骨、杜仲強筋健骨,補益肝腎,使筋骨強健。
- 清熱潤燥: 黃柏、知母清熱燥濕,瀉火解毒,針對虛損而致的內熱,進行清除。天門冬、麥門冬養陰潤肺,清心除煩,滋潤肺陰,可改善因陰虛而致的乾咳等症狀。
- 安神定志: 茯神養心安神,寧心定驚,改善虛損所致的神志不寧。五味子收斂止瀉,養心安神,可固攝精氣。
- 活血通絡: 川牛膝活血通經,強筋健骨,加強氣血循環,改善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狀。
- 紫河車: 大補元氣,滋腎補血,可迅速補充虛損之氣血。
治療原理:
祕傳大補元丸的治療原理,在於其組方兼顧氣血陰陽,補中有清,清中有補,相輔相成。通過補益氣血,滋補肝腎,調和陰陽,使機體恢復平衡狀態,從而達到治療諸虛百損的目的。其針對腰背疼痛,遺精帶濁等病症,亦因其補腎填精,強壯筋骨,收斂精關之功。此方不僅扶正固本,且可祛邪外出,使機體恢復生機,達到強身健體之效。
總而言之,祕傳大補元丸透過全面的調養,可使虛弱的機體得到全面的恢復,從而達到治療「男婦諸虛百損,五勞七傷,形體羸乏,腰背痛疼,遺精帶濁」等症狀的效果。
傳統服藥法
夢遺白濁,加牡蠣1兩,白朮,山茱萸各1兩5錢,茯苓2兩;冬加乾薑5錢(炒黑色) 。
上為極細末,入豬脊髓三條,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80丸,空心以淡鹽湯送下;寒月用溫酒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滋陰補腎的功效,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秘傳大補元丸, 出處:《直指附遺》卷九。 組成:黃柏(蜜炒褐色)3兩,知母(乳汁浸,炒)3兩,龜版(酥炙)3兩,淮熟地黃(酒洗)5兩,牛膝(酒洗)1兩半,麥門冬(去心)1兩半,肉從蓉(酒洗)1兩半,虎脛骨(好酒炙)1兩半,淮山藥1兩半,茯神(去心)1兩半,黃耆(蜜炙)1兩半,杜仲(去粗皮,好酒炒斷絲)2兩,枸杞子(甘州者佳)2兩,何首烏(篾刮去皮)2兩,人參(去蘆)2兩,當歸身(酒洗)1兩,天門冬(去心)1兩,五味子(去枝核)1兩,淮生地黃(酒洗)1兩,白芍藥(酒炒)2兩(冬月隻用1兩),紫河車1具(1名混沌皮,即今之胞衣,取初産者爲佳。如無初産者,或壯盛婦人胎者亦可。取1具,用線吊于急流水中漂1晝夜,去其污濁血絲,取起,再用淨米泔水1碗許,于小罐內微火煮1沸,取出勿令泄氣,再用小籃1個,四周用紙密糊,將河車安于籃內,用慢火烘乾,爲末)。 主治:男婦諸虛百損,五勞七傷,形體羸乏,腰背疼痛,遺精帶濁。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