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固本十補丸中加入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補腎益精: 熟地黃性溫,味甘苦,入肝、腎經,具有補血滋陰、益精填髓之功效。固本十補丸旨在補益氣血,而腎精為先天之本,精血互生,故以熟地黃補腎益精,為氣血生化之源。
- 滋陰填髓: 熟地黃能滋養陰血,並填補精髓,對於因腎虛引起的腰膝痠軟、頭昏耳鳴、鬚髮早白等症狀有顯著效果。固本十補丸注重補益腎氣,以熟地黃滋陰填髓,有助於提高整體體質。
「固本十補丸」中加入山茱萸,主要基於其 補腎固精 的功效。山茱萸味酸、性溫,入肝、腎經,具有 補益肝腎、澀精止遺 的作用。
此方以補腎固本為目的,而山茱萸可有效 滋養腎陰,並 收斂固澀,防止精氣外泄,從而達到 固本培元 的功效。同時,山茱萸亦可 補益肝血,與腎精相輔相成,增強整體體質。
固本十補丸中包含山藥,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補脾益腎,固本培元:山藥性平味甘,入脾、腎二經,具有補脾養胃、滋腎益精的功效。固本十補丸主治氣血不足、脾腎虧虛,山藥能補益脾腎,增強機體免疫力,從根本上改善體虛之症。
- 健脾和胃,增進食慾:山藥能健脾和胃,促進消化吸收,對於脾胃虛弱、食慾不振者有很好的改善作用。固本十補丸中包含多味滋補藥物,山藥能調和藥性,避免滋補過度造成胃腸負擔,使藥物更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
固本十補丸中加入茯苓,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方面的功效:
- 健脾利濕: 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肺經,能健脾利濕,有助於改善脾胃運化功能,促進營養吸收,從而為身體提供充足的營養,達到固本補虛的目的。
- 寧心安神: 茯苓還具有一定的寧心安神功效,能緩解因脾虛濕困所致的心神不安、失眠多夢等症狀,使患者睡眠充足,有利於身體恢復。
總之,茯苓在固本十補丸中起到健脾利濕、寧心安神的作用,有助於改善患者的整體狀態,提高藥效。
「固本十補丸」方劑中加入川牛膝,主要是由於其具有以下功效:
- 補腎強筋:川牛膝性溫,味苦甘,入肝腎經,能補腎壯筋骨,改善因腎虛引起的腰膝酸軟、肢體乏力等症狀。
- 活血通絡:川牛膝具活血化瘀、通經絡的功效,有助於改善氣血循環,促進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緩解因氣血瘀滯引起的疼痛、腫脹等症狀。
因此,在「固本十補丸」中加入川牛膝,能起到補腎強筋、活血通絡的雙重作用,提升整體藥效,更有效地治療腎虛、筋骨痠痛等病症。
固本十補丸中加入杜仲,主要基於其補腎壯腰的功效。杜仲性溫,味甘,歸腎經,具有補肝腎、強筋骨、安胎的功效。其富含多種營養成分,如杜仲膠、黃酮類化合物等,能促進腎氣充盈,增強腰膝力量,改善腰痠背痛等症狀。此外,杜仲還可固腎精,防滑胎,對於腎虛腰痛、胎動不安等患者有較好的療效。因此,固本十補丸中加入杜仲,可以起到補腎固本、強壯筋骨、安胎止漏的作用,達到整體補益的效果。
「固本十補丸」中的酥,具有潤肺止咳、滋陰潤燥的作用。酥能夠幫助改善咳嗽、口乾舌燥等症狀,與其他藥材相配,可以增強整體的潤肺止咳作用。
固本十補丸中加入五味子,主要是為了其固腎澀精的功效。
五味子味酸甘,性溫,歸肺、腎經,具有 斂肺止咳、滋腎固精、生津止渴 等作用。
在十補丸中,五味子可以 收斂肺氣,防止腎精外泄, 協同其他藥物共同 補益腎氣,固本培元, 適合於腎虛精虧、氣虛乏力、腰膝酸軟等症狀。
固本十補丸中加入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陽補腎: 附子性溫熱,入腎經,具有溫陽補腎、散寒止痛的功效。固本十補丸旨在補益腎氣,而附子能溫煦腎陽,有助於提高腎臟功能,改善因腎虛所致的畏寒肢冷、腰膝酸軟、陽痿早洩等症狀。
- 助藥力: 方中其他藥材多屬滋陰補腎之品,性偏寒涼,附子則能溫陽助藥力,使藥性協調,更好地發揮補腎固本之效。
固本十補丸中加入肉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陽補腎: 肉桂性熱,味辛,入心、腎、脾經,具有溫陽補腎、散寒止痛的作用。對於腎陽虛所致的腰膝酸軟、畏寒肢冷、陽痿早洩等症狀,肉桂能起到溫補腎陽、改善陽虛症狀的作用。
- 助藥力: 肉桂性溫,能促進藥物流通,增強藥效,故常與其他藥材配伍使用,以提高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固本十補丸主治功效與治療原理分析
固本十補丸,出自《羅氏會約醫鏡》,主要針對「腎元不足,脾胃虛弱,水火俱衰」之證。其治療原理,綜合多位醫家的觀點,可以歸納如下:
滋陰補陽,調和水火
《羅氏會約醫鏡》指出:「凡滋陰即所以降火,非滋陰之外又降火也。」並提出「左尺脈虛弱而細數者,是左腎真陰不足,用六味丸。右尺脈遲軟,或沉細而數欲絕,或浮大而空空虛無神者,是命門相火不足,用八味丸。至於兩尺微弱,是陰陽俱虛,用十補丸。」說明固本十補丸乃是針對陰陽俱虛而設。
方中熟地黃為君藥,大補腎陰,滋養精血。《馮氏錦囊秘錄》言:「精不足者,補之以味,非地黃性稟地道之至陰,重濁味厚者,其能補陰乎?」熟地黃滋補腎陰,則「木失所養,而肝血定難有餘」,故「虛則補其母,使母能生子」。
而陰虛日久,必損及陽氣,《馮氏錦囊秘錄》言:「萬物生於陽,而不生於陰,如春夏發生長養而秋冬肅殺閉藏,故用地茱一隊陰藥,更兼肉桂之甘辛,以補命門之真火,附子之健悍,以噓既槁之陽和,使陰從陽長,蓋無陽則陰無以生也。」故方中加入肉桂、附子以溫補命門之火,達到陰陽雙補的目的。
健脾益氣,充實後天
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腎元不足,往往伴隨脾胃虛弱。《馮氏錦囊秘錄》提到:「山藥甘鹹,既補脾而入腎,從化源也。」因此,方中山藥健脾益氣,從而充實後天,以滋養先天。茯苓則「淡滲,搬運下趨,精華既可入腎」,既能健脾利水,又能引藥下行。
固精澀精,收斂元氣
腎主藏精,腎元不足則精關不固。《馮氏錦囊秘錄》指出:「精欲固而畏脫,茱味酸澀,更可為收固精髓之用,以助腎家閉藏之職也。」因此,方中山茱萸酸澀收斂,固精益肝,與熟地黃相配,滋補肝腎,收斂精氣。
此外,《馮氏錦囊秘錄》還提到:「誠恐辛溫之藥,乘勢僭越於上,再入酸以斂之,咸以降之,之五味子乎?況斂肺金而滋水,生津液而強陰,功專納氣藏源之用。」五味子酸收斂肺,滋腎生津,既能防止溫燥藥物耗散陰液,又能納氣歸腎,增強補腎固精的功效。
強筋健骨,引藥下行
《馮氏錦囊秘錄》言:「腎最居下,非牛膝之猛力下行者,其能達之乎?況同杜仲,則堅強筋骨,以為熟地之佐使。」方中川牛膝引藥下行,直達腎經;杜仲補肝腎,強筋骨,二藥合用,增強補腎壯骨之效。
潤燥養陰,滋養肌膚
方中酥油 具有養陰潤燥之功。
總結
綜上所述,固本十補丸以熟地黃滋補腎陰為君,山茱萸固精益肝,山藥健脾益氣為臣,佐以茯苓利水滲濕,川牛膝、杜仲強筋健骨,並用附子、肉桂溫補命門真火,五味子收斂固澀,酥油養陰潤燥。諸藥合用,共奏滋陰補陽,健脾益腎,固精強骨之功,標本兼顧,陰陽並調,使腎元充實,脾胃健運,水火既濟,從而達到治療「腎元不足,脾胃虛弱,水火俱衰」的目的。
傳統服藥法
熟地8兩(鍋刀切塊,酒水各半煮爛,搗爛,入藥),山茱萸肉5兩(酒拌,蒸,曬乾,炒),懷山藥6兩(炒黃),白茯苓4兩(人乳拌,曬乾,焙),淮牛膝4兩(淡鹽酒拌,曬乾,炒),厚杜仲3兩(淡鹽酒拌,曬乾,炒),鹿茄茸1具(揀飽滿紫潤者,去毛骨,鋸厚片,切小方塊,酥拌,炒松黃),北五味子1兩2錢(每個打扁,蜜酒拌,蒸,曬乾,炒),制附子1兩5錢(切片,微火焙燥),上肉桂1兩5錢(臨磨括盡粗皮,不見火,不出氣)。
上為細末,用熟地搗爛入藥,加煉蜜杵好為丸。
每服5-6錢,早空心談鹽湯送下,隨進飲食壓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固本十補丸具有補腎益精、健脾胃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如果有腎陽虛、陰虛火旺、濕熱內蘊等症狀的患者,不宜服用固本十補丸。
相同名稱方劑
固本十補丸, 出處:《馮氏錦囊·雜症》卷十一。 組成:熟地8兩(鍋刀切塊,酒水各半煮爛,搗爛,入藥),山茱萸肉5兩(酒拌,蒸,曬乾,炒),懷山藥6兩(炒黃),白茯苓4兩(人乳拌,曬乾,焙),淮牛膝4兩(淡鹽酒拌,曬乾,炒),厚杜仲3兩(淡鹽酒拌,曬乾,炒),鹿茄茸1具(揀飽滿紫潤者,去毛骨,鋸厚片,切小方塊,酥拌,炒松黃),北五味子1兩2錢(每個打扁,蜜酒拌,蒸,曬乾,炒),制附子1兩5錢(切片,微火焙燥),上肉桂1兩5錢(臨磨括盡粗皮,不見火,不出氣)。 主治:腎元不足,脾胃虛弱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