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腎丸

溫腎丸

WEN SHEN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會約》卷十

熱性指數

27

寒性指數

9

熱/寒比例

(3.00)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29%
心經 17%
脾經 17%
肺經 11%
肝經 11%
胃經 6%
膀胱經 3%
心包經 3%
腎經
心經
脾經
肺經
肝經
胃經
膀胱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溫腎丸中加入熟地黃,主要是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滋陰補腎:熟地黃性微溫,味甘、苦,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血、益精填髓的功效。腎為先天之本,主藏精,溫腎丸主要針對腎虛所致的症狀,熟地黃可滋補腎陰,填精益髓,從根本上改善腎虛狀態。
  2. 溫而不燥:熟地黃經過炮製,去除了部分寒性,性溫而不燥,適合用於腎虛伴有陰虛火旺的患者,既能滋補腎陰,又能避免燥熱之弊。

溫腎丸中加入山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腎益精:山藥味甘性平,入脾、肺、腎經,具有補脾益腎、滋陰養精之功效。溫腎丸以溫腎壯陽為主,而山藥能補益腎氣,滋養腎精,協同其他藥材,達到溫腎固精、填精益髓的效果。

2. 健脾固腎:脾腎同源,脾主運化,腎主生殖。山藥能健脾益氣,增強脾胃運化功能,從而促進腎氣的生成和運化。同時,山藥也能固腎止遺,防止腎氣外泄,進一步提升溫腎丸的療效。

溫腎丸中加入山茱萸,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補腎固精: 山茱萸性溫,味酸甘,入肝、腎經,具有補益肝腎、固精縮尿之效。對於腎陽虛所致的腰膝酸軟、陽痿早洩、遺精滑精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2. 收斂止汗: 山茱萸能收斂固澀,對於腎氣不足、脾陽不振所致的盜汗、自汗等症狀,亦有較好的療效。

溫腎丸中加入山茱萸,與其他藥材配伍,可起到溫腎補陽、固精止汗的功效,對於腎虛所致的各種症狀具有較好的治療作用。

溫腎丸中加入澤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滲濕,健脾利濕:澤瀉性寒味甘,入膀胱、腎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利濕的功效。溫腎丸常用於治療腎虛水腫、腰膝酸軟、小便不利等症,而澤瀉的利水滲濕作用,可以幫助消除水腫,改善腎虛所致的體內濕氣,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溫腎利水的目的。
  2. 清熱降火,瀉腎水:澤瀉還能清熱降火,瀉腎水。溫腎丸中,若有腎陰不足,虛火上炎的情況,澤瀉的清熱降火作用,可以幫助降火,平衡陰陽,提高治療效果。

總而言之,澤瀉在溫腎丸中起到利水滲濕、清熱降火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協同作用,達到溫腎利水的目的。

溫腎丸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利濕,佐助溫腎: 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功效。溫腎丸中常因腎陽虛而伴有脾虛濕困,茯苓有助於健脾利濕,使水液代謝正常,進而更好地發揮溫腎補陽的作用。
  2. 利水滲濕,防止藥物鬱積: 溫腎丸中常用一些溫燥的藥物,容易引起體內溼熱,茯苓的利水滲濕作用可以防止藥物鬱積,避免藥物副作用。同時,茯苓還能減輕溫腎藥物對脾胃的刺激,使其更安全有效。

溫腎丸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方劑,其主要功效在於溫補腎陽,調和脾胃。方劑中包含補骨脂,這是其關鍵成分之一。補骨脂的性味偏溫,具有補腎壯陽、固精縮尿的作用,特別適合因腎陽不足而引起的虛寒症狀,如腰膝酸軟、畏寒等。它能夠增強腎功能,促進氣血運行,改善全身的免疫力。

此外,補骨脂富含多種生物活性成分,有助於提升機體的抗氧化能力,延緩衰老。其獨特的滋補特性使其在中醫中佔有重要地位,常用於治療多種男性疾病,對於女性則可幫助調節週期,改善寒凝所致的相關症狀。因此,補骨脂在溫腎丸中的運用,不僅可以增強方劑的整體效果,還能針對具體病機進行深層次的調理,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這使得溫腎丸成為臨牀上廣泛應用的方劑之一。

溫腎丸中加入菟絲子,主要基於其 補腎壯陽 的功效。菟絲子性溫,味甘,歸腎、肝經,具有 補腎益精、養肝明目 等作用。

菟絲子能補益腎陽,溫煦腎氣,對於腎陽虛所致的 腰膝痠軟、陽痿早洩、遺精滑精 等症狀有良好的療效。此外,菟絲子亦能 滋養肝腎,改善肝腎陰虛導致的 目昏、視力下降 等問題。

因此,溫腎丸中加入菟絲子,可有效地 溫補腎陽,改善腎虛症狀,達到治療目的。

溫腎丸中加入五味子,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固腎精: 五味子味酸甘,性溫,入肺、腎經,具有收斂固澀之效。腎主精,精為腎之根本,五味子能固腎精,防止腎精外泄,有助於溫補腎陽,改善因腎陽不足導致的腰膝酸軟、陽痿早洩等症狀。
  2. 助陽氣: 五味子入肺經,肺主氣,肺氣與腎氣相互依存,五味子可補肺氣,以助腎陽。肺氣足則腎氣盛,有助於溫補腎陽,促進陽氣生發,改善因腎陽不足導致的畏寒肢冷、面色蒼白等症狀。

溫腎丸中包含肉桂,主要基於其溫腎助陽、散寒止痛的功效。

肉桂性熱,味辛甘,入腎、心、肝經,具有溫補腎陽、散寒止痛、活血通經的功效。對於腎陽虛所致的腰膝酸軟、畏寒肢冷、陽痿早洩、宮寒不孕等症狀,肉桂能溫腎助陽,改善陽氣不足,從而達到溫補腎陽的效果。此外,肉桂還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緩解疼痛。

因此,在溫腎丸中加入肉桂,可以發揮其溫腎助陽、散寒止痛的功效,進一步提升方劑的療效。

溫腎丸中包含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溫陽散寒: 附子性熱,入腎經,具有溫陽散寒、回陽救逆之效。腎為先天之本,主藏精,若腎陽不足,則易出現腰膝酸軟、畏寒肢冷等症狀。附子溫腎陽,可改善腎虛所致的陽虛寒象。
  2. 配合藥性: 溫腎丸中其他藥物,如肉桂、鹿茸等,亦具溫陽補腎之效。附子與之相配伍,可增強溫腎壯陽之力,更有效地治療腎陽不足所致的疾病。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溫腎丸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命門火衰,五更及天明發洩,多年不癒者」,其核心病機為腎陽虛衰(命門火衰),導致五更泄瀉(又稱「腎泄」)長期不癒。五更泄特徵為黎明前腹瀉,伴隨畏寒、肢冷、腰膝酸軟等陽虛之象,乃因腎陽不足,無法溫煦脾土,水穀不化所致。古人認為「腎為胃之關」,命門火衰則關門不固,故久泄不止。

方劑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溫腎丸以「補益真陰真陽,既濟腎中水火」為綱領,其組成可拆解為三大結構:

  1. 滋陰填精基底

    • 熟地(君藥)、山藥、山茱萸(棗皮)為「三補」結構,源自六味地黃丸,滋補腎陰,奠定物質基礎。
    • 此處重用熟地八兩,意在填精益髓,因「陽生於陰」,補陽須以陰為根,避免陽無所附。
  2. 溫補命門火衰

    • 肉桂、附子(君藥)為辛熱大藥,直溫命門之火,配伍補骨脂(破故紙)增強溫腎止瀉之效,此三藥構成「火中添薪」之勢,針對陽虛之本。
    • 附子用量達四至五兩,顯示此證陽虛甚重,需峻補回陽。
  3. 固攝調節系統

    • 菟絲子平補腎中陰陽,佐以五味子收斂固澀,針對腎氣不固之泄瀉;茯苓、澤瀉滲濕利水,仿六味丸「三瀉」之意,防滋膩壅滯。
    • 補骨脂合五味子,實為「四神丸」之簡化版(去肉豆蔻、吳茱萸),專治五更泄瀉。

推理延伸功效與原理

  1. 陰陽雙補,以陽為主
    全方雖有熟地等滋陰藥,但整體偏重溫陽(附子、肉桂佔比高),符合「少火生氣」之理,通過溫助命門之火,促進腎之氣化功能,使水穀得化,泄瀉自止。

  2. 既濟水火,動靜相宜
    方中辛熱之桂附與酸收之五味子、甘潤之熟地相配,形成「動—靜」平衡:附子激發腎陽,五味子斂藏精氣,熟地涵養真陰,共同恢復腎之「封藏」與「氣化」雙重機能。

  3. 標本兼治,側重治本
    五更泄雖表現為脾胃症狀(泄瀉),然病機根於腎陽虛衰,故以大劑溫腎藥治本,佐以茯苓、澤瀉調節水液代謝治標,體現「治病求本」思想。

總結

溫腎丸之設計,深諳「腎為水火之宅」的特性,以陰中求陽、溫澀並用之法,重建命門火衰之生理平衡。其組方邏輯嚴密,既有經典元素(六味丸、四神丸骨架),又因證重劑專,堪稱治療腎陽虛型久泄之典範。

傳統服藥法


熟地8兩,山藥(炒)4兩,棗皮(醋蒸)4兩,澤瀉1兩2錢(鹽水浸),茯苓3兩,補骨脂(酒炒)3兩,菟絲子(淘去泥沙,酒蒸)4兩,五味子(微炒)2兩,肉桂4兩,附子4-5兩。
補益真陰真陽,既濟腎中水火。
先將地黃、棗皮搗成膏,後將各藥研末,加入山藥打糊為丸。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溫,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坐骨神經痛五十肩類風濕性關節炎癤和癰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大腸激擾綜合症腹瀉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多痰唾液過多膝部腫大疼痛半身或下肢麻木

相同名稱方劑


溫腎丸, 出處:《普濟方》卷二○八。 組成:川烏(炮)、乾薑、官桂、三棱(炮)、青皮、硫黃各等分。 主治:五臟寒痛,小便多,便泄瀉。

溫腎丸, 出處:《杏苑》卷六。 組成:枸杞子、南星、半夏、崑布、香白芷、黃柏、蒼朮(鹽炒)、山楂子、神曲、滑石(炒)、吳茱萸各等分。 主治:木腎。頑痹硬脹大,作痛者。

溫腎丸, 出處:《瘡瘍經驗全書》卷三。 組成:鹿茸(去毛,酥炙微黃)、附子(炮,去皮臍)、鹽花(即好鹽)各等分。 主治:心瘻。胸前痛有孔,久不能癒。胃癰、井疽、心肝癰之類。

溫腎丸, 出處:《雜病源流犀燭》卷七。 組成:熟地1錢半,牛膝8分,肉蓯蓉8分,巴戟8分,五味子8分,麥冬8分,炙草8分,茯神5分,炒杜仲5分,乾薑5分。 主治:腎寒多唾。

溫腎丸, 出處:《醫學入門》卷七。 組成: 溫腎丸(《醫學入門》卷七。)出處:《醫學入門》卷七。組成:巴戟2兩,當歸1兩,菟絲子1兩,鹿茸1兩,益知仁1兩,杜仲1兩,生地1兩,茯神1兩,山藥1兩,遠志1兩,蛇床子1兩,續斷1兩,山茱萸3兩,熟地3兩。主治:種子。 。 主治:種子。

溫腎丸, 出處:《會約》卷十。 組成:熟地8兩,山藥(炒)4兩,棗皮(醋蒸)4兩,澤瀉1兩2錢(鹽水浸),茯苓3兩,補骨脂(酒炒)3兩,菟絲子(淘去泥沙,酒蒸)4兩,五味子(微炒)2兩,肉桂4兩,附子4-5兩。 主治:補益真陰真陽,既濟腎中水火。主治:命門火衰,五更及天明發泄,多年不癒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