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現代醫學觀點看唾液過多
唾液是口腔內多個腺體分泌的透明液體,主要成分是水。消化是唾液最主要的功能,幫助吞嚥食物、唾液中更含有澱粉酶,能夠幫助消化。
唾液分泌過少時,會造成口乾而導致口臭,甚至會產生牙齒相關疾病。如有一個或多個唾液腺過度活躍,或吞嚥障礙,可導致唾液過多,甚至無意識中會從嘴裡滴出來。
現代醫學普遍認為唾液分泌過多只是一種短暫現象,可能是受到食物刺激(太酸或太辣)所造成,只要改變飲食習慣即可。
如果唾液經常分泌過度,主要是面部和口腔肌肉控制不良,可能是一些潛在疾病的症狀,例如:咬合不正、貝爾氏癱瘓、肌萎縮側索硬化症、胃食道逆流、中風、帕金森氏症、中毒或中風。懷孕的時候也會容易出現唾液過多。
現代醫學對於唾液過多的治療方法,主要是服用藥物阻斷唾液腺的神經衝動、注射肉毒素、手術或放射線治療...等等。
如果在運用現在醫學治療之後,依然效果不好,建議可以從中醫的概念來下手,或許可以提供一個新的思路!
從中醫的觀點看唾液過多
唾液過多在古代稱之為「多唾」,在千年前的《太平聖惠方》及《聖濟總錄》中稱為「腎虛多唾」,可見古人認為唾液分泌過多與腎虛有關。
古人為什麼會這樣認為?這是基於五臟的特性來論述的,源自於《黃帝內經》的一句話:「五臟化五液,心為汗、肺為涕、肝為淚、脾為涎、腎為唾,是謂五液。」
意思是說,體內的津液是從五臟轉化出來的。汗的排泄與心系臟腑有關。肺開竅於鼻,因此鼻涕與肺系臟腑有關。肝開竅於眼,所以眼淚與肝系臟腑有關。
脾開竅於口,所以口水(涎)與脾系臟腑有關。唾液由腎中精氣所生,所以與腎系臟腑相關。這個原則被運用了上千年,因此治療唾液相關的疾病,不會脫離中醫五臟中的腎臟與脾臟。
腎經與舌頭相關,《黃帝內經》提到:「從腎上貫肝膈,入肺中,循喉嚨,挾舌本」,從大量現代人的經絡數據看來,現代人還真的是一年四季都腎虛,「經絡平衡指數」小於0的機率竟然高達75%以上。
基於此,有一定比例的人一定會出現唾液不足,或是唾液太多的症狀,這都是源自於腎經異常,腎陽虛造成體內陽氣不足,津液上泛而出現唾液過多。2021年11月時,就有一位會員回報,發現自己今年口中唾液特別多,果然腎經出現嚴重虛證。
上面提到,脾系臟腑也是影響唾液相關的因素,因此古人認為「脾胃虛寒」時也有機會出現唾液過多現象。雲端中醫不少文章都提到關於現代人腹部虛寒的經絡現象,尤其是喝冰水、食用寒涼食物之後更加明顯。
事實上,不論口水太多,或是口水太少,都是源自於同ㄧ個原因:任何人只要腹部、下腹部虛寒的話,就容易出現腎陽虛、脾胃虛寒,最後出現唾液異常現象。同時還會出現其他症狀,例如:暈眩、腹瀉、心悸、胸悶、心律不整、男性前列腺增生、陽痿、女性月經不調、食慾不佳、精神不好、下肢無力...等等。
相關的3個中醫證候與中藥方劑
可能經絡型態或現象
唾液過多的經絡現象,常見於腎經、脾經虛證相關經絡型態,冬天的出現機率較高。
腎經虛證,若依照臟腑別通原理,常導致三焦經實證,反而出現唾液不足的口渴現象。因此,唾液太多現象,常與三焦經虛證之下焦虛寒經絡現象有關。
以下列出幾種常見經絡型態:
改善唾液過多的11個中藥方劑清單
與唾液過多的相關症狀或疾病
關於唾液過多之相關中醫典籍
《聖濟總錄》「論曰水飲非升降不能傳導。非陽氣不能銷鑠,腎虛多唾者,緣腎藏不足,陽氣虛微,而又陰寒凝結,停滯於胸膈之間,不能銷鑠水飲,上溢於齒牙,故喜唾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