菟絲子丸
TU SI ZI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百一》卷十一引葛丞相方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極熱 (20.00)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菟絲子丸是一種常見的中藥方劑,其主要組成成分菟絲子,具有多種藥理作用,對於人體健康有著顯著的益處。菟絲子又稱菟蕬子,來源於攀緣植物菟絲子,這種植物生長於中國的廣泛地區,且在中醫理論中被認為能夠補肝腎、益精血。由於菟絲子含有豐富的生物活性成分,如黃酮類和多糖,這些成分對增強免疫力、平衡內分泌和改善生殖健康都有積極的影響。此外,菟絲子還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可減少自由基對細胞的傷害,從而延緩衰老過程。基於這些特性,菟絲子被廣泛應用於治療與腎虛、精血虧損有關的疾病,並在臨牀實踐中顯示了良好的療效。因此,菟絲子在菟絲子丸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成為有助於促進健康的重要成分。
菟絲子丸是一種常見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腎虧和陽痿等症狀。在其組成中,杜仲是一味重要的藥材,具有補腎固精、強筋壯骨的功效。杜仲的根部含有多種有效成分,如杜仲苷和多糖,這些成分能促進血液循環,提高機體的免疫力。
首先,杜仲能夠增強腎功能,助於菟絲子在補腎上的作用,從而提升整體療效。菟絲子本身有很好的補腎陽、強精的效果,與杜仲的補益作用相輔相成,形成互補的關係。此外,杜仲還可以改善脊柱和關節的健康,對於因腎虧引起的腰膝酸軟等症狀具有顯著改善效果。
綜合而言,杜仲的加入不僅能增強菟絲子丸的補腎作用,也能提高患者的整體體力和免疫能力,從而在臨牀上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菟絲子丸主治功效分析
概述
菟絲子丸,顧名思義,是一類以菟絲子為主要成分的中藥方劑。根據古代醫學典籍,菟絲子丸具有補肝腎、固精氣、明目益智、強筋骨、安胎、調血氣、養心脾、平肝陽等多重功效,主要用於治療腎虛、腰痛、陽痿、遺精、尿頻、目昏等症。
主治病症與功效分析
1. 腰痛
多篇文獻中均提及菟絲子丸可治療腰痛,如《類證治裁》中提到"腰痛。"。《太平聖惠方》更進一步指出其適用於"腎勞虛損,腰疼少力"。這與菟絲子丸能夠補益肝腎、強筋健骨的功效相符。
2. 腎虛相關症狀
- 腎虛陽痿、遺精、尿頻:《太平聖惠方》提到菟絲子丸可治"虛勞失精。小便過多。不能飲食。腰膝無力"、"腎臟虛損,肌體羸瘦,腰腳無力,志意昏沉,陽氣萎弱,小便滑數"。《聖濟總錄》也指出其可治"虛勞小便利"、"虛勞,小便白濁、失精"、"腎臟虛損。精髓枯竭。形體瘦瘁。骨痿弱,晝夜掣痛,腰膝冷痹。耳內虛聲,強直不任轉側"。《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則記載其能治"諸虛不足"、"腎氣虛憊、下元積冷"等症狀,涵蓋了陽痿、遺精、尿頻等表現。
- 腎虛目昏:《本草綱目》提到"目昏障翳,補肝腎,同地黃、菟絲子丸服,名駐景丸",表明菟絲子丸可用於治療因肝腎虧虛導致的視力模糊。
3. 其他功效
- 補益駐顏:《太平聖惠方》指出菟絲子丸可"補益駐顏"。
- 骨髓虛憊,腰膝無力:《聖濟總錄》提到菟絲子丸可治"骨髓虛憊,腰膝無力"。
- 鬚髮黃白:《聖濟總錄》指出菟絲子丸可治"鬚髮變黃白"。
- 腎氣內奪厥逆喑俳:《聖濟總錄》提到菟絲子丸可治"腎氣內奪厥逆喑俳"。
- 陰囊腫癢:《聖濟總錄》提到菟絲子丸可治"腎勞陽氣虛乏,陰囊腫癢"。
- 補益真氣,強力益志:《聖濟總錄》提到菟絲子丸可治"補益真氣,強力益志,治一切冷氣,調順經絡"。
治療原理分析
菟絲子丸的治療原理主要基於中醫的肝腎同源、精血互生的理論。
- 菟絲子: 作為君藥,具有補肝腎、益精髓、明目的功效。其性溫,能補陽益陰,固精縮尿,是治療腎虛諸症的要藥。
- 其他藥物: 方中常配伍其他補益藥物,如杜仲、熟地黃、肉蓯蓉、鹿茸等,以增強補腎壯陽、填精益髓的作用;或配伍車前子、澤瀉等利水滲濕藥,以改善尿頻症狀;或配伍桂心、附子等溫陽藥,以增強溫補之力。不同方劑的配伍略有差異,但總體上都圍繞著補肝腎、益精氣的核心。
總結
菟絲子丸是一類功效廣泛的中藥方劑,其核心功效在於補肝腎、益精氣,進而達到治療腰痛、陽痿、遺精、尿頻、目昏等腎虛相關症狀的目的。不同方劑的配伍略有差異,但總體治療原理一致,均以補益肝腎為本。
傳統服藥法
上為末,酒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空心鹽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證候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菟絲子丸, 出處:《百一》卷十一引葛丞相方。 組成:菟絲子(酒浸)、杜仲(去皮,炒斷絲)各等分。 主治:腰痛。
菟絲子丸, 出處:《雞峰》卷十。 組成:菟絲子(去塵土,掏淨,酒浸,控乾,蒸,搗焙)半兩,桑螵蛸(炙)半兩,澤瀉2錢半。 主治:膏淋。
菟絲子丸, 出處:《濟生》卷四。 組成:菟絲子(淘淨,酒蒸,焙)2兩,五味子1兩,牡蠣(煅,取粉)1兩,肉蓯蓉(酒浸)2兩,附子(炮,去皮)1兩,雞膍胵半兩(微炙),鹿茸(酒炙)1兩,桑螵蛸(酒浸)半兩。 主治:小便多,或不禁。
菟絲子丸, 出處:《扁鵲心書·神方》。 組成: 菟絲子丸(《扁鵲心書·神方》。)出處:《扁鵲心書·神方》。組成:菟絲子1斤(淘淨,酒煮,搗成餅,焙乾),附子(制)4兩。主治:補腎氣,壯陽道,助精神,輕腰腳。 。 主治:補腎氣,壯陽道,助精神,輕腰腳。
菟絲子丸, 出處:《急救仙方》卷三。 組成: 菟絲子丸(《急救仙方》卷三。)出處:《急救仙方》卷三。組成:青皮(炒)1兩,車前子1兩,巴戟(去心)1兩,杜仲(蜜炒,無絲爲度)1兩,靈仙(酒浸)1兩,遠志(去心)1兩,牛膝(酒浸)1兩,蓯蓉(酒浸)1兩,熟地黃1兩,菟絲子1兩。主治:安神定魄,眼目光明。 。 主治:安神定魄,眼目光明。
菟絲子丸, 出處:《局方》卷五。 組成:菟絲子1兩(淨洗,酒浸),澤瀉1兩,鹿茸1兩(去毛,酥炙),石龍芮1兩(去土),肉桂1兩(去粗皮),附子(炮,去皮)1兩,石斛3分(去根),熟乾地黃3分,白茯苓3分(去皮),牛膝3分(酒浸1宿,焙乾),續斷3分,山茱萸3分,肉蓯蓉3分(酒浸,切),防風3分(去苗),杜仲3分(去粗皮),補骨脂3分(去毛,酒炒),蓽澄茄3分,沉香3分,巴戟3分(去心),茴香(炒)3分,五味子半兩,桑螵蛸半兩(酒浸,炒),川芎半兩,覆盆子(去枝葉萼)半兩。 主治:填骨髓,續絕傷,補五臟,去萬病,明視聽,益顔色,輕身延年,聰耳明目。主治:腎氣虛損,五勞七傷,小腹拘急,四肢酸疼,面色黧黑,唇口乾燥,目暗耳鳴,心忪氣短,夜夢驚恐,精神困倦,喜怒無常,悲優不樂,飲食無味,舉動乏力,心腹脹滿,腳膝痿緩,小便滑數,房室不舉,股內濕癢,水道澀痛,小便出血,時有餘瀝。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