萆薢丸

BI XIE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4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36%
肝經 27%
膀胱經 9%
脾經 9%
大腸經 9%
胃經 9%
腎經
肝經
膀胱經
脾經
大腸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萆薢丸的組成中包含萆薢,其原因如下:

  1. 藥性主治:萆薢味甘淡,性微寒,入膀胱、腎經。具有利水消腫、清熱解毒、通淋止痛的功效。萆薢丸主要用於治療濕熱下注、膀胱濕熱所致的小便不利、淋痛、尿頻、尿急、水腫等症,而萆薢正是此方劑中主要的利水消腫藥物。
  2. 方劑配伍:萆薢丸中,萆薢與其他藥物如車前子、滑石、木通等相配伍,共同發揮利水消腫、清熱解毒、通淋止痛的作用。萆薢作為主要藥物,與其他藥物相輔相成,使藥效更加顯著。

萆薢丸中加入杜仲,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補腎固精: 杜仲性溫,味甘苦,入肝腎經,具有補肝腎、強筋骨、安胎的作用。萆薢丸主治腎虛精虧、腰膝酸軟、陽痿遺精等症,杜仲的補腎固精作用可以增強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2. 協同作用: 萆薢丸中包含萆薢、茯苓、澤瀉等藥材,以利水滲濕、健脾利濕為主。而杜仲的補腎作用可以協同其他藥材,改善腎臟功能,促進利水滲濕,提高療效。

萆薢丸中加入肉蓯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腎益精,固精止遺: 肉蓯蓉性溫,味甘,入腎經,具有補腎益精、固精止遺之效。萆薢丸本身以萆薢爲主藥,善於利水滲溼,用於治療腎陽不足,溼熱下注所致的腰膝痠軟、小便不利、遺精等症狀。而肉蓯蓉的加入,則可加強補腎固精的作用,使兩者相輔相成,提高療效。
  2. 滋陰潤燥,增強功效: 萆薢丸中其他藥材,如萆薢、茯苓等,均具有一定的燥性,長期服用可能導致燥熱之弊。肉蓯蓉的滋陰潤燥之效,可以緩解此弊端,使藥性更加平和,降低副作用。同時,肉蓯蓉的潤腸通便作用,亦可助於藥物更好地發揮效力。

萆薢丸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以其療效顯著而受到廣泛應用。其主要成分之一的菟蕬子,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性。菟蕬子味苦,性微寒,入肝、腎經,主要用於清熱利濕,化痰解毒。這與萆薢丸的主要功效密切相關,萆薢丸通常用於治療由濕熱所致的疾病,如膀胱炎、尿路感染等,因其具有利尿通淋的效果,能夠有效排出體內的濕氣和毒素。

菟蕬子在方劑中的添加,不僅增強了其清熱利濕的作用,同時還能調和其他藥物的功效,使整體方劑的效果更加均衡。中醫講究的“君臣佐使”原則在這裡得以充分體現,菟蕬子作為一味重要的佐藥,協同其他成分發揮出相輔相成的作用。此外,菟蕬子還具有疏通經絡的功能,能夠改善身體的整體氣血循環,從而增強患者的免疫力和抵抗能力。因此,菟蕬子在萆薢丸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為方劑的療效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持。

主治功效


「萆薢丸」

萆薢丸是中藥方劑,成份由:萆薢、杜仲、肉蓯容、兔藤子組成,以下簡單介紹:

萆薢 萆薢具有多種藥理活性和藥效,包括清熱利尿,解毒,降低血壓,保肝,降脂,鎮痛,抗菌,防護粘液,提高性狀等。

杜仲 杜仲具有補氣、強筋骨、補益肝、安胎、補茪等作用。其補氣可提高人體的動力與活力的同時,增強體能,促進骨頭發育,增加骨頭的強度的同時,增進改善痠痛、關節僵硬等症狀。

肉蓯容 具有補益生精、活血、益精血、潤腸道、扶正固的同時,滋陰補、健體強弱的同時,可以有效治療:陽癎、遺精、白高、尿頻、腳弱、腰痛、耳鳴、目花、月經期外、子宮寒冷等症。

兔藤子 具有補肝、益精、健體、治陽、止痛、增強其用、益精、益補、津貼、經絡等作用。可治其效、陽、弱小、視力差、久治不愈、內熱、精神欠佳、血液不佳、血供不均、肝功能降低、解毒能力弱化等病狀。

萆薢丸主要治療的症狀有:

  • 肝功能下降
  • 尿頻、尿很多
  • 遺精、白高
  • 精力不好、性無能
  • 緩解腰和背部的疼痛
  • 安正、補強

傳統服藥法


萆薢8兩(銼),牛膝3兩(去苗),丹參2兩,附子2兩(炮裂,去皮臍),白朮2兩,枳殼2兩(麩炒微黃,去瓤)。
堅骨益筋,養血固發。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0丸,溫酒送下,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萆薢丸具有補腎益精、強筋壯骨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服用萆薢丸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動脈粥樣硬化肺結核坐骨神經痛腳氣病腦中風半身不遂五十肩類風濕性關節炎低血壓肺氣腫慢性腎衰竭營養不良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再生障礙性及其他貧血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骨質疏鬆症腹瀉

相同名稱方劑


萆薢丸, 出處:《濟生》卷四。 組成:川萆薢(洗)不拘多少。 主治:小便頻數,日夜無時。

萆薢丸, 出處:《普濟方》卷一五五引《聖惠》。 組成:萆薢24兩,杜仲8分。 主治:丈夫腰腳痹緩,急行不穩。

萆薢丸, 出處:《丹溪心法附餘》卷十七。 組成:萆薢、杜仲(炒去絲)、蓯蓉(酒浸)、菟絲子(酒浸)各等分。 主治:腎損骨虛,不能起床,腰背腿皆痛。

萆薢丸, 出處:《普濟方》卷二一六。 組成:萆薢、菟絲子、白茯苓、鹿茸、肉蓯蓉、黃耆、川巴戟、杜仲、金毛狗脊、益智仁。 主治:益腎氣。主治:小便頻數。

萆薢丸, 出處:《普濟方》卷一八七引《聖惠》。 組成:萆薢1兩,熟乾地黃3分,牛膝2兩(去苗),附子1兩(去皮臍),桂心半兩,五加皮半兩,酸棗仁半兩(微炒),羌活半兩,石斛3分(去根),白芍藥3分。 主治:腰腳冷痹,沉重無力。

萆薢丸, 出處:《普濟方》卷二一八。 組成: 萆薢丸(《普濟方》卷二一八。)出處:《普濟方》卷二一八。組成:萆薢1兩,杜仲(炒)1兩,菟絲子(酒浸)1兩,胡蘆巴(炒)1兩,破故紙(炒)1兩,川楝子1兩,茴香(鹽炒)1兩,蓮子肉1兩,沉香1兩半,廣木香5錢。主治:補虛益氣。 。 主治:補虛益氣。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