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丸

JIN GANG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保命集》卷下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4

熱/寒比例

(4.50)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36%
肝經 27%
脾經 9%
大腸經 9%
膀胱經 9%
胃經 9%
腎經
肝經
脾經
大腸經
膀胱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2-20

方劑組成解釋

金剛丸中加入萆薢,主要基於其利水滲濕、清熱解毒之功效。

萆薢味甘淡,性微寒,歸膀胱、腎經,具有利水消腫、清熱解毒、通絡止痛之效。對於金剛丸所針對的濕熱下注、小便不利、腰膝痠痛等症狀,萆薢能有效利水滲濕,清除濕熱,改善小便不通暢,並緩解腰膝痠痛,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金剛丸方劑中加入杜仲,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腎固精,強筋健骨:杜仲性溫,味甘苦,入腎經,具有補腎壯筋、強腰膝之效。金剛丸主治腎虛腰痛、精關不固、筋骨無力等症,杜仲有助於補益腎氣,固攝精髓,改善腰膝痠軟,提升整體體質。
  2. 調和藥性,增強療效:杜仲性溫,與金剛丸其他藥材如肉桂、熟地等溫性藥材相合,能溫補腎陽,促進藥效發揮。同時,杜仲還能緩解部分藥材的燥熱之性,使藥性更趨平和,減少副作用。

金剛丸是一種常用的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菟蕬子。菟蕬子,亦稱為菟蕬,具有健脾益腎、強腰膝的功效,適合用於治療腰膝痠痛、虛弱無力的證狀。其性味甘、溫,能夠滋補肝腎,促進體內陽氣的運行。

在金剛丸中,菟蕬子的添加主要是為了增強整體方劑的補虛效果,尤其在腎虛的情況下,菟蕬子的使用能提高方劑的療效。同時,菟蕬子還能協調其他藥材的作用,使其更為和諧,避免因其他藥材的性寒或性熱而引發的不適。

此外,菟蕬子的補腎作用對維持身體的基本功能及提高免疫力有積極的影響,特別是在調理虛弱體質方面,對患者的康復及維護健康均有重要意義。因此,菟蕬子在金剛丸中的運用不僅增強了方劑的整體效能,也符合中醫對於補虛治療的基本理念。

金剛丸方劑中包含肉蓯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腎壯陽,益精固髓: 肉蓯蓉性溫,味甘鹹,入腎、脾經,具有補腎壯陽、益精固髓之效。其能溫補腎陽,改善腎虛所致的陽痿、早泄、腰膝酸軟等症狀,同時也能滋養腎精,提高精子質量,增強男性生育能力。
  2. 潤腸通便,利水消腫: 肉蓯蓉還具有潤腸通便、利水消腫之效。其能潤滑腸道,促進排便,緩解便祕,並能利水消腫,治療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

因此,肉蓯蓉的加入可與金剛丸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共同發揮補腎壯陽、益精固髓、潤腸通便、利水消腫等功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金剛丸主治功效分析

金剛丸,主要由萆薢、杜仲、菟絲子、肉蓯蓉四味中藥組成,用於治療「腎損骨痿,不能起於床」的病症。

古文內容分析及治療原理

根據多部古籍的記載,我們可以推斷出「腎損骨痿」主要指因腎精虧損,導致骨骼痿軟無力,甚至不能起床的病症,類似現代醫學的骨質疏鬆、骨軟化症、肌肉萎縮等疾病。此病症與中醫的「痿證」相關。

分析各古籍對金剛丸的論述,可以總結出以下治療原理:

1. 補腎益精,強筋健骨:

  • 《類證治裁》:「損其腎者益其精,金剛丸、煨腎丸。」明確指出金剛丸是通過「益精」來治療腎損。
  • 《驗方新編》:「金剛丸:專治腎虛骨痿不能起床,服此神效。」進一步強調金剛丸對腎虛骨痿的療效。
  • 《奇效良方》:「治腎損骨痿,不能起於床,宜服此益精。」再次印證金剛丸以「益精」為主治。
  • 《雜病源流犀燭》:「損腎傷精,骨髓消減,急須益精(宜金剛丸、煨腎丸)。」直接指出腎損會導致「骨髓消減」,而金剛丸可以「益精」來治療。
  • 《醫學綱目》:「金剛丸,治腎損,骨痿不能起於床,益精補腎。」總結了金剛丸「益精補腎」的作用。

中醫理論認為,「腎主骨生髓」,腎精充足則骨骼強健。金剛丸中:

  • 杜仲:補肝腎,強筋骨,為君藥。
  • 肉蓯蓉:補腎陽,益精血,潤腸通便,為臣藥。
  • 菟絲子:補腎益精,養肝明目,為佐藥。

三藥合用,共奏補腎益精、強筋健骨之功,從根本上治療腎精虧損導致的骨痿。

2. 利水除濕,祛風通絡:

  • 《本草經解》:「萆薢同蓮子、白茯、車前、木通、澤瀉、牛膝、甘草、黃柏。可分清治濕。同杜仲。治腰腳痹耎。同菖蒲、益智、烏藥。治白濁。佐杜仲、肉蓯蓉、菟絲子、北味丸。名金剛丸。治筋痿足不能行。」這段說明萆薢具有利水滲濕的作用,并能與多種藥物配伍,治療濕濁、腰腳痹軟及筋痿等症。
  • 《雜病心法要訣》:「久虛痿軟全金主,萆瓜牛菟杜蓯蓉。」其中提到金剛丸可治療「久虛痿軟」,暗示其對慢性痿證有效。
  • 《鄒亦仲醫案新編》:「腳痿無力,行步似拖...確屬濕熱發痿之候...宜補腎填精,用全珍金剛丸為治,無不有驗。」此醫案雖未直接用金剛丸,但提出金剛丸可用於濕熱發痿的治療,並強調「補腎填精」的作用。

金剛丸中:

  • 萆薢:利水滲濕,祛風除痹,為使藥。

萆薢的加入,有助於清除體內濕邪,疏通經絡,改善氣血運行,輔助主藥發揮強筋健骨的作用。同時,濕邪的去除也有利於腎精的充養。

3. 綜合調理,標本兼治:

  • 多部古籍都將金剛丸與其他方劑並列,如八珍湯、四君子湯、六味丸、牛膝丸等,說明金剛丸常與補氣血、調營衛、滋陰等方劑聯合應用,以達到綜合調理的效果。
  • **《類證治裁》**中提到「尤必辨其陽虛陰虛...凡怯寒少氣,自汗喘乏,食減無味,嘔脹飧泄,皆陽虛症也。」,暗示在應用金剛丸時,還需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辨證施治,例如陽虛者可配伍溫陽藥物。

總結

金剛丸通過補腎益精、強筋健骨為主,兼以利水除濕、祛風通絡,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其配伍精妙,君臣佐使,相輔相成,針對腎精虧損導致的骨痿病症,療效顯著。然而,古代醫家也強調根據患者的體質和病情的不同,靈活運用金剛丸,或與其他方劑合用,以達到最佳療效。

總表

項目分析
主治病症腎損骨痿,不能起於床。
病機腎精虧損,骨失所養;濕邪阻滯,經絡不通。
治法補腎益精,強筋健骨;利水除濕,祛風通絡。
藥物組成萆薢、杜仲、菟絲子、肉蓯蓉
藥物功效萆薢:利水消腫、祛風除濕
杜仲:補肝益精、強筋骨
菖蕦子:滋陰降火、固脬止瀉
肉蓯蓉:補腎壯陽、潤腸通便
治療原理補腎益精以治本,強筋健骨以壯體;利水除濕以祛邪,祛風通絡以止痛。
應用特點常與補氣血、調營衛、滋陰等方劑聯合應用,需辨證施治。

傳統服藥法


鹿胎1具(酥炙),杜仲4兩(鹽水炒),蓯蓉4兩(酒洗,去甲),菟絲4兩,巴戟4兩(酒炒),萆薢2兩(鹽酒炒)。
上為末,紫河車隔水熬膏,搗為丸。
每服3錢,參湯、米湯,臨臥用溫酒調下。
腎臟虛衰,精髓空泛,無以充骨榮筋,故骨痿,不能起於床。萆薢分清以化精化氣,杜仲補腎以健膝強腰,蓯蓉潤燥添精。巴戟溫腎益精,菟絲補腎臟填精室,鹿胎暖腎臟補先天。河車搗丸,取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金剛丸性溫,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慢性腎衰竭四肢痿軟無力

相同名稱方劑


金剛丸, 出處:《赤水玄珠》卷四。 組成:川萆薢、杜仲(炒)。 主治:腎損骨痿,不能起床。

金剛丸, 出處:《保命集》卷下。 組成:萆薢、杜仲(炒去絲)、菟絲子(酒浸)、蓯蓉(酒浸)各等分。 主治:益精。主治:腎損骨痿,不能起於床。

金剛丸, 出處:《醫略六書》卷二十四。 組成:鹿胎1具(酥炙),杜仲4兩(鹽水炒),蓯蓉4兩(酒洗,去甲),菟絲4兩,巴戟4兩(酒炒),萆薢2兩(鹽酒炒)。 主治:腎虛骨痿,脈緩澀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