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氣補虛杜仲散

YI QI BU XU DU ZHONG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惠》卷三十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11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30%
肝經 26%
大腸經 9%
心經 6%
脾經 6%
肺經 6%
膀胱經 6%
胃經 6%
腎經
肝經
大腸經
心經
脾經
肺經
膀胱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14

主治功效


益氣補虛杜仲散

整體功效: 益氣補虛,強筋壯骨。

主治: 虛勞羸乏少氣五臟萎損,腰痛不能行。

本方由杜仲、蛇床子、五味子、生地黃、萆薢、巴戟天、肉蓯蓉、桂枝、菟蕬子等十味中藥組成,具有益氣補虛、強筋壯骨的功效。臨床上常用於治療虛勞羸乏、五臟萎損、腰痛不能行等症。

文獻參考:

  • 本草綱目》:「杜仲散,補肝腎,強筋骨,益氣力,長陰肥健。」
  • 醫學衷中參西錄》:「杜仲散,補益肝腎,強筋骨,益氣力,長陰肥健,治虛勞羸乏,五臟萎損,腰痛不能行。」

傳統服藥法


杜仲1兩(去粗皮,炙微黃,銼),蛇床子3分,五味子3分,熟乾地黃1兩,萆薢1兩(銼),巴戟3分,肉蓯蓉1兩半(酒浸一宿,刮去皺皮,炙乾),桂心3分,菟絲子1兩(酒浸三日,曬乾,別搗為末)。
上為細散。
每服2錢,食前以溫酒調下。
本方方名,《普濟方》引作「杜仲散」。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以杜仲為君藥,具有補肝腎、強筋骨的功效。蛇床子、五味子、生地黃、萆薢、巴戟天、肉蓯蓉、桂枝、菟蕬子等均為補益肝腎、強筋骨的藥物,與杜仲相伍,共奏益氣補虛、強筋壯骨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補益作用,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腰骶痛肺結核前列腺炎低血壓肺氣腫慢性腎衰竭營養不良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再生障礙性及其他貧血腎絲球腎炎骨質疏鬆症呼吸氣短言語無力呼吸急促,氣不接續之症

相同名稱方劑


益氣補虛杜仲散, 出處:《聖惠》卷三十。 組成:杜仲1兩(去粗皮,炙微黃,銼),蛇床子3分,五味子3分,熟乾地黃1兩,萆薢1兩(銼),巴戟3分,肉蓯蓉1兩半(酒浸1宿,刮去皺皮,炙乾),桂心3分,菟絲子1兩(酒浸3日,曬乾,别搗爲末)。 主治:虛勞羸乏少氣,五臟萎損,腰痛不能行。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秃雞散

相似度 70%

補益地黃丸

相似度 66%

萆薢丸

相似度 61%

金剛丸

相似度 61%

曲囊丸

相似度 58%

白石英丸

相似度 58%

薯蕷散

相似度 57%

補腎金剛丸

相似度 57%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