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蕷散

SHU YU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千金》卷十九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3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33%
肝經 29%
脾經 12%
肺經 12%
心經 4%
大腸經 4%
胃經 4%
腎經
肝經
脾經
肺經
心經
大腸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薯蕷散 」,主要成分包括:山藥、川牛膝、菟蕬子、肉蓯蓉、巴戟天、杜仲、續斷、五味子、枸杞子、茯神、蛇牀子、山茱萸等 12 種中藥材,具有溫腎壯陽、補腎填精、固澀收斂、強筋骨、益氣生精、滋陰補血等功效。

山藥性平味甘,入脾、肺、腎經,具有補氣益虛、生津止渴、健脾養胃的功效。

川牛膝具有調經、祛風除濕、強筋骨、活血化瘀、利水滲濕、活絡止痛、通經、清熱利尿、滋陰、補益肝腎等功效。

菟蕬子具有補腎、益肝、明目、壯陽、止瀉、補虛陰、益精血、充津液、通經絡等功效。

肉蓯蓉具有補腎壯陽、補益肝腎、澀精止遺、活血化瘀、通經下乳、補氣、增強免疫力、改善貧血、強壯筋骨等功效。

巴戟天具有補腎壯陽、祛風除濕、補氣、散風寒、止咳化痰、降氣、強筋骨等功效。

杜仲具有補氣、強筋骨、補益肝腎、安胎、補腎等功效。

續斷具有補陽、補氣、強筋骨、補益肝腎、利水消腫、安胎、通經絡、止血等功效。

五味子具有固澀收斂、補氣、補腎、止咳化痰、降氣、生津止渴、強筋骨、解酒毒等功效。

枸杞子具有滋陰、補氣、益精、潤肺、補血養肝、補益肝腎、清肝明目和強筋骨的功效。

茯神性甘、平,歸心、脾經,具有安神定驚、健脾益胃、利水滲濕等功效。

蛇牀子性微寒,歸肝、腎經,具有止癢、祛風除濕、驅蟲殺蟲、壯陽活絡止痛、燥濕等功效。

山茱萸具有固澀收斂、澀精止遺、補益肝腎、補血養肝、益精等傳統功效。

中藥方劑「 薯蕷散 」具有溫腎壯陽、補腎填精、固澀收斂、強筋骨、益氣生精、滋陰補血等功效,適用於男性一切病,如遺精、早洩、腰膝酸軟、陽痿、性功能障礙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薯蕷3兩,細辛1兩半,秦艽2兩,天雄2兩,獨活2兩半,桂心2兩半,山茱萸2兩半。
上藥治下篩。
每服方寸匕,酒下,日3次。
方中獨活,《千金翼》作「羌活」。

方劑組成解釋


  • 山藥:補益脾胃、益精氣。
  • 川牛膝:補肝腎、強筋骨。
  • 菟蕬子:補腎益精、養肝明目。
  • 肉蓯蓉:補腎益精、壯陽固精。
  • 巴戟天:補腎壯陽、強筋骨。
  • 杜仲:補肝腎、強筋骨。
  • 續斷:補肝腎、強筋骨。
  • 五味子:補腎益精、固精縮尿。
  • 枸杞子:補腎益精、明目。
  • 茯神:寧心安神、健脾益氣。
  • 蛇床子:溫腎壯陽、燥濕祛風。
  • 山茱萸:補腎益精、固精縮尿。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有補益作用,陰虛火旺者慎用。
  • 本方有固精作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薯蕷散, 出處:《千金》卷十三。 組成:薯蕷3兩,細辛1兩半,秦艽2兩,天雄2兩,獨活2兩半,桂心2兩半,山茱萸2兩半。 主治:頭目有風,牽引目睛疼痛,偏視不明。

薯蕷散, 出處:《聖惠》卷二十二。 組成:薯蕷1兩,防風1兩(去蘆頭),細辛半兩,山茱萸半兩,川升麻半兩,甘菊花半兩,蔓荊子半兩,藁本半兩。 主治:頭面風,目眩耳聾。

薯蕷散, 出處:《聖惠》卷二十二。 組成:薯蕷1兩,防風1兩(去蘆頭),細辛半兩,山茱萸3分,杜若3分,白茯苓3分,川芎半兩,甘菊花半兩,蔓荊子半兩。 主治:頭風,目眩痛及耳聾。

薯蕷散, 出處:《聖惠》卷三十三。 組成:薯萸1兩,防風(去蘆頭)1兩,山茱萸1兩,枳殼(麸炒微黃,去瓤)1兩,人參(去蘆頭)1兩,枸杞子1兩,茯神1兩,川芎1兩,覆盆子1兩,甘菊花3分,細辛2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主治:肝臟風虛,眼目昏暗(目巟)(目巟),視物不明。

薯蕷散, 出處:《千金》卷十九。 組成:薯蕷1兩,牛膝1兩,菟絲子1兩,蓯蓉1兩,巴戟天1兩,杜仲1兩,續斷1兩(一方用遠志),五味子2分,荊實1兩(一方用枸杞子),茯苓1兩(一方用茯神),蛇床子2分,山茱萸10分(一方用防風)。 主治:益肌肉,調五臟,久服健力不可當。主治:丈夫一切病。風勞。

薯蕷散, 出處:《聖惠》卷二十六。 組成:薯蕷2兩,白茯苓2兩,遠志半兩(去心),澤瀉1兩,黃耆2兩(銼),人參1兩(去蘆頭),龍骨1兩半,白芍藥1兩,五味子1兩,山茱萸1兩,沉香1兩,枳殼3分(麸炒微黃,去皮)。 主治:五勞六極七傷,臍下膨脝,兩脅脹滿,腰脊相引痛,鼻中乾燥,目暗盲盲,憤憤不樂,胸中氣逆,不下飲食,小便赤黃餘瀝,夢與鬼交失精,驚恐虛乏。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