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蕷散

SHU YU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千金》卷十九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3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33%
肝經 29%
脾經 12%
肺經 12%
心經 4%
大腸經 4%
胃經 4%
腎經
肝經
脾經
肺經
心經
大腸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薯蕷散是一種常見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補腎健脾、益氣養陰。其組成包含山藥,是因為山藥具有多種藥用價值,尤其在中醫理論中,山藥被認為能夠補脾胃、益肺腎,並且具有良好的滋補作用。山藥含有豐富的黏液蛋白和多種維生素,能夠增強人體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對於消化道的健康也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在薯蕷散的方劑中,山藥的主要功效是促進消化、提升食慾,並且有助於緩解脾胃虛弱所致的症狀。此外,山藥還能滋陰潤燥,因而特別適合用於體內陰虛者,透過其溫和的特性,可以使整個方劑的療效更加均衡。因此,山藥的加入,不僅提升了方劑的營養價值,也增強了其治療效果,使薯蕷散更能符合中醫對於滋補與調理的需求。

薯蕷散中加入川牛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通絡,引藥下行:川牛膝性溫,味甘苦,入肝、腎經,具有活血通絡、引血下行的功效。薯蕷散多用於治療下焦濕熱、帶下、癃閉等症,川牛膝能引導藥力下行,更好地治療下焦病證。
  2. 補腎強筋,助益薯蕷:川牛膝亦有補腎強筋的功效,與方中其他藥物如山藥、山茱萸等共同作用,能增強補腎固精、滋陰潤燥的功效,更全面地治療病症。

薯蕷散中加入菟絲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腎益精:菟絲子味甘性平,入腎經,具有補腎益精、固精縮尿的功效。對於腎虛所致的腰膝酸軟、陽痿早洩、遺精滑精等症狀,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2. 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薯蕷散中其他藥材如山藥、肉桂等,也具有補腎壯陽、溫陽散寒的作用。菟絲子的加入,可以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共同增強補腎益精的功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總體而言,菟絲子在薯蕷散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有助於提升方劑的補腎益精效果,對於腎虛相關的症狀具有積極的治療意義。

薯蕷散中加入肉蓯蓉,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補腎壯陽: 肉蓯蓉性溫,味甘鹹,入腎經,具有補腎壯陽、潤腸通便之效。薯蕷散主治腎虛腰痛、陽痿早泄等症,肉蓯蓉的補腎壯陽之功,可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增強療效。

2. 潤腸通便: 肉蓯蓉能潤滑腸道,促進腸蠕動,有助於緩解便祕。薯蕷散中常加入其他潤腸通便的藥材,例如地黃、當歸等,肉蓯蓉的加入可增強潤腸通便的效果,改善腎虛所致的便祕。

薯蕷散中包含巴戟天,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補腎壯陽: 巴戟天性溫,味甘,入腎經,具有補腎壯陽、益精填髓之效。薯蕷散旨在補腎健脾,而巴戟天能增強腎陽,促進腎氣生化,協同其他藥物達到補腎健脾的效果。
  2. 祛風除濕: 巴戟天亦具祛風除濕功效,能改善濕邪困脾、脾虛濕重的症狀。薯蕷散常用於治療脾虛濕盛、腰膝酸軟、水腫等症,而巴戟天的祛風除濕作用有助於改善這些症狀。

總體而言,巴戟天在薯蕷散中起到補腎壯陽、祛風除濕的作用,協同其他藥物共同發揮治療效果。

薯蕷散中加入杜仲,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

  1. 補腎壯腰,固本培元:杜仲性溫,味甘苦,入肝腎經,具有補肝腎、強筋骨、安胎的作用。薯蕷散主治腎虛腰痛,杜仲可補腎壯腰,加強藥效,起到固本培元的作用。
  2. 協同補益,相輔相成:薯蕷散中其他藥材如山藥、枸杞等,亦具有補腎益精、滋陰補虛的功效。杜仲與之相配,可互相協同,共同發揮補益腎精、強壯腰膝的功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薯蕷散中加入續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補肝腎,強筋骨: 續斷性味甘溫,入肝腎經,具有補肝腎、強筋骨、續傷止痛的功效。薯蕷散多用於治療腰膝酸軟、筋骨疼痛等症,續斷可補益肝腎,加強其強筋骨止痛之效。
  2. 配合薯蕷,增強療效: 薯蕷,即山藥,性味甘平,入脾肺經,具有補脾益肺、滋陰潤燥、健脾止瀉等功效。續斷與山藥搭配,可互相補充,共同發揮補益肝腎、強筋骨、健脾益氣的功效,從而提高治療效果。

薯蕷散中加入五味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固澀止汗:五味子味酸性收,入肺經,具有固澀止汗之效。薯蕷散主要用於治療脾腎虛弱、氣陰不足所致的盜汗、自汗等症狀。五味子能固攝津液,減少汗液外泄,有助於緩解汗出不止的症狀。
  2. 補益肺氣:五味子能益氣生津、斂肺止咳,對於脾腎虛弱所致的肺氣不足、咳嗽等症狀也有輔助治療作用。薯蕷散中加入五味子,可以起到補益肺氣、增強機體抵抗力的作用,進一步改善患者的整體狀態。

薯蕷散方劑中加入枸杞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益肝腎,滋陰明目: 枸杞子性甘平,入肝腎經,具有補益肝腎、滋陰明目的功效。薯蕷散常用於治療肝腎陰虛所致的腰膝酸軟、頭昏眼花、耳鳴等症狀,枸杞子可與方中其他藥物相輔相成,加強補益肝腎、滋陰的效果,進一步改善患者的症狀。
  2. 緩解藥物燥性: 薯蕷散中部分藥物可能帶有燥性,容易耗傷津液。枸杞子性甘潤,能滋陰潤燥,與其他藥物配合使用,可緩解藥物的燥性,避免對機體造成過度刺激,更好地保護患者的津液。

薯蕷散中包含茯神,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安神定志: 茯神性平味甘,入心經,具有安神定志、益智健腦的功效。薯蕷散用於治療心神不寧、失眠多夢、健忘等症,茯神可協同其他藥物,起到安神定志的作用,緩解患者精神不佳的症狀。
  2. 補益心脾: 茯神亦能補益心脾,增強心臟功能,提高免疫力。薯蕷散中常加入補益脾胃的藥物,茯神可與之相輔相成,共同改善心脾虛弱所導致的失眠、乏力等症狀。

薯蕷散中加入蛇牀子,主要是利用其燥濕殺蟲的功效。

蛇牀子性溫,味辛,入肺、腎經,具有燥濕止癢、殺蟲止痢的功效。此藥可有效治療因濕邪引起的皮膚病,如濕疹、疥瘡等,而薯蕷散常用於治療濕熱下注、帶下病等,加入蛇牀子可加強其燥濕止癢的作用,並輔助殺蟲止痢,更全面地改善患者的病症。

薯蕷散方中加入山茱萸,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補腎固精: 山茱萸味酸性溫,入肝腎經,具有補益肝腎、固精縮尿的功效。薯蕷散常用於治療腎虛引起的腰膝酸軟、遺精滑精等症,山茱萸的加入可以起到補腎固精的作用,增強藥效。
  2. 斂汗止瀉: 山茱萸還具有斂汗止瀉的功效。薯蕷散在治療腎虛引起的盜汗、遺精的同時,也有可能伴隨腸胃功能失調,山茱萸的加入可以起到收斂固澀的作用,緩解患者的腹瀉症狀,提高整體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薯蕷散 」,主要成分包括:山藥、川牛膝、菟蕬子、肉蓯蓉、巴戟天、杜仲、續斷、五味子、枸杞子、茯神、蛇牀子、山茱萸等 12 種中藥材,具有溫腎壯陽、補腎填精、固澀收斂、強筋骨、益氣生精、滋陰補血等功效。

山藥性平味甘,入脾、肺、腎經,具有補氣益虛、生津止渴、健脾養胃的功效。

川牛膝具有調經、祛風除濕、強筋骨、活血化瘀、利水滲濕、活絡止痛、通經、清熱利尿、滋陰、補益肝腎等功效。

菟蕬子具有補腎、益肝、明目、壯陽、止瀉、補虛陰、益精血、充津液、通經絡等功效。

肉蓯蓉具有補腎壯陽、補益肝腎、澀精止遺、活血化瘀、通經下乳、補氣、增強免疫力、改善貧血、強壯筋骨等功效。

巴戟天具有補腎壯陽、祛風除濕、補氣、散風寒、止咳化痰、降氣、強筋骨等功效。

杜仲具有補氣、強筋骨、補益肝腎、安胎、補腎等功效。

續斷具有補陽、補氣、強筋骨、補益肝腎、利水消腫、安胎、通經絡、止血等功效。

五味子具有固澀收斂、補氣、補腎、止咳化痰、降氣、生津止渴、強筋骨、解酒毒等功效。

枸杞子具有滋陰、補氣、益精、潤肺、補血養肝、補益肝腎、清肝明目和強筋骨的功效。

茯神性甘、平,歸心、脾經,具有安神定驚、健脾益胃、利水滲濕等功效。

蛇牀子性微寒,歸肝、腎經,具有止癢、祛風除濕、驅蟲殺蟲、壯陽活絡止痛、燥濕等功效。

山茱萸具有固澀收斂、澀精止遺、補益肝腎、補血養肝、益精等傳統功效。

中藥方劑「 薯蕷散 」具有溫腎壯陽、補腎填精、固澀收斂、強筋骨、益氣生精、滋陰補血等功效,適用於男性一切病,如遺精、早洩、腰膝酸軟、陽痿、性功能障礙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薯蕷3兩,細辛1兩半,秦艽2兩,天雄2兩,獨活2兩半,桂心2兩半,山茱萸2兩半。
上藥治下篩。
每服方寸匕,酒下,日3次。
方中獨活,《千金翼》作「羌活」。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有補益作用,陰虛火旺者慎用。
  • 本方有固精作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薯蕷散, 出處:《千金》卷十三。 組成:薯蕷3兩,細辛1兩半,秦艽2兩,天雄2兩,獨活2兩半,桂心2兩半,山茱萸2兩半。 主治:頭目有風,牽引目睛疼痛,偏視不明。

薯蕷散, 出處:《聖惠》卷二十二。 組成:薯蕷1兩,防風1兩(去蘆頭),細辛半兩,山茱萸半兩,川升麻半兩,甘菊花半兩,蔓荊子半兩,藁本半兩。 主治:頭面風,目眩耳聾。

薯蕷散, 出處:《聖惠》卷二十二。 組成:薯蕷1兩,防風1兩(去蘆頭),細辛半兩,山茱萸3分,杜若3分,白茯苓3分,川芎半兩,甘菊花半兩,蔓荊子半兩。 主治:頭風,目眩痛及耳聾。

薯蕷散, 出處:《聖惠》卷三十三。 組成:薯萸1兩,防風(去蘆頭)1兩,山茱萸1兩,枳殼(麸炒微黃,去瓤)1兩,人參(去蘆頭)1兩,枸杞子1兩,茯神1兩,川芎1兩,覆盆子1兩,甘菊花3分,細辛2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主治:肝臟風虛,眼目昏暗(目巟)(目巟),視物不明。

薯蕷散, 出處:《千金》卷十九。 組成:薯蕷1兩,牛膝1兩,菟絲子1兩,蓯蓉1兩,巴戟天1兩,杜仲1兩,續斷1兩(一方用遠志),五味子2分,荊實1兩(一方用枸杞子),茯苓1兩(一方用茯神),蛇床子2分,山茱萸10分(一方用防風)。 主治:益肌肉,調五臟,久服健力不可當。主治:丈夫一切病。風勞。

薯蕷散, 出處:《聖惠》卷二十六。 組成:薯蕷2兩,白茯苓2兩,遠志半兩(去心),澤瀉1兩,黃耆2兩(銼),人參1兩(去蘆頭),龍骨1兩半,白芍藥1兩,五味子1兩,山茱萸1兩,沉香1兩,枳殼3分(麸炒微黃,去皮)。 主治:五勞六極七傷,臍下膨脝,兩脅脹滿,腰脊相引痛,鼻中乾燥,目暗盲盲,憤憤不樂,胸中氣逆,不下飲食,小便赤黃餘瀝,夢與鬼交失精,驚恐虛乏。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