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治功效
虎潛丸
組成
- 陳皮
- 鎖陽
- 當歸
- 龜板
- 乾薑
- 黃柏
- 川牛膝
- 知母
- 熟地黃
- 白芍
整體功效
主治
虎潛丸由陳皮、鎖陽、當歸、龜板、乾薑、黃柏、川牛膝、知母、熟地黃、白芍等中藥組成,具有滋陰補腎、強筋壯骨的功效。主治肝腎不足、筋骨痿軟、陰虛勞熱、痿厥之重者、諸虛不足、腰腿痠痛、行步無力、腎虛精髓衰乏、骨萎足軟、行步艱辛、陰虛勞證、腎虛多唾、腎陰不足、精血虧損、骨蒸勞熱等症。
方解
虎潛丸由陳皮、鎖陽、當歸、龜板、乾薑、黃柏、川牛膝、知母、熟地黃、白芍等中藥組成,具有滋陰補腎、強筋壯骨的功效。陳皮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鎖陽具有補腎陽、益精血、強筋骨的功效;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龜板具有滋陰補腎、強筋壯骨的功效;乾薑具有溫中散寒、回陽通脈的功效;黃柏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川牛膝具有補肝腎、強筋骨、活血通絡的功效;知母具有清熱燥濕、生津止渴的功效;熟地黃具有滋陰補腎、益精血、養肝陰的功效;白芍具有養血柔肝、緩急止痛的功效。
注意事項
- 本方具有滋陰補腎、強筋壯骨的功效,適用於肝腎不足、筋骨痿軟、陰虛勞熱、痿厥之重者、諸虛不足、腰腿痠痛、行步無力、腎虛精髓衰乏、骨萎足軟、行步艱辛、陰虛勞證、腎虛多唾、腎陰不足、精血虧損、骨蒸勞熱等症。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滋陰過度,導致陽氣不足。
- 本方有一定的副作用,如腹脹、腹瀉、便溏等,如有不適,應立即停藥並諮詢醫生。
文獻參考
傳統服藥法
黃柏半斤(酒炒),龜版4兩(酒炙),知母2兩(酒炒),熟地黃2兩,陳皮2兩,白芍2兩,瑣陽1兩半,虎骨1兩(炙),乾薑半兩(一方加金箔1片,一方用生地黃,一方無干薑)。壯元陽,滋腎水,養氣血。養陰潛陽,強筋壯骨。
上為末,酒糊為丸或粥為丸。
(《飼鶴亭集方》)。《東醫寶鑒·雜病篇》有當歸。《醫學入門》本方用法:上為末,豬脊髓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空心鹽湯送下,乾物壓之。《杏苑》有「金箔為衣」。
相關證候

腎精不足
腎精虧耗,腎精虧虛,腎精虧損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虎潛丸, 出處:《瘍科心得集·家用膏丹丸散方》。 組成:硫黃(豆腐煮1炷香)、血竭各等分。 主治:陰寒鶴膝風。
虎潛丸, 出處:《活人方匯編》卷三。 組成:滋陰百補丸加虎骨2兩5錢,羌活1兩,獨活1兩。 主治:培補氣血,壯骨舒筋。主治:氣血兩虛,關節枯澀,筋骨軟弱,周身煩痛,或麻痹不仁,肢節屈伸不利而步履艱難。
虎潛丸, 出處:《醫學心悟》卷三。 組成:龜版4兩,杜仲3兩,熟地3兩,黃柏(炒褐色)5錢,知母5錢,牛膝2兩,白芍藥2兩,虎骨(酒炙酥)2兩,當歸2兩,陳皮4錢,乾薑2錢。 主治:痿。痿證屬肝腎虛熱者。
虎潛丸, 出處:《仙拈集》卷三。 組成:熟地4兩,瑣陽4兩,白芍2兩,人參2兩,黃耆2兩,茯苓2兩,黃柏2兩,牛膝2兩,杜仲2兩,菟絲2兩,龜版2兩,虎脛骨2兩,破故紙2兩,知母1兩半。 主治:腎水不足,筋骨痿弱,不能步履。
虎潛丸, 出處:《回春》卷五。 組成:人參(去蘆)、當歸(酒洗)、黃耆(蜜炙)、白朮(去蘆)、白茯苓(去皮)、熟地黃、山藥、杜仲(薑酒炒)、牛膝(酒洗)、破故紙(酒洗)、虎脛骨(酒炒)、知母(酥炙)、龜版(酥炙)各等分。 主治:消痰降火。主治:痿屬虛熱者。
虎潛丸, 出處:《丹溪心法》卷三。 組成:黃柏半斤(酒炒),龜版4兩(酒炙),知母2兩(酒炒),熟地黃2兩,陳皮2兩,白芍2兩,瑣陽1兩半,虎骨1兩(炙),乾薑半兩(一方加金箔1片,一方用生地黃,一方無乾薑)。 主治:壯元陽,滋腎水,養氣血。養陰潛陽,強筋壯骨。主治:肝腎不足,筋骨痿軟;陰虛勞熱。痿厥之重者。諸虛不足,腰腿痠痛,行步無力。腎虛精髓衰乏,骨萎足軟,行步艱辛。陰虛勞證。腎虛多唾。腎陰不足,精血虧損,骨蒸勞熱。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