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該如何退燒?運用中醫經絡與中藥效果真好!

- 最後更新:2022-05-12
關於發熱(發燒)的3D經絡穴道分析:點選開啟

從現代醫學觀點看發熱(發燒)


發熱(發燒)

多數人認為發燒是一種疾病,事實上發燒只是一種「症狀」,代表體內正處於發炎反應或免疫系統正在抵抗細菌、病毒等免疫反應。多數的時候,發燒只能說是某種疾病的「症狀」,並非單純是一種病

現代醫學對發燒的定義是:耳溫38℃、額溫37.5℃、腋溫37.2℃、口溫37.5℃以及肛溫38℃,其中以肛溫最接近人體內部真正的溫度。

既然發燒只是一種身體對抗感染或發炎的生理現象,因此現代醫學認為必須去找到發燒的原因,而非發燒本身。

造成發燒的原因很單純,最常見的就是感冒、流感與肺炎。像2019年後全球大流行的新冠肺炎,最典型的症狀就是發燒!

其他疾病如:待在高溫環境下中暑、腦膜炎、破傷風、盲腸炎、肝炎...等等都會發燒。面對發燒時,一般就只能服用退燒藥。而中醫處理發燒的方法至少累積兩千多年的經驗,是非常值得作為參考的。

從中醫的觀點看發熱(發燒)


古代中國人,面對發燒時處理的方法,不外就是運用「穴道」與「中藥」,這個部分先討論中藥,穴道部分在下面提出。

中醫的《傷寒論》可以說整本書有一大半都在處理感冒及其後遺症現象,而第一個任務就是「退燒」!由於已經被運用近2000年歷史,因此運用中藥退燒,是相當成熟且有效的方法。

《傷寒論》將外感傷寒區分為六個階段(太陽病、少陽病、陽明病、太陰病、少陰病與厥陰病),發燒症狀遍及所有的階段,因此要先辨別出這是屬於哪一種階段的發燒,不理解的人可以先閱讀本篇文章。

依照過去千年數億人次的經驗紀錄,只要判斷正確,服用一劑中藥之後就退燒,兩劑之後感冒幾乎痊癒,凡是體驗過的人都知道這是真的,你也將不會例外!

這裡必須先提出的是,在感冒時通常發燒(發熱)與惡寒(怕冷)、惡風(怕風)同時一起存在的。只有當外邪入裡化熱之後,才是完全的發熱發燒,而運用《傷寒論》,不論哪一種發燒都可以解。

以下將傷寒論六個階段的發燒,以及其代表主要方劑分別列出:

1. 太陽病

太陽病的發燒最常見!經常伴隨的症狀就是全身痛(頭痛、脖子痛)、咳嗽、氣喘、流鼻水、煩躁、流汗或不流汗。在這個階段,最重要的就是判斷「有汗」還是「無汗」?

有汗就是「桂枝湯」,無汗就是「麻黃湯」,然而這種判斷方法,對一般人而言實在是有點困難,雲端中醫有提出特別的判斷方法可參考。如果真的判斷不出來,那就用「葛根湯

單純的感冒發燒,只要「桂枝湯」或「麻黃湯」判斷正確,就可以快速退燒!這時候出現兩條路線,一條偏寒,出現:鼻塞、流鼻水、咳嗽氣喘、白痰,那就是「小青龍湯」。

另一條偏熱,胸部、肺部開始化熱,出現:黃痰、咳嗽氣喘且胸部煩熱,輕微的是「麻杏石甘湯」,加上氣喘、煩躁且全身痛,較嚴重的就是「大青龍湯」。

感冒時,足太陽膀胱經常出現虛證
感冒時,足太陽膀胱經常出現虛證

2. 陽明病

陽明病的發燒,在現代都市社會較不常見,這是全身真正的實熱、大熱、大煩燥、大口渴、面紅、小便黃少,胃熱熾盛的發燒,只要運用「白虎湯」就會快速退燒。如果出現肚子脹氣、肚子硬、便秘,那就可以運用「承氣湯」(大承氣湯小承氣湯調胃承氣湯)。

3. 少陽病

少陽明病的發燒是最常見的!主要是因為現代人平時壓力大,普遍肝氣鬱結,感冒的時候很容易進入少陽病。主要症狀是:口苦、口渴、暈眩、食慾不佳、肋痛、胸悶、心煩、噁心想吐...等等,只要符合其中一個症狀就可以運用!這種「發燒」經常會與「發冷」變來變去,通常會是低燒。

這時候就是「小柴胡湯」或是太陽病一起變化出來的「柴胡桂枝湯」、「柴葛解肌湯」,退燒效果都非常好!

現代人經絡體質普遍肝氣鬱結
現代人經絡體質普遍出現肝氣鬱結現象

4. 太陰、少陰病

前面討論的都是屬於「陽」的階段,接下來會進入「陰」的階段,也就是「寒的」階段。

現代人感冒發燒,有較高的機率直接就會進入寒的階段!主要原因是現代人生活習慣(吹冷氣、寒涼飲食),同時從小到大感冒都是吃西藥,症狀消失了就以為感冒已經好了,卻不知道寒氣已經深深進入體內。

現代人經常是處於陽虛經絡體質
現代人經常是處於陽虛經絡體質

只要是平常有陽虛的症狀,或是經絡檢測常常出現「陽經虛證」的人,感冒通常就會直接進入太陰或少陰階段,這時候最適合運用太陽病與少陰病併病的「麻黃附子細辛湯」,效果非常強大!

最後進入厥陰病時,體內又寒又熱,這種發燒很難治的,通常要運用「四逆湯」加減變化,由於需要更多專業知識,所以這裡不討論。

以上分析看起來很複雜,這是因為要應付幾千萬種人!其實,對多數現代人體質而言,常用的退燒中藥方劑就是「葛根湯」、「小青龍湯」、「小柴胡湯」、「柴胡桂枝湯或(柴葛解肌湯)」、「麻黃附子細辛湯」,離不開這5種中藥方劑。

《傷寒論》演變到後來,南方地區的醫家開始修正,主要是因為南方天氣又濕又熱,不是單純的寒氣。面對夏季期間的發燒,就可以運用溫病學派的方法,概念與現在的抗生素類似,常見的有:「銀翹散」、「荊防敗毒散」、「藿香正氣散」。

運用食療退燒

有些人就是不喜歡吃中藥,因為他們從來沒有體會過中藥退燒的神奇效果,卻很擔心服用中藥的副作用,建議這些人可以運用食物來退燒。

  1. 寒性食物:既然發燒是熱的,就吃一些寒性食物即可退燒。例如:西瓜效果最好,還有甘蔗、梨子、奇異果(獼猴桃)、葡萄、蘋果、橘子...等等。要注意的是:如果體內很寒的人,吃了可能無法退燒,甚至燒的更嚴重。
  2. 生薑紅糖水:這個方法幾乎每個人都知道,中藥裡面也幾乎都有生薑,運用幾片生薑加上一勺紅糖煮水,配合食用蔥、薑、蒜這類食物來排寒,也會在發汗之後退燒。
  3. 三豆飲:將黑豆、黃豆、綠豆取相同比例豆子一起洗淨、用大火燒開轉小火煮1小時,熱熱的喝,一天少量多次喝,可以退燒。
  4. 米漿粥:米漿粥可以退燒的原理,也是源自於《傷寒論》,這是因為桂枝湯的服用方法,就是要配合吃粥,關於煮粥的方法可以參考這段影片
  5. 服用殺菌抗菌食物:有些食物本身就有抗菌療效,例如:洋蔥、大蒜...等等,可以參考下面這篇文章。

相關的12個中醫證候與中藥方劑


載入中...

可能經絡型態或現象


發燒見於各種不同的經絡現象,基於不同經絡體質現象的發燒處理方法不同。

關於各種經絡體質的退燒處理方法,在上文中已經提出,以下列出幾種現代人常見的經絡體質現象:

載入中...

改善發熱(發燒)的50個中藥方劑清單


與發熱(發燒)的相關症狀或疾病


關於發熱(發燒)之相關中醫典籍


  • 《景岳全書.雜證謨》:「凡熱病之作,亦自有內外之辨,如感風寒而傳化為熱,或因時氣而火盛為熟,此皆外來之熱,即傷寒瘟疫時毒痎瘧之屬也,至若內生之熱,則有因飲食而致者,有因勞倦而致者,有因酒色而致者,有因七情而致者,有因藥餌而致者,有因過暖而致者,有因陰虛而致者,有偶感而致者,有積累而致者,雖其所因不同而病候過表裡,故在外者但當察經絡之深淺,在內者但當察臟腑之陰陽。」
  • 《雜病廣要.內因類.惡寒發熱》:「發熱者,熱之發現於肌表者也。凡病多發熱,熱生於火,火本於氣。其理不外氣乖與氣鬱二端。氣乖有三:一曰陽亢發熱,一曰陰虛發熱,一曰陽虛發熱。氣鬱有七:一風寒鬱熱,一飲食鬱熱,一為痰飲鬱熱,一為瘀血鬱熱,一為水濕鬱熱,一為肝氣鬱熱,一為脾氣鬱熱。」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