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婢湯

YUE BI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傷寒雜病論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15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32%
胃經 31%
脾經 20%
膀胱經 8%
心經 6%
肺經
胃經
脾經
膀胱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22

方劑組成解釋

越婢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 越婢湯以麻黃、石膏為君藥,性寒涼,易傷脾胃。甘草性甘平,味甘,能緩解麻黃、石膏的寒涼之性,保護脾胃,使藥物更易於服用。
  2. 增強藥效: 甘草具有解毒、調和氣血、緩解藥物毒性的作用。在越婢湯中,甘草能減輕麻黃的發汗作用,使藥物療效更顯著,同時能降低石膏的寒涼之性,避免過於寒涼而傷及正氣。

越婢湯中包含麻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宣肺解表,利水消腫:麻黃性溫,入肺經,具有發汗解表、宣肺利水之功效。越婢湯用於治療水腫,其病機多為外寒濕邪侵襲,阻遏肺氣,導致水液停滯。麻黃在此發揮宣肺解表之功,使水氣宣散,利水消腫。
  2.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越婢湯中其他藥物如石膏、澤瀉、茯苓等,具有清熱利濕、滲濕利尿的作用。麻黃與這些藥物相配,可共同發揮利水消腫的作用,使藥效更強。

越婢湯中加入生薑,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 越婢湯以麻黃、石膏為主,性寒涼,容易傷脾胃。生薑性溫,能中和麻黃、石膏的寒性,避免藥性過寒損傷脾胃。
  2. 助麻黃發汗: 生薑具有發汗作用,能促進麻黃的發汗功效,使汗出得更順暢,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同時,生薑還能溫中散寒,減輕麻黃引起的寒邪外襲。

因此,生薑在越婢湯中起到調和藥性、助麻黃發汗的重要作用,使藥效更加協調,更利於治療疾病。

越婢湯中加入大棗,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越婢湯以麻黃、石膏為主藥,性寒涼,容易傷及脾胃,大棗性溫和,能緩解藥物的寒涼之性,避免藥性過於峻猛,保護脾胃,使藥物更易於吸收和發揮效力。
  2. 補益氣血: 大棗具有補益氣血、養血安神的作用,可緩解麻黃、石膏等藥物可能引起的氣血虛弱、津液不足等副作用,使患者更易於恢復健康。

越婢湯中包含石膏,主要是為了清熱解表,止渴生津。石膏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除煩止渴之功效。

越婢湯主治外感風熱,肺熱壅盛,發熱無汗,胸悶喘促,咳嗽痰稠,口渴咽乾等症。石膏可以清熱解表,瀉肺熱,同時也能止渴生津,緩解患者的口渴咽乾症狀,因此被列為方劑組成之一。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名稱叫做「越婢湯」,這是在古代醫學典籍《傷寒雜病論》裡記載的一個處方。

這個處方的製作方法是這樣的:首先,你得準備1.2公升(相當於古時的六升)的水,然後把麻黃這種草藥放進水中先煮。煮的時候,要記得把浮在水面上的泡沫撇掉。接著,再把其他所有的藥材一起放進去煮,一直煮到只剩下600毫升(即古時的三升)的藥汁為止。最後,這600毫升的藥汁要分成三次,溫熱著喝下去。

如果病人覺得特別怕風,可以在處方中額外加入一枚炮製過的附子。而如果是因為風邪導致的水腫,還需要額外添加12克(相當於古時的四兩)的白朮。

越婢湯的主要療效是幫助肺部宣發熱氣,排出體內的熱度,同時也能夠散去身體因水濕造成的腫脹,達到消腫的效果。

中藥方劑「越婢湯」主要用來治療以下情況:

主治:

  • 風水證:症狀包括發燒、怕風寒、全身浮腫、骨頭關節疼痛;或者身體沉重且酸痛、出汗;或者眼睛周圍輕微腫脹(眼瞼水腫),像剛睡醒的蠶一樣起伏,脖子脈搏跳動,按壓手腳腫脹的地方會凹下去且不易恢復,脈搏浮動或寸口脈搏沉滑。

方義:

  • 在「越婢湯」中,麻黃是主藥,可以幫助發汗解表,讓肺部順暢,幫助排出體內的水氣。
  • 生薑大棗作為輔助藥材,可以增強排除水氣的效果,不僅讓風邪和水氣通過汗液排出,還可以利用肺部調節水道的力量,讓水氣通過小便排出。
  • 因為肺和胃有熱,所以加入石膏來清除這種熱。
  • 甘草可以調和藥材性質,與大棗搭配使用,有助於調理脾胃,幫助排除體內的濕氣。

運用:

  1. 根據中醫理論,這帖藥方是用來治療風水證,特別是肺和胃有鬱熱的情況。主要看症狀是否包括全身浮腫、脈搏浮動但不口渴、持續出汗、沒有高燒。
  2. 在現代臨床上,常用來治療急性腎炎、流行性出血熱(發作期)、腎炎初期、慢性腎炎急性發作、不明原因的水腫、過敏性皮膚病等屬於肺和胃鬱熱類的疾病。

加減化裁:

  • 對於怕冷特別明顯的患者,可以在「越婢湯」的基礎上加入附子澤瀉,以幫助溫暖陽氣,利尿排水。
  • 對於水氣明顯的患者,可以在「越婢湯」的基礎上加入白朮茯苓豬苓,以幫助健脾除濕,利尿排水。
  • 對於表證嚴重的患者,可以在「越婢湯」的基礎上加入紫蘇葉,以幫助解表發汗。
  • 對於肺熱嚴重的患者,可以在「越婢湯」的基礎上加入桑皮金銀花板藍根,以幫助清肺。
  • 對於咽喉腫痛的患者,可以在「越婢湯」的基礎上加入牛蒡子薄荷連翹,以幫助清熱解毒,利咽消腫。
  • 對於出汗多且陽氣虛弱的患者,可以在「越婢湯」的基礎上酌情加入附子,以幫助溫暖經絡,補充陽氣。
  • 對於大便乾結的患者,可以在「越婢湯」的基礎上加入大黃芒硝,以幫助瀉熱通便。

其他應用:

  • 「越婢湯」加上白朮,可以治療風濕熱痹。
  • 「越婢湯」加上半夏厚朴湯或煎劑「越婢半夏湯」,對治療支氣管哮喘(尤其是小兒支氣管哮喘)有很好的效果。
  • 「越婢湯」加上五苓散,可以治療急性蕁麻疹合併血管水腫。
  • 「越婢湯」加上其他藥材治療急性腎炎等疾病也有良好的效果。

傳統服藥法


上藥以水1.2升(六升),先煮麻黃,去上沫,納諸藥,煮取600毫升(三升),分溫三服。惡風者加附子一枚炮;風水加朮12g(四兩)。

相關疾病


怕吹到風全身性水腫口乾口渴四肢浮腫發脹下肢水腫坐骨神經痛五十肩類風濕性關節炎痲風 [漢生氏病]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腎絲球腎炎怕冷身體容易出汗四肢痿軟無力膝部腫大疼痛半身或下肢麻木全身酸痛

相同名稱方劑


越婢湯, 出處:《金匱》卷中。 組成:麻黃6兩,石膏半斤,生薑3兩,大棗15枚,甘草2兩。 主治:風水惡風,一身悉腫,脈浮不渴,續自汗出,無大熱者。

越婢湯, 出處:《千金》卷七。 組成:麻黃6兩,石膏半升,白朮4兩,大附子1枚,生薑3兩,甘草2兩,大棗15枚。 主治:風濕毒邪侵襲,津液耗傷,筋脈攣痹,腳膝痿弱,行立不便。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