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二越婢一湯

GUI ZHI ER YE BI E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傷寒雜病論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15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9%
胃經 24%
肺經 18%
肝經 12%
心經 5%
膀胱經 5%
腎經 2%
脾經
胃經
肺經
肝經
心經
膀胱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4-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桂枝二越婢一湯中加入麻黃,主要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宣肺散寒,通利水道:麻黃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宣肺散寒、發汗解表、利水消腫的功效。此方以桂枝湯為基礎,麻黃的加入,可增強其宣肺散寒之力,更有效地驅散寒邪,並促進體內水液代謝,利尿消腫。
  2. 配合桂枝,增強療效:桂枝性溫,味甘辛,入心、脾、膀胱經,擅長溫經通脈,調和營衛。麻黃與桂枝相配,既能發散風寒,又能溫通經脈,更能相輔相成,共同提升療效,使藥力更為平和而有力。

桂枝二越婢一湯中包含桂枝,原因如下:

  1. 溫陽散寒:桂枝性溫,味辛甘,具有溫經散寒、發表解肌之效。該方旨在治療表寒裡熱證,桂枝可溫陽散寒,促進陽氣生髮,使寒邪外解。
  2. 調和營衛:桂枝能調和營衛之氣,使營氣運行順暢,衛氣固密,抵禦外邪。二越婢湯以麻黃為主,其性偏燥,易傷津耗氣,桂枝可輔助麻黃,使發汗而不傷津,達到溫和解表的效果。

桂枝二越婢一湯方劑中包含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緩解桂枝與麻黃之辛燥: 方中桂枝、麻黃性辛溫,容易燥烈傷陰。甘草性甘平,入脾經,能緩解桂枝與麻黃的辛燥之性,使藥性平和,避免傷及脾胃,更利於藥效發揮。
  2. 增強療效,益氣健脾: 甘草具備益氣健脾的功效,能增強人體正氣,使身體更有抵抗力。桂枝二越婢一湯主治表寒兼有濕邪,甘草的益氣健脾作用,有助於驅散寒濕,提升整體療效。

桂枝二越婢一湯中加入生薑,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1. 解表散寒,助桂枝發揮功效: 生薑性溫,味辛,具有解表散寒、溫中止嘔的功效。桂枝亦屬溫性,與生薑同用,可增強解表散寒之力,促進汗出,驅除風寒,緩解外感症狀。
  2. 調和藥性,防止桂枝過於燥烈: 桂枝性溫,若單用容易燥烈,可能損傷津液。生薑能中和桂枝的燥性,使藥性緩和,減少副作用,提高藥效安全性。

桂枝二越婢一湯中加入大棗,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和解脾胃,緩解藥性: 大棗性溫,味甘,入脾胃經,具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緩和藥性之功效。方中桂枝、麻黃等藥性較烈,容易損傷脾胃,而大棗能起到和解脾胃,減輕藥物對胃腸的刺激作用,使藥力更平和。

2. 滋陰益氣,增強療效: 大棗能補益氣血,滋陰潤燥,配合方中其他藥物,共同發揮溫陽化氣、利水消腫之功效,有助於改善患者氣虛水腫等症狀,提高治療效果。

桂枝二越婢一湯中加入石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表,兼除濕邪: 此方以桂枝、麻黃等辛溫解表之品為主,但因濕邪較重,故佐以石膏以清熱解表,並配合麻黃、杏仁、白術等燥濕化痰之品,達到清熱解表、利濕化痰的效果。
  2. 防止表邪入裡: 石膏性寒,入肺經,能清熱降火,防止辛溫解表之品過於燥烈,導致表邪入裡化熱,並有助於緩解發熱、口渴等症狀。

總之,石膏的加入既能清熱解表,又能防邪入裡,與方中其他藥物相輔相成,達到最佳療效。

桂枝二越婢一湯中加入白芍,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1. 緩解桂枝湯的燥性: 桂枝湯以桂枝、麻黃等辛溫發汗藥為主,容易傷津耗氣。白芍味苦酸,入肝脾經,具有斂陰柔肝、養血調經的作用,可以緩解桂枝湯的燥性,防止汗出過多傷津。
  2. 保護脾胃: 越婢湯以麻黃、石膏等寒涼藥為主,容易損傷脾胃陽氣。白芍可以補益脾胃,起到保護脾胃的作用,避免因寒涼藥物損傷脾胃而影響療效。

主治功效


桂枝二越婢一湯:

中藥方劑「桂枝二越婢一湯」組成包括:麻黃,桂枝,甘草,生薑,大棗,石膏,白芍。

主要成分與功效:

  • 麻黃:發汗解表,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風寒。
  • 桂枝: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散風寒,通經絡,活絡止痛,止嘔,活血化瘀,提振胸陽。
  •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 生薑: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
  • 大棗:安神助眠,理氣行氣,止瀉,調經,止咳化痰,活血化瘀,益氣補血,補血養肝,健脾胃。
  • 白芍: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
  • 石膏:清熱利尿,清熱瀉火,生津止渴,止咳平喘,化腐生肌,活絡止痛。

主治功效:

太陽病。發熱惡寒,脈絡微弱的。

應用領域:

臨牀病案表明:桂枝二越婢一湯可以用於傷寒挾燥,慢性風濕性關節炎和慢性腎炎,三種中西醫的疾病。

總結:

桂枝二越婢一湯,是中藥方劑之一,具有發汗解表、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臨牀上,用於治療太陽病,發熱惡寒,脈絡微弱的。

傳統服藥法


桂枝(去皮)18銖,芍藥18銖,麻黃18銖,甘草(炙)18銖,大棗4枚(擘),生薑1兩2銖(切),石膏24銖(碎,綿裹)。
微發其汗,兼清里熱。
以水5升,先煮麻黃1-2沸,去上沫,納諸藥,煮取2升,去滓,溫服1升。本雲:當裁為越婢湯、桂枝湯合之,飲1升。今合為一方,桂枝2分,越婢1分。桂枝越婢湯(《內台方議》卷一)、桂枝二越婢一湯(《古方選注》卷上)。

相關證候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桂枝二越婢一湯, 出處:《傷寒論》。 組成:桂枝(去皮)18铢,芍藥18铢,麻黃18铢,甘草(炙)18铢,大棗4枚(擘),生薑1兩2铢(切),石膏24铢(碎,綿裹)。 主治:微發其汗,兼清裏熱。主治:太陽病,發熱惡寒,脈微弱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