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搔癢怎麼辦?從中醫證候,經絡與中藥理解!

- 最後更新:2025-08-08

從現代醫學觀點看面部搔癢


面部搔癢

面部搔癢在現代醫學看法,主要是因為皮膚受損或過敏引發的免疫反應,皮膚乾燥的人容易面部發癢。

當皮膚遭受物理或化學刺激,肥大細胞會釋放組織胺,導致皮膚毛細血管擴張和通透性增加,產生紅腫、滲出液,進而引起持續的搔癢感。

一些食物或體質過敏也會造成面部發癢,相關疾病有濕疹、異位性皮膚炎、蕁麻疹及細菌、真菌、病毒感染的症狀也是皮膚搔癢。

從中醫經絡的角度來看,異常時也會造成面部搔癢,可以從不同的觀點來改善面部搔癢。

從中醫的觀點看面部搔癢


古人確實就已經意識到面部搔癢的現象,在中醫理論中認為面部是「諸陽之會」,所有陽經都會循行並交會於頭面部。

因此,面部的健康光澤反映了臟腑氣血的充盈與和諧。反之,當面部出現搔癢、紅腫、脫屑等問題時,通常不是單純的皮膚表面問題,而是體內臟腑功能失調的外在表現。

若結合經絡來綜合分析,面部搔癢的主要病機與「風」、「濕」、「熱」、「虛」四個方面密切相關,分析如下:

1.外感風邪(急性搔癢)

「風」是中醫六淫病邪(風、寒、暑、濕、燥、火)之首,其特性是「善行數變」,來得快、變化多、遊走不定,而搔癢的感覺正是「風」的典型表現。

此外,肺衛不固時,因為肺主皮毛,肺氣虛弱則腠理酥鬆,易受風邪,所以感冒傷寒的時候很容易面部搔癢

風邪入侵體內之後,會造成各種搔癢
風邪入侵體內之後,會造成各種搔癢

造成面部發癢最常見是「風熱證」,通常是感受外界風熱之邪,或體內有熱,再感風邪。尤其是天氣炎熱,或是季節交替,或感冒初期最容易出現。

主要症狀是:搔癢發作迅速,癢感較劇烈,皮膚可能泛紅、有灼熱感,甚至出現紅色丘疹。可能伴隨口渴、心煩、喉嚨痛、便秘等全身性的熱象。

從中醫的角度看來,「風寒證」也會造成面部發癢,雖然較少見,但仍可能發生。

這種面部搔癢,但皮膚顏色可能偏白或無明顯變化,遇冷風或氣溫下降時加重。常伴隨怕冷、流清涕等症狀。

當風邪與濕邪結合成為「風濕證」,也會造成面部搔癢,同時且感覺面部沈重、浮腫,皮膚可能出現水泡、滲液。身體會感覺困重、疲倦。

基於上述,最有可能出現面部搔癢的時間點,就是夏季與秋季初期,因為這段期間天氣炎熱,體內本來就有火熱。

此外,每天吹風(電風扇或冷氣),風邪容易入侵體內,再加上「長夏」期間天氣濕熱,所以自然容易感受到風熱、風濕,進而造成面部發癢。

2.經絡受邪

以上的外邪入侵體內之後,影響到的經絡運行路線,都有可能紅腫發癢,面部只是其中一部分。

當體內濕氣與熱邪結合,鬱結於內,循經絡上蒸於面部,通往面部的經絡主要是「陽明經」(大腸經、胃經)與「少陽經」(三焦經、膽經)

濕熱所造成的面部搔癢,通常會伴隨皮膚油膩,搔癢且黏膩不爽,常伴有粉刺、痤瘡、甚至膿皰。可能伴隨口苦、口黏、食慾不振、大便黏滯不暢等。

常見原因是,吃了太多滋膩肥甘厚味、辛辣、油炸食物及飲酒,導致脾胃運化功能失常,產生濕熱。

傳統中醫認為「風為百病之長」,風寒、風熱挾濕邪侵襲面部的經絡(主要是陽明經、少陽經),會導致營衛不和,而造成突然間面部搔癢,癢處游走不定,可能伴紅疹或浮腫。

濕熱影響到通往面部的經絡,造成面部發癢
濕熱影響到通往面部的經絡,造成面部發癢

依照面部的搔癢處,也可以推斷哪些經絡異常,常見位置如下:

  • 前額:屬陽明胃經,多與脾胃濕熱相關。
  • 顴頰、耳前:屬少陽膽經或三焦經,多與肝膽火熱相關。
  • 口鼻周圍:屬太陰脾經,或陽明胃經,多與脾胃積熱相關。
  • 眼周:與肝經相關,因為肝開竅於目,肝經最終通往眼睛。

3.氣血虛弱(慢性搔癢)

中醫認為,「血」能濡養全身皮膚,當血液虧虛,皮膚失去滋養,就會變得乾燥。

中醫說「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意指乾燥的皮膚(血虛)會「生風」而引起面部搔癢。

這種搔癢感,通常較輕微但持續不斷,夜間可能加重。皮膚乾燥、脫屑、缺乏光澤,面色可能萎黃或蒼白。常伴隨頭暈眼花、心悸、疲倦、女性月經量少等。

常見於年老體衰、大病久病之後、或本身體質虛弱,導致氣血生化不足。

以上的抽象理論,如何運用現代的經絡數據驗證呢?原理其實很簡單,就去找面部發癢的人,直接觀察他們的經絡型態即可。

系統中,最容易出現面部搔癢的人,確實就是「陽明經」(大腸經、胃經)與「少陽經」(三焦經、膽經)實證的人,尤其是夏季最常見的鐵三角經絡型態,有機會出現面部搔癢。

2025年8月期間,某會員私下分享,隨著天氣愈來愈熱,他的臉就感到愈來愈癢,同時出現紅疹、青春痘,整個臉紅通通的,當時幫自己進行經絡檢測,出現下圖:

面部搔癢,鐵三角經絡化熱案例
面部搔癢,鐵三角經絡化熱案例

不過,並不是每個面部搔癢的人,都會出現這種經絡型態,在雲端中醫的資料庫中,有一定比例的人出現面部搔癢,是屬於寒證,或是寒熱錯雜。

2025年初的時候,還是處於寒冷的季節,有兩位會員也是回報出現面部發癢,而他們都是出現典型的「上虛下實」經絡型態,下面是其中一個案例。

上虛下實類型的面部搔癢
上虛下實類型的面部搔癢

這種「上虛下實」的經絡型態,是有包含膽經與胃經的實證,也代表體內有火氣的現象,但是他們的上半身是屬於陰寒的(三焦經、大腸虛證)。

改善面部搔癢的方法,運用中藥效果不錯,可以從身體內部根本解決,體內有濕熱的人,就去濕、瀉火。

平時飲食務必要清淡,避免辛辣、油炸、燒烤、甜食、乳製品及發物(如海鮮、筍、芒果、酒等),這些食物容易引發或加重濕熱與風熱。

多攝取滋陰潤燥食物,對於血虛生風者,可多吃白木耳、山藥、黑芝麻、桑椹、紅棗等。

平時保持心情舒暢,保持作息規律,避免熬夜,特別是晚上11點至凌晨3點,是肝膽經循行運作的時間,此時安睡有助於肝膽疏洩與排毒。

相關的6個中醫證候與中藥方劑


載入中...

改善面部搔癢的20個中藥方劑清單


改善面部搔癢的16個食物清單


冬瓜白木耳百合金銀花枸杞子魚腥草紫菜菊花黑芝麻綠豆蓮子橄欖油薄荷薏苡仁藍莓蘆薈

與面部搔癢的相關症狀或疾病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