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麻黃連翹赤小豆湯中包含麻黃,主要原因如下:
- 疏散風熱,宣肺解表: 麻黃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發汗解表、宣肺止咳的功效。對於風熱犯肺,症見發熱惡寒、咳嗽痰黃、鼻塞流涕者,麻黃可起到疏散風熱、宣通肺氣的作用,有利於疾病的痊癒。
- 促進排泄,利水消腫: 麻黃亦具利尿、排泄的作用,可促進體內水分代謝,對於風熱所致的體表水腫或肺氣不利引起的痰飲,麻黃能起到利水消腫、化痰止咳的功效,配合赤小豆利水消腫,更能提高療效。
麻黃連翹赤小豆湯中的杏仁同樣用於降氣止咳,且能潤肺化痰。該方主要用於治療濕熱黃疸伴有咳嗽的病症,杏仁可以幫助調整肺氣,使濕熱得以順利排出體外,從而改善症狀。
麻黃連翹赤小豆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 調和藥性: 方中麻黃辛溫發散,連翹苦寒清熱,赤小豆甘平利水。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的作用,可緩解麻黃的辛溫之性,避免過於燥烈傷陰,亦可使連翹清熱之力不至過寒傷胃,使藥性協調,發揮最佳療效。
二、 增強療效: 甘草與麻黃、連翹等藥物配伍,可增強其利水消腫、清熱解毒的效果。甘草本身具有補氣益脾、緩急止痛、解毒的功效,能增強藥物對體內的滲透性和藥效,進一步促進體液代謝,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麻黃連翹赤小豆湯中加入生薑,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解表散寒:麻黃性溫,連翹性微寒,赤小豆性平,三者合用以解表散寒,而生薑性溫,辛溫發散,可助麻黃發汗解表,並溫中止嘔,防止藥性過於寒涼而傷及脾胃。
- 調和藥性:生薑能調和藥性,使藥物溫和而不傷正氣。麻黃連翹赤小豆湯中,麻黃偏於發汗,連翹偏於清熱,赤小豆偏於利水,生薑可將三者之性調和,使藥力協調,達到更好的療效。
麻黃連翹赤小豆湯中包含連翹,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大功效:
- 清熱解毒: 連翹味苦性寒,善於清熱解毒,可有效消散外感熱毒,特別是風熱邪氣引起的發熱、咳嗽、咽痛等症狀。與麻黃、赤小豆等藥物配合,可增強清熱解毒之效,使藥效更加顯著。
- 疏散風熱: 連翹具有疏散風熱之功,可幫助機體排出體內的熱邪,配合麻黃的發汗解表作用,可有效緩解外感風熱引起的症狀,達到清熱解表、宣肺止咳的效果。
麻黃連翹赤小豆湯中加入赤小豆,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解毒、利水消腫:赤小豆性平味甘,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的功效,可有效緩解麻黃連翹湯所治療的熱毒壅滯、水腫等症狀。
- 配合藥性,增強療效:赤小豆與麻黃、連翹等藥物搭配,可以增強藥效,促進體內毒素排出,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例如,赤小豆能促進體內水液代謝,配合麻黃利水消腫,更有效地緩解水腫症狀。
麻黃連翹赤小豆湯並非包含梓白皮。其組成僅有麻黃、連翹、赤小豆三味藥材。
梓白皮性寒,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之功效,常用於治療熱毒壅盛、水腫、小便不利等症。而麻黃連翹赤小豆湯主治風熱感冒,其藥性以辛涼解表為主,與梓白皮的清熱利水功效並不相符。因此,梓白皮並非麻黃連翹赤小豆湯的組成藥材。
主治功效
麻黃連翹赤小豆湯主治濕熱蘊鬱於內,外阻經絡肌膚之病,既能發汗解表,又利濕清熱,本來適用於傷寒瘀熱在裏,小便不利,身發黃者。
麻黃、杏仁、生薑意在辛溫宣發,解表散邪;連翹、桑白皮、赤小豆旨在苦寒清熱解毒;甘草、大棗甘平和中,其藥物組合成為共奏辛溫解表散邪,解熱祛濕之效。
陽黃為濕熱侵襲機體,兼有外感證時套用麻黃連翹赤小豆湯既可散外邪又可內清濕熱。
麻黃連翹赤小豆湯,方中麻黃、杏仁、生薑具有發汗、辛散表邪的作用,麻黃、生薑又有散水氣的作用,杏仁宣散肺氣而通便,有利去邪。連翹、生桑白皮苦寒能清熱解毒,與赤小豆同用可起清熱利水除濕之效。甘草、大棗調和諸藥,並和牌胃。
全方具有清熱利濕兼以解表發汗的功能。本方驅濕除通過利大小便外,還取由汗而發,此即(內經〉「開鬼門」之法。本方集發汗、利水、通泄於一方,通達表裡、上下,除濕退黃,但通腑泄滿之力遜於茵陳嵩湯。
現代應用有三:
傳統服藥法
傷寒,瘀熱在里,身必黃,麻黃連翹赤小豆湯主之。 麻黃二兩(去節)、連翹(根)二兩、杏仁四十個、赤小豆一升、大棗十二枚(掰)、生梓白皮一升(切)。 上八味,以潦水一斗,先煮麻黃再沸,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分溫三服,半日服盡。
相關疾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