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黃連翹赤小豆湯

MA HUANG LIAN QIAO CHI XIAO DO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傷寒雜病論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16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19%
脾經 19%
小腸經 14%
腎經 11%
肺經 11%
胃經 10%
膽經 8%
膀胱經 2%
大腸經 2%
心經
脾經
小腸經
腎經
肺經
胃經
膽經
膀胱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1-29

主治功效


麻黃連翹赤小豆湯主治濕熱蘊鬱於內,外阻經絡肌膚之病,既能發汗解表,又利濕清熱,本來適用於傷寒瘀熱在裏,小便不利,身發黃者。

麻黃、杏仁、生薑意在辛溫宣發,解表散邪;連翹、桑白皮、赤小豆旨在苦寒清熱解毒;甘草、大棗甘平和中,其藥物組合成為共奏辛溫解表散邪,解熱祛濕之效。

陽黃為濕熱侵襲機體,兼有外感證時套用麻黃連翹赤小豆湯既可散外邪又可內清濕熱。

麻黃連翹赤小豆湯,方中麻黃、杏仁、生薑具有發汗、辛散表邪的作用,麻黃、生薑又有散水氣的作用,杏仁宣散肺氣而通便,有利去邪。連翹、生桑白皮苦寒能清熱解毒,與赤小豆同用可起清熱利水除濕之效。甘草、大棗調和諸藥,並和牌胃。

全方具有清熱利濕兼以解表發汗的功能。本方驅濕除通過利大小便外,還取由汗而發,此即(內經〉「開鬼門」之法。本方集發汗、利水、通泄於一方,通達表裡、上下,除濕退黃,但通腑泄滿之力遜於茵陳嵩湯。

現代應用有三:

  1. 發熱、水腫為表現的泌尿系疾病。如急慢性腎小球腎炎、腎盂腎炎、尿毒癥、非淋球菌性尿道炎、 淋病、膀胱炎等。
  2. 濕熱黃疸、小便不利,見於急性傳染性黃疸型肝炎、重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腹水、朮後黃疸、胰頭 癌、妊娠期黃疸等。
  3. 以皮膚瘙癢、水皰、糜爛、滲出等為特徵的皮膚科疾病。如蕁麻疹、急性濕疹、紅皮病、脂溢性皮炎、 尋常性痤瘡、水痘、玫瑰糠疹、病毒性皰疹、過敏性皮炎、汗腺閉塞證、皮膚瘙癢症、狐臭等。

傳統服藥法


傷寒,瘀熱在里,身必黃,麻黃連翹赤小豆湯主之。 麻黃二兩(去節)、連翹(根)二兩、杏仁四十個、赤小豆一升、大棗十二枚(掰)、生梓白皮一升(切)。 上八味,以潦水一斗,先煮麻黃再沸,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分溫三服,半日服盡。

相關疾病


皮膚搔癢皮膚顏色發黃眼睛發黃幼兒浮腫全身性水腫無尿及少尿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