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經絡探討汗皰疹的可能成因,中藥穴道改善方法

- 最後更新:2022-07-10

從現代醫學觀點看汗皰疹


汗皰疹

汗皰疹是一種季節性的疾病,很容易在夏天出現,雖然字面上看來有「汗」、「皰疹」這些字,但卻與汗腺、皰疹無關。

現代醫學發現這是一種過敏性疾病,真正名詞為「急性反覆發作性水泡型手部濕疹」,容易流手汗、腳汗或香港腳的容易得到汗皰疹,但這卻不是單純擦汗可以解決的。

現代醫學認為,汗皰疹分為急性期及慢性期,會在「手指」、「腳趾」、「手掌、腳掌」兩側,會產生很癢的小水泡。慢性不癒之後,會出現皮膚變乾、脫皮、皸裂,嚴重時皮膚乾燥龜裂,而且反覆發作。

汗皰疹經常發生在容易流汗的春夏季節
汗皰疹經常發生在容易流汗的春夏季節

現代醫學認為,造成汗皰疹的原因可能是遺傳、壓力、熬夜或作息不正常、氣候或季節變化(尤其是春、夏)、多汗症、少部分因為黴菌感染、異位性皮膚炎體質、皮膚過敏...等等,看完這些原因會感到很迷惑?

由於汗皰疹不是皰疹病毒引發的,所以也不會傳染給別人,它像是一種身體的不明原因的過敏反應。出現這種病就只能一直塗藥膏、吃藥靜靜地等待「緩解」。所以,現代醫學對於汗皰疹的成因還是一個謎!

像這種西醫依然搞不清楚的疾病,其實最適合運用中醫的理論!因為這一定又是現代醫學數技術無法檢驗,或是無法理解的層次領域所造成的,這時候就可以參考中醫的理論,往往會有奇效。

從中醫的觀點看汗皰疹


相關疼痛:

汗皰疹一定是困擾中國人千年以上的疾病,只是故代沒有這個疾病名詞。然而古代中醫有觀察到這種皮膚病現象,《醫宗金鑒.癰疽辨癢歌》提到「癢屬風」、《外科大成》提到:「風盛則癢」、《瘍醫大全》中提到一種疹子:「多生手足,形似蟻窩, 儼如針眼,奇癢入心,破流滋水。」 

中醫普遍認為汗皰疹屬於濕疹的一種,與 「濕氣」息息相關,尤其像台灣海島濕熱地區,在進入春夏季節之後,外來的「風邪」就會引起「風熱」、「風濕」,濕熱之邪停流在皮膚肌表就容易形成汗皰疹。

風熱濕汗皰疹
中醫認為,體內風熱濕時容易出現汗皰疹

所謂的「風」是一種風是一種抽象的概念,中醫說「風為百病之長」,風常常伴隨著寒氣、濕氣、熱邪侵襲人體,進而產生各種疾病,最常見的就是皮膚相關的疾病

由於「風性善行數變」,所以發癢的位置變來變去,沒有定處。多數的搔癢就是風邪所引起,在夏天的時候每個人衣服穿很少,不是吹電風扇就是吹冷氣,這就更容易加速皮膚搔癢的機率。

既然,進入夏季之後很容易汗皰疹,那只要觀察夏天常見的經絡型態,這種型態一定與汗皰疹存在某種關聯。依照一些會員的觀察,可以分類為以下幾種:

1. 外感風熱、肝旺脾虛型態

每年只要到了炎熱的夏季,尤其是6-8月之間,雲端中醫的資料庫中不分居住緯度,就開始變成一個人的數據,此刻全世界的人們幾乎都會出現同樣的經絡現象,那就是鐵三角經絡型態,最常見的就是下面這種經絡型態。

炎熱夏季最常見的一種經絡型態
炎熱夏季最常見的一種經絡型態

這種型態,就是炎熱天氣與濕氣,反應身體之後所呈現的經絡現象,所以一切出來的相關疾病的治療方法,一定與這種經絡型態脫不了關係。

從這種型態可以清楚看出,進入春夏之後多數人脾經、膀胱經虛證,運化水氣能量不佳時,造成更多的濕氣累積,在夏天就會形成風邪+濕熱體質,自然出現各種皮膚病、濕疹與汗皰疹

尤其是進入夏天之後,很多人容易這邊癢那邊癢?這其實就是因為皮膚汗腺張開,風寒或風熱入侵體內,造成一種輕度感冒現象。

因此傳統中醫認為,造成春夏季節性汗皰疹的主因,就是「邪風」、「熱氣」與「濕氣」,因此古代中醫提出一系列中藥去除這些因子之後,便可以改善各種慢性濕疹、汗皰疹、神經性皮炎...等等。

最經典的中藥方劑就是「荊防敗毒散」、「消風散」、「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銀翹散」...等等,就是基於這個原理。然而這個是基於傳統中醫的想法,從這個經絡型態來看,有更多可能改善的方法。

2022年7月時,某位會員就回報,一個月前天氣開始炎熱之後,他就是手臂外側出現汗皰疹,他當時幫自己經絡檢測就是出現這種夏季的經絡型態,經常閱讀雲端中醫文章的他說:「這不就是少陽病加上體內濕氣重造成的嗎?」結果他就服用「小柴胡湯」+「平胃散」,幾天後就改善了一大半!

另外一位會員在2022年6月時也分享,進入夏天之後他常常吹電風扇,發現經常這裡癢、那裡癢,結果找出家中的「葛根湯」服用,沒兩天這種發癢現象也自然消失了

本文在2022年7月更新時,有一位會員就透過FB粉絲頁分享,她單純用「五苓散」也解了汗皰疹。讓阿編想到幾年前,有一位會員也是運用「五苓散」+「平胃散」解了。這都是符合夏季脾經虛證、體內水道不調的經絡現象。

以上不論哪一種方法一點都不神奇,這其實就是風寒、風濕、風熱入侵體內,同時夏季脾虛、濕熱,體內水道不順暢,所產生的一系列症狀。只要從這個方向下手,可以改善夏季皮膚病的中藥方劑,估計至少還有幾十種。

2. 看不見的風邪、濕邪

上面提到的風邪很特殊,是一種抽象的概念,而這種概念可以透過經絡檢測看出來嗎?一樣很不容易,最多只能看到對經絡產生的最後結果,可以舉出以下的真實案例:

某會員A先生的媽媽,在2021年6月初的時候手掌魚際穴附近出現像水泡的顆粒,去醫院檢查之後醫生告訴她這是汗皰疹,給她一些藥膏與藥物,就這樣治療了兩個星期,雖然有部分改善,但是依然沒有痊癒。

在確診的第一天,A先生很好奇地幫她進行經絡檢測呈現下圖。他很吃驚的說:「果然真的跟中醫書上講的一樣!」所謂「肺主皮毛」,肺經與大腸經一起實證。「諸痛癢瘡,皆屬於心」,心經實證。脾經虛弱脾胃能量不足,土(脾胃)無法生金(肺大腸)。

汗皰疹經絡現象
從經絡檢測看汗皰疹,與中醫教科書上講的幾乎一樣

事實上,這也是夏天常見的經絡型態,可子A先生的媽媽認為西醫至高無上,根本就不信中醫這一套!他就只能看著母親吃西藥、塗藥膏,因為滿手塗藥膏,每天晚上都必須戴著手套睡覺。

兩個星期之後依然沒有痊癒,他對媽媽說:「西藥這麼寒,已經吃了兩個星期,我看體內的熱也消了一大半!不如來去濕吧?」

媽媽問說:「要怎麼去濕?」A先生說:「我在鄭老師的LINE群組上學到,用熱吹風機改善,這次我們用高級一點的,遠紅外線充吹風機如何?」由於媽媽不吃中藥,就運用遠紅外線吹風機持續吹肺經與大腸經,還有汗皰疹部位,不到3天就痊癒了!

在2021年7月2日,群組上有人照著作汗皰疹也是改善一大半!直到2022年7月,還是陸續有人運用這種方法,成功改善自己的汗皰疹。

汗皰疹回饋案例
網友照著操作,汗皰疹真的改善一大半

從上面的案例可以清楚看到,他們完全沒有服用認中藥,就是只有運用「熱吹風機」而已,這個就是「以風治風」「以熱風去濕」,還真的把風邪、濕邪給吹走了,聽起來很不科學,但是就是簡單、免費且有效,就看你信不信?

2022年7月10日分享案例
2022年7月10日分享案例

3. 腹中寒濕經絡現象

上面提到的主要就是夏季常見的經絡型態,而有一種夏季不常出現的經絡型態,也會出現汗皰疹。尤其是有些人天生體寒根本就不適合喝冰水,到了夏天卻是狂喝,就會出現夏天不應該出現的經絡現象。

2022年7月時天氣炎熱,某會員S先生發現,在夏天時常常會這裡癢、那裡癢。在6月時腿部開始出現紅點,去醫院檢查說是被蚊子咬,讓他覺得很納悶?

又過了幾天之後,手指間,指甲附近,甚至手臂上出現很癢的小水泡,他上網查了一下,推斷應該就是汗皰疹,當天他幫自己進行經絡檢測,出現下面這張經絡圖。

2022年7月愛喝冰水出來的汗皰疹
2022年7月愛喝冰水出來的汗皰疹

他把這張圖分享給另外一位會員,那位會員說:「天啊,這不就是愛喝冰水的圖嗎?你都沒在看雲端中醫的文章?」結果S先生說:「對,每次到夏天我就狂喝冰水」

最後,S先生運用熱吹風機吹肺經、大腸經與汗皰疹的出現部位,竟然隔天改善一大半,讓他開始覺得經絡很神秘且神奇。更有趣的是,他之後在炎熱夏天服用熱到不行的「附子理中湯」,竟然就改善了這種經絡現象,而沒有感到不適。

從食物與改善生活習慣杜絕汗皰疹

從上面得知,從經絡看夏季汗皰疹的經絡模型,十之八九已經找出來了,因此改善的方法就會呼之欲出,還可以從食物與改善生活習慣下手:

從上個案例可以清楚知道,原來中醫認為濕疹相關的皮膚問題,有很大一部分是因濕熱引起的。所以只要經常實用一些排濕的食物,就可以大幅改善或預防春夏季節中的各種皮膚病。

最常見的食物療法就是「四神湯」這也是著名的台灣小吃,內容是「山藥」、「芡實」、「蓮子」與「茯苓」,不但可以健脾又可去濕氣,味道又好,不食用實在太可惜了。

中醫適合食療的食物,其實多半具備健脾、利濕、去寒的能力,因此雲端中醫曾經整理出20種適合食療的食物,在夏天可以多食用一些健脾、排濕氣的食物,就可以預防及治療各種皮膚病,有興趣者可以進階閱讀。

許多人不知道,一年四季最需要開除濕機的季節就是夏天,因為夏季濕氣最重。不過,台灣屬於海島氣候,一年四季濕氣都很重,因此可以說一年四季都需要開除濕機,尤其夏完全天無法避免

進入夏天之後,有些很喜歡吃西瓜、喝冰冰,這對沒有皮膚病的人而言差異不大,如果已經長了汗皰疹還這樣作,讓脾胃氣血運作不良,又增加體內濕氣,是更不容易痊癒的。

體內濕熱的人,也不適合吃炸的、辣的食物,儘量食用一下排毒型的食物如綠豆、薏仁等,有利濕氣排出。夏季的典型經絡型態與熬夜時的經絡型態類似,脾經與膀胱經嚴重虛證。因此夏天得到汗皰疹的人絕對不能熬夜,不然就真的難以痊癒了。

既然夏季的經絡模型與汗皰疹離不開關係,只要經常疏通這些經絡就可以改善,可以參考下面的經絡穴道建議。

汗皰疹看似是一種難治的疾病,其實不然,真正難的是現代人無法理解外風、濕氣、經絡這些概念,只要運用一些簡單的方法就可以改善,並不是大家想像中的這麼難治!

相關的8個中醫證候與中藥方劑


載入中...

可能經絡型態或現象


既然汗皰疹是炎熱夏季常見的疾病,只要參考這段期間常見的經絡型態,就可以看出背後隱藏的原因,相關內容已經在本文提出,這裡列出一些常見的經絡型態:

載入中...

與汗皰疹的相關症狀或疾病


關於汗皰疹之相關中醫典籍


  • 《金匱要略》:「陽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纹,咽喉痛,唾脓血,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主之。」
  • 《諸病源候論.圓癬候》:「圓癬之狀,作圓文隱起,四畔赤,亦癢痛是也。」
  • 《諸病源候論.卷三十一》:「面及身體皮肉變赤,與肉色不同,或如手大,或如錢大,亦不癢痛,謂之赤疵。此亦是風邪搏於皮膚,血氣不和所生也。」
  • 《外科理例.卷七》:「一人患斑,色赤紫,焮痛發熱,喜冷,脈沉實,以防風通聖散一劑頓退,又以荊防敗毒飲加芩、連四劑而痊癒。」
  • 《諸病源候論.手足皸裂候》:「皸裂者,肌肉破也。言冬時觸冒風寒,手足破,故謂之皸裂。」
  • 《諸病源候論.肉裂候》:「肉裂者,皮急肉坼破也。由腠理虛,風邪乘之,與血相衝擊,隨所擊出處而肉坼裂也。」
  • 《外科啟玄.麻裂瘡口》:「辛苦貪寒之人,不顧風雨,冬月間手足皺裂成瘡,裂口出血,腫痛難忍。外用蘿蔔汁煎洗裂口,次以臘羊脂燃油,滴入裂口即癒。」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