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陽湯
SAN YANG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外台》卷十四引《古今錄驗》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三陽湯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血活血,溫通經絡:當歸味甘辛,性溫,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溫通經絡的功效。三陽湯用於治療陽虛寒凝,氣血運行不暢之症,而當歸可以補益血氣,促進血液循環,溫通經絡,改善陽虛寒凝的病症。
- 與其他藥材相配,協調藥性:三陽湯中其他藥材如桂枝、白芍等,均有溫經散寒、調和氣血的作用,與當歸的補血活血、溫通經絡之效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治療作用。
三陽湯中包含生薑,乃因其性溫散,可發散風寒,溫通經絡,用以驅散寒邪,助陽氣回升。
生薑辛溫,能開腠理,使寒邪透達外解,並可溫中和胃,助脾胃運化,恢復陽氣之不足。
此外,生薑還可解表止嘔,緩解因風寒入侵所致的嘔吐、惡心等症狀。因此,在三陽湯中加入生薑,有助於溫陽散寒,改善體表陽氣不足,緩解風寒襲表所致的諸多症狀。
三陽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調和藥性: 三陽湯由多味藥材組成,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的作用,可以緩解其他藥材的燥烈或寒涼之性,使藥性協調,避免藥物相剋,更利於藥效發揮。
- 緩解藥物毒性: 甘草本身具有一定的解毒功效,可以減輕其他藥材對人體的毒副作用,保護臟腑,提升藥物的安全性。
三陽湯中包含麻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發汗解表:麻黃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發汗解表之功效。三陽湯用於治療太陽、陽明、少陽三經風邪,麻黃可促進汗液排出,驅散外邪,解除表證。
2. 宣肺利氣:麻黃亦可宣肺利氣,通暢氣道,改善呼吸系統功能。三陽湯中常配伍其他藥物,如桂枝、白芍等,共同發揮宣肺利氣之效,緩解風邪導致的咳嗽、氣喘等症狀。
三陽湯中加入杏仁,主要原因在於其「降氣止咳」之功效。
- 宣肺止咳: 杏仁味苦性溫,入肺經,具有宣肺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三陽湯用於治療外感風寒,肺氣鬱閉,咳嗽氣喘等症,杏仁有助於宣通肺氣,化解痰濁,緩解咳喘症狀。
- 降氣平喘: 杏仁能降氣平喘,適用於氣逆上衝、咳喘不止的症狀。三陽湯中加入杏仁,可起到降氣平喘的作用,緩解因肺氣不降而引起的呼吸困難。
因此,三陽湯中加入杏仁,能夠協同其他藥材,有效緩解外感風寒引起的咳嗽、氣喘等症狀。
三陽湯中包含石膏,主要是因為石膏具有清熱瀉火、除煩止渴的功效。
三陽湯主要用於治療陽明經熱證,症狀包括高熱、口渴、煩躁、脈洪大等。石膏性質寒涼,能清解陽明經的熱邪,降低體溫,緩解口渴、煩躁等症狀。此外,石膏還能利小便,幫助排出體內熱毒,進一步達到清熱解毒的目的。
因此,石膏在三陽湯中扮演著清熱瀉火、除煩止渴的重要角色,是治療陽明經熱證不可或缺的藥材。
主治功效
三陽湯方劑組成介紹:
麻黃:性辛溫,具有發汗解表、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風寒等功效。主治:風寒感冒、水腫、咳嗽、氣喘等。
杏仁:性甘平,具有潤肺止咳、滑腸通便、降氣、生津止渴、驅蟲殺蟲等功效。主治:咳嗽、氣喘、便祕、咽喉腫痛等。
甘草:性味甘平,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主治: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生薑:性味辛溫,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等功效。主治:風寒感冒、咳嗽、氣喘、嘔吐、腹瀉、胃痛、腹痛等。
當歸:性溫味甘,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主治:血虛萎黃、月經不調、痛經、閉經、產後腹痛、產後血虛、跌打損傷、瘀血腫痛、咳嗽氣喘等。
石膏:性寒味甘,具有清熱利尿、清熱瀉火、生津止渴、止咳平喘、化腐生肌和活絡止痛的功效。主治:熱病煩渴、小便不利、水腫、暑熱中暑、口瘡咽痛、咳嗽、氣喘、瘡瘍潰爛、濕疹浸淫、水火燙傷等。
三陽湯方劑特色:
本方以麻黃、杏仁、甘草組成,具有發汗解表、止咳平喘的作用,常合用於治療風寒表實、肺氣鬱滯所致之咳嗽、氣喘等症。
麻黃辛溫解表,宣肺平喘,為方中主藥。
杏仁苦降泄肺,潤肺止咳,與麻黃相須為用,增強止咳平喘之效。
甘草甘平之性,益氣潤肺,調和諸藥。
生薑辛溫發表,溫中散寒,配伍麻黃以增強散寒解表之效。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為方中佐藥,用於治療血虛體弱,氣血不足所致之咳嗽、氣喘。
石膏苦寒清熱,瀉火除煩,為方中佐藥,用於治療熱病煩渴,小便不利,水腫等症。
三陽湯方劑使用注意:
脾胃虛弱、泄瀉者慎用三陽湯。
孕婦、兒童、老弱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三陽湯。
服用三陽湯期間,應忌食辛辣、油膩、生冷食物。
若服用三陽湯後出現不適症狀,應立即停藥並就醫。
傳統服藥法
當歸1兩,生薑2兩,甘草5分(炙),麻黃5兩(去節),杏仁40枚(去尖皮兩仁,碎),石膏2兩(碎,綿裹)。
上切。
以水6升,煮取3升,再服。
忌海藻、菘菜等物。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慎用。
- 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三陽湯, 出處:《元戎》。 組成:羌活、防風、荊芥、升麻、葛根、白芷、柴胡、川芎、芍藥、細辛、蔥白(連須)。 主治:三陽頭痛。
三陽湯, 出處:《外台》卷十四引《古今錄驗》。 組成:當歸1兩,生薑2兩,甘草5分(炙),麻黃5兩(去節),杏仁40枚(去尖皮兩仁,碎),石膏2兩(碎,綿裹)。 主治:中風發三夏,脈沉緊,惡寒不汗,煩。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