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蛤湯

WEN HA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傷寒雜病論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15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30%
胃經 20%
脾經 19%
膀胱經 10%
心經 9%
腎經 5%
大腸經 4%
肺經
胃經
脾經
膀胱經
心經
腎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22

方劑組成解釋

文蛤湯為一傳統中醫處方,主要用於治療外感風寒所引起的咳嗽、氣喘等症狀。其組成成分精選,各具療效。方中含有的麻黃,性味辛溫,歸肺與膀胱經,擅長發汗解表,宣肺平喘。麻黃內含之麻黃鹼能促進汗腺分泌,有助於體內寒邪隨汗而出,同時能擴張支氣管,緩解呼吸困難。此外,麻黃還能興奮心臟,促進血液循環,對風寒束肺所導致的胸悶、咳喘具有顯著療效。在文蛤湯中,麻黃與其他藥材如文蛤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溫肺化痰、解表散寒的作用,適合用於治療風寒犯肺之咳嗽、氣喘等疾患。

文蛤湯中加入杏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宣肺止咳: 杏仁性味苦甘,入肺經,具有宣肺止咳、降氣化痰之效。文蛤湯常用於治療風寒咳嗽、痰多氣喘,杏仁的加入可增強其宣肺止咳的作用,使痰液易於排出。

2. 清熱解毒: 杏仁還有清熱解毒之效,可與文蛤的清熱利溼作用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清熱解毒、利溼化痰的效果,適用於風熱咳嗽、咽喉腫痛等症。

文蛤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文蛤性寒,甘草性甘平,二者搭配可緩解文蛤的寒性,避免藥性過於寒涼,對脾胃造成負擔。
  2. 增強功效:甘草味甘,具有補脾益氣、緩和藥性、調和諸藥的作用,加入文蛤湯中,可以增強其清熱利濕、解毒消腫的功效,使藥效更加顯著。

總之,甘草在文蛤湯中起到平衡藥性、提升藥效的作用,使湯藥更加溫和有效。

文蛤湯中加入生薑,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去腥增鮮: 文蛤本身帶有腥味,生薑性溫,具有辛辣之氣,可有效去除文蛤的腥味,並增添湯品的鮮香味。
  2. 和胃止嘔: 生薑具有溫中散寒、和胃止嘔的功效。文蛤性寒,食用過多可能引起胃寒不適,加入生薑可中和文蛤的寒性,避免胃寒嘔吐等症狀。

因此,在文蛤湯中加入生薑,不僅提升了湯品的口感,更兼顧了食療的功效,使湯品更為溫和可口。

文蛤湯中加入大棗,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甘潤滋陰:文蛤性寒,味甘鹹,擅長清熱利濕,但容易傷陰。大棗性溫,味甘,具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緩和藥性之效。加入大棗,可以中和文蛤的寒性,滋陰潤燥,避免藥物過於寒涼,對脾胃造成損傷。
  2. 調和藥性:文蛤湯主要用於治療濕熱蘊結所致的各種病症,如濕熱下注、小便不利、水腫等。大棗與文蛤搭配,可以使藥性更加平和,減少對胃腸的刺激,增強藥物的療效。

文蛤湯中加入石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石膏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除煩止渴、生津止渴的功效。文蛤本身亦有清熱解毒之效,兩者結合,可增強清熱解毒之力,用於治療因熱毒內蘊所致的發熱、口渴、煩躁、咽喉腫痛等症狀。
  2. 斂陰止汗:文蛤湯中的石膏,除了清熱解毒外,還具斂陰止汗的功效。對於因陰虛內熱導致的盜汗、自汗等症狀,文蛤湯可通過石膏的斂陰止汗作用,達到緩解症狀的目的。

文蛤湯中包含文蛤,是因其藥性與功效,與湯劑的治療目的相符。文蛤味甘鹹,性寒,歸入肺、胃經。其具有清熱解毒、利濕化痰、滋陰軟堅的功效。

因此,文蛤湯常被用於治療濕熱蘊肺、痰熱咳嗽、熱毒瘡瘍、水腫等病症。文蛤的清熱利濕功效可以消解體內濕熱,而其滋陰軟堅的功效則能緩解痰熱咳嗽和瘡瘍。

主治功效


文蛤湯

文蛤湯是中藥方劑之一,具有嘔吐後感到口渴,想要喝水並且貪婪地喝水;兼有輕微發熱、脈搏緊繃、頭痛的症狀。

組成

  • 麻黃:性辛溫,具有發汗解表、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風寒等功效。
  • 杏仁:具有止咳平喘、潤腸通便、降氣、生津止渴、驅蟲殺蟲等功效。
  • 甘草:性味甘平,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生薑:性味辛溫,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等功效。
  • 大棗:具有安神助眠、理氣行氣、止瀉、調經、止咳化痰、活血化瘀、益氣補血、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代功效。
  • 石膏:性寒味甘,具有清熱利尿、清熱瀉火、生津止渴、止咳平喘、化腐生肌和活絡止痛的功效。

主治

嘔吐後感到口渴,想要喝水並且貪婪地喝水;兼有輕微發熱、脈搏緊繃、頭痛的症狀。

用法

將上述中藥材加水煎煮,取汁服用。

注意事項

  • 麻黃性辛溫,不宜久服。
  • 杏仁性溫熱,不宜過量服用。
  • 甘草性甘平,不宜過量服用。
  • 生薑性辛溫,不宜過量服用。
  • 大棗性甘溫,不宜過量服用。
  • 石膏性寒涼,不宜過量服用。

總結

文蛤湯是中藥方劑之一,具有嘔吐後感到口渴,想要喝水並且貪婪地喝水;兼有輕微發熱、脈搏緊繃、頭痛的症狀。該方劑由麻黃、杏仁、甘草、生薑、大棗、石膏等中藥材組成,具有發汗解表、止咳平喘、清熱利尿、活絡止痛等功效。

傳統服藥法


文蛤5兩,麻黃3兩,甘草3兩,生薑3兩,石膏5兩,杏仁50個,大棗12個。
水6升,煮取2升,溫服1升。汗出即愈。

相關疾病


頭痛原發性高血壓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

相同名稱方劑


文蛤湯, 出處:《外科大成》卷二。 組成:文蛤1兩,小麥1兩,皮消1兩,白礬1兩,蔥白10根。 主治:陰戶腫痛。

文蛤湯, 出處:《金匱》卷中。 組成:文蛤5兩,麻黃3兩,甘草3兩,生薑3兩,石膏5兩,杏仁50個,大棗12個。 主治:吐後渴欲得水而貪飲者;兼主微風,脈緊頭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