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越婢加半夏湯方中加入麻黃,乃取其宣肺散寒之效。
- 宣肺解表:麻黃性溫,入肺經,具有宣肺解表之功,可開宣肺氣,散寒解表,有助於治療風寒束肺,肺氣鬱閉所致的咳嗽、氣喘等症狀。
- 助排痰液:麻黃可促進汗液分泌,有助於排出體內的痰液,配合方中其他藥材,如半夏、石膏等,可更有效地化痰止咳。
越婢加半夏湯中包含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調和藥性,緩解副作用:方中麻黃、石膏性寒,桂枝性溫,容易傷及脾胃。甘草性平,味甘,可調和諸藥之性,保護脾胃,減少藥物副作用,使藥力更平和。
- 增強藥效,增強療效:甘草能調和氣血,通經活絡,配合方中其他藥物,能更有效地宣肺解表,清熱化痰,利水消腫,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越婢加半夏湯中加入生薑,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 調和藥性: 越婢湯以麻黃、石膏為主,寒涼之性較重。生薑性溫,可緩解麻黃、石膏的寒性,防止其傷及脾胃,避免出現腹痛、腹瀉等副作用。
- 增強療效: 生薑可解表散寒,促進汗出,與麻黃相輔相成,增強其解表之力。同時,生薑辛溫,可助藥力直達病所,提高藥效。
越婢加半夏湯中加入大棗,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緩和藥性:越婢加半夏湯以瀉水為主,藥性偏寒,容易傷脾胃。大棗性溫,味甘,入脾胃經,能補脾益氣,緩和藥性,避免寒涼之氣傷及脾胃。
- 調和氣血:大棗能補中益氣,養血生津,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有助於調和氣血,促進水液代謝,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總而言之,大棗在越婢加半夏湯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既能緩和藥性,又能調和氣血,使藥效更佳,減少副作用。
越婢加半夏湯中加入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 降逆止嘔: 半夏性溫,味辛,入肺、脾經,具有降逆止嘔的功效。方中加入半夏,可有效緩解由於肺氣上逆所導致的咳嗽、氣喘、痰多等症狀,同時也能抑制嘔吐,幫助患者更好地接受藥物治療。
- 化痰止咳: 半夏具有化痰止咳的作用,可以清除痰液,緩解呼吸道阻塞,改善呼吸功能,有助於治療肺熱咳嗽、痰多粘稠等病症。
越婢加半夏湯中加入石膏,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 清熱瀉火,解表散熱:越婢加半夏湯主治外感風寒濕邪,兼有內熱。石膏性寒,入肺經,具有清熱瀉火、解表散熱的功效,可以清泄肺熱,使表邪得解,從而達到治標和治本的效果。
- 配合半夏,燥濕化痰:方中半夏燥濕化痰,但單用半夏易傷津,石膏清熱生津,可以配合半夏,避免燥傷津液,並促進痰液的排出,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總而言之,石膏在越婢加半夏湯中既能清熱解表,又能配合半夏燥濕化痰,是不可或缺的藥物。
主治功效
越婢加半夏湯主治功效及治療原理分析
主治功效
綜合多部古籍的記載,越婢加半夏湯主要用於治療肺脹,症狀表現為:
- 咳而上氣:咳嗽且氣喘急促。
- 喘:呼吸困難,喘息。
- 目如脫狀:眼睛突出,像要脫落一樣。
- 脈浮大:脈象浮在表面且有力。
- 肺脹:肺部脹滿,可能伴有胸悶、呼吸不暢等。
- 咽喉腫痛,失音,痰沫上泛(因初春寒冷導致的喉痛、失音及痰沫上泛等症狀,且這些症狀是由內熱受外寒所抑制而引起的。)
此外,部分古籍還指出,越婢加半夏湯可以用於:
- 寒包熱的冷哮、喘證。
- 風水相搏,水停導致的上身腫脹喘息。
- 風重熱輕的肺氣腫盛。
- 裡水迫於咽中。
治療原理
越婢加半夏湯的組成:
- 麻黃:發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腫。在此方中,主要作用是發散外邪,宣通肺氣。
- 石膏:清熱瀉火,除煩止渴。在此方中,主要作用是清瀉肺熱,與麻黃相配,一散一清,使肺氣宣降有度。
- 甘草:調和諸藥,補脾益氣。
- 生薑:溫肺散寒,化痰止咳。在此方中,協助麻黃發散外邪,溫化痰飲。
- 大棗:補中益氣,調和脾胃,與甘草相配,扶助正氣。
- 半夏:燥濕化痰,降逆止嘔。在此方中,主要作用是燥濕化痰,降逆止咳,針對肺脹中痰濕壅盛的情況。
綜合分析:
越婢加半夏湯的治療原理,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理解:
- 宣肺平喘,表裡雙解:麻黃與石膏相配,是本方的主要結構。麻黃宣肺平喘,發散外邪;石膏清瀉肺熱,兩者合用,既能解表散邪,又能清泄裡熱,達到表裡雙解的效果。適用於外有表邪,內有鬱熱的肺脹證。
- 燥濕化痰,降逆止咳:半夏的加入,增強了原方化痰降逆的作用。針對肺脹中痰濕壅盛,咳嗽氣喘的症狀,半夏燥濕化痰,降逆止咳,與麻黃、石膏相伍,使肺氣宣降,痰濕得化,咳喘自平。
- 扶正祛邪:方中甘草、大棗補益脾胃,扶助正氣,與麻黃、石膏、半夏等祛邪藥物相配,使祛邪而不傷正,有助於疾病的康復。
- 針對病機:肺脹之證,多因外邪侵襲,引動內飲,或痰熱壅肺,氣機不利所致。本方以辛溫之麻黃宣肺散邪、以辛寒之石膏清洩肺熱、以辛溫之半夏燥濕化痰,三藥合用,針對外邪、內熱、痰濕三大病因,故能取得較好療效。
總之,越婢加半夏湯是一個表裡雙解,宣肺平喘,燥濕化痰,降逆止咳的方劑。其通過發散外邪,清泄裡熱,化痰降逆,調和脾胃等多重作用,達到治療肺脹的目的。其配伍精妙,針對性強,故在古代醫籍中被廣泛應用於肺脹咳喘等症。
傳統服藥法
麻黃6兩,石膏半斤,生薑3兩,大棗15枚,甘草2兩,半夏半升。
上以水6升,先煮麻黃,去上沫,納諸藥,煮取3升,分溫3服。
本方方名,《普濟方》引作「半夏湯」。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越婢加半夏湯, 出處:《金匱》卷上。 組成:麻黃6兩,石膏半斤,生薑3兩,大棗15枚,甘草2兩,半夏半升。 主治:肺脹。咳而上氣,其人喘,目如脫狀,脈浮大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