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二麻黃一湯

GUI ZHI ER MA HUANG E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傷寒雜病論

熱性指數

19

寒性指數

5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3%
脾經 20%
心經 13%
胃經 13%
膀胱經 9%
肝經 9%
腎經 6%
大腸經 3%
肺經
脾經
心經
胃經
膀胱經
肝經
腎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桂枝二麻黃一湯中包含麻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發汗解表: 麻黃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發汗解表之功效。搭配桂枝,可增強發汗之力,疏散風邪,用於治療外感風寒、發熱頭痛、惡寒無汗等症。
  2. 宣肺平喘: 麻黃還能宣肺通竅,平喘止咳。對於風寒襲肺、喘咳氣促的患者,麻黃可協助宣通肺氣,緩解呼吸道阻塞。

因此,桂枝二麻黃一湯中加入麻黃,既可發汗解表,又可宣肺平喘,起到雙重功效,治療外感風寒、肺氣不宣的症狀。

桂枝二麻黃一湯的組成中包含桂枝,主要原因有二:

  1. 溫陽散寒,解表發汗:桂枝性溫,味辛甘,具有溫經散寒、解表發汗的功效,與麻黃配伍,能有效驅散寒邪,緩解風寒感冒引起的發熱、頭痛、鼻塞、咳嗽等症狀。
  2. 調和營衛,促進氣血運行:桂枝入營分,麻黃入衛分,兩者相配,可調節營衛之間的平衡,促進氣血運行,使寒邪更容易排出體外,達到溫陽解表的效果。

「桂枝二麻黃一湯」的組成中並未包含「杏仁」。 此方劑為「麻杏石甘湯」的別名,由桂枝、麻黃、石膏、甘草四味藥物組成。其功效在於解表散寒、宣肺止咳,主要用於外感風寒、肺氣鬱閉所致的發熱、咳嗽、喘息等症狀。

杏仁通常用於止咳化痰,而麻杏石甘湯則更注重於解表散寒,故未加入杏仁。

桂枝二麻黃一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 桂枝、麻黃性溫熱,容易傷陰耗氣。甘草性甘平,能緩和藥性,避免藥物過於燥烈,保護脾胃,防止藥物對人體造成過大的負擔。
  2. 增強療效: 甘草具有解毒、抗炎、止痛等作用,與桂枝、麻黃搭配,能增強藥物的療效。甘草能解麻黃的毒性,使藥效更溫和、持久,也更利於患者的恢復。

桂枝二麻黃一湯方劑中包含生薑,主要有以下原因:

  1. 解表散寒,溫中和胃: 生薑性溫,味辛,具有解表散寒、溫中和胃的功效,能協調桂枝與麻黃的藥性,避免過於寒涼,減輕麻黃發汗之弊。
  2. 調和藥性,增強療效: 生薑能調和桂枝與麻黃的藥性,使之相輔相成,發揮更好的治療效果。同時,生薑也能促進藥物吸收,增強藥效。

桂枝二麻黃一湯中的大棗,是為了緩解麻黃的燥烈之性。

麻黃性溫,善於發汗,但易耗傷津液,導致口乾舌燥、咽喉不利等症。大棗甘溫,入脾胃經,具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緩解燥熱的作用。

加入大棗,可以中和麻黃的燥烈,防止過度發汗,避免損傷津液,同時也能補充氣血,增強身體抵抗力,使藥性更加平和,利於患者康復。

桂枝二麻黃一湯並無白芍這一味藥材。

這可能是您記錯了,或是將其他含有白芍的方劑與桂枝二麻黃一湯混淆。

桂枝二麻黃一湯的組成僅有桂枝、麻黃兩味藥材,主要用於治療風寒表證,以發汗解表為主要功效。白芍則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汗等功效,與桂枝二麻黃一湯的功效和主治方向不一致。

主治功效


桂枝二麻黃一湯為中醫的經典方劑之一,主要由麻黃、桂枝、杏仁、甘草、生薑、大棗、白芍等藥材組成,具有發汗解表、宣肺止咳、益氣養陰、平肝息風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風寒感冒、咳嗽氣喘、陰虛內熱等疾病。

麻黃性辛溫,具有發汗解表、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風寒等功效。其中,發汗解表是麻黃的主要功效,常用於治療風寒感冒等表證疾病;利水消腫可治療風寒表實證所致之水腫、小便不利;止咳平喘則用於治療外邪侵襲、肺氣不暢所致之喉癢咳嗽、咯痰不爽、或咳嗽緊迫、胸悶、氣喘等症;此外,麻黃還能散風寒,常用於治療風寒感冒等表證疾病。

桂枝性溫味辛,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散風寒、通經絡、活絡止痛、止嘔、活血化瘀、提振胸陽等功效。桂枝常與其他中藥材搭配使用,以增強藥效。桂枝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感冒、水腫、痛經、血瘀等症狀。

杏仁,又名甜杏仁、苦杏仁,為薔薇科植物杏的種子,在中醫中常被用於治療多種疾病,具有止咳平喘、潤腸通便、降氣、生津止渴、驅蟲殺蟲等功效。杏仁富含維生素E、維生素B羣、蛋白質等,為呼吸系統保健之品,可治咳嗽痰多;其含有的油脂具有潤滑腸道的作用,而苦味則能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排出糞便,常與柏子仁、郁李仁等同用,具有增強潤腸通便的作用,適用於腸燥便祕;杏仁味苦、性溫,入肺、大腸經,具有降氣止咳平喘,潤腸通便之功效,用於咳嗽氣喘,胸滿痰多,血虛津枯,腸燥便祕等症;杏仁中含有豐富的脂肪油、蛋白質、維生素E等營養成分,具有潤肺生津、止咳平喘、滑腸通便的作用,本品味甘,入肺經,能潤肺止咳,益氣生津,為潤肺止咳之佳品。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臨牀上,甘草可適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生薑性味辛溫,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等功效。生薑可以單獨煎湯服用,也可以與其他中藥材配伍使用,具有廣泛的臨牀應用。

大棗具有安神助眠、理氣行氣、止瀉、調經、止咳化痰、活血化瘀、益氣補血、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代功效。其主要成分包括維生素B1、B2、C、鐵元素、黃酮類、皁苷類等,具有抗氧化、抗炎、抗凝血、促進血液循環等作用。大棗適用於緩解因氣滯導致的各種不適症狀,改善腸道菌羣,促進腸道消化吸收,增強腸道功能,達到止瀉效果;可調經理氣,改善氣血不足、肝鬱脾虛等症;可止咳化痰,緩解咳嗽症狀;可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貧血癥狀;可補中益氣、健脾胃,改善氣血不足、脾胃虛弱等症狀;可補血養肝,促進肝臟新陳代謝,提高解毒能力;可健運脾胃,改善脾胃虛弱、食慾不振、大便溏薄等症狀。

中藥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其平肝息風功能可治療肝陰不足、肝氣不舒或肝陽偏亢引起的頭痛、眩暈、抽搐等症狀;補血養肝功效可調節肝臟功能,增強其解毒和代謝能力,達到養肝之效;健脾胃功效可治療脾胃虛弱、腹痛泄瀉、陰血不足等症。

傳統服藥法


右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黃一、二沸,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二升,去滓,溫服一升,日再服。

相關證候


相關疾病


瘧疾

相同名稱方劑


桂枝二麻黃一湯, 出處:《傷寒論》。 組成:桂枝1兩17铢(去皮),芍藥1兩6铢,麻黃16铢(去節),生薑1兩6铢(切),杏仁16個(去皮尖),甘草1兩2铢(炙),大棗5枚(擘)。 主治:解散營衛之邪。小發營衛之汗。主治:太陽病,服桂枝湯,大汗出,脈洪大,形似瘧,1日再發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