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蓋湯
HUA GAI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濟總錄》卷二十四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極熱 (6.67)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華蓋湯中包含麻黃,主要是利用其發散風寒的特性。麻黃性溫,味辛,入肺經,能發散風寒、宣肺止咳、利水消腫。
方中以麻黃配伍桂枝、白芍等藥物,組成溫解寒邪、疏風散寒、調和營衛的功效,用於治療風寒表證,如發熱、頭痛、鼻塞、咳嗽、惡寒等症狀。麻黃在方中起到發散風寒、宣肺解表的作用,有助於溫和地驅散體內寒邪,緩解患者不適。
華蓋湯中加入杏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肺止咳: 杏仁味苦甘,性微溫,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降氣化痰之功效。對於肺熱咳嗽、痰多粘稠、咽喉乾燥等症狀,杏仁能有效清熱潤肺,化痰止咳,配合其他藥材,共同發揮治療作用。
2. 疏散風熱: 華蓋湯常用於治療風熱感冒、咳嗽氣喘等病症,杏仁具有疏散風熱、宣肺止咳之效。與其他藥材配合使用,可達到清熱解毒、疏風止咳的效果,進一步緩解病症。
因此,華蓋湯中加入杏仁,既能清肺止咳,又能疏散風熱,是藥方組成中不可或缺的藥材之一。
華蓋湯中包含甘草,主要原因有二:
- 調和藥性:華蓋湯藥性偏寒涼,甘草性甘溫,可緩解藥性過於寒涼,避免傷及脾胃。甘草同時能調和諸藥,使各藥材功效協調一致,發揮最佳療效。
- 增強藥效:甘草具有補脾益氣、緩急止痛、解毒生津等作用,能增強其他藥材的功效。例如,甘草與黃芩、黃連等藥材配合,可增強清熱解毒之效;與柴胡、芍藥等藥材配合,可增強疏肝解鬱之效。
華蓋湯中加入鹿角膠,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益精血,強健筋骨: 鹿角膠性溫,味甘鹹,入肝腎經,具有補腎壯陽,益精填髓,強健筋骨之效。對於腎虛精虧,筋骨不健,腰膝痠軟等症狀,鹿角膠能起到很好的治療作用。
- 固澀止血,收斂生肌: 鹿角膠有止血生肌的作用,可以幫助修復損傷的組織,促進傷口癒合。對於血虛出血,或外傷出血等症狀,加入鹿角膠可以起到止血生肌的功效。
華蓋湯中使用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燥濕化痰: 半夏性辛溫,入肺、脾經,具有燥濕化痰的功效。華蓋湯主治痰熱壅肺,證見咳嗽痰多,胸悶氣喘,舌苔黃膩,脈滑數。半夏可有效化解痰濕,改善呼吸道症狀。
- 降逆止嘔: 半夏還具有降逆止嘔的作用。華蓋湯中常配伍生薑、陳皮等理氣止嘔藥物,半夏可協同作用,抑制胃氣上逆,緩解嘔吐。
因此,半夏在華蓋湯中發揮了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重要作用,為臨牀治療痰熱壅肺證提供了可靠的藥物基礎。
華蓋湯中加入生薑,主要有以下兩大原因:
- 解表散寒: 生薑性溫,味辛,具有發散風寒、溫中止嘔的功效。華蓋湯主治外感風寒,表寒証,生薑有助於驅散寒邪,開通腠理,使患者汗出解表,達到治療目的。
- 和胃止嘔: 生薑還具有和胃止嘔的作用,可緩解患者因風寒襲肺、脾胃受寒而引起的噁心嘔吐等不適。華蓋湯中加入生薑,可協同其他藥物,增強和胃止嘔的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華蓋湯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載治「傷寒後咳嗽,脈沉滯,寒熱」,乃針對外感寒邪入裏,餘邪未盡,肺氣壅滯不得宣降之證。寒邪鬱而化熱,故見寒熱交作;脈沉滯提示邪氣內郁,氣機不暢;咳嗽主因肺失宣肅,痰氣交阻。其治法當以散寒透邪、宣肺化痰為主,兼顧調和營衛。
組成邏輯推理及治療原理:
- 麻黃為主藥,性辛溫,專開腠理、發汗解表,兼能宣肺平喘。去根節並焙乾可緩其峻烈之性,既防過汗傷正,又保留宣散之力,針對寒邪鬱閉之病機。
- 杏仁協麻黃降氣止咳,一宣一降,調暢肺氣。去皮尖炒用減其毒性,增其潤肺之效,助痰液排出。
- 甘草炙用補中益氣,調和諸藥,緩麻黃之峻,制半夏之毒,兼能潤肺止咳。
- 鹿角膠為血肉有情之品,炙燥後溫補精血,兼能固表止汗。此藥既可防麻黃過汗傷陽,又助正氣托邪外出,針對「傷寒後」正虛邪戀之病勢。
- 半夏經生薑反復炮製(湯洗十遍、薑汁拌焙),其燥性大減,專於化痰降逆。生薑協半夏和胃止嘔,兼助麻黃辛散表邪,構成「痰氣並治」之格局。
全方配伍特點:
- 表裏兼顧:麻黃解表、半夏化痰,表裏之邪並治。
- 攻補並施:麻黃宣散攻邪,鹿角膠溫補固本,適合正虛邪實之證。
- 寒熱調和:甘草、生薑緩辛溫之性,杏仁微寒佐制,防化燥傷陰。
治療原理推演:
此方藉麻黃透邪外達,半夏、杏仁化痰肅肺,鹿角膠扶正固表,形成「發汗不傷正、化痰不助邪」之效。生薑為引,既助藥力外散,又內和胃氣,使氣機升降復常,咳嗽自止。脈沉滯得舒,寒熱亦隨邪解而調和。
傳統服藥法
麻黃(去根節,湯煮,掠去沫,焙乾)1兩,杏仁(湯浸,吉皮尖雙仁,炒)1兩,甘草(炙,銼)1兩,鹿角膠(炙燥)1兩,半夏1兩(將半夏湯洗十遍,入生薑1兩爛杵.焙乾)。
上為粗末。
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薑2片,同煎至7分,去滓溫服。日晚、臨臥並2-3服。汗出即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華蓋湯有宣肺平喘,止咳化痰的作用,但不宜長期服用。如果有發熱、咳嗽、痰多等症狀,應及時就醫。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華蓋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二十四。 組成:麻黃(去根節,湯煮,掠去沫,焙乾)1兩,杏仁(湯浸,吉皮尖雙仁,炒)1兩,甘草(炙,銼)1兩,鹿角膠(炙燥)1兩,半夏1兩(將半夏湯洗10遍,入生薑1兩爛杵,焙乾)。 主治:傷寒後咳嗽,脈沉滯,寒熱。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