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黃厚朴湯
MA HUANG HOU PU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普濟方》卷一六○引《指南方》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熱 (2.43)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麻黃厚朴湯中包含厚朴,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厚朴行氣化濕: 厚朴性辛溫,入肺、脾、胃經,具有行氣消積、燥濕化痰之效。麻黃厚朴湯以麻黃解表散寒,但寒邪易阻礙氣機,導致水濕停滯,厚朴則可助麻黃行氣化濕,疏通氣血,使寒邪得以順利排出。
- 厚朴降氣平喘: 厚朴可降氣平喘,對於痰濕阻肺、氣喘咳嗽的病症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麻黃厚朴湯主治風寒束表、肺氣不宣之症,厚朴加入可協同麻黃疏風散寒,同時降氣平喘,使患者呼吸道通暢,症狀得以緩解。
麻黃厚朴湯中包含麻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發汗解表: 麻黃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發汗解表之效。對於風寒束表、肺氣不宣,出現發熱、惡寒、鼻塞、咳嗽等症狀,麻黃可以疏風散寒,宣肺解表,使汗出而解。
- 降氣平喘: 厚朴性辛,味苦,入脾、胃、肺經,具有降氣平喘之效。麻黃與厚朴配伍,可以更有效地宣肺降氣,化解痰飲,平息喘咳。
麻黃厚朴湯中麻黃與厚朴相配,取其發汗解表、降氣平喘之功效,對於風寒束表、肺氣不宣、痰飲壅肺所致的喘咳、氣促等症狀,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麻黃厚朴湯中加入杏仁,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宣肺止咳: 杏仁味苦性溫,入肺經,能宣肺化痰,止咳平喘。麻黃厚朴湯以麻黃、厚朴宣肺解表,杏仁的加入則進一步增強了宣肺止咳的效果,對於風寒外襲,肺氣不利,咳嗽痰多者尤為適宜。
- 潤燥止咳: 杏仁兼具潤燥之功,可潤肺止咳,與麻黃厚朴湯中其他藥物相配,可更全面地解決肺燥咳嗽之症,使療效更為顯著。
麻黃厚朴湯中加入橘皮,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理氣和中: 橘皮性溫,味辛,入脾、肺經,具有理氣解鬱、燥濕化痰、和胃止嘔的功效。麻黃厚朴湯以麻黃、厚朴為主,善於宣肺散寒,但可能導致脾胃氣滯。橘皮的加入,可以協同厚朴理氣化痰,避免藥性過於寒涼,損傷脾胃,使藥力更平和,更利於療效的發揮。
- 輔助降氣: 麻黃厚朴湯以麻黃、厚朴宣肺降氣為主,而橘皮也能降氣,可以輔助麻黃厚朴,更有效地宣散肺氣,促進痰液排出,達到止咳平喘的效果。
麻黃厚朴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調和藥性: 麻黃性溫,厚朴性辛溫,皆具發散之力,容易傷陰耗氣。甘草性甘平,味甘入脾,能緩和藥性,避免藥物過於燥烈,減輕對人體的刺激,使藥力更加平和。
- 補氣益脾: 甘草為補氣之聖藥,能補脾益氣,中和麻黃厚朴的發散之性,防止藥物過度消耗人體元氣,有助於恢復正氣,增強機體抵抗力,促進疾病康復。
麻黃厚朴湯中加入半夏,主要考量其以下兩個作用:
- 降逆止嘔: 半夏味辛溫,能降逆止嘔,緩解麻黃厚朴湯辛溫發散可能引發的胃氣上逆、嘔吐等症狀。
- 燥濕化痰: 半夏具有燥濕化痰之效,可祛除因外邪侵襲導致的痰濕,輔助麻黃厚朴湯宣肺解表,使藥效更加全面。
因此,半夏的加入,不僅能增強麻黃厚朴湯的療效,還能減少其副作用,使治療更加安全有效。
主治功效
麻黃厚朴湯主治功效分析
藥物組成與功效
- 厚朴: 行氣化溼、消積止痛。
- 麻黃: 發汗解表、宣肺平喘。
- 杏仁: 潤燥止咳、降逆下氣。
- 橘皮: 理氣健脾、和胃化痰。
- 甘草: 調和諸藥、補益脾胃。
- 半夏: 溫中散寒、燥濕化痰、降逆止嘔。
古籍記載主治
- 《聖濟總錄》: 治時行憎寒壯熱,骨節煩疼,項強。
- 《丹溪手鏡》: 治上氣脈浮。
- 《全生指迷方》: 脾咳惡風脈浮緩,咳則右脅下痛引肩背,痛甚則不可以動,動則咳劇。
- 《雞峰普濟方》: 脾咳惡風,脈浮緩。
治療原理分析
綜合上述古籍記載,麻黃厚朴湯主要用於治療脾咳,並兼治上氣脈浮及時行表證。其治療原理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
宣肺平喘,止咳化痰: 麻黃、杏仁宣肺平喘,降逆止咳;半夏、橘皮燥濕化痰,理氣和胃;厚朴行氣化濕,有助於痰濕的消散。諸藥合用,可有效緩解咳嗽、氣喘等症狀。
疏風散寒,解表止痛: 針對「惡風」、「憎寒壯熱」等表證,麻黃發汗解表,疏風散寒;厚朴行氣止痛,可緩解「右脅下痛,引肩背痛」等症狀。
調和脾胃,溫中散寒: 針對「脾咳」的病機,方中橘皮、甘草調和脾胃;半夏、厚朴溫中散寒,行氣除濕。
脈象調節: 古籍中提到「上氣脈浮」、「惡風脈浮緩」,麻黃厚朴湯中麻黃、厚朴等藥物具有一定的調節脈象的作用,使浮脈得以平復。
總結
麻黃厚朴湯以宣肺平喘、止咳化痰為主要功效,兼以疏風散寒、解表止痛、調和脾胃、溫中散寒。其組方精妙,配伍得當,針對脾咳、上氣脈浮以及時行表證等具有良好的療效。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麻黃厚朴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二十二。 組成:麻黃(去根節,煎掠去沫)1斤,厚朴(去粗皮,銼)半斤,甘草(銼)4兩,大黃(銼)4兩。 主治:時行憎寒壯熱,骨節煩疼,頭疼項強。
麻黃厚朴湯, 出處:《普濟方》卷一六○引《指南方》。 組成:厚朴(制)1兩,麻黃(去節)1兩,杏仁(去皮尖)1兩,橘皮1兩,甘草半兩,半夏(洗)半兩。 主治:脾咳。咳則右脅下痛,引肩背痛,甚則不可以動,動則咳,惡風脈浮。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