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朴煮散

厚朴煮散

HOU PU ZHU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4

熱/寒比例

(4.5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33%
胃經 26%
肺經 26%
心經 6%
大腸經 6%
脾經
胃經
肺經
心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厚朴煮散方中以厚朴為君藥,原因主要有二:

  1. 厚朴性味辛溫,善於燥濕化痰: 方中以厚朴為君,旨在其燥濕化痰之力,針對痰濕阻肺所致的咳嗽、氣喘、胸悶等症狀,發揮疏通氣道、宣肺止咳之效。
  2. 厚朴降逆止嘔,和胃降逆: 厚朴還具有降逆止嘔之功,對於脾胃不和、氣逆上衝所致的嘔吐、呃逆等症狀,能有效緩解,使脾胃和諧,氣機通暢。

厚朴煮散中包含藿香,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芳香化濕: 藿香性辛溫,芳香化濕,善於解暑濕,可解暑濕之邪,而厚朴則燥濕健脾,二者相輔相成,共同奏效。
  2. 理氣止嘔: 厚朴善於行氣止嘔,而藿香則理氣和胃,二者合用可有效緩解因濕濁阻滯所致的嘔吐。

因此,厚朴煮散中包含藿香,是為了更好地發揮其化濕解暑、理氣止嘔的功效。

厚朴煮散方中加入半夏,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燥濕化痰:厚朴性燥,善於燥濕化痰,而半夏則偏於燥濕止嘔,二者相合,可更有效地燥濕化痰,治療痰濕阻肺之咳嗽、胸悶、氣喘等症。
  2. 降逆止嘔:半夏味辛性溫,善於降逆止嘔,而厚朴亦有降逆之功,二者合用,可加強降逆止嘔之效,治療痰濕阻滯胃氣所致的嘔吐、噁心等症。

厚朴煮散中加入橘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化痰:橘皮性溫,味辛,入肺、脾經,具有理氣解鬱、燥濕化痰的功效。與厚朴同用,可加強理氣化痰之效,有助於緩解胸悶、咳嗽、痰多等症狀。
  2. 調和藥性:厚朴性寒,味苦,長於燥濕消痰,但容易傷及脾胃。而橘皮性溫,味辛,可調和厚朴寒性,避免其傷及脾胃,使藥效更平和,更利於患者服用。

厚朴煮散中加入甘草,主要是為了減緩厚朴的燥性,防止其傷及脾胃。

厚朴味苦性燥,擅長燥濕化痰,但容易損傷脾胃,導致口乾舌燥、胃脘灼熱等不適。而甘草性甘平,具有補脾益氣、緩和藥性的作用。加入甘草,可以中和厚朴的燥性,保護脾胃,使藥效更為溫和,並能提高藥物的療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厚朴煮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厚朴煮散主治「噦逆惡心,氣不下降」,即胃氣上逆所致的呃逆、噁心、嘔吐等症狀,其病機主要與中焦脾胃氣機升降失常有關。脾胃虛寒或濕阻氣滯,導致胃氣不降反升,引發嘔噦不適。此方以溫中健脾、降逆化濕為主要方向,透過調理中焦氣機,恢復脾胃升降功能。


方劑組成邏輯推理及治療原理

  1. 厚朴(生薑汁炙)

    • 苦辛溫,歸脾、胃、肺、大腸經。具行氣消脹、燥濕降逆之效,生薑汁炙後增強溫中止嘔作用,針對「氣不下降」之主症。
  2. 高良薑、乾薑(炮)

    • 均為辛熱之品,溫中散寒,和胃止嘔。高良薑長於散寒止痛;乾薑炮製後溫裡緩和,專攻脾胃虛寒,助陽氣升發以調升降。
  3. 白朮、白茯苓

    • 白朮健脾燥濕,茯苓利水滲濕,二者配伍強化脾胃運化功能,解決濕阻氣滯之根源。
  4. 木瓜(乾,銼)

    • 酸溫,舒筋活絡兼化濕和胃,能緩解濕濁中阻導致的嘔逆不舒,輔助調暢氣機。
  5. 人參

    • 甘微溫,大補元氣,益氣健脾。與白朮、茯苓相配,奠定補脾基礎,扶正以助祛邪。
  6. 肉豆蔻(煨)、草豆蔻(煨)

    • 肉豆蔻溫中行氣、澀腸止瀉;草豆蔻燥濕醒脾、溫胃止嘔。二者煨製後藥性更趨溫和,專注中焦寒濕氣滯。
  7. 甘草(炙)

    • 甘平調和諸藥,炙後加強補脾益氣之功,兼緩和辛溫藥性。

組方邏輯與治療原理

此方以「溫中降逆」為核心,結合「健脾化濕」與「行氣導滯」:

  • 溫中散寒:高良薑、乾薑、肉豆蔻、草豆蔻直祛中焦寒邪,恢復脾胃陽氣。
  • 健脾祛濕:白朮、茯苓、人參補脾滲濕,標本兼顧,杜絕濕濁內生。
  • 行氣降逆:厚朴、木瓜調暢氣機,推動胃氣下行,緩解嘔噦。

全方寒溫並用,補瀉兼施,既針對「氣逆」之標(止嘔降氣),又調理「脾胃虛寒濕滯」之本(溫補化濕),契合「脾宜升則健,胃宜降則和」之理。尤其適用於寒濕困脾、胃失和降之證,臨床表現可能伴隨脘腹冷痛、舌淡苔白膩等寒濕徵象。

傳統服藥法


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1兩,高良薑1兩,白朮1兩,乾木瓜(銼)1兩,人參1兩半,白茯苓(去黑皮)1兩半,肉豆蔻(煨,去殼)2枚,甘草(炙,銼)半兩,乾薑(炮)半兩,草豆蔻(煨,去皮)3枚。
上為散。
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空腹溫服,日2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慎用。
  • 本方有緩解胃腸脹氣、噁心嘔吐的作用,但對急性胃腸炎、消化性潰瘍等疾病無效。

相關疾病


神經性厭食症嘔吐腹瀉身體消瘦食慾不振噁心反胃

相同名稱方劑


厚朴煮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四十七。 組成:厚朴(去粗皮)1兩,藿香葉1兩,半夏(三味用生薑8兩同爲末,淹1宿,焙)1兩,陳橘皮(去白,焙)1兩,甘草(生)1兩。 主治:噦逆惡心,氣不下降。

厚朴煮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五五。 組成: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1兩半,白朮1兩,川芎1兩,乾薑(炮)1兩,當歸(切,焙)1兩,訶黎勒(煨,去核)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人參半兩,芍藥半兩,甘草(炙)1分。 主治:妊娠腹脹,不欲飲食。

厚朴煮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四十四。 組成: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1兩,高良薑1兩,白朮1兩,乾木瓜(銼)1兩,人參1兩半,白茯苓(去黑皮)1兩半,肉豆蔻(煨,去殼)2枚,甘草(炙,銼)半兩,乾薑(炮)半兩,草豆蔻(煨,去皮)3枚。 主治:脾胃虛冷,腸滑泄利,腹多脹滿。嘔逆不思食,羸瘦。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