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解散

WU JIE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4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33%
肺經 25%
胃經 22%
心經 11%
大腸經 3%
腎經 3%
脾經
肺經
胃經
心經
大腸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五解散方中包含藿香,主要原因如下:

  1. 解暑化濕: 藿香氣味芳香,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解暑化濕、理氣和中之功效。五解散方主治暑濕所致的胃腸不適,藿香能清暑濕,解表散邪,並能調和脾胃,促進消化吸收,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清暑解表、化濕和中的功效。
  2. 芳香闢穢: 藿香有芳香闢穢之效,能抑制腸胃道內細菌的生長,減少其對人體的影響。在暑濕環境下,人體容易感染病菌,藿香能起到防治感染的作用,同時也能減輕噁心、嘔吐等不適症狀。

五解散方劑中包含人參,主要原因如下:

  1. 補氣固本: 五解散方劑主要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導致的各種症狀,人參性溫,味甘,入脾、肺經,具有大補元氣、益氣復脈、生津止渴、安神定志之功效,可補益脾胃之氣,增強機體抵抗力,為方中主要的補氣藥。
  2. 扶正祛邪: 人參能提高機體免疫力,增強抗病能力,與方中其他藥物協同作用,扶正祛邪,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五解散方中包含白朮,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點功效:

  1. 健脾燥濕: 白朮味甘性溫,入脾經,能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五解散方主治脾虛濕盛所致的腹痛、泄瀉、食少等症,白朮能健脾益氣,使脾胃運化功能恢復,從而改善腹痛、泄瀉等症狀。
  2. 止瀉止痛: 白朮能補脾益氣,固澀止瀉,並有止痛作用。五解散方中的其他藥物如蒼朮、厚朴等也具有燥濕止瀉的功效,白朮的加入,可增強藥物的止瀉止痛效果,使療效更佳。

五解散方中包含半夏,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燥濕化痰:半夏味辛性溫,入肺、脾經,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五解散方用於治療痰飲停滯,症見胸悶氣促、咳嗽痰多、嘔吐等,半夏在此起到化痰止咳、降逆止嘔的作用。

2. 和解脾胃:半夏同時具有和解脾胃、消食止嘔的功效。五解散方中常配伍陳皮、枳實等理氣藥物,與半夏共同作用,可有效緩解脾胃氣滯所致的脘腹脹滿、食慾不振等症狀。

總之,五解散方中加入半夏,既能化痰止咳,又能和解脾胃,協同其他藥物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五解散方劑中包含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 五解散方劑由五味藥組成,各味藥性各有偏頗,甘草性平和,味甘,能調和諸藥,使藥性相輔相成,避免藥性衝突,使藥效更佳。

2. 緩解毒性: 甘草性甘,入脾胃經,能解百毒,緩和藥性,降低藥性對身體的毒副作用,保障患者安全。

此外,甘草還有補脾益氣、緩急止痛、生津止渴等功效,也間接輔助了五解散方劑的治療效果。

五解散方中含有茯苓,主要原因有二:

  1. 利水滲濕: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腎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的功效。五解散方中常因濕邪困脾、水濕停滯,而茯苓可利水滲濕,祛除水濕,改善脾胃功能,使水濕得以代謝。
  2. 健脾和胃: 茯苓亦能健脾和胃,增強脾胃運化能力,促進水濕代謝,緩解脾胃虛弱導致的水濕停滯。五解散方中常因脾胃虛弱,導致水濕停滯,而茯苓可健脾和胃,使脾胃功能恢復,利於水濕的代謝,達到整體調理的效果。

五解散方中包含橘皮,主要原因有二:

一、理氣行氣:橘皮味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理氣行氣、消食化積的功效。五解散方以治胸膈痞滿、脘腹脹痛、食積不化為主,橘皮能疏肝理氣,調和脾胃,促進消化,緩解胸腹脹滿之症。

二、燥濕化痰:橘皮還具有燥濕化痰的作用,可用於治療痰濕阻滯所致的咳嗽、胸悶等症。五解散方中,橘皮與其他藥物配伍,可有效化解痰濕,通暢氣機,改善呼吸道症狀。

五解散方中包含厚朴,主要是利用其行氣化濕、燥濕消痰的功效。厚朴性溫,味辛、苦,入脾、胃、肺經。其辛散之性,能疏肝理氣,行氣止痛,對於肝氣鬱結、氣滯血瘀所致的胸悶、腹脹、胃痛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療效。此外,厚朴又能燥濕化痰,對於脾胃濕阻、痰濕壅肺所致的咳嗽、痰多等症狀,也有較好的緩解作用。因此,厚朴在五解散方中,起到了行氣化濕、燥濕消痰的功效,進一步增強了方劑整體的療效。

五解散方劑中加入生薑,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 生薑性溫,味辛,入肺、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嘔止咳的功效。五解散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寒邪客肺,導致的咳嗽、氣喘等症狀,而生薑的溫中散寒作用,可以幫助驅散寒邪,緩解症狀。
  2. 和胃降逆: 生薑可以和胃降逆,緩解脾胃寒氣所致的嘔吐、噁心等症狀。五解散方劑中常會加入半夏、陳皮等藥物,而生薑的加入可以幫助這些藥物更好地發揮其和胃降逆的功效,提高療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五解散 」

五解散

組成: 藿香、人參、白朮、半夏、甘草、茯苓、橘皮、厚朴、生薑。

功效: 傷風感寒,或因內傷生冷造成頭昏腦脹、身體發熱、胸悶不適、乾嘔噁心、怕冷畏風、身體虛弱且容易流汗。

組成介紹:

  •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 生薑: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
  • 白朮: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
  • 半夏: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
  • 茯苓: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
  • 厚朴:溫裡溫中、降氣、健脾胃、燥濕、驅蟲殺蟲。
  • 藿香:燥濕、芳香化濕、止嘔、止咳化痰、祛風除濕、健脾胃。
  • 人參: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
  • 橘皮:利水滲濕、止嘔、清熱利尿、理氣行氣、降氣、燥濕、健脾胃、理氣、止咳化痰、解魚蟹毒。

總結: 中藥方劑「五解散」具有良好的藥用價值,可以治療多種疾病。方中各味藥材相互配伍,具有協同作用,可以增強療效。在臨牀上,五解散常被用於治療傷風感寒、咳嗽、哮喘、嘔吐、腹瀉等疾病。

傳統服藥法


藿香葉1兩(去土),人參1兩,白朮1兩,半夏1兩(湯蕩洗7遍),甘草1兩(炒),白茯苓1兩,陳橘皮1兩(湯蕩洗1次),厚朴2兩(去粗皮,用生薑自然汁塗,炙紫色為度)。
上為粗末。
每服5-6錢,水1盞半,加生薑7片,棗子2枚,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味辛溫,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嘔吐身體容易出汗眼睛模糊噁心反胃吞咽障礙乾嘔

相同名稱方劑


五解散, 出處:《洪氏集驗方》卷三。 組成:藿香葉1兩(去土),人參1兩,白朮1兩,半夏1兩(湯蕩洗7遍),甘草1兩(炒),白茯苓1兩,陳橘皮1兩(湯蕩洗1次),厚朴2兩(去粗皮,用生薑自然汁塗,炙紫色爲度)。 主治:傷風感寒,或內傷生冷,頭目昏痛,身體壯熱,胸膈不快,乾嘔惡心,怯風怕寒,體虛自汗。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