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朮藿香湯

BAI ZHU HUO XIANG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0

寒性指數

5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8%
胃經 22%
肺經 20%
心經 7%
膀胱經 6%
肝經 6%
大腸經 5%
腎經 3%
脾經
胃經
肺經
心經
膀胱經
肝經
大腸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白朮藿香湯中包含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健脾燥濕:白朮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燥濕、止瀉、利水的作用。對於脾胃虛弱、濕氣困脾導致的脘腹脹滿、食少便溏、四肢乏力等症狀,白朮可以起到扶正祛邪的效果。
  2. 調和藥性:藿香性辛溫,善於化濕解暑,但其燥性較烈,容易傷津。白朮性溫和,可以調和藿香的燥性,避免其過度耗傷脾胃津液,使得藥力更加平和,更易於患者接受。

總之,白朮的加入,不僅可以增強白朮藿香湯的健脾燥濕功效,還能夠調和藥性,使其更安全有效地治療濕困脾胃之症。

白朮藿香湯中加入藿香,主要基於其化濕解暑的功效。

藿香性辛溫,具有芳香化濕解暑止嘔闢穢止瀉的功效。白朮則為健脾燥濕之要藥,二者配伍,一則可增強化濕之力,二則可避免藿香過於燥烈而傷脾。

因此,白朮藿香湯中加入藿香,可以有效治療濕邪困脾、暑濕傷中等症,尤其適用於夏季濕熱之氣盛行時,出現嘔吐、腹痛、腹瀉等症狀者。

白朮藿香湯為一方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寒、濕阻中焦之症的中醫方劑。其組成精妙,其中包含白朮、藿香、陳皮、甘草、生薑、大棗等多種藥材,旨在溫中散寒、化濕和胃。在這之中,加入丁香一藥,其作用尤為關鍵。丁香性熱味辛,歸脾、胃、腎經,擅長溫中降逆、暖腎助陽。對於脾胃虛寒所導致的脹滿嘔吐、食少便溏,丁香能發揮其溫煦之力,幫助消除胃脘冷痛,增強消化功能。同時,丁香還可與方中其他藥物協同作用,共同調理氣機,達到健脾和胃、祛濕止瀉之效。因此,丁香在白朮藿香湯中的應用,充分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配伍精當的特點。

白朮藿香湯作為一味傳統的中藥方劑,在其組成中包含了人參這一珍貴的草本材料。人參之所以被選用,是因為它在中醫理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被視為補氣之聖品。根據中醫學說,人參性溫、味甘微苦,歸脾、肺經,能大補元氣、復脈固脫、補脾益肺、生津安神。對於脾胃虛弱、氣虛乏力等症狀有著良好的療效。在白朮藿香湯中加入人參,主要是為了增強整體方劑的補益作用,尤其適合於治療因脾胃虛弱導致的食少便溏、肢倦無力等症狀。此外,人參還能與方中其他藥物如白朮、藿香等產生協同作用,既可調理脾胃,又能解表化濕,從而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總體而言,人參在白朮藿香湯中的應用,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的原則,通過綜合調理達到治病的目的。

白朮藿香湯中加入赤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燥濕,利水消腫:赤茯苓性平味甘,入脾經,具健脾利濕之效,能改善脾胃運化功能,並有助於消除水腫。白朮藿香湯以健脾祛濕為主要功效,加入赤茯苓可加強其利水消腫的作用,使脾胃運化功能更佳,達到更好的療效。
  2. 配伍相宜,增強功效:白朮性溫味甘,善於健脾燥濕;藿香性辛溫,善於化濕止嘔。赤茯苓性平味甘,與白朮、藿香相配,可緩和藥性,避免燥烈之弊,且能協同作用,增強健脾利濕之效,使方劑更為平和有效。

白朮藿香湯中加入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燥濕化痰: 半夏性溫,入脾胃經,具有燥濕化痰的功效,可以協助白朮、藿香等藥物,更有效地祛除脾胃濕濁,改善濕邪阻遏所致的脘腹脹滿、食慾不振、嘔吐等症狀。
  2. 和胃止嘔: 半夏能降逆止嘔,與藿香相輔相成,共同抑制胃氣上逆,達到和胃止嘔的作用。對於脾胃虛弱,濕濁內阻所致的嘔吐,半夏的加入可以有效緩解症狀。

總之,半夏在白朮藿香湯中起到燥濕化痰、和胃止嘔的功效,與其他藥物相互配合,增強藥效,達到治療濕阻脾胃的療效。

白朮藿香湯中加入橘皮,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健脾:橘皮味辛、苦,性溫,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之功。方中白朮健脾燥濕,藿香芳香化濕,橘皮則助其理氣,使脾胃氣機通暢,更好地化濕止瀉。
  2. 降逆止嘔:橘皮能降逆止嘔,與白朮、藿香共同作用,能有效緩解因脾胃虛弱、濕濁阻滯而引起的嘔吐、腹瀉等症狀。

白朮藿香湯為一方常用的中藥方劑,其主要由白朮、藿香等多種藥材組成。其中厚朴作為該方的重要成分之一,具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厚朴性溫味苦辛,歸脾、胃、大腸經,能行氣燥濕、消積導滯,對於脾胃虛寒、食積不化、腹脹泄瀉等症有很好的療效。在白朮藿香湯中加入厚朴,主要是為了增強整個方劑調理脾胃、燥濕止瀉的功能。白朮補脾益氣,藿香芳香化濕,兩者與厚朴相配伍,不僅可以改善因脾胃功能弱導致的消化不良問題,還能有效緩解因為濕邪困脾所引起的各種不適症狀。總體來說,厚朴在白朮藿香湯中的應用,強化了該方對於脾胃濕阻病症的治療效果,使得該方能更全面地發揮健脾和胃、燥濕止瀉的作用。

白朮藿香湯中加入生薑,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一、溫中散寒,助脾運化: 藿香辛溫芳香,善於解表化濕,但偏於燥性,易傷脾胃。白朮健脾燥濕,但性偏寒涼,需溫陽助脾氣。生薑性溫,可溫中散寒,助脾胃運化,協調白朮藿香兩藥的作用,使藥性更平和,避免寒涼傷脾。

二、調和藥性,增強療效: 藿香和白朮合用,雖能祛暑解表,但若脾胃虛寒者,容易加重寒濕之邪。生薑可溫脾胃,散寒化濕,使藿香和白朮的功效更加顯著,提高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白朮藿香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增強藥效的作用。白朮偏燥,藿香辛溫,甘草可以調和二者,使其藥性更為平和,避免燥烈傷陰。
  2. 增強補脾健胃效果: 甘草本身具有健脾益氣、緩和脾胃的作用,與白朮、藿香搭配,可以增強補脾健胃的功效,使藥效更加全面。

因此,甘草在白朮藿香湯中起到調和藥性、增強藥效的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

白朮藿香湯為一味常見的中醫方劑,用於治療脾胃濕阻、食慾不振等症狀。此方由多種中藥組成,其中包含白朮、藿香、陳皮、厚樸、茯苓等藥材,以及前胡。前胡在此方中的應用,主要是因其具有良好的化痰止咳、散風解表之效。從中醫理論來看,脾胃功能失調易導致水濕運化不利,進而產生痰濕。前胡能夠疏肝理氣,促進氣機順暢,有助於排除體內濕氣及痰飲,從而改善因脾胃濕困所引起的諸多不適。此外,前胡還能與方中其他藥物如藿香、陳皮等相互協同,增強芳香化濕、醒脾開胃的作用,共同調理脾胃功能,恢復正常的消化吸收能力。因此,在白朮藿香湯中加入前胡,不僅可以針對症狀進行治療,更能達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白朮藿香湯為一方常見於中醫治療脾胃濕熱、消化不良等症狀之方劑。其組成成分除了白朮與藿香兩味主藥外,還包括檳榔等輔助藥材。在該方中使用檳榔,主要是取其行氣消滯、驅蟲健脾的功效。檳榔性溫味苦辛,歸胃、大腸經,能有效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消化,對於食積不化、腹脹腹痛等症狀有良好療效。此外,檳榔還有驅除腸道寄生蟲的作用,從而改善因蟲害引起的消化系統問題。配合白朮補脾益氣、燥濕利水,以及藿香化濕開胃、止嘔解暑的功能,三者相輔相成,共同達到調理脾胃、增強消化吸收能力的目的。因此,在白朮藿香湯中加入檳榔,是為了增強整體方劑對脾胃功能的調節作用,使之更適合用於治療由濕熱或食滯所導致的相關疾病。

主治功效


白朮藿香湯

白朮藿香湯,又名藿香正氣散,是一種中藥方劑,具有溫中散寒、化濕和中、理氣止嘔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脾虛氣弱,受寒感邪,導致嘔吐不止,食少便溏,脘腹脹滿等症狀。

【組成】

  • 白朮:15克
  • 藿香:10克
  • 丁香:6克
  • 人參:5克
  • 赤茯苓:10克
  • 半夏:10克
  • 橘皮:10克
  • 厚朴:10克
  • 生薑:10克
  • 甘草:6克
  • 前胡:10克
  • 檳榔:10克

【功效】

白朮藿香湯具有溫中散寒、化濕和中、理氣止嘔的功效。其中,白朮、茯苓、半夏、厚朴、生薑具有溫中散寒、化濕和中的作用;藿香、丁香、檳榔具有芳香化濕、理氣止嘔的作用;人參、甘草具有補氣和中的作用。諸藥合用,可以起到溫中散寒、化濕和中、理氣止嘔的功效。

【主治】

白朮藿香湯主治脾胃虛弱,受寒感邪,導致嘔吐不止,食少便溏,脘腹脹滿等症狀。

【用法用量】

口服,每日1劑,水煎服。

【禁忌】

孕婦禁用。

【注意】

服用白朮藿香湯期間,應避免食用生冷、油膩、辛辣的食物,以免加重病情。

【總結】

白朮藿香湯是一種中藥方劑,具有溫中散寒、化濕和中、理氣止嘔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脾胃虛弱,受寒感邪,導致嘔吐不止,食少便溏,脘腹脹滿等症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神經性厭食症慢性腎衰竭細菌性食物中毒嘔吐噁心反胃

相同名稱方劑


白朮藿香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四十五。 組成:白朮1兩,藿香2兩,丁香1兩,人參1兩,赤茯苓(去黑皮)1兩,半夏(湯洗7遍,切,炒)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銼)1兩,甘草(炙,銼)半兩,前胡(去蘆頭)1兩1分,檳榔(大者,銼)5枚。 主治:脾胃氣弱,嘔吐不下食。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