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人參橘皮竹茹湯中加入橘皮,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 疏肝理氣:橘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疏肝理氣、止咳化痰之效。方中人參補氣益血,竹茹清熱化痰,但若肝氣鬱結,氣機不暢,則不利於藥物療效的發揮。橘皮加入後,可疏肝理氣,使氣機通暢,促進人參、竹茹的藥效發揮。
- 調和藥性:橘皮性溫,可緩解人參、竹茹的寒涼之性,避免寒涼之氣損傷脾胃,使藥性更加平和,更易於患者接受。
因此,橘皮的加入不僅能增強藥效,還能調節方劑的寒涼之性,使藥物更安全有效。
人參橘皮竹茹湯中加入竹茹,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降逆止嘔: 竹茹性寒,味甘,入胃經,具有清熱降逆、止嘔的效果。方中人參補氣,橘皮理氣,容易上逆,而竹茹能有效抑制其上逆之勢,起到降逆止嘔的作用。
- 清熱化痰: 竹茹能夠清熱化痰,對於痰熱壅盛所致的嘔吐、咳嗽等症狀有良好的療效。與人參、橘皮等藥物配合,可更好地清熱化痰,達到止嘔的功效。
人參橘皮竹茹湯中加入生薑,主要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 緩和藥性: 人參甘溫補氣,橘皮辛溫理氣,竹茹苦寒降逆,三者合用,功效顯著但略偏燥性。生薑辛溫解表,能和中降逆,有助於緩解藥性,使藥效更柔和,不易產生燥熱之弊。
- 增強療效: 生薑具備和胃止嘔、解表散寒之效。與人參、橘皮、竹茹等藥物搭配,更能協同作用,增強止嘔降逆、和胃止痛的效果,提高藥效,更好地治療脾胃虛寒、嘔吐腹痛等症。
人參橘皮竹茹湯中加入厚朴,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降逆止嘔,和胃降氣: 厚朴性辛溫,入脾、胃經,具有降逆止嘔、和胃降氣的功效。對於因胃氣上逆所致的嘔吐、呃逆、胸悶等症狀,厚朴能有效緩解。
- 配合橘皮理氣消積: 厚朴與橘皮同用,可增強理氣消積的作用,使胃中積滯得以消散,進而達到和胃降逆的效果。
總之,厚朴的加入,不僅有助於降逆止嘔,更能配合橘皮理氣消積,從多方面調節胃氣,達到和胃降逆的功效。
人參橘皮竹茹湯中加入半夏,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 降逆止嘔: 半夏味辛、性微溫,入脾、胃經,具有降逆止嘔之效。方中橘皮、竹茹皆具理氣降逆之功,而半夏的加入則能加強其降逆止嘔的功效,針對因胃氣上逆而引起的嘔吐、泛酸等症狀,起到更好的治療作用。
- 燥濕化痰: 半夏亦具有燥濕化痰之效。方中人參補氣健脾,橘皮理氣化痰,竹茹清熱止嘔,而半夏的加入則能進一步幫助化解痰濕,改善因痰濕阻滯所致的胸悶、咳嗽等症狀。
綜上,半夏在人參橘皮竹茹湯中的加入,既能增強降逆止嘔的功效,又能促進痰濕的化解,使方劑的療效更加全面。
人參橘皮竹茹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 調和藥性: 人參性溫,橘皮性辛溫,竹茹性微寒,三者合用,若無甘草調和,恐致藥性偏燥,易傷津液。甘草味甘性平,能緩和藥性,使藥力平和,不易產生副作用。
- 增強藥效: 甘草味甘,能調和脾胃,使藥物更容易被吸收利用。同時,甘草還具有解毒作用,可減輕橘皮和竹茹的毒性,使藥物更加安全有效。
人參橘皮竹茹湯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扶正氣,益元氣:人參味甘性溫,入脾、肺、心經,具有補氣益血、生津止渴、安神益智之功效。竹茹、橘皮偏寒涼,而人參的加入可緩和其寒涼之性,避免傷及脾胃,同時補益正氣,提升身體抵抗力。
- 調和藥性,協同作用:人參可調和竹茹、橘皮的寒涼之性,使藥力更平和,不易產生副作用。同時,人參的補氣作用可增強竹茹清熱化痰、橘皮理氣止嘔的功效,相輔相成,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人參橘皮竹茹湯為一經典中醫方劑,用於治療因脾胃虛弱所致之噁心、嘔吐等症狀。此方中,人參為君藥,補益元氣、健脾益肺;橘皮與竹茹則分別理氣和胃、清熱止嘔,作為臣藥。而藿香的加入,則是為了增強此方的芳香化濕、醒脾開胃之效。藿香性味辛溫,歸脾、胃經,具有解表散寒、化濕止嘔的作用,對於外感風寒或脾胃濕滯引起的噁心、嘔吐,尤其適用。其芳香能刺激消化道,促進胃腸蠕動,有助於改善消化不良,且能緩解由於氣滯所引發的腹部脹滿不適。因此,藿香在人參橘皮竹茹湯中,不僅協同其他藥物增強了整體療效,更針對脾胃虛寒兼濕滯之證,起到了關鍵的輔助調理作用。
主治功效
人參橘皮竹茹湯之主治功效與治療原理分析
人參橘皮竹茹湯,出自《傷寒大白》,由橘皮、竹茹、生薑、厚朴、半夏、甘草、人參、藿香等藥物組成,其主治為「胃虛呃逆」。此方劑的組方精巧,針對胃虛氣逆的病機,兼顧了理氣、化痰、溫中、補虛等多重功效,展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精髓。
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傷寒大白》的記載,人參橘皮竹茹湯主要用於治療「胃虛呃逆」。呃逆,俗稱打嗝,在中醫理論中多與胃氣上逆有關。此方針對胃虛的病機,故以「胃虛呃逆」為主要適應症。
治療原理分析:
補氣健脾,扶正固本: 方中人參為君藥,大補元氣,益氣健脾,以糾正胃虛之本。胃虛則氣機不暢,易生逆亂,故以人參補虛,使胃氣得以充實,進而調順氣機。
理氣化痰,和胃降逆: 橘皮理氣化痰,能疏暢氣機,使胃氣得以通降;竹茹清熱化痰,兼能安神定驚,可消除因痰熱所致的氣逆;半夏燥濕化痰,降逆止嘔,針對胃氣上逆之根本;厚朴行氣消脹,燥濕除滿,可消除胃中壅滯之氣;藿香芳香化濕,和胃止呃,能助脾胃運化,從而減輕氣逆之勢。諸藥合用,使氣機得以疏暢,痰濕得以化解,胃氣上逆之勢得以平復,呃逆自然可止。
溫中散寒,調和諸藥: 生薑解表散寒,暖胃止嘔,溫散胃中寒邪,有助於脾胃氣機的運行;甘草調和諸藥,益氣緩急,使諸藥功效和諧發揮,並能緩解因氣逆所致的不適感。
綜合分析:
綜觀全方,人參橘皮竹茹湯以人參大補元氣為根本,以理氣化痰,和胃降逆為主要治療手段,配以溫中散寒之品,從虛實兩方面入手,標本兼治。其治療原理是通過補益胃氣,使中焦氣機得以運轉,同時化解胃中痰濕,降逆止呃,達到治療胃虛呃逆之目的。
《傷寒大白》中亦提及,在陽明裡熱、呃聲作止之時,若兼見裡熱便閉者,應以瀉心湯、涼膈散,或承氣湯等攻下之劑治之;而本方則適用於胃熱兼虛者。這點也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審慎選方的原則。
《金匱玉函要略述義》中亦提到:「傷寒大白。人參橘皮竹茹湯。治胃虛呃逆。」,進一步證實了此方對於胃虛呃逆的療效。雖然丹波元堅在論述嘔吐之證時,指出其原因多為水飲,但並未否定本方於胃虛呃逆的治療地位。反而,從另一個角度,提醒臨牀醫生需要辨明病因,方能準確選方。
總結來說,人參橘皮竹茹湯針對胃虛呃逆,以補氣健脾為根本,理氣化痰降逆為主要手段,溫中散寒為輔助,使氣機得以調暢,胃氣得以平復,從而達到止呃之效。此方劑組方嚴謹,體現了中醫「扶正祛邪」的治療思想,是治療胃虛呃逆的有效方劑。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適用於胃虛呃逆,症見呃逆頻作,胃脘脹悶,食欲不振,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脈虛弱。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人參橘皮竹茹湯, 出處:《傷寒大白》卷三。 組成:橘皮、竹茹、生薑、厚朴、半夏、甘草、人參、藿香。 主治:補胃和中。主治:胃虛呃逆。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