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橘皮湯

BAN XIA JU PI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7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6%
脾經 22%
胃經 11%
心經 10%
膀胱經 4%
肝經 4%
三焦經 4%
心包經 4%
膽經 4%
腎經 4%
大腸經 3%
肺經
脾經
胃經
心經
膀胱經
肝經
三焦經
心包經
膽經
腎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半夏橘皮湯中包含半夏,主要因其止嘔降逆之功效。

半夏味辛、苦,性溫,入脾、胃經。其燥濕化痰,能降逆止嘔,對於痰濕阻滯、氣逆上衝所致的嘔吐、眩暈等症有顯著療效。

橘皮則以理氣化痰著稱,與半夏搭配,可增強其止嘔降逆的效果,更能疏肝解鬱,緩解因氣機不暢而引起的胸悶、胃脹等症狀。

半夏橘皮湯中加入橘皮,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和胃降逆:橘皮性溫,味辛,具有理氣、燥濕、化痰止咳的功效。與半夏搭配,能起到和胃降逆的作用,緩解因寒痰阻滯引起的胃氣上逆、嘔吐等症狀。
  2. 疏肝解鬱:橘皮還具有疏肝解鬱的功效,能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胸悶、脅痛、食慾不振等症狀。與半夏搭配,有助於調理脾胃,促進消化吸收。

半夏橘皮湯中加入杏仁,主要是為了增強止咳化痰之效。杏仁性味苦甘,入肺經,具有降氣止咳、潤肺化痰的功效。

半夏橘皮湯的主治為痰多咳嗽,胸悶氣喘,而杏仁能潤肺化痰,與半夏、橘皮等藥物共同作用,更能有效地清除痰液,緩解呼吸道阻塞,達到止咳化痰的療效。

半夏橘皮湯是一張常見用於治療寒濕困脾、胃氣上逆所致嘔吐、噯氣等症狀的方劑。然而,在傳統的半夏橘皮湯組成中,並不包含麻黃這一味藥材。半夏橘皮湯主要由半夏和橘皮兩味藥物組成,其中半夏可以溫化寒痰、降逆止嘔,橘皮則能理氣健脾、燥濕化痰。

若某個處方中加入了麻黃,可能是根據具體病情需要進行了加減變通。麻黃作為一味辛溫之品,具有發汗解表、宣肺平喘的功效,對於伴有表證或咳嗽氣喘的患者可能有所裨益。但需注意的是,加入麻黃會改變原有方劑的性質與功效,且麻黃具有一定的毒性及副作用,如使用不當可能造成不良反應。因此,在臨床應用時,必須由專業醫師根據病患的實際情況進行精確辨證施治,以確保治療效果並避免潛在風險。

半夏橘皮湯中加入茯苓,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健脾利濕: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腎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功效。半夏橘皮湯主要治療濕阻中焦、脾胃不和引起的嘔吐、眩暈、心悸等症。茯苓加入其中,可以健脾利濕,幫助脾胃運化水濕,進而消除嘔吐等症狀。
  2. 佐助半夏: 半夏性溫燥,容易傷津耗氣,而茯苓甘淡滋潤,可以緩解半夏的燥性,防止其過於傷陰。同時,茯苓還能加強半夏燥濕化痰的作用,使療效更顯著。

半夏橘皮湯是一張常用於治療因痰濕阻滯所導致的胃脘脹滿、噁心嘔吐等症狀的經典方劑。然而,在傳統的半夏橘皮湯組成中,並未記載有柴胡這一味藥材。半夏橘皮湯主要由半夏和陳皮兩味藥物組成,半夏能燥濕化痰,降逆止嘔;陳皮則能理氣健脾,燥濕化痰,兩者相輔相成,共同起到調理脾胃、化痰止嘔的作用。

若在某些特殊情況下,醫師根據患者具體病情,在半夏橘皮湯基礎上加用柴胡,則可能是出於以下考量:柴胡具有疏肝解鬱、調和肝脾的功效,適用於肝氣鬱結或肝脾不和的情況。當患者除了有胃脘脹滿、噁心嘔吐等表現外,還伴有情志抑鬱、胸脅脹痛等肝氣鬱結的特徵時,加用柴胡可以增強疏肝解鬱的作用,進一步調和肝脾關係,從而更全面地改善患者的整體狀態。這種靈活加減的用法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的精神。

半夏橘皮湯中加入生薑,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和胃降逆: 半夏性寒,橘皮辛溫,兩者合用,能降逆止嘔,但易傷脾胃。生薑性溫,能調和藥性,避免寒涼之性損傷脾胃,並溫胃降逆,協同半夏、橘皮止嘔效果。
  2. 散寒解表: 若嘔吐伴有風寒表證,如惡寒發熱、頭痛鼻塞等,則生薑更能發揮散寒解表之功,與半夏、橘皮一同消除外邪,達到止嘔的效果。

因此,生薑在半夏橘皮湯中扮演著調節藥性、增強療效的重要角色。

半夏橘皮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半夏辛溫,橘皮辛溫,皆屬燥性藥物,容易耗傷津液。甘草性甘平,能緩和半夏、橘皮的燥性,避免藥性過於峻猛,保護脾胃,避免藥物對腸胃造成損傷。
  2. 增強療效: 甘草味甘,能調和諸藥,增強其他藥材的功效。在半夏橘皮湯中,甘草能協助半夏降逆止嘔,協助橘皮理氣化痰,使藥效更為顯著。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半夏橘皮湯 」

中藥方劑「 半夏橘皮湯 」的主要成分為半夏、橘皮、杏仁、麻黃、茯苓、柴胡、生薑、甘草,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平喘、理氣化痰、健脾益氣、利水滲濕等功效,主治脾咳。

成分介紹

  • 麻黃:性辛溫,具有發汗解表、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風寒等功效。
  • 杏仁:性平,味苦、甘,具有止咳平喘、潤腸通便、降氣、生津止渴、驅蟲殺蟲等功效。
  • 甘草:性甘平,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生薑:性辛溫,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等功效。
  • 半夏:性溫,味辛,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等功效。
  • 柴胡:性微寒,味苦、微辛,具有散風熱、發汗解表、止咳化痰、平肝息風、補陽、清熱瀉火、疏肝解鬱等功效。
  • 茯苓:性平,味甘淡,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 橘皮:性溫,味苦、辛,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

主治功效

脾咳是指由脾臟虛弱引起的咳嗽。脾臟在中醫理論中具有運化水濕、統攝血液、生化氣血等功能。當脾臟虛弱時,運化水濕的功能減弱,體內水濕不能正常排出,就會聚集在肺部,引起咳嗽。脾咳的臨牀表現主要有咳嗽、咳喘、痰多、乏力、食慾不振、大便稀溏等。治療脾咳常採用補益脾氣、健運脾陽、化痰止咳的藥物,如四君子湯、補中益氣湯、參苓白朮散等。

總結

中藥方劑「 半夏橘皮湯 」主要用於治療脾咳,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平喘、理氣化痰、健脾益氣、利水滲濕等功效。其組成成分包括麻黃、杏仁、甘草、生薑、半夏、柴胡、茯苓、橘皮。臨牀上,常與其他方劑配伍使用,以增強療效。

傳統服藥法


人參、 白朮、 白茯苓、 甘草、 黃芩、 半夏、 厚朴、 藿香葉、 葛根、 橘皮各等分。
上(口父)咀。每服1兩,水1碗,煎7分,去滓,加生薑自然汁少許溫服,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半夏橘皮湯具有宣肺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適用於脾咳患者。但脾虛氣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咳血氣喘霍亂原發性高血壓胃及十二指腸炎慢性腎衰竭細菌性食物中毒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嘔吐胃下垂暈眩咳嗽腹瀉多痰上吐下瀉胃腸脹氣噁心反胃

相同名稱方劑


半夏橘皮湯, 出處:《準繩·傷寒》卷二。 組成:人參、白朮、白茯苓、甘草、黃芩、半夏、厚朴、藿香葉、葛根、橘皮各等分。 主治:嘔吐不止。

半夏橘皮湯, 出處:《醫寄伏陰論》卷上。 組成:半夏2錢,橘皮1錢,茯苓1錢,人參1錢,甘草1錢(炙),乾薑1錢。 主治:溫胃散水,滌痰降氣。主治:伏陰病,嘔利止,厥回而噦,或咳逆者。

半夏橘皮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四十。 組成:半夏(湯洗7遍去滑,切,焙)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厚朴(去粗皮,薑汁炙)1兩,人參半兩,白朮半兩,高良薑半兩。 主治:霍亂,心下痞滿,飲食吐逆,水谷不化。

半夏橘皮湯, 出處:《直格》卷下。 組成:半夏(炮如法)1兩,陳皮(湯浸洗去瓤)1兩,甘草(炙)1兩,人參1兩,茯苓1兩,黃芩(去其腐心)1兩,葛根半兩,厚朴(去皮)1分。 主治:傷寒雜病,嘔噦,風眩,痰逆咳喘,頭痛,並風熱反胃吐食諸證。

半夏橘皮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六十五。 組成:半夏(湯洗10遍,切,焙)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杏仁(去皮尖雙仁,麸炒,别研)1兩,麻黃(去根節)1兩1分,赤茯芩(去黑皮)1兩1分,柴胡(去苗)1兩1分,生薑(切,焙)半兩,甘草(炙,銼)半兩。 主治:脾咳。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