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加味麻黃湯中包含麻黃,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發汗解表: 麻黃性溫,味辛,具有發汗解表之效。加味麻黃湯主治風寒感冒,麻黃可發散風寒,使邪氣從汗孔排出,達到解表之目的。
2. 通竅止痛: 麻黃還具備通竅止痛的功效,可通鼻竅、開胸膈,對於風寒感冒引起的頭痛、鼻塞、胸悶等症狀具有緩解作用。
3. 宣肺利氣: 麻黃能宣肺利氣,對於風寒感冒引起的肺氣鬱閉,呼吸困難等症狀,麻黃可使其通暢。
因此,麻黃是加味麻黃湯中的核心藥物,其發汗解表、通竅止痛、宣肺利氣的作用,對於風寒感冒的治療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加味麻黃湯中加入桂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陽散寒,助麻黃宣肺:麻黃性辛溫,善於宣肺解表,但其寒性較重,易傷陽氣。桂枝性溫,可溫陽散寒,協同麻黃宣肺解表,避免寒邪傷陽,更利於驅散風邪。
- 調和營衛,緩解寒邪束表:桂枝有調和營衛之功,可緩解寒邪束表,使營衛流通,汗出疏利,促進疾病恢復。麻黃辛散,桂枝溫通,相輔相成,有利於解除表邪,恢復正氣。
加味麻黃湯中加入杏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宣肺止咳: 杏仁味苦性溫,入肺經,具有宣肺止咳、降氣化痰之效。麻黃湯主治外感風寒,兼有肺氣不利、咳嗽痰多等症,杏仁加入後可助麻黃湯宣肺解表,並化解痰液,使咳嗽症狀減輕。
- 潤肺止咳: 杏仁中富含油脂,具有潤肺止咳的功效,能有效改善因肺燥津傷引起的咳嗽症狀。麻黃湯雖可宣肺解表,但若患者同時伴有肺燥乾咳,則需加入杏仁以潤肺止咳,更有效地緩解咳嗽。
加味麻黃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緩和藥性,調和諸藥: 麻黃性溫,發汗力強,容易傷陰耗氣。甘草味甘性平,能緩和麻黃的辛溫之性,避免其過於燥烈,防止藥性過於猛烈傷及正氣。
- 增強藥效,協調作用: 甘草具有調和藥性,解毒,益氣的功效。它與麻黃等藥物配合,可以增強藥效,使各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最佳治療效果。
總之,甘草在加味麻黃湯中起著重要的調節和協調作用,使藥效更佳,副作用更小,有利於患者的康復。
加味麻黃湯中加入半夏,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降逆止嘔:麻黃湯原方主治風寒表證,但若患者伴隨胸悶氣促、痰多惡心等症,即為風寒表證兼有痰飲內阻。半夏性溫,善於降逆止嘔,能化痰止咳,並助麻黃、桂枝發表散寒,消除痰飲阻塞,使氣機通暢。
- 溫肺止咳:半夏入肺經,可溫肺化痰,對於寒痰阻肺、咳嗽氣喘的患者,能起到溫肺止咳、化痰平喘的作用,進一步增強方劑的療效。
因此,半夏的加入不僅使加味麻黃湯更能針對風寒表證兼痰飲內阻的患者,也增強了方劑的溫肺止咳功效,使得藥效更加全面。
加味麻黃湯中加入橘紅,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宣肺化痰: 橘紅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宣肺化痰、理氣止咳之效。麻黃湯原方以麻黃、桂枝為主,溫散風寒,但對於痰多者,宣肺化痰力不足。橘紅的加入,可增強方劑的宣肺化痰之力,使寒邪、痰濁得以順利排出。
- 疏肝解鬱: 橘紅兼入肝經,具有疏肝解鬱之效。麻黃湯中桂枝溫通經絡,但對於肝氣鬱結者,效果有限。橘紅的加入,可協同桂枝疏解肝氣鬱結,使氣機暢通,進一步促進風邪的散發。
加味麻黃湯中加入紫蘇葉,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 宣肺解表,散寒止咳: 紫蘇葉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宣肺解表、散寒止咳的功效。與麻黃、桂枝等藥物合用,可加強發汗解表之效,並緩解風寒所致的咳嗽、胸悶等症狀。
- 調和藥性,防止燥烈: 麻黃、桂枝等藥物性偏燥烈,容易傷津耗氣。紫蘇葉性微溫,能調和藥性,防止燥烈傷肺,並有助於促進汗液排出,達到宣肺解表的目的。
加味麻黃湯中添加生薑,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解表散寒,溫肺止咳: 生薑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解表散寒、溫肺止咳的功效。麻黃湯主要針對風寒表證,生薑的加入可以增強麻黃、桂枝的解表散寒作用,更有效地驅散寒邪,緩解咳嗽、鼻塞等症狀。
2. 和解少陽,調和氣血: 生薑能和解少陽,調和氣血,使麻黃湯的藥性更溫和,避免寒涼之氣過於傷陽。同時,生薑還可以緩解麻黃湯可能引起的胃部不適,提高患者的耐受性。
加味麻黃湯中加入大棗,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緩解麻黃湯的燥性: 麻黃性溫,易傷津液,而大棗性甘溫,可補益脾胃,緩解麻黃湯的燥性,避免藥物過於燥烈,損傷正氣。
- 協調藥性: 大棗甘溫,能調和藥性,使麻黃湯的藥效更為平穩,減少副作用。此外,大棗還能與麻黃、桂枝等藥物共同作用,增強藥效,更好地治療外感風寒。
主治功效
加味麻黃湯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所提供的中醫古籍內容,加味麻黃湯主要用於治療外感風寒引起的症狀,特別是 惡寒無汗,脈緊的傷寒咳嗽。
治療原理分析:
加味麻黃湯以麻黃湯為基礎,加入半夏、橘紅、紫蘇葉、生薑、大棗等藥材,增強其療效。其治療原理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理解:
發汗解表,宣肺平喘: 麻黃、桂枝、紫蘇葉皆具有發汗解表的作用,可以幫助驅散侵襲體表的風寒邪氣。麻黃又能宣肺平喘,與杏仁配合,加強止咳平喘的功效。
溫經散寒,助陽化氣: 桂枝溫經散寒,助陽化氣,與麻黃相配,增強發汗解表、溫經通絡之力。
降逆止嘔,化痰止咳: 半夏降逆止嘔,燥濕化痰,橘紅理氣化痰,健脾利水,二者合用,對於痰多的咳嗽有很好的療效。
調和諸藥,補益正氣: 甘草調和諸藥,緩急止痛,大棗補中益氣,養血安神,二者可以緩解發汗藥物的峻烈之性,並能扶助正氣,增強機體抗病能力。
綜合各古籍內容,加味麻黃湯的功效可以概括為:
發散風寒: 《雜病治例》提到「風寒仲景加味麻黃湯」;《奇效良方》與《世醫得效方》皆指出加味麻黃湯治「惡寒發熱,外因心痛」;《類證治裁》提到「傷寒嗽,惡寒無汗,脈緊」用加味麻黃湯。
宣肺止咳: 《育嬰家秘》提到「加味麻黃湯,治肺感風寒,痰涎咳嗽」;《類證治裁》提到「寒嗽」、「傷寒嗽」用加味麻黃湯。
化痰降逆: 《類證治裁》提到「風寒嗽,痰多氣逆」;《育嬰家秘》中加味麻黃湯加茯苓、陳皮,名華蓋散,其功相同,說明加味麻黃湯也具備一定的化痰作用。
總結:
加味麻黃湯是在麻黃湯的基礎上,針對風寒咳嗽的特點,加入化痰降逆的藥物,使其更適合於治療 外感風寒,惡寒無汗,咳嗽痰多,脈緊 等症狀。其藥性偏溫燥,主要通過發汗解表、宣肺止咳、化痰降逆等途徑達到治療目的。
傳統服藥法
麻黃、桂枝、杏仁、甘草、半夏、橘紅、蘇葉、生薑、大棗。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宜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 本方有發汗解表、宣肺平喘的功效,不宜長期服用。
- 本方有辛溫燥熱之性,陰虛火旺、肺燥咳嗽者慎用。
- 本方有滑腸作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加味麻黃湯, 出處:《育嬰秘訣》卷三。 組成:麻黃、蘇葉、桑白皮(蜜炙)各等分,甘草減半。 主治:肺感風寒,痰涎咳嗽。
加味麻黃湯, 出處:《類證治裁》卷二。 組成:麻黃、桂枝、杏仁、甘草、半夏、橘紅、蘇葉、生薑、大棗。 主治:傷寒嗽,惡寒無汗,脈緊。
加味麻黃湯, 出處:《醫學探驪集》卷三。 組成:麻黃3錢,桂枝2錢,蘇葉3錢,黃芩3錢(酒洗),芥穗3錢,滑石4錢,豆豉4錢,木通3錢,甘草1錢,蔥頭1個,杏仁2錢,川貝母2錢,皂刺3錢。 主治:傷寒咳嗽,有聲無痰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