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紅

橘紅

JU HONG

  • 英文名稱:Citrus grandis Osbeck var. tomentosa Hort. Pars Rubra Epicarpii Citri Erythrocarpae Red Part Of Tangerine Peel, Exocarpiumcitrirubrum
  • 別名:芸紅,蕓皮,芸皮,化州桔紅,蕓紅
  • 藥品來源:本品為蕓香科植物化州桔或橘及其栽培變種的幹燥外層果皮。秋末冬初果實成熟後采收,用刀削下外果皮,曬幹或陰幹。
  • 道地藥材:雲南, 四川, 台灣, 海南, 廣東, 廣西, 安徽, 江蘇, 浙江, 江西, 湖南, 湖北, 貴州
  • 生長環境:低山地帶, 湖泊, 丘陵, 平原
  • 現代中藥典籍摘錄(請登入點選開啟閱讀)
    中國藥典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最後更新日:2024-11-18

橘紅的傳統功效


1. 散風寒

橘紅,其散風寒的功效在歷代醫籍中多有記載。從上述典籍的記載中,我們可以分析其機理。

《本草匯言》直指橘紅「能除寒發表」,這點與其他典籍的描述互相印證。其散風寒的功效,並非單純的發汗解表,而是通過疏通經絡,調和氣血來實現的。《藥品化義》闡述了橘紅「辛能橫行散結,苦能直行下降」,說明其藥性既能疏散風寒鬱結於體表,又能宣降肺氣,使寒邪從下排出,避免寒邪在體內久留。這也解釋了為何《本經逢原》提到橘紅「專主肺寒咳嗽多痰」,因為它能有效地疏通肺經,化解寒痰。

《醫林纂要》指出橘紅「專入於肺,兼以發表」,強調了其對肺部的作用。去其內層白色部分,則藥性更輕,更利於上浮,更能有效地宣發肺部之邪氣。這說明橘紅的運用需要精細的炮製,才能更好地發揮其功效。而《醫學啓源》簡潔地概括了其作用:「理胸中、肺氣」,也從側面印證了橘紅疏通肺經,宣發肺氣,從而散風寒的功效。

綜合以上典籍的記載,《本草綱目》的「下氣消痰」更進一步說明橘紅不僅能散風寒,更能化痰止咳。 因此,橘紅散風寒的功效,並非單一作用,而是通過疏通經絡、宣發肺氣、化痰止咳等多重機制,綜合達到祛除風寒的目的。

2. 燥濕

橘紅,其燥濕功效主要體現在其辛散苦降的藥性上。多部古代醫籍都記載了其相關作用,讓我們從中一窺究竟。

《藥品化義》認為橘紅「辛能橫行散結,苦能直行下降」,這正是其燥濕機理的關鍵所在。其辛味具有行氣散結的作用,能疏通肺部的氣機,而苦味則能使其下降,將滯留在肺部的濕邪排出體外。書中更指出橘紅「主一切痰病,功居諸痰藥之上」,痰濕本是互為表裡的病理產物,此處也間接說明瞭其燥濕的效力。佐以其他藥物,更能發揮其燥濕之力,例如與竹茹同用可治療熱呃,與青皮同用則能導滯氣。

《醫林纂要》則強調橘紅「專入於肺,兼以發表」,去除橘皮內的白瓤,更能提升其輕虛上浮的特性,有效地將肺部的濕邪排出。這說明橘紅燥濕的途徑,除了疏通氣機,更包含了直接將濕邪從肺部宣散出去。

其他典籍如《醫學啓源》提及橘紅「理胸中、肺氣」,《本草綱目》記載其「下氣消痰」,《本草匯言》說明其「能除寒發表」,這些論述都從不同角度佐證了橘紅燥濕的功效。雖《本經逢原》提及久嗽氣虛者不宜使用,但也正說明瞭其燥濕功效的針對性,並非適用於所有情況。

綜上所述,橘紅燥濕的功效源於其辛散苦降的藥性,能疏通肺氣,排出濕邪,從而達到治療痰濕相關疾病的目的。其應用需根據具體病情,謹慎使用。

3. 散結

橘紅,在古代醫籍中被廣泛記載,其散結功效主要體現在疏通氣機,化解痰飲上。 《藥品化義》精闢地指出橘紅「辛能橫行散結,苦能直行下降」,其辛散與苦降的特性使其能有效地疏通氣滯,化解痰飲凝滯所造成的腫塊。書中更進一步闡述,橘紅治痰之效力在於其理氣功效,「氣利痰自愈」,而非單純的祛痰,這也說明瞭其散結機理並非直接作用於腫塊,而是藉由調整氣機,使痰濁得以消散,從而達到散結的目的。

《醫林纂要》則強調橘紅「專入於肺,兼以發表」,說明其散結作用主要針對肺部病變,透過發表肺邪,使鬱結之氣得以宣洩。 去除橘紅內層的白色部分,更能增強其輕揚上浮的特性,進一步幫助肺邪的排出。 《本草綱目》簡潔地概括其功效為「下氣消痰」,說明橘紅能使氣機下降,並能消散痰濁,而痰濁的阻塞正是許多腫塊形成的原因之一。

其他典籍如《醫學啓源》提到其「理胸中、肺氣」,《本草匯言》提到「能除寒發表」,都從不同角度佐證了橘紅疏通氣機,散寒解鬱,從而達到散結效果的藥理特性。《本經逢原》則提醒,雖然橘紅適用於肺寒咳嗽多痰,但久嗽氣虛者不宜使用,這也提示了其運用上的注意事項。綜上所述,橘紅的散結功效,並非直接作用於腫塊本身,而是透過其獨特的理氣、化痰、發表等作用機制,間接達到散結之效。

4. 補陽

橘紅,其補陽功效並非直接顯現為溫陽壯陽,而是通過疏通經絡、宣肺化痰,間接達到提升陽氣的作用。 古代醫籍對其功效的描述,也多從其理氣、化痰、發表等角度切入,間接體現其補益陽氣之效。

《藥品化義》認為橘紅「辛能橫行散結,苦能直行下降,為利氣要藥」。其辛散苦降的特性,能疏通肺氣,利肺化痰,而肺氣通暢,則有助於全身陽氣的運行。痰飲瘀滯,往往阻礙陽氣的正常升發,橘紅的化痰功效,便能消除這一阻礙,從而間接補益陽氣。書中更提到其能「開胸膈痞塞」,胸膈通暢,亦有助於提升陽氣。

《醫林纂要》指出橘紅「專入於肺,兼以發表」,其發表之性,有助於驅散寒邪,而寒邪為陽氣之敵,祛除寒邪,自然有利於陽氣的恢復。 《本草匯言》也提到其「能除寒發表」,與《醫林纂要》的觀點相符。 寒邪入肺,易導致肺氣虛弱,而橘紅的發表作用,則能保護肺氣,維持肺的正常功能,間接地維護了人體的陽氣。

《本經逢原》則指出橘紅「專主肺寒咳嗽多痰,虛損方多用之」,這也暗示了橘紅在治療陽氣虛衰所致的肺寒咳嗽方面具有功效。 雖然其也提到「久嗽氣洩,又非所宜」,說明其應用需謹慎,但其在治療肺寒咳嗽方面的作用,仍然間接反映了其對於陽氣的扶助。總而言之,橘紅的補陽作用並非直接溫補,而是通過其獨特的理氣、化痰、發表功效,間接達到扶助陽氣的目的。

橘紅的古代典籍


橘紅的運用方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3-9g;或入丸、散。

橘紅的炮製


橘紅:揀去雜質,刷淨,用時折碎。鹽橘紅:取淨橘紅用鹽開水均勻噴灑,使其吸收,晾乾。(每橘紅100斤,用食鹽2斤,溫開水適量化開澄清)蜜橘紅:將橘紅置鍋內,用文火炒至微黃色時,加入蜂蜜拌勻,再炒至略帶焦黃色,取出,晾乾。(每橘紅100斤,用蜂蜜25斤)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中藥「橘紅」注意事項

  1. 陰虛燥咳及久嗽氣虛者不宜服:橘紅性溫熱,若陰虛燥咳、久嗽氣虛者服用,可能會加重症狀,導致陰液耗傷,咳喘加劇等情形。

橘紅相關的方劑


橘紅可治療的相關疾病


噁心反胃咳嗽胸悶胸痛嘔吐氣喘鼻塞頭痛疼痛食慾不振吐血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