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脾飲

XING PI YI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9

寒性指數

4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1%
胃經 15%
心經 13%
肺經 13%
肝經 11%
腎經 7%
膀胱經 5%
膽經 3%
大腸經 3%
小腸經 1%
三焦經 1%
脾經
胃經
心經
肺經
肝經
腎經
膀胱經
膽經
大腸經
小腸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醒脾飲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益氣健脾: 人參性溫味甘,具有大補元氣、益氣健脾的功效。醒脾飲常用於脾胃虛弱、氣血不足所致的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人參可補益脾胃,增強其消化功能,促進食慾。
  2. 扶正祛邪: 人參同時具有扶正祛邪的作用,可以增強人體抵抗力,對抗邪氣入侵。醒脾飲中加入人參,可使脾胃功能更強,更有利於抵抗外邪,改善脾胃虛弱所致的各種病症。

醒脾飲中包含白朮,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益氣: 白朮性溫,味甘苦,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的功效。醒脾飲旨在醒脾開胃,增進食慾,而白朮的健脾益氣作用能從根本上改善脾胃功能,促進消化吸收,達到醒脾開胃的目的。
  2. 燥濕止瀉: 醒脾飲常用於治療脾虛濕困所致的食慾不振、腹脹便溏等症狀。白朮具備燥濕利水的功效,能有效去除脾胃濕氣,改善脾胃運化功能,從而達到止瀉的效果。

醒脾飲中加入橘紅,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健脾: 橘紅性溫,味辛,歸肺、脾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之功效。醒脾飲主要用於治療脾胃氣滯、食慾不振、脘腹脹滿等症,而橘紅能疏肝理氣,促進脾胃運化,有助於改善消化不良、食積等問題,從而達到醒脾開胃的效果。

2. 化痰止咳: 橘紅能燥濕化痰,對於痰多咳嗽、胸悶氣促等症有較好的療效。醒脾飲中若有痰濕阻滯,橘紅可配合其他藥材,共同起到化痰止咳,宣肺止咳的作用,進一步促進脾胃功能恢復。

醒脾飲中使用白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脾止嘔: 白附子性溫,入脾經,具有溫陽散寒、健脾止嘔之效。對於脾胃虛寒所致的嘔吐、腹瀉等症,白附子可溫暖脾胃,恢復其正常運作,達到止嘔效果。

2. 祛風解痙: 白附子亦可祛風解痙,對於由風寒襲肺引起的咳嗽、哮喘等症,也能起到一定程度的緩解作用。

因此,白附子在醒脾飲中,不僅可以溫脾止嘔,還可以兼具祛風解痙之效,為整體方劑的功效增色。

醒脾飲中包含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大原因:

  1. 調和藥性:醒脾飲多以健脾開胃、消食化積為目的,方中常含辛香燥烈的藥材,容易傷陰耗氣。甘草味甘性平,入脾經,能調和藥性,緩解辛燥之性,保護脾胃,使藥力平和,更好地發揮藥效。
  2. 增強藥效:甘草具備補氣益血、緩急止痛的功效。在醒脾飲中,甘草能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促進食慾,並可緩解脾胃氣滯所致的腹脹、腹痛等症狀,提升整體療效。

醒脾飲中包含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利濕: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效。醒脾飲常用於治療脾胃濕困、食慾不振、脘腹脹滿等症狀,茯苓有助於健脾利濕,改善脾胃功能,促進食慾,緩解腹脹。
  2. 寧心安神:茯苓還具備寧心安神之效。脾胃失調容易引起心神不安,茯苓能起到安神的作用,緩解因脾胃濕困造成的胸悶心煩、失眠多夢等症狀。

因此,茯苓在醒脾飲中起到健脾利濕、寧心安神的功效,是方劑中的重要藥材之一。

醒脾飲中包含石菖蒲,主要基於其醒脾開胃、化濕止嘔的功效。

石菖蒲性辛溫,入心、脾經,具有化濕開竅、醒脾開胃、安神定志的功效。其辛香之氣可醒脾開胃,促進消化吸收,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此外,石菖蒲還能化解濕濁,解除脾胃之濕,對於脾胃虛弱、濕阻中焦引起的食慾不振、嘔吐等症狀有良好的療效。

因此,石菖蒲的加入,可增強醒脾飲的醒脾開胃、化濕止嘔功效,使其更有效地改善脾胃功能,提高療效。

「醒脾飲」中加入藿香,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1. 化濕醒脾: 藿香氣味芳香,性溫,具有化濕解暑、開胃醒脾的功效。脾胃為後天之本,主管消化吸收,若濕邪困脾,則會影響食慾,導致脾胃運化失常。藿香能化解濕邪,使脾胃功能恢復正常,增進食慾,改善消化不良等症狀。
  2. 理氣止痛: 藿香還具有一定的理氣止痛作用,可以緩解因濕邪阻滯經絡而引起的脘腹脹痛、消化不良等症狀。

因此,醒脾飲中加入藿香,不僅能有效化解濕邪,改善脾胃功能,還能緩解相關的胃痛不適,達到整體調理的目的。

醒脾飲中加入天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風止眩:天麻味甘性平,入肝經,具有平肝熄風、止眩暈的功效。醒脾飲常用於治療脾胃不和、氣血不足引起的頭暈目眩、神疲乏力等症,天麻可有效改善頭暈症狀,提高藥效。
  2. 助益脾胃:天麻不僅能疏風止眩,亦可健脾益氣。脾胃虛弱,氣血生化不足,容易導致頭暈目眩、神疲乏力等症。天麻能補益脾胃,促進氣血生化,從而改善頭暈等症狀。

因此,醒脾飲中加入天麻,既能疏風止眩,又能健脾益氣,協同其他藥材,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醒脾飲中加入木香,主要原因有二:

1. 理氣健脾: 木香性溫,味苦,入脾、胃經,具有行氣解鬱、健脾消食之功。脾胃氣機通暢,則脾胃運化功能正常,食慾自然提升,脾氣得以恢復。

2. 和胃止嘔: 木香能行氣消滯,對脾胃氣滯所致的脘腹脹滿、食慾不振、噁心嘔吐等症狀有良好的療效。

因此,醒脾飲中加入木香,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增進食慾,並緩解嘔吐等症狀。

醒脾飲中加入乾薑,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溫脾散寒: 乾薑性溫,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嘔止瀉的作用。醒脾飲常用於脾胃虛寒、寒邪客胃所致的脘腹冷痛、食慾不振、噁心嘔吐等症,乾薑可以溫暖脾胃,驅散寒邪,緩解上述症狀。
  2. 助消化: 乾薑可以促進胃液分泌,增進消化功能,對於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者,能夠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幫助食物的消化吸收。

醒脾飲中加入蓮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健脾益腎:蓮子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健脾益腎、養心安神之功效。對於脾胃虛弱、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症狀有改善作用。醒脾飲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弱、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蓮子能增強脾胃運化功能,起到輔助作用。
  2. 清心寧神:蓮子富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B族等營養成分,能滋養心神,改善睡眠質量。醒脾飲中加入蓮子,可起到清心寧神、改善睡眠、增強體力的功效,有助於恢復體力,提高抵抗力。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醒脾飲」,主要成分:人參、白朮、橘紅、白附子、甘草、茯苓、石菖蒲、藿香、天麻、木香、乾薑、蓮子。

醒脾飲具有補氣、行氣、鎮靜、安神的功效。主治脾虛氣弱、食慾不振、腹瀉、腹痛、失眠、多夢。

醒脾飲

  • 人參:補氣生津, 益氣壯陽。

  • 白朮:健脾益氣, 燥濕利水, 止瀉。

  • 橘紅:理氣化痰, 健脾和胃, 燥濕化痰。

  • 白附子:溫陽散寒, 鎮靜安神, 定驚搐。

  • 甘草:補中益氣, 緩和藥性, 調和諸藥。

  • 茯苓:健脾益氣, 補腎益精, 滋陰寧心。

  • 石菖蒲:開竅醒神, 化濕豁痰, 闢穢。

  • 藿香:芳香化濕, 健脾止瀉, 行氣止嘔。

  • 天麻:平肝息風, 祛風除濕, 活絡止痛。

  • 木香:行氣止痛, 消食化積, 理氣行氣。

  • 乾薑:溫中散寒, 溫裡助陽, 回陽救逆。

  • 蓮子:補益心脾, 清熱生津, 澀精止泄。

總結:

醒脾飲是一款補氣、行氣、鎮靜、安神的中藥方劑。可以調理脾虛氣弱、食慾不振、腹瀉、腹痛、失眠、多夢等症狀。醒脾飲中的藥物相互作用,起到補氣健脾、行氣止痛、安神助眠的作用。可以調理脾胃虛弱、氣血不足等症狀,增強身體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傳統服藥法


青皮5分,厚朴(薑汁炒)5分,白朮(蜜炙)5分,草果5分,柴胡5分,黃芩5分,茯苓5分,炙甘草5分。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瘧疾四肢抽搐忽冷忽熱嘴裡發苦發燒舌苔乾燥(舌乾)

相同名稱方劑


醒脾飲, 出處:《萬氏家抄方》卷五。 組成:人參、白朮、橘紅、白附子、甘草(炙)、茯苓、石菖蒲、藿香、天麻、木香、乾薑(炙)、蓮肉。 主治:慢驚,慢脾風。

醒脾飲, 出處:《葉氏女科》卷二。 組成:青皮5分,厚朴(薑汁炒)5分,白朮(蜜炙)5分,草果5分,柴胡5分,黃芩5分,茯苓5分,炙甘草5分。 主治:子瘧。妊娠患瘧,寒熱往來,或熱多寒少,及但熱不寒,口苦舌乾,大便閉澀,脈弦而數。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