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脾丸

XING PI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1

寒性指數

3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9%
肺經 14%
胃經 14%
心經 13%
肝經 12%
腎經 7%
膀胱經 5%
膽經 4%
大腸經 4%
三焦經 2%
小腸經 1%
脾經
肺經
胃經
心經
肝經
腎經
膀胱經
膽經
大腸經
三焦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醒脾丸方劑中包含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健脾益氣: 人參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大補元氣,益氣復脈,生津止渴,安神益智之功效。醒脾丸旨在健脾開胃,增進食慾,而人參的益氣作用可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促進食物消化吸收,從而達到醒脾開胃的效果。

二、扶正祛邪: 人參有扶正固本的功效,可以增強人體正氣,抵抗外邪入侵。醒脾丸常用於脾胃虛弱所致的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而人參的扶正作用可以提升機體免疫力,抵抗病邪,進一步促進脾胃功能恢復。

醒脾丸中包含藿香,主要原因如下:

  1. 化濕解暑: 藿香性辛溫,具有化濕解暑、理氣止痛的功效,可有效改善脾胃濕熱導致的食慾不振、腹脹、嘔吐等症狀。
  2. 醒脾開胃: 藿香能芳香醒脾,促進胃液分泌,增進食慾,配合其他藥材,可幫助脾胃運化,改善消化不良的問題。

因此,醒脾丸中加入藿香,可以有效地化解濕熱、醒脾開胃,達到健脾消食、增進食慾的效果。

醒脾丸中加入乾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溫脾止嘔:乾薑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嘔的效果。脾胃虛寒,寒凝氣滯,易導致脾胃不和,出現噁心、嘔吐等症狀。乾薑溫中散寒,化解脾胃寒氣,促進脾胃運化,起到止嘔的效果。
  2. 助脾運化:乾薑溫暖脾胃,促進氣血運行,有助於脾胃的運化功能。脾胃運化正常,則能更好地消化吸收食物,改善脾胃虛弱所致的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

因此,乾薑在醒脾丸中起到溫中散寒、止嘔和助脾運化的作用,對於脾胃虛寒所致的嘔吐、食慾不振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療效。

醒脾丸方劑中加入白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溫脾健胃,化濕止嘔: 白附子性溫,入脾胃經,能溫中散寒,化濕止嘔,對於脾胃虛寒、寒濕阻滯所致的脘腹冷痛、食慾不振、嘔吐等症狀有較好的改善作用。
  2.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白附子與其他藥物如陳皮、半夏等,共同組成醒脾丸,互相配合,共同發揮溫中化濕、健脾和胃的功效,達到更好的療效。

總之,白附子在醒脾丸方劑中的加入,主要考慮其溫中散寒、化濕止嘔的功效,並與其他藥物相互協同,達到治療脾胃虛寒、寒濕阻滯等症狀的目的。

醒脾丸中加入天麻,主要考量其兩項功效:

  1. 平肝熄風:天麻味甘性平,能平息肝陽上亢,對於脾胃氣機失調導致的頭暈目眩、心悸不寧等症狀具有緩解作用。
  2. 祛風止痛:天麻具有祛風止痛的功效,能緩解脾胃氣機阻滯所引起的腹痛、腹脹等症狀。

因此,醒脾丸中加入天麻,旨在協同其他藥物,共同達到醒脾和胃、平肝熄風的功效,用於治療脾胃氣虛、肝陽上亢所致的各種症狀。

醒脾丸中包含九節菖蒲,主要源於其開竅醒脾之效。九節菖蒲性溫,味辛,歸心、脾、腎經,具有開竅醒神、化濕健脾、祛風止痛之功效。

對於醒脾丸所針對的脾胃氣虛、濕阻中焦、神倦乏力等症狀,九節菖蒲能醒脾開胃,化濕和中,並改善因脾胃不和導致的精神不振、頭昏腦脹等症狀。同時,其開竅醒神之效也能增強藥效,促進患者恢復。因此,九節菖蒲的加入,有助於提升醒脾丸的整體療效。

醒脾丸方劑中加入橘紅,主要基於其理氣、燥濕、化痰之功效。

橘紅性溫,味辛,入肺、脾經。其理氣功效能疏散脾胃氣滯,化解痰濕阻滯,有助於改善脾胃運化功能,增進食慾。

此外,橘紅的燥濕功效能有效去除脾胃濕氣,緩解濕阻脾胃所致的脘腹脹滿、食少納呆等症狀。

同時,橘紅也具有一定的化痰功效,能化解痰濕,促進痰液排出,有助於改善咳嗽痰多、胸悶氣喘等症狀。

因此,醒脾丸方劑中加入橘紅,可有效緩解脾胃氣滯、濕阻、痰濕等症狀,達到醒脾開胃、化痰止咳的效果。

醒脾丸中包含蓮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益氣:蓮子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健脾益氣、養心安神之效。脾胃為後天之本,主運化水谷精微,脾氣健運才能使飲食精華轉化為氣血,滋養全身。蓮子能補益脾氣,增強脾胃運化功能,有助於改善脾胃虛弱所致的食慾不振、脘腹脹滿、疲乏無力等症狀。
  2. 寧心安神:蓮子入心經,能清心安神,緩解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症狀。醒脾丸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弱、心神不安、食慾不振等症狀,蓮子既能健脾益氣,又能寧心安神,可起到雙重功效,協同其他藥材,達到更佳的治療效果。

醒脾丸中加入茯苓,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利濕: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肺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功效。醒脾丸用於脾胃氣虛、濕濁內停所致的脘腹脹滿、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而茯苓正好可以健脾利濕,促進脾胃運化,改善消化功能,達到醒脾開胃的效果。
  2. 滲濕利水:茯苓有很好的利水滲濕作用,可以去除體內多餘的水分,進一步改善脾胃濕濁,使脾胃功能恢復正常。同時,茯苓還可以降低胃腸道的壓力,減少脹氣和消化不良等問題,幫助身體恢復健康狀態。

醒脾丸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行氣止痛: 木香味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止痛的功效。醒脾丸主治脾胃氣滯,食積不化,脘腹脹痛等症,木香能疏理脾胃氣機,緩解氣滯引起的疼痛。
  2. 健脾開胃: 木香能促進消化液分泌,增強消化功能,有助於脾胃運化,改善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

因此,醒脾丸中加入木香,既可行氣止痛,又能健脾開胃,進一步增強其治療脾胃氣滯、食積不化的功效。

醒脾丸中包含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緩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肺經,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減輕藥物副作用的作用。醒脾丸中往往包含一些性味較燥烈的藥材,例如陳皮、半夏等,而甘草可以有效緩和這些藥物的燥性,使其更加平和,減少對脾胃的刺激。
  2. 增強補脾效果: 甘草具有補脾益氣、和中緩急的功效。醒脾丸主要針對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等症狀,而甘草的補脾益氣作用可以增強藥方的整體效果,使脾胃功能得到更好的改善。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醒脾丸」成分和功效介紹

中藥方劑「醒脾丸」的主要成分包括人參、藿香、乾薑、白附子、天麻、九節菖蒲、橘紅、蓮子、茯苓、木香、甘草。

  • 人參:具有補氣、益氣養血、增強免疫力等功效。

  • 藿香:具有芳香化濕、祛風除濕、止嘔、止咳化痰等功效。

  • 乾薑:具有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等功效。

  • 白附子:具有溫通經絡、化痰散結、定驚搐的功效。

  • 天麻:具有平肝息風、祛風除濕、活絡止痛、補血養肝等功效。

  • 九節菖蒲:具有開竅、清熱解毒、止血、止咳化痰、活絡止痛等功效。

  • 橘紅:具有理氣化痰、健脾和胃、補陽益氣等功效。

  • 蓮子:具有補氣固脫、澀精止泄、清熱生津之功。

  • 茯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等功效。

  • 木香:具有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等功效。

  • 甘草: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等功效。

「醒脾丸」的主要功效是治療小孩的脾胃功能不好,因此消化能力差,營養吸收不好,所以臉色發黃,身體消瘦,精神萎靡不振。

「醒脾丸」的組成中,人參、白附子、天麻、茯苓、蓮子、木香、甘草等藥材具有補氣益血、健脾益胃的功效,可以幫助小孩增強體質,改善消化吸收功能。

藿香、乾薑、橘紅等藥材具有芳香化濕、溫經散寒、理氣化痰的功效,可以幫助小孩祛除體內的濕氣和寒氣,改善脾胃虛寒的症狀。

九節菖蒲具有開竅、清熱解毒的功效,可以幫助小孩清熱解毒,改善口瘡、咽喉腫痛等症狀。

總結: 中藥方劑「醒脾丸」的主要成分包括人參、藿香、乾薑、白附子、天麻、九節菖蒲、橘紅、蓮子、茯苓、木香、甘草,具有補氣益血、健脾益胃、芳香化濕、溫經散寒、理氣化痰、清熱解毒等功效,可以幫助小孩增強體質,改善消化吸收功能,祛除體內的濕氣和寒氣,改善脾胃虛寒的症狀,清熱解毒,改善口瘡、咽喉腫痛等症狀,從而達到治療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營養吸收不良、臉色發黃、身體消瘦、精神萎靡不振等症狀的目的。

傳統服藥法


厚朴(去粗皮,薑汁炙)半兩,白朮半兩,舶上硫黃半兩,天麻(去蘆)半兩,全蠍(去毒)1分,防風(去叉股)1分,官桂(去粗皮,不見火)1分,人參(去蘆)5錢。
上為細末,酒浸蒸餅為丸,如雞頭子大。
每服1丸,捶碎,溫米飲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不宜長期服用。
  • 本方有溫燥之性,陰虛火旺者慎用。
  • 本方含有乾薑、白附子等有毒中藥,不宜過量服用。

相關疾病


癲癇消化不良腹瀉突然暈倒不省人事

相同名稱方劑


醒脾丸, 出處:《扁鵲心書·神方》。 組成:川烏5兩(薑汁浸,去黑皮,切片),大蒜3兩(煨,去皮)。 主治:久癰不癒。

醒脾丸, 出處:《本事》卷十。 組成:全蠍2個(青薄荷葉裹煨),白朮(指面大)2塊,麻黃長5寸15條(去節)。 主治:小兒慢脾風,因吐利後虛困昏睡,欲生風癇。

醒脾丸, 出處:《本事》卷十。 組成:厚朴(去粗皮,薑汁炙)半兩,白朮半兩,舶上硫黃半兩,天麻(去蘆)半兩,全蠍(去毒)1分,防風(去叉股)1分,官桂(去粗皮,不見火)1分,人參(去蘆)5錢。 主治:小兒慢脾風,因吐利後虛困昏睡,欲生風癇。

醒脾丸, 出處:《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 組成:人參(去蘆)2兩5錢,藿香2兩5錢,乾薑1兩,白附子(炙)1兩,天麻2兩5錢,九菖蒲2兩5錢,橘紅2兩5錢,蓮子肉5兩,茯苓5兩,木香1兩2錢5分,甘草(炙)2兩。 主治:健脾養胃,補氣調中。主治:小兒脾胃虛弱,消化不良,面黃肌瘦,精神不振。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