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圖表

家傳不換金正氣散

JIA CHUAN BU HUAN JIN ZHENG QI SAN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1

複方歸經比例學習使用方法

脾經 25%
肺經 19%
胃經 19%
心經 8%
大腸經 8%
肝經 5%
小腸經 2%
膀胱經 2%
三焦經 2%
腎經 2%
膽經 2%
最後更新日:2022-01-02

主治功效

感冒風寒,或傷生冷,或瘴瘧,或疫癘。

傳統服藥法

蒼朮(米泔浸,炒)4兩,厚朴(薑汁拌炒)4兩,粉甘草(炙)2兩,橘紅(焙)3兩,藿香葉2兩,半夏(薑制)2兩,木香(濕紙裹煨)1兩,人參1兩,白茯苓1兩。
上為散。
每服5錢,加生薑、大棗,水煎服。

方劑組成解釋

蒼朮性味辛、苦、溫。主治健脾、燥濕、解鬱、闢穢。治濕盛困脾、倦怠嗜臥、脘痞腹脹、食慾不振、嘔吐、泄瀉、痢疾、瘧疾、痰飲、水腫、時氣感冒、風寒濕痺、足痿、夜盲。

厚朴性苦、辛、溫。主治燥濕消痰、下氣除滿。用於濕滯傷中、脘痞吐瀉、食積氣滯、腹脹便秘、痰飲喘咳。

甘草性甘、平。主治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用於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烈性。

橘紅性辛、苦、溫。主治散寒、燥濕、利氣、消痰。用於風寒咳嗽、喉癢痰多、食積傷酒、嘔惡痞悶。

藿香性味辛、性微溫。主治芳香化濁、開胃止嘔、發表解暑。 用於濕濁中阻、脘痞嘔吐、暑濕倦怠、胸悶不舒、寒濕閉暑、腹痛吐瀉、鼻淵頭痛。

半夏性味辛、溫。主治降逆止嘔,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用於痰多咳喘、痰飲眩悸、風痰眩暈、嘔吐反胃、胸脘痞悶、梅核氣。

木香性辛味辛、苦、溫。主治行氣止痛、健脾消食。 用於胸脘脹痛、瀉痢後重、食積不消、不思飲食、泄瀉腹痛。

人參性甘、微苦、微溫。主治大補元氣、復脈固脫、補脾益肺、生津、安神。用於體虛欲脫、肢冷脈微、脾虛食少、肺虛喘咳、津傷口渴、內熱消渴、久病虛羸、驚悸失眠、陽痿宮冷、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

茯苓性甘、淡、平。主治滲濕利水;健脾和胃;寧心安神。用於水腫尿少、水腫脹滿、痰飲眩悸、脾虛食少、便溏泄瀉、心悸不安、失眠健忘、痰飲咳逆、嘔吐、脾虛食少、遺精白濁等症。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瘧疾上呼吸道感染(感冒流感)

相同名稱方劑

家傳不換金正氣散, 出處:《外科精要》卷下。 組成:蒼朮(米泔浸,炒)4兩,厚朴(薑汁拌炒)4兩,粉甘草(炙)2兩,橘紅(焙)3兩,藿香葉2兩,半夏(薑制)2兩,木香(濕紙裹煨)1兩,人參1兩,白茯苓1兩。 主治:感冒風寒,或傷生冷,或瘴瘧,或疫癧。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十味養胃湯

相似度 84%

不換金散

相似度 82%

調中快斑湯

相似度 80%

露薑養胃湯

相似度 77%

溫脾飲

相似度 76%

陰濕湯

相似度 73%

除濕湯

相似度 73%

藿香定嘔湯

相似度 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