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濕湯

YIN SHI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4

寒性指數

4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9%
胃經 24%
肺經 18%
心經 7%
大腸經 6%
腎經 4%
小腸經 3%
膀胱經 3%
肝經 3%
脾經
胃經
肺經
心經
大腸經
腎經
小腸經
膀胱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陰濕湯中加入白朮,主要有兩大原因:

  1. 健脾燥濕:白朮性溫,味甘苦,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效。陰濕湯多用於治療脾虛濕盛之證,白朮可健脾胃,提高脾胃運化水濕的能力,從根本上解決濕邪困脾的問題。
  2. 扶正祛邪:白朮能補中益氣,增強人體正氣,抵抗濕邪的侵襲。陰濕證多伴隨氣虛乏力,白朮補氣健脾,有助於提高機體抵抗力,使正氣充盈,抵禦濕邪,達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陰濕湯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其利水滲濕的功效。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腎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寧心之效。對於濕邪困脾、水濕停滯所致的症狀,如腹脹、納差、肢體沉重、小便不利等,茯苓能有效祛除濕邪,利水消腫,改善脾胃運化,達到通利水道、化濕止瀉的效果。

此外,茯苓還具有一定的安神作用,對於因濕邪困脾而導致的失眠、心悸等症狀,也有一定的療效。

陰濕湯中包含蒼朮,主要基於其燥濕健脾的功效。

蒼朮味辛、苦,性溫,歸脾、胃經,善於燥濕化痰,並能健脾開胃。對於脾虛濕困所致的脘腹脹滿、食慾不振、身體沉重等症,蒼朮能有效燥脾濕、化濕濁,並促進脾胃運化,改善消化功能。

此外,蒼朮還有祛風除濕之效,對於濕邪阻滯經絡所致的肢體痠痛、關節疼痛等,亦有緩解作用。因此,蒼朮在陰濕湯中,可有效祛除濕邪,健脾益氣,起到重要的治療作用。

陰濕湯中加入藿香,是基於其芳香化濕、解暑解表的功效。藿香氣味辛溫,入脾、胃經,能化解濕氣,消除暑熱,對於因濕熱內蘊所致的脘腹脹滿、嘔吐泄瀉等症狀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此外,藿香還能疏散風寒,止痛解痙,有助於改善濕邪所致的頭昏腦脹、四肢睏倦等症狀。因此,陰濕湯中加入藿香,不僅能驅散濕邪,還可增強解表功效,使藥效更為全面。

陰濕湯中加入甘草,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1. 調和藥性: 甘草性甘平,味甘,入脾、肺經,具有緩和藥性、調和脾胃的作用。陰濕湯常以寒涼藥物為主,加入甘草可避免藥性過寒,降低對脾胃的刺激,避免寒涼之氣傷及脾胃,使藥力更溫和,更易於吸收。
  2. 增強療效: 甘草具有解毒、抗炎、止痛、潤肺止咳的功效。加入陰濕湯中,可增強藥物整體的療效,提升祛除濕邪、改善身體狀況的效果。

「陰濕湯」中加入「橘紅」,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燥濕化痰:橘紅味辛性溫,入肺經,具有燥濕化痰、理氣止咳的功效。陰濕湯常用於治療因濕邪困脾、肺氣不宣而致的咳嗽痰多、胸悶氣短等症。橘紅的加入,可以幫助宣肺利氣,化解痰濕,改善咳嗽症狀。
  2. 行氣解鬱:橘紅兼具行氣解鬱之效。溼邪困脾,易致脾氣不暢,脾胃失和。橘紅能理氣解鬱,幫助脾胃運化,改善因溼邪引起的消化不良等症狀。

因此,陰溼湯中加入橘紅,既可化痰止咳,又能理氣行氣,改善溼邪困脾所致的各種症狀。

陰濕湯中加入厚朴,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燥濕化痰:厚朴味辛性溫,入肺脾經,具有燥濕化痰、行氣止痛的功效。陰濕湯常用於治療脾虛濕困、痰濕內阻之證,厚朴可助其燥濕化痰,解除濕邪對脾胃的影響,改善氣機阻滯。
  2. 行氣解鬱:厚朴亦具行氣解鬱之效,可疏通氣機,緩解胸悶、脘腹脹滿等症狀。陰濕湯中往往伴隨氣機阻滯,厚朴的加入能幫助疏通氣血,改善患者的整體症狀。

陰濕湯中包含半夏,主要由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燥濕化痰:半夏味辛性溫,能燥濕化痰,對於因濕氣困阻肺脾,導致痰多咳嗽、胸悶氣短等症狀,具有顯著療效。陰濕湯多用於治療脾虛濕盛、痰濕阻肺等症,半夏的燥濕化痰功效,有助於祛除濕邪,改善患者症狀。
  2. 降逆止嘔:半夏還具有降逆止嘔的功效,可以緩解因濕邪上逆引起的噁心嘔吐等症狀。陰濕湯中常與其他具有降逆止嘔作用的藥物合用,加強止嘔效果,提高療效。

陰濕湯中加入附子,主要出於以下兩點考慮:

  1. 溫陽散寒:附子性溫熱,具有回陽救逆、溫脾腎之效。陰濕之症常伴有脾腎陽虛,寒濕凝滯,附子可溫陽化寒,驅散寒濕,改善脾腎陽氣不足,恢復臟腑功能。
  2. 溫經通絡:附子可溫通經脈,促進氣血運行。陰濕之症常導致經絡阻滯,氣血運行不暢,附子可溫經通絡,使氣血流通,緩解疼痛,改善局部循環,消除水腫。

總而言之,附子在陰濕湯中起到溫陽散寒、溫經通絡的作用,有助於改善陰濕之症。

陰濕湯中加入生薑,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化濕: 生薑性溫,味辛,入肺、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化濕止嘔的功效。陰濕湯多用於治療寒濕內阻,脾陽不振引起的症狀,生薑可溫暖脾胃,促進陽氣生髮,驅散寒濕,使水濕運化通暢。
  2. 和胃止嘔: 生薑還具有和胃止嘔的作用,可緩解濕邪停滯於胃腸引起的噁心、嘔吐等症狀。陰濕湯中加入生薑,能更好地調節胃氣,促進消化吸收,改善患者的整體狀態。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陰濕湯」,主要成分是:白朮、茯苓、蒼朮、藿香、甘草、橘紅、厚朴、半夏、附子、生薑,主治功效是:所有中風(即中風、半身不遂、口眼歪斜)患者都會自汗、逐漸怕風、畏寒、發熱,伴有呼吸短促、氣短、風濕、風溫等症狀。由於表證實、裡證虛,或表證虛、裡證實,皮膚腠理疏鬆、毛孔大開,氣道閉塞,導致虛汗、盜汗,眼睛發黃,身體浮腫,小便不利,胸膈痞滿,腰痠背痛,嘔吐涎沫等症狀。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1.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2. 生薑:性味辛溫,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等功效。

  3.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4. 半夏: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等功效。

  5. 蒼朮:具有燥濕健脾、芳香化濕、散風寒、健脾胃、補腎、溫裡溫中、清肝明目、利水滲濕等功效。

  6.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7. 附子:辛、甘,大熱,有毒,入肺、腎經,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

  8. 中藥厚朴:具有溫裡溫中、降氣、健脾胃、燥濕、驅蟲殺蟲等功效。

  9. 藿香:具有燥濕、芳香化濕、止嘔、止咳化痰、祛風除濕、健脾胃等功效。

  10. 橘紅:性溫味辛,歸肺、脾二經,具有理氣化痰、健脾和胃、補陽益氣、散結、燥濕等功效。

總結:中藥方劑「陰濕湯」,主要成分是:白朮、茯苓、蒼朮、藿香、甘草、橘紅、厚朴、半夏、附子、生薑,主治功效是:所有中風(即中風、半身不遂、口眼歪斜)患者都會自汗、逐漸怕風、畏寒、發熱,伴有呼吸短促、氣短、風濕、風溫等症狀。由於表證實、裡證虛,或表證虛、裡證實,皮膚腠理疏鬆、毛孔大開,氣道閉塞,導致虛汗、盜汗,眼睛發黃,身體浮腫,小便不利,胸膈痞滿,腰痠背痛,嘔吐涎沫等症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陰濕湯具有發汗解表、健脾利濕、溫中散寒的功效,臨床上常用於治療中風自汗、風濕風溫、表實裏虛、或表虛裏實等症狀。但陰濕湯性味辛溫,有發汗解表、健脾利濕、溫中散寒的功效,因此,陰濕湯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陰耗陽。此外,陰濕湯有一定的副作用,如服用後可能會出現口乾、口渴、便秘等症狀。因此,在服用陰濕湯前,一定要諮詢醫生,以免對身體造成不良影響。

相關疾病


排尿困難動脈粥樣硬化腦中風胃及十二指腸炎慢性腎衰竭細菌性食物中毒痲風 [漢生氏病]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嘔吐胃下垂腰痛腹瀉無尿及少尿怕冷夜間盜汗

相同名稱方劑


陰濕湯, 出處:《普濟方》卷八十八引《餘居士選奇方》。 組成:白朮1兩,白茯苓1兩,蒼朮(米泔浸)1兩,藿香葉(去土)1兩,甘草(炙)1兩,橘紅1兩,厚朴(制)1兩,半夏1兩,附子6錢(炮),生薑2兩。 主治:一切中風自汗,漸漸惡風,翕翕發熱,呼吸少氣,風濕風溫,表實裏虛,或表虛裏實,腠理開疏,氣道壅塞,虛汗盜汗,目黃身腫,小便不利,胸膈痞滿,腰疼體痛,嘔吐涎沫。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